工業富聯深度解析:逢5G代際升級紅利,啟工業網際網路

2020-12-23 未來智庫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

1、多維度快速了解工業富聯

1.1.鴻海精密間接控股,業務全球布局

公司成立於 2015 年,主要資產是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海精密」)整合體系內的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及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業務及相關資產所形成,是全球領先的通信網絡設備及高精密機構件、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製造服務商。

公司控股股東 China Galaxy Enterprise Limited(中堅企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堅公司」)為一家投資控股型公司,由鴻海精密間接持有其 100%的權益。因鴻海精密不存在實際控制人,故而公司不存在實際控制人。上市初期,中堅公司持有工業富聯股份 7,293,115,611 股,佔工業富聯股本總額的 37.03%,並通過其全資子公司富泰華工業(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富泰華」)、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鄭州鴻富錦」)間接持有工業富聯合計 4,962,541,237 股,佔股本總額的 25.20%,中堅公司合計控制公司 12,255,656,848 股,佔工業富聯上市後初期股本總額的 62.23%;2019 年 5 月份,公司實施了一次股權激勵計劃,股權激勵權益登記日 2019 年 5 月 10 日,在中登上海分公司登記的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數量為 149,183,352 股,公司股本總額相應增加到 19,844,483,574 股,中堅公司合計控制公司股票數量佔比降至 61.76%;2019 年 10 月 28 日 10,348,325 股用以股權激勵的股限制性股票在中登上海分公司完成登記,公司股本總額相應增加到19,854,831,899 股,中堅公司合計控制公司股票數量佔比降至 61.73%。

公司前身福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匠科技」)設立於 2015 年 2月 9 日,上市之前先後經歷過三次增資。公司成立初期,Robot Holding Co., Ltd.(機器人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機器人控股」)作為唯一股東出資設立福匠科技,投資總額為 4,500 萬美元,註冊資本為 1,500 萬美元。機器人控股為鴻海精密持有100%權益的子公司。

2017 年 3 月 25 日,福匠科技作出董事會決議,同意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鴻富錦」)向福匠科技出資 500 萬美元等值人民幣,佔股25%。深圳鴻富錦為鴻海精密持有 100%權益的子公司。通過此次增資,公司變更為中外合資企業。2017 年 7 月 10 日,原福匠科技全體股東機器人控股、深圳鴻富錦作為發起人召開創立大會暨 2017 年第一次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整體變更設立的相關議題,福匠科技名稱變更為「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士康股份」)。

2017 年 12 月 6 日,富士康股份召開 2017 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並作出關於增加註冊資本等決議,同意由深圳鴻富錦等 32 家主體以其各自持有的南寧富桂精密工業有限公司、富泰華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等 13 家境內子公司的股權認購富士康股份新增註冊資本 17,587,992,199 元。

在富士康股份改制設立後,鴻海精密對體系內的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及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業務及相關資產進行相應的整合,再由富士康股份通過股權收購和資產收購等方式予以接收。通過這些重組,富士康股份直接或間接持有 31 家境內子公司和 29 家境外子公司的控股權並開展上述相關業務。

2018 年公司通過設立、收購等方式新增四家子公司,其中新設三家分別是深圳精匠雲創科技有限公司、富聯智慧工坊(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富聯智能製造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收購一家境外公司 Likom De Mexico De C.V-Mexico。

截止到 2018 年末,公司已在中國大陸、美國、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捷克、匈牙利、墨西哥、越南、印度等多個國家及地區開展經營業務,其中涉及生產製造環節的國家及地區包括中國大陸、新加坡、匈牙利、捷克、越南、墨西哥及美國等。通過「兩地研發、三區設計製造、全球組裝交貨」策略,憑藉覆蓋全球的供應鏈體系及製造工廠,公司可在全世界範圍內統籌及協同生產規劃,使得公司得以通過最有效的生產方式,滿足客戶在全球不同地區、不同時間的交貨需求。

1.2.通信網絡設備業務目前是主要收入來源,雲服務設備營收佔比提升

公司獨創了「電子化、零組件、模塊機光電垂直整合服務商業模式」(簡稱eCMMs)即機光電垂直整合的軟硬體整體解決方案,能夠為客戶提供機光電一次購足整體解決方案和全球組裝交貨,以及共同設計、共同開發、全球運籌及售後服務等。

公司智能製造領域主要集中在三個細分領域上,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及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業務。其中:公司通信網絡設備類產品主要包括各類型網絡設備(網絡交換機、路由器、無線設備、網絡伺服器、機頂盒及智能家庭網關等)、電信設備(移動基站、光傳輸設備等)、智能終端設備及其高精密機構件等;雲服務設備類產品主要包括伺服器、存儲設備及雲服務設備高精密機構件等;公司精密工具業務包括高端精密材料、高端精密工具、納米複合塗層及高端加工設備的研發和製造,工業機器人主要用於執行重複度較高或危險度較高的工作。

當前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爆發式增長,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及 5G 通訊技術為代表的新興技術蓬勃發展,全球製造業在經歷了蒸汽時代、電氣時代、資訊時代三個歷史階段後,正開始孕育新一輪的工業革命,即走向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時代。工業網際網路技術與實踐是全球範圍內正在進行的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連接的新一輪技術革命,是實現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重要載體,正是在這個製造業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大背景下,工業富聯積極順應時代發展趨勢,依託於公司得天獨厚的海量工業數據以及業內頂尖的工業網際網路人才,力爭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實現引領傳統製造向智能製造轉型的願景。

公司 2015-2019 年分別實現 2728.00 億元、2727.13 億元、3545.44 億元、4153.78 億元、4086.98 億元;同時期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 143.50 億元、143.66 億元、158.68 億元、169.02 億元、186.06 億元,2019 年同比增長 10.08%。

從公司業務細分情況來看,通信網絡設備業務在總體營收中的佔比最高,超過50%,且從 2015 年到 2018 年該業務佔比有進一步的提升,從 2015 年的 56.86%提升至 2018 年的 62.39%,2019 年通信網絡設備佔比 59.84%,有所回落;其次是雲服務設備業務,2017-2019 年公司雲服務設備收入佔比為分別為 33.96%、36.89%、39.86%,佔比在逐年提升;2019 年公司通信網絡設備業務與雲服務設備業務營收合計佔比超過公司整體營收的 99%。2019 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 4086.98 億元,其中,通訊網絡設備業務營業收入有所下滑,雲服務設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6.33%,雲服務設備營業收入佔比進一步提升。

從 2015 年到 2019 年公司通信網絡設備業務營收從 1551.25 億元增長到 2445.54億元,4 年 CAGR 為 12.05%,毛利率從 14.74%下降到 11.17%;雲服務設備業務營收從954.02 億元增長到 1629.23 億元,4 年 CAGR 為 14.32%,毛利率從 4.96%下降到4.02%。2015~2019 年期間,公司整體業務銷售毛利率從 10.5%下降到 8.38%,銷售淨利率從 5.26%降至 4.55%。但得益於科技服務對內賦能持續推進,公司 2019 年實現了成本節約,同時,實現了人均收入及人均利潤的增加,2019 年銷售淨利率同比增加0.48 個百分點。

1.3.通信網絡設備高精密機構件貢獻了較大的毛利

公司通信網絡設備類產品主要包括各類型網絡設備、電信設備及通信網絡設備高精密機構件等。網絡設備是連接網絡中的網絡連接設備和傳輸介質,公司生產的網絡設備產品包括網絡交換機、路由器、無線設備、網絡伺服器、機頂盒及智能家庭網關等。電信設備是通過線纜或電磁波信號進行信息交換的設備,分為有限電信設備和無線電信設備,公司生產的電信設備產品包括行動基站、光傳輸設備等。通信網絡設備高精密機構件包括智慧型手機高精密金屬機構件、智慧型手機高精密高分子聚合物機構件及網絡電信設備高精密機構件等。

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可知,2015-2017 年度,公司主營業務毛利分別為 281.83億元、286.67 億元和 353.62 億元。其中,通信網絡設備毛利貢獻率在 80%以上,為公司的核心業務,而通信網絡設備高精密機構件對於公司通信網絡類設備的毛利貢獻率接近 80%,也即是說在這三個年份中,公司通信網絡設備高精密機構件對於公司整體毛利的貢獻率超過 60%。可以說通信網絡設備高精密機構件毛利率的變動對於公司整體毛利率有較大的影響。

2016 年,由於公司主要客戶的新機型技術和規格變化,由公司獨家向客戶供貨,因此通信網絡設備高精密機構件產品毛利率當年上升 5.71 個百分點,拉動了公司通信網絡設備業務毛利率整體較上年提升了 1.14 個百分點;2017 年,由於公司主要客戶對產品的技術工藝要求提升、製造成本有所上升,導致當年通信網絡設備高精密機構件產品雖然平均售價大幅度提升,但是毛利率下降 8.4 個百分點,這也將通信網絡設備業務整體的毛利率較上年拉低了 2.23 個百分點。可以看到新機型技術和規格變化、技術工藝提升的需求等會較大程度的影響公司的毛利率。

2017 年公司通信網絡設備毛利約為 292.79 億元人民幣,根據招股說明書中的內容,通信網絡設備高精密機構件對於公司通信網絡類設備的毛利貢獻率接近 80%,可以推測公司通信網絡設備高精密機構件的毛利約為 234.23 億元,根據平均售價和銷量推算的該業務 2017 年收入約 1062.04 億元,可以推測該業務 2017 年毛利率約為22.05%。該業務的客戶主要為蘋果。

南寧富桂是以網絡設備,電信產品製造研發銷售為主,從 2019 年公司半年報顯示南寧富桂主營業務毛利率為 4%,該業務毛利率相對較低。

1.4.上遊直接原料成本佔大頭,下遊客戶集中度較高

由於公司生產的通信網絡設備和雲服務設備等產品集成了大量的高價值電子零件,公司需要對外採購電子零件並進行組裝,因此直接原料成本金額和佔比較高。2015 -2019 年度,公司直接原料成本分別為 2,000.87 億元、2,022.68 億元、2,748.69 億元、3344.97 億元和 3414.91 億元,分別佔當期主營業務成本的 82.02%、83.21%、86.51%、88.58%和 91.30%,直接原料成本上升,其他成本佔比持續下降。

公司上遊供應商包括 Broadcom、Dell、HPE、華為、Intel、Qualcomm、Seagate、Western Digital 等,公司向前五供應商的採購額在當期採購總額的佔比 2019 年有所下降,2015-2019 年向前五名供應商採購額合計 1052.82 億元、1062.32 億元、1563.64 億元、1221.10 億元、1262.08 億元,在年度總額中的佔比分別為 47.77%、47.47%、53.38%、47.45%和 37.77%。

公司的主要客戶包括 Amazon、Apple、ARRIS、Cisco、Dell、HPE、華為、聯想、NetApp、Nokia、nVidia 等,公司與這些全球電子設備處於領先地位的品牌商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由於全球電子設備品牌商市場集中度較高,公司的主要客戶在該市場領域中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這也導致了公司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合計約佔總體營收的 70%,客戶集中度較高,但目前公司不存在向單個客戶的銷售比例超過總額 50%的情況。

1.5.持續推動工業網際網路技術,打造「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新生態

公司是鴻海精密旗下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致力於推動傳統製造向以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為核心的智能製造的轉型升級。公司的未來發展願景為通過整合創新研發、精密製造、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存儲及應用等,構建以雲計算、移動終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高速網絡和機器人為技術平臺的「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新生態,為客戶提供全新的產品智造與工業網際網路綜合解決方案。

2018 年公司 IPO 共計募集資金 267.16 億元,所募得資金將主要聚焦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構建、雲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臺、高效運算數據中心、通信網絡及雲服務設備、5G 及物聯網互聯互通解決方案、智能製造新技術研發應用、智能製造產業升級、智能製造產能擴建八個部分進行投資。除了對現有主營業務進行產能擴充、技術與服務提升外,平臺創新建設也是一大重點,通過技術升級改造、信息化平臺與中心建設,順應技術發展要求,推動公司實現戰略轉型。

由於具有幾十年的製造業的豐厚積澱,且背靠鴻海精密,公司擁有大量的專利技術、技能經驗及海量工業數據,這為公司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技術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公司將「三硬三軟」作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核心基礎,在此基礎上憑藉工業 5G 和工業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的助力,全面實現工廠全要素及上下遊產業互聯互通,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2019 年 6 月 29 日,在公司 A 股上市周年慶高峰論壇上,公司副董事長李傑表示,公司應用場域擁有超過 1800 條 SMT(表面貼裝技術)產線、17.5 萬臺 CNC 工具機、超過 8 萬臺工業機器人、5000 多種測量監測設備,這些設備所產生的經驗和技術將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形成標準化、系統化的解決方案,進而對外賦能。

對於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公司基於三四十年的在工業方面生產數據、生產場景、生產內容的積累,先探索構建了工業網際網路的架構。

公司在其 2019 年的 A 股上市周年慶高峰論壇上正式發布了「泛在的物聯與計算網絡,解決行業核心痛點的專業雲,整合端、網、霧、雲的 Fii Cloud 平臺及線上服務與交易平臺富集雲」四大新品,明確了打造「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的新生態。公司在三大核心技術上取得較大進展,分別是霧小腦、Fii Cloud 雲平臺、切割加工領域。

霧小腦是以人類後腦為模型,直接與天然傳感器即五官連在一起。霧小腦技術中樞是一個智慧控制體系,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其以傳感器為測量基礎,以參數為測量依據,相對一般控制器,其水平更高、穩定性更強、精準性更強、響應速度更快,實現降本、減存、提質、增效。以貼裝為例,霧小腦技術利用軟體整合分析,以傳感器為五官靈敏收集各方數據,在數據建立模型之後,做到實時預測和監控,精準把控生產流程,成本節省超過 60%。不同於消費領域的雲計算,製造業的每一個細微環節每秒鐘都會產生極其巨大的數據流量。同時精密製造行業對於精度的要求極高,毫秒級的數據處理傳輸延誤都會對整個生產線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而雲計算來回處理數據相對太慢,所以公司設計了「霧」的概念,可以進行霧計算並形成了邊緣計算霧小腦。

霧小腦更貼近終端設備,能更快速、更安全、更智能地處理數據,有效解決信息延遲問題,同時在邊緣產生重要的數據模型進而形成決策機制。

公司成功打造全球首個工具行業離散製造、熄燈生產的無憂工廠,被世界經濟論壇列入全球十六家製造業燈塔工廠成員之一。由於開發出專用於製造工業的霧小腦,公司上榜《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9 年「50 家聰明的公司」(TR50)。

Fii Cloud 雲平臺是集設計、製造、銷售以及全產業鏈解決方案於一體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通過自設計、零組件、SMT、智能製造、智能測試及出貨至終端客戶的一整套供應鏈管理系統,實現智能工廠的快速部署。Fii Cloud 雲平臺打造對外輸出解決製造行業中專業問題為核心、開箱即用的解決方案——專業雲,致力讓客戶在沒有浪費的環境中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和加速交付。架構在富士康工業雲平臺(Fii Cloud)上的是 12 朵工業專業雲,包括刀具、模具、衝壓、工業機器人、自動導引車、六流、成形、SMT、CNC,及廠務監控系統(FMCS)等多面向解決方案,能夠向外輸出「簡單易用、開箱即用、經驗豐富」的智能化轉型升級解決方案。

雖然從專業程度來劃分,不同客戶的標準或規格各不相同,但是在跨領域賦能方面,不同客戶中總會有一些共性的關注點,有一些行業的痛點在業務的推進中會逐步明確,這些都會在製程中有所體現,因此前期公司主要選擇和公司製程關注點相似度較高的行業進行推廣。

隨著核心技術的突破,公司構建了基於傳感器、霧小腦、富士康工業雲(FiiCloud)與工業應用的四層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架構,致力於將生產過程中所搜集的數據藉由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萃取出關鍵、有效、微觀、納米的知識,串接產線的「人流、過程流、物流、信息流、技術流、資金流」,達到提質、增效、降本、減存的目標。

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對內賦能方面,截至 2019 年上半年,公司研發以外的生產經營費用同比下降 16%,存貨呆滯率從 4.3%降低到 3.7%,人力成本下降 14%,人均產值提升 25%,單位生產設備產值貢獻提升 31%。目前公司有 8 家燈塔工廠,且在持續內部推廣中。對外賦能方面,公司目前已選擇了軌道交通和能源行業作為突破口。

公司目前已經積累了多個工業網際網路技術應用案例,包括熄燈工廠改造、智能鋼軌銑刀、智慧城市、安全災害領域應用等。以智能鋼軌銑刀為例,公司經過近十年在精密工具領域布局的材料、塗層、高端裝備、精密智能製造加工等核心技術及強大的研發能力,已成功研發出「智能鋼軌銑刀」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該技術的壁壘在於,除了具備傳統的功能以外,還包括了數據採集模塊、數據分析模塊、邊緣計算模塊、實時預警模塊及決策執行模塊,通過數據收集及分析,包括切削品質預警、刀具負載預警、過載判斷、刀具失效判斷及處理、切削參數判斷及處理,實現了智能化的鋼軌銑削。該技術擁有完全國內自主智慧財產權,已申請多項國家專利,並作為富士康集團核心研發技術產品展品之一,被列入深圳改革開放 40 年展。

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公司復用了智能製造「數據驅動決策」所需的核心資源及思路。2019 年上半年,公司與東方明珠合作的上海智慧城市建設項目已實現楊浦區、普陀區、虹口區 LoRa 網絡全覆蓋,並完成了三個區的城市大腦平臺建設,已部署 43個場景應用,涵蓋防盜、防災、防火、防汙、防堵智慧服務和管理等方面,布置 30類傳感器,連通超過 17 萬個感應終端,平臺日均流量 40GB。截至目前,公司智慧城市業務已拓展至上海、廣州、南寧、南京、唐山、西安等城市。

2.步入 5G 商用落地期,終端市場增長有望拉動公司業績

2.1.通信網絡設備高精密機構件業務有望量價齊升

我們判斷 2020 年 iPhone 有望支持毫米波。蘋果與高通已通過協議同意放棄所有訴訟,達成了為期數年的晶片供應與專利許可協議。此舉意味著蘋果未來的 iPhone將繼續使用來自高通的移動晶片,5G 手機有望順利推進。蘋果此前受困於和高通的專利訴訟,5G 基帶晶片難尋穩定靠譜供應商,遍嘗英特爾、三星、華為、MTK 而未果,5G 手機研發受阻,如今與高通達成和解,5G 手機有望於 2020 年下半年上市。從美國釋放的 5G 頻譜資源看,主推毫米波網絡建設,而美國市場是蘋果最大的收入來源,我們判斷 2020 年 5G iPhone 有望支持毫米波功能。

毫米波頻率高,衰減快,信號容易受到人手的影響,不同的手持方式均有可能遮蔽毫米波信號。因此毫米波手機應當具有多個毫米波天線陣列,不同陣列之間實現信號檢測和切換,克服人手影響;每個天線陣列具有多個天線單元,實現波束掃描,找到基站信號最大的方向。高通已經發布的 QTM525 毫米波天線模組,支持 26GHz、28GHz、39GHz 等多個毫米波頻段,預計一部 5G 毫米波智慧型手機可集成多達 4 個模組。

「金鑲玉」設計有望成為毫米波手機的新思路。從目前高通的推薦設計方案以及vivo 的公開設計方案看,毫米波模組將嵌入到手機金屬邊框之中,考慮到毫米波模組信號敏感度高,且受金屬影響大,因此對於金屬中框的加工精度要求極高,有望帶動金屬加工產業行業景氣度提升。工業富聯通信網絡設備高精密機構件業務主要供貨蘋果,預計屆時公司該產品平均售價有望進一步提升。

蘋果 2019 財年第一財季的業績報告發布後,在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上,蘋果 CFO盧卡·梅斯特裡首次披露了處於激活狀態的 iPhone 數量,超過 9 億臺。未來伴隨著5G 的快速推進,使用者 4G 向 5G 手機的切換有望加快,蘋果擁有 9 億臺存量市場,未來手機升級替代的空間巨大,這也將有望帶動工業富聯手機機構件業務的出貨量。

2.2.CPE、5G 小基站、5G 通用模組等產品將伴隨全球 5G 建設快速放量

公司通信網絡設備業務產品除了高精密機構件外各類型網絡設備(網絡交換機、路由器、無線設備、網絡伺服器、機頂盒及智能家庭網關等)、電信設備(移動基站、光傳輸設備等)等的營收佔比也較高,兩者加起來佔了通信網絡設備業務總收入的近一半。

公司通信網絡設備業務從網絡連接、信息交換到移動終端全方位覆蓋,主要客戶為世界知名品牌的廠商及服務商,包括電信運營商、網際網路服務商、有線電視運營商、企業及政府單位、個人用戶在內的終端客戶。對於常規的網絡設備業務,包括路由器、交換機等,公司具備較強的自動化能力,規模化優勢強。公司在行動通信基站、小型基站、路由器製造等領域均為行業先行者,產品品質優良,客戶覆蓋國際知名通信網絡設備製造企業。

在 5G 相關產品技術方面,公司也是不斷引入關鍵技術人才,建立有戰略價值的人才梯隊,持續投入下世代網絡技術研發。2018 年公司 IPO 募集資金擬投資的其中一個項目是「5G 及物聯網互聯互通解決方案」,該項目所投金額總額人民幣 63,288萬元,主要用於建立 5G 研發中心,圍繞 5G 網絡相關設備自主開發關鍵技術。本項目主要著眼於無線傳輸、網絡架構、工業應用發展技術的研發,期望先於市場推出小型基站、5G 路由器、物聯網終端等產品,並導入工業網際網路應用。項目建設完成後,預計年生產 45 萬臺小基站,75 萬臺 5G 路由器以及 100 萬臺物聯網終端。

公司目前已經擁有了豐富的 5G 產品線,包括 5G 小基站、CPE 設備、5G 通用模組等。2019 年公司聯合中國移動為全球首款 5G 筆記本電腦提供全世界規格最小的 5GM.2 通用模組,可以實現為用戶提供無處不在、高速穩定的無線網絡連接。工業富聯也已在 5G 雲辦公終端產品嵌入式模組等產品線建立起領先優勢。

從 2019 年三季度開始,公司 5G 相關產品已經陸續開始實現小批量出貨,預計出貨量將逐季上升。這些業務都屬於從 4G 向 5G 的自然延伸,公司與現有客戶之間本來就有的業務往來使得這些業務具備放量的基礎,未來伴隨著全球 5G 建設的快速推進也將有望實現快速放量。

2.3.未來可預見的數據量爆發式增長將拉動數據中心的資本開支

公司雲服務設備類產品主要包括伺服器、存儲設備及雲服務設備高精密機構件等。該類產品主要銷售予雲服務設備及相關解決方案品牌服務商、雲服務提供商等,如Amazon、Dell、HPE 等。雲服務設備高精密機構件除此之外也售予雲服務設備的製造服務商,用於雲服務設備組裝。雲服務設備的終端應用客戶主要包括企業及政府單位、網際網路服務商、電信運營商、有線電視運營商等。

雲服務設備業務,2019 年上半年在市場總體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公司通過持續開發新客戶,將客戶範圍由網絡通信領域拓展至電信運營商,實現了 15.08%的高速增長。2019 年全年該業務同比增速 6.33%。

5G 的三大應用場景包括 eMBB(大帶寬)、uRLLC(超高可靠與低時延通信)、mMTC(大規模連接),各應用場景的落地都將推高數據流量,推動數據飛輪效應。數據飛輪效應是指當把移動性(智慧型手機)、良好的網絡性能和想要的內容結合在一起就會形成一個數據飛輪效應,此時隨著用戶體驗的改善會消費越來越多的數據,進而對更多的數據密集型應用提出新的需求,推動了無線通信技術性能的不斷提升,最終又將產生更多的數據需求。

根據愛立信(Ericsson)此前發布的移動市場預估報告,到 2025 年全球將會有超過 26 億用戶訂閱 5G 服務。屆時,這新一代的無線網絡將會覆蓋全球 65%的人口,所處理的移動數據流量佔總流量的 45%。到 2025 年底,每部手機的每月數據預計將從現在的 7.2 GB 增加到 24GB。

華為發布的 2025 白皮書指出,5G 時代無處不在的聯接將產生海量的數據,這些數據又將被重新分析利用,反過來繼續推動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進步。GIV 預計,2025年全球產生的數據量將達到 180ZB,這將是 2018 年的 5.5 倍。數據量的暴漲,數據價值的挖掘利用,雲計算與邊緣計算的興起,勢必導致數據中心需求的快速提升,進而拉動雲服務廠商資本開支。另外,企業上雲也是行業的發展大趨勢,這也將成為推動雲服務商增加資本開支的驅動力。

根據 Gartner2019 年 4 月份的報告指出,2018 年全球公有雲市場規模到達了1824 億美元,預計 2022 年將超過 3312 億美元,年複合增速達 16%。而其中 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的 CAGR 最高,將達到 20.2%。

雖然 2019 年上半年根據 IDC 發布的全球伺服器市場報告顯示 2019Q1 出貨量同比下降 5.1%,出貨量整體放緩,但下半年行業開始出現復甦,2020 年有望進入快速增長期。根據 Cisco 數據, 2017 年全球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數目 386 個,2021 年將達到628 個。多組數據均論證了未來幾年全球雲服務市場將進入快速增長期,公司相關業務將有望受下遊需求端的拉動而進入快速增長期。

3.背靠鴻海精密,持續投入研發提高科技屬性

3.1.鴻海精密是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服務企業,大者恆大

公司是鴻海精密全球電子製造服務板塊中的一塊,鴻海精密創立於 1974 年,以模具為根基,逐漸發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透過集團化經營模式,於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排名全球第一,市佔率超過四成。範圍涵蓋消費性電子產品、雲端網絡產品、電腦終端產品、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員工總人數季節性高峰約 100 萬人,現為中國臺灣第一大企業,2019 年合併營收新臺幣 5.34 兆元。

公司事業版圖遍及全球,橫跨三大洲,以中國臺灣為中心,延伸發展到中國大陸、印度、日本、越南、馬拉西亞、新加坡、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美國、巴西以及墨西哥等區域,在逾 20 個國家及地區都有生產及服務據點。

2019 年,鴻海榮獲《福布斯雜誌》(Forbes)全球百大數位公司第 25 名、「全球最佳企業僱主榜」第 143 名。2020 年更名列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評選的「德溫特全球百大創新機構」名單中。

作為科技服務的領先者,近年來集團積極運用「硬軟整合、實虛結合」,深度布局『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掌握工業網際網路產業 DT(Data Tech)、AT(Analytics Tech)、PT(Platform Tech)、OT(Operations Tech)四大關鍵技術,投資並充分利用集團在雲計算、行動裝置、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網絡、機器人及自動化方面的專業知識。全力構建『8K+5G』生態系統,應用在八大生活領域,將集團發展為六流(訊流、金流、技術流、人流、過程流、物流)科技公司。

2019 年 Q3,工業富聯營收在鴻海集團中佔 36%,獲利佔比 57%。

根據 New Venture Research(NVR)的年度 EMS 報告,2018 年,全球 EMS 行業收入同比增長了 15%,達到 5420 億美元(包括 EMS 和 ODM),其中 2013 年至 2016 年的收入增長持平,但在 2017 年和 2018 年則大幅增長。2018 年,富士康佔 EMS 行業總利潤的近一半。對智慧型手機的強勁需求以及對基礎設施網絡設備的強大需求一直支撐著 EMS 市場,這些基礎設施網絡設備需要使用企業存儲系統、企業 LAN 和伺服器等產品來構建無線架構。對雲計算,社交媒體以及實時數據和視頻流的需求推動了對高級交換機、路由和無線通訊硬體等的需求。

按細分市場來看,EMS 行業中通信產品代工市場規模最大,佔總市場份額的 36%,其次是計算機產品代工,佔 23%,消費電子佔 17%。

全球電子製造服務行業的競爭格局相對穩定,鴻海精密已經多年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排在全球第一名。根據彭博市場調查機構統計,鴻海精密 2016 年、2017年的市佔率分別為 39.5%、39.6%。2018 年公司營收同比增長 12.74%,略低於全球EMS 市場 15%的增速。行業內主要龍頭企業已具備競爭優勢,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源和行業經驗,在行業內保持相對穩定的領先地位。背靠鴻海,工業富聯無論是 EMS 業務還是工業網際網路都具備強大的競爭優勢、客戶基礎以及經驗。

3.2.研發開支快速增長,科技屬性不斷加強

工業富聯高度重視對新技術的開發,圍繞市場需求,提升工藝技術,在生產實踐中總結經驗,進一步開發核心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公司通過多年的積累,擁有一支經驗豐富、行動高效的研發設計團隊,目前工業富聯研發、技術人員已超過40,000 人。深厚的技術儲備與領先的研發實力保證現有客戶資源及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同時在穩定的生產過程中,不斷提高智能化、自動化水平,提供有優勢的成本競爭力。隨著研發投入的持續增加以及研發經驗的不斷累積,工業富聯現已建立起完整的核心技術體系,成為公司核心競爭優勢之一。

研發支出方面:

2018 年工業富聯累計研發投入 89.99 億元,同比增長 13.43%,通過增加研發投入,提升了公司推出創新產品的速度,提高產品效能,加速智能製造與工業網際網路的深度融合。2019 年,公司持續加大核心領域研發投入,公司全年研發費用 94.27 億元,同比增長 4.76%。

專利方面:

工業富聯不僅注重技術研發,更注重技術專利的申請與保護。截至 2018 年 12 月31 日,工業富聯共擁有有效專利 3,736 項,其中報告期內公司累計新增專利 1,406項,主要集中在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和科技服務領域,包括智能移動終端高精密機構件的製程及開發技術、應用於雲計算伺服器的一體機、雲計算存儲器的數據系統、無線智能定位、SMT 物聯網運用、數據智能中心、智能製造中心、高精度高效率加工的刀具技術、運用在模具及治具上的高新技術等方向,大部分已處於量產階段並已進入市場。此外,工業富聯還在工業網際網路的關鍵驅動技術領域——產業 5G 化及智能化取得一系列突破,具體包括 5G 通訊網關、邊緣計算伺服器、高性能計算和智能數據中心、傳感器、智能控制器等。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工業富聯已申請及授權專利 4,276 項,主要集中在與工業網際網路相關的智能製造和科技服務領域。

研發人員方面:

截至 2019 年末,公司技術人員 45526 人;在職員教育程度上,公司碩士及以上的職員 1973 人,大專及本科人員 59847 人。

2019 年,在百年科技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50 家聰明的公司」(TR50)評選結果中,工業富聯與阿里雲、騰訊、特斯拉、英特爾、高通等企業共同位列於榜單之中。《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委會給出的工業富聯上榜理由為:開發出專用於製造工業的霧小腦(Fog AI),以人類後腦為模型。以貼裝為例,霧小腦技術利用軟體整合分析,以傳感器為五官靈敏收集各方數據,在數據建立模型之後,做到實時預測和監控,精準把控生產流程,成本節省超過 60%。基於霧小腦技術,富士康位於深圳的「熄燈工廠」中,人員數量相較於以往同類型工廠減少了 90%,生產效率反而增加了 30%,而且庫存周期降低了 15%。

3.3.面向 5G 新藍海,工業網際網路龍頭地位凸顯

工業網際網路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5G 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演進升級的重要方向,二者都是實現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1 月 20 日,國新辦舉行 2019 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5G 滿足虛擬實境、超高清視頻等方面的使用需求,但 5G 更大的『藍海』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要利用 5G 技術幫助工業企業建立起內網,推廣企業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進展。」

國家力量推動,產業政策持續支持。2019 年 10 月,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發布《5G 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應用發展白皮書》,提出 5G+工業網際網路的八大應用場景:超高清視頻、機器視覺、AR、VR、雲端機器人、雲化 AGV、無人機和遠程控制。2019 年11 月,工信部印發《關於印發「5G+工業網際網路」512 工程推進方案的通知》,明確到2022 年,將突破一批面向工業網際網路特定需求的 5G 關鍵技術,「5G+工業網際網路」的產業支撐能力顯著提升。

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市場持續呈現高速增長。根據 MarketsandMarkets 統計數據顯示,2017 年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市場規模為 25.7 億美元,2018 年達到 32.7 億美元,預計 2023 年將增長至 138.2 億美元,預期年均複合增長率達 33.4%。美國當前平臺發展具有顯著的集團優勢,並預計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其市場主導地位,歐洲平臺領域進展迅速,成為美國之外主要的競爭力量,亞洲市場增速最快且未來有望成為最大市場。

目前我國各類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數量總計已有上百家,其中具有一定區域、行業影響力的平臺數量超過了 50 家,如富士康 Fii、海爾 COSMOPlat、航天雲網 INDICS、華 OceanConnect 平臺,三一重工 RootCloud 等平臺。我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應用較為均衡,不同垂直行業側重點不同,整體來看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設備管理服務、生產過程管控與企業運營管理三大類場景。

我們認為,國內工業物聯網正處於商用落地的初級階段,構建通用服務能力和做深專業解決方案將成為可行的兩條路徑。

構建通用服務能力先苦後甜。通用、可複製的工具和服務帶來平臺實施成本的大幅降低,基於大量工業數據、工業知識、機理模型等資源的沉澱,通過工業 APP 開發商和服務商形成部分定製化的平臺服務,可實現更廣範圍、更大規模的擴展,從而催生訂閱、交易、分成等多種模式。在該類路徑中,平臺未來將呈現「80%通用工具服務+20%個性化系統集成開發」的能力構成,並從軟體工具轉向網際網路屬性,塑造開放協同的平臺經濟。

做深專業解決方案快速盈利。以提供傳統工業解決方案為主的平臺商業模式可以為企業帶來較好的現金流。工程機械類孵化代表是樹根互聯,從內部企業服務中心演變過來,具備設備物聯、遠程控制等功能。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看到,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過程中,樹根互聯支持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擔任起了「雲監工」的重要作用,做好故障預警,保證機械的「生命體徵」平穩健康,實時監測設備數據變化確保施工按進度完成,完成數據統計和分析,保障施工現場幾百臺設備在工地同時開挖,幾千名工人同時作業,確保設備運行效率最大化。數據表現看,在工業網際網路加持下,混凝土泵車與攪拌車作業數據均達到峰值,起重機作業數據增長近 4 倍,每臺挖機有效作業時長達 13.3 小時,高出常規時長 30%。

在消費領域,海爾從自家採購平臺海達源萌生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COSMOPlat,自動管理供應商,除了自用,同時開放給中小企業,確保供應商質量、價格、交期,對於其他中小企業做供應鏈賦能。在疫情期間,海爾 COSMOPlat 上線了疫情醫療物資信息共享資源匯聚平臺,包括了醫療防護物資需求、生產企業、醫療物資生產原材料和物流等重要信息,助力緩解疫情防控物資緊張局面。

工業網際網路是國家產業升級、精益製造必經之路,在抗擊疫情之中,工業網際網路為精準調配施工生產和物資供需對接提供了可能,通過在線辦公、遠程協同等方式幫助企業復工,這也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行業認識到,開展數位化和智能化改造的重要性。工業網際網路的創新與競爭大幕剛剛拉開,隨著工業應用場景的日漸豐富,各類企業將從實際需求出發,在不斷的「嘗試-反饋-改進」迭代中推動平臺基礎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持續創新。日漸成熟的平臺市場將帶來更多價值回報,吸引更多的工業企業、網際網路企業、金融機構、專業服務商以及獨立開發者投身平臺領域,促進整個平臺產業在良性競爭中實現繁榮發展。

我們認為,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將以設備側與工廠側為主。由於設備、產線、工廠等領域的自動化數位化基礎好,面向設備運維和生產效率提升的價值回饋較為顯性,製造業企業有強大的需求和動力引入。

以工業富聯深圳關燈工廠為例,整個項目導入 108 臺自動化設備,並完成聯網化。製程中 SMT 導入設備 9 臺,節省人力 50 人,節省比例 96%;ASSY 導入設備 21 臺,節省人力 74 人,節省比例 79%;Test 導入設備 78 臺,節省人力 156 人,節省比例 88%。整體項目完成後,人力節省 280 人,人力節省 88%,提升效益 2.5 倍。世界經濟論壇的評價是:在專門生產智慧型手機等電氣設備組件的工廠中採用全自動化製造流程,配備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型設備自動優化系統、智能自我維護系統和智能生產實時狀態監控系統,真正實現「關燈工廠」,在注重優先利用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的前提下,令生產效率提高 30%,庫存周期降低 15%。

我們認為,以公司為代表的科技製造業龍頭,一旦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形成規模優勢後,海量的數據、應用、合作夥伴資源和逐漸攤薄的建設推廣成本將對同領域內的競爭平臺形成降維打擊,甚至是將競爭者轉化成其生態的參與者,在應用領域擴展和客戶訂單驅動下,公司的長期競爭優勢將快速轉化為業績釋放。

……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報告來源:華西證券)

如需報告原文檔請登錄【未來智庫】。

相關焦點

  • 「5g+工業網際網路」賦能工業生產
    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和5G通信網的建設是目前我國新基礎設施建設的兩大核心內容。從未來的應用場景來看,兩者是互補協同的。一方面,5G是推動工業網際網路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技術:工業網際網路也是急需低延遲、高可靠性、廣覆蓋的網絡基礎設施,5G網絡能適時滿足工業網際網路的數據傳輸需求。
  • 冉彬與優秀企業家共赴工業富聯,引領未來企業發展新趨勢
    (以下簡稱:工業富聯)進行為期一天的參觀、研學活動,實地感受工業富聯的柔性裝配作業智能工廠及工業網際網路展廳,與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共同探討產業網際網路與企業數位化能力構建。冉彬與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旗合影留念實地參觀,零距離感受工業富聯活動的第一站,眾多企業家前往富士康的柔性裝備作業智能工廠進行參觀,進入工業富聯的工業網際網路展廳深入了解
  •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走進工業富聯
    近日,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一行,圍繞新發展格局建設的人才培養問題,在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等高管的陪同下,來到富士康深圳龍華科技園區展開深度調研,先後實地考察了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柔性製造裝備熄燈工廠、國家級精密刀具智能製造基地,全方位了解工業富聯在智能製造及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技術積澱與模式探索。
  • 工業富聯: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部分限售股解禁上市流通的核查意見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薦機構」)作為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業富聯」或「公司」)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上市及持續督導的保薦機構,根據《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
  • 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新基建第一波紅利已釋放
    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新基建第一波紅利已釋放 來源:財訊網 • 2020-05-28 11:49:59
  • 工業富聯: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限售股上市...
    證券代碼:601138證券簡稱:工業富聯公告編號:臨2020-072號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並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 工業富聯衡陽智造谷的正式開業 將會給我們衡陽的未來帶來什麼?
    近日工業富聯衡陽智造谷在白沙洲工業園正式開業,相信很多關注衡陽發展的市民朋友都有所耳聞,那麼衡陽智造谷的開業,將會給我們衡陽的未來帶來什麼?我想這一定是很多衡陽市民迫切想知道的!本文拋磚引玉,簡單講述衡陽智造谷到底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歡迎衡陽的市民們朋友留言討論!
  • 富士康將在佛山南海建設工業富聯佛山智造谷
    讀創/深圳商報駐佛山記者 段煜第記者12月11日從佛山市三龍灣南海片區獲悉,《南海區工業富聯佛山智造谷改造項目地塊規劃條件論證》批前公示掛網,首次披露了工業富聯佛山智造谷項目選址。今年6月,在佛山三龍灣重大項目籤約活動上,佛山市人民政府、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業富聯」)、佛山三龍灣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三方籤署合作協議,將在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共建工業富聯佛山智造谷。工業富聯是富士康數位化轉型的先鋒。
  • 佛山市召開工業網際網路數字轉型發展大會
    南方網訊 7月8日,佛山舉行2020年佛山市工業網際網路數位化轉型發展大會。會上,佛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對《佛山市深化「網際網路+先進位造」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若干政策措施》進行深度解讀。美的、萬家樂等企業分享企業成功經驗,展示工業網際網路建設成果。
  • 天津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培訓暨對接研討會舉辦
    11月4日,為進一步發揮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對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帶動作用,促進天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的指導下,紫光雲技術有限公司攜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天津禧天龍、愛瑪電動車、特變電工、力神電池、天地偉業、龍蟠、愛爾建材等七家天津市綜合型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聯合體單位
  • 榜樣的力量 工業富聯富集雲防疫 App丨數據猿新冠公益策劃
    該項目案例由工業富聯提交申報,參與數據猿推出的《尋找新冠戰「疫」,中國數據智能產業先鋒力量》的公益主題策劃活動。疫情就是命令,工業現場也是「戰場」。在此背景下,工業富聯研發了工業富聯富集雲防疫APP。在上,工業富聯研發依託人臉智能識別的門禁系統及「六流」管理App,聯合生態合作夥伴深度合作集成基於影像大數據技術的疫情防禦系統,將「智能紅外熱成像體溫監測系統」部署在集團各園區的多個出入口,通過「硬隔離」、「軟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幫助集團實時掌握員工健康狀況及蹤跡動態,提高疫情響應速度。
  • 「客廳經濟」起風,工業富聯OTT BOX出貨量已超5000萬臺
    憑藉敏銳的嗅覺,工業富聯提早布局,已經打通從設計製造到OTT平臺運營全鏈路,能為OTT生態鏈提供最完整的解決方案和服務。  工業富聯此前在機上盒(Set-Top-Box;STB)以及智慧家居娛樂終端類產品有著豐富的研發製造經驗積累,在OTT興起初期,就參與了北美知名OTT服務公司及網路服務商的OTT Box設計與生產。
  • 5G是工業網際網路的必要條件也是充分條件
    當前,我國政府大力推動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梳理資料發現,早在2019年11月25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提出推進建設智能工廠、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等10種發展潛力大的典型業態和模式。
  • 一批工業網際網路重點項目籤約青島 多個平臺啟用
    一批重點項目集中簽約開幕式上,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國際根節點項目等青島市一批工業網際網路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海爾卡奧斯與青島市屬重點企業籤訂合作協議。這些項目包括:嶗山區與東土科技、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籤訂山東產創智匯科技有限公司項目投資合作協議;西海岸新區與國電高科籤訂天啟衛星物聯網產業項目框架協議;即墨區與工業富聯籤訂富士康工業富聯華北總部項目戰略合作協議;膠州市與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籤訂標識解析體系國際根節點項目戰略合作協議。
  • 亞信科技朱軍:基於工業網際網路標識構建數字孿生生態
    ,由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指導,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黑龍江省通信管理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主辦的「2020工業網際網路高峰論壇暨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黑龍江)上線儀式」在哈爾濱召開,論壇以「賦能高質量發展 構建產業新生態」為主題,圍繞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標識應用場景及產業未來發展,匯聚產業各方共謀龍江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建設與發展。
  • 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20問
    工業網際網路是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是實現產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通過人、機、物的全面互聯,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結,推動形成全新的工業生產製造和服務體系,成為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依託、重要途徑、全新生態。
  • 一筆交易涉及三家上市公司,工業富聯擬5.6億元成鼎捷軟體第一大股東
    記者 | 張藝1工業富聯(601138.SH)正通過收購的方式加碼「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雙輪驅動戰略。同時,工業富聯與鼎捷軟體股東TOP PARTNER HOLDING LIMITED、新藹企業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孫藹彬、葉子禎籤署了《一致行動人協議》,並擬於《一致行動人協議》生效後,一致行動股東與工業富聯在鼎捷軟體的重大事項決策方面保持一致行動關係。
  • 萬億工業網際網路,巨頭下場攪局
    平臺化的生產正在幫助富士康實現從代工廠到工業網際網路企業的轉型。2017年,富士康打造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BEACON,首度向外賦能中小企業。2018年,工業富聯懷揣著郭臺銘的一腔「工業網際網路」之夢上市。當時郭臺銘對工業富聯寄予厚望,「富士康也要走在包括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前沿技術之列。」大洋彼岸,同樣的劇本早已在上演。
  • 首屆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在漢召開 民眾可網上報名參會
    湖北日報訊(記者左晨、肖麗瓊)11月16日下午,工業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漢召開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第二場新聞發布會。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黨蓁介紹,本次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主要有以下特點:層次比較高。大會由工信部、湖北省政府共同舉辦,武漢市政府及部省相關單位、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共同承辦,是在目前在中國境內舉辦的首屆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
  • NI與BrightMachines、工業富聯演繹軟體定義「智」造,釋放IIoT數據...
    在11月14~15日於上海舉行的NI(National Instruments)年度用戶大會NIDays Asia上,「智」造行業的頭部企業Bright Machines和工業富聯的演講嘉賓分享了工業物聯網的最佳實踐,通過專家的分享,我們不難發現,自動化與智能化是未來兩大發展方向,而數據的監測與分析則是工業物聯網實現商業價值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