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網際網路所有的熱度好像都給了女性,先是《乘風破浪的姐姐》,接著是《三十而已》。據說《三十而已》2天上了37次熱搜,朋友圈到處都是影視劇中被扎心的臺詞金句。小編沒有去看綜藝,也沒有去看電視劇,《三十而已》不斷飆升的熱度倒讓小編想起了身邊的兩位女性。一位是豬頭姐姐,一位是女登山家羅靜。
早年間傘圈有個小傳統,每一個入圈的人都會有一個花名。不管在外面是什麼「長」還是什麼「總」,在這裡,只有簡簡單單的飛行。「豬頭」就是豬頭姐姐的花名,直到很多年後,在林州的一場比賽中,豬頭姐姐拿到女子組一個不錯的名次,頒獎時我才知道原來豬頭姐姐有一個年輕而女性化的名字——楊姍姍。
豬頭姐姐是我一直想活成的那類人,什麼樣的人呢?內心強大而充實,看問題理智、堅定卻還能保持著這個世界的熱愛,有著為他人著想的善良卻又不著痕跡.....這樣的人需要有多麼強大的一顆內心,才能在嘈嘈雜雜的世界中,保持獨立的聲音,卻又不對這個世界冷漠麻木或義憤填膺。
很長一段時間,豬頭姐姐每周都會來林州,不能飛傘的時候就一個人看書、登山、徒步、看紅葉、數星星;豬頭姐姐從來不參與大家的八卦,但也從來不評論聊八卦的行為,她總是能保持自己內心的獨立,卻又讓周圍的人舒服。現代人都在恐慌焦慮的混圈子,可總有人可以一個人與自己以及這個世界美好的相處。
另外一位是女登山家羅靜,看到過一張2018年羅靜在林州學傘的照片,地面40度高溫下跑傘訓練,脫下裝備汗透衣背、滿臉通紅。高光時刻的背後一定有不為人知的汗水甚至心酸;每個人的人生,也都有不為人道的辛苦。人這輩子,選擇都是自己做的,路都是自己走的,有什麼是必須被定義的?
在網絡熱議《三十而已》的同時,人民日報講述了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的故事。愛人去世、沒有孩子,自己身患骨瘤、血管瘤、肺氣腫、小腦萎縮等17種病,張桂梅的人生比任何一個我們覺得扎心的影視作品的女主人又好到哪裡去呢?
所有的這些苦難並沒有把張老師擊垮,讓張老師沉淪,而是讓張老師把自己餘生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教育上,病危時甚至為了孩子要求「提前把喪葬費預支給自己」,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深山裡的這座免費女高本科的上線率高達94.3%。與張桂梅校長的人生一比,突然覺得我們那些無病呻吟的日常有什麼好矯情?!
我們可以抱怨眼前的日常紛繁瑣碎,可以抱怨詩和遠方的路途太過遙遠,可以抱怨星辰和大海的門票昂貴異常,可我們的人生難道不是我們自己過的,路難道不是我們自己選的?張老師在如此困境之下,都能使自己的人生散發出光芒,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自怨自艾、自哀自憐?
一直覺得滑翔傘的魅力並不在於它的時尚炫酷,而是一把傘,教會我們如何看待人生。學會飛之前,要經過嚴苛的地面訓練,讓我們明白把每一個普通的日常,過的踏實而堅定;獨立飛之後,上帝視角俯瞰大地,讓我們看到了自己和這個世界更廣闊的可能;不管飛的再高,也有降落的一刻,讓我們懂得人要經得起聚光燈下的璀璨,也安得下落幕後的平凡......
有的時候與其說被生活和世俗折磨的一地雞毛,倒不如說自己選擇讓自己疲憊異常。改變不了世界,就先修好自己這顆心。不求像張桂梅老師那樣照亮別人,至少先溫暖自己。改變,可以從帶上耳機跑步開始;也可以,從地面揮汗,學飛傘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