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安以軒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一段驚險的經歷,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半個月,但她仍然心有餘悸。
半月前,安以軒請家人幫忙買麥當勞回來充飢,從取餐到到家也就不到十分鐘的時間。
因為懷著孕容易餓,安以軒拿到餐點後就準備吃。
誰知在拿出兩杯熱奶茶時,奶茶竟直接從紙袋底部掉出,兩杯滾燙的熱飲直接翻倒在安以軒身上。
因為懷著身孕,又怕地下溼滑跌倒,安以軒都不敢立即從桌子旁跳開。
結果100度沸水衝泡的高溫熱飲就這樣從她手上,肚子裡,大腿上流開了,那種火辣辣的熾痛感,讓安以軒瞬間疼的尖叫出聲,即便如此,她還是硬生生扛著疼緩緩起身,生怕地面溼滑跌倒傷了孩子。
更驚險的是,安以軒還因為驚嚇造成了宮縮,導致胎動異常,之後,她很快趕去醫院做了檢查,萬幸寶寶無礙。
慶幸的是燙傷發生時,安以軒的老公在家裡照顧她,也因為懂得燙傷的急救知識,讓她馬上去浴室衝冷水降溫,及時處理才沒有導致燙傷更一步加重,但燙傷後火辣辣熾熱的疼,讓安以軒至今都難忘。
已為人母的安以軒,在描述了自己的遭遇後,更多的是慶幸和後怕。
她慶幸未滿一歲的兒子66在當時沒有像往常一樣賴在她懷裡。
慶幸剛好老公在她身邊並且有一些燙傷急救處理的知識,才免於留下嚴重的燙傷疤痕。
慶幸意外發生時是在家裡,可以立刻到浴室裡衝冷水。
慶幸肚子裡的寶寶沒有受到影響。
在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後,安以軒也呼籲更多餐飲企業,能多多重視熱飲外帶的安全性,因為燙傷真可能在頃刻間發生,並造成嚴重傷害,就像安以軒說的:
「如果打開那個熱飲袋的不是我,
如果ta懷裡正抱著一個嬰兒,
如果ta是一個正坐在車裡享用美食的孩童,
如果ta沒有足夠的燙傷處理經驗,
如果ta不在一個方便衝水的地方……
那麼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作為一個母親,安以軒也提醒每一個媽媽,每一個朋友:在生活上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如果不小心被燙到,一定要懂得及時正確的處理,一定要馬上用冷水衝降溫。
也正是因為有了正確的燙傷急救,安以軒才免於留下更嚴重的燙傷疤痕。
燙傷離我們並不遠,它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一到夏天,燙傷事件就多了起來,而且都是突然發生,防不勝防,還有因為夏天穿的衣服較少,一燙直接就貼著皮膚燙,燙傷的後果往往更嚴重。
就像安以軒,她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會被一杯熱飲燙傷,好在當時兒子不在身邊,如果熱飲灑落的那一刻,兒子像往常一樣賴在她的懷裡,那後果真是不敢想..
確實,與成人相比,兒童的皮膚較薄,如不慎燙傷,受到的傷害會更嚴重。
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意外燙傷事件很多很多,大都受傷的都是兒童。
就在上周,我身邊就有一位朋友,她家女兒就因為額頭碰到燒水壺,額頭三分之一的皮膚瞬間被燙傷,到現在孩子看到傷口都要哭。
被燙傷的疼,讓孩子在夢裡都能被疼醒,太讓人心疼了。
江西有一位7個月大的寶寶,因為爬到床邊打翻了床頭柜上的熱水瓶,開水頃刻間漫過他的前胸手臂,嬌嫩的皮膚瞬間被燙起了泡。
寶寶被診斷為二度燙傷,燙傷面積達到20%,經過緊急搶救才逐漸穩定。
福建的2歲女童文文,因為不小心打翻了洗澡盆,裡面裝的全是熱水啊,結果全身大約45%燙傷,其中一半是深Ⅱ度燙傷,住院一個月才基本癒合。(2019-06-27 10:29 來源:澎湃新聞)
還有很多已經和正在發生的真實事例:
寶寶開飲水機燙到胳膊……
寶寶拉桌布把熱湯打翻……
家長幫孩子洗澡時先放熱水,水溫沒調好,孩子就坐了進去…
家長不小心將開水瓶放在地上,被寶寶拽倒,寶寶一屁股坐在熱水裡……
家長將保溫杯放在茶几上,沒有蓋好蓋子,被寶寶碰翻,開水把胸腹部的皮都燙沒了……
太多孩子受傷了,據國家衛計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每年至少超14萬兒童被燒傷或燙傷,而這個數據每年都呈遞增的趨勢。
這數據真的很可怕,必須要重視起來了,因為被燙傷的痛深入骨髓,被燙傷的後果,可能會危及生命。
就像安以軒說的,被燙傷後的火辣辣的疼,讓她時隔半個月都難忘。
而如果是孩子燙傷,所帶來的疼痛和後果會更加嚴重。
燙得輕的,至少也得忍受創口和換藥的痛苦吧,看著都不忍心。
燙得重的,傷口癒合後可能遺留瘢痕,有的還需要通過植皮手術修復。
再嚴重的,可能就會危及生命了。
所以,如果家有孩子,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的做好防護措施,還有就是一定要懂得燙傷後的正確處理。
大多數燙傷真的都是可以預防的。
如果你是一位孕媽媽,在生活中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因為孕媽媽被燙傷,因為肚子裡有寶寶,會讓治療都變得棘手,所以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如果家裡有寶寶,一定要提前把隱患消滅掉,因為熱水燙傷一個孩子的時間有可能只需要1秒鐘。
(圖片來源:Paienting and Child Health)
所以家長一定要對接觸寶寶的所有熱源把好關。
1、熱水壺、熱水杯、打火機、電熨鬥一定要放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還有火爐,戶外烤架,壁爐和太空取暖器也要做好防護措施,一定要以孩子的視角去排查這些危險。
2、不要讓孩子進入廚房,更不能把廚房當做玩耍場所。廚房電線把手不應外露到臺面外,避免孩子拉扯。
3、將熱水器的恆溫器設置為低於120 F(48.9 C),以防止燙傷。永遠記住要先放冷水,再放熱水。將孩子放進去之前,請測試一下沐浴水。洗澡中不要直接用淋蓬頭對著孩子衝洗。
4、桌子上不要放臺布,防止孩子扯掉臺布,將熱菜熱湯打翻淋到身上。
5、抱著孩子在桌邊吃飯的時候,要將孩子抱遠一點,免得孩子小手抓翻菜湯而引起燙傷。
6、給寶寶熱牛奶時,一定要將奶液滴在自己手背上試試,免得燙傷寶寶。切記切記不要用微波爐加熱嬰兒奶瓶,因為微波爐會讓受熱很不均勻。
7、端著熱飲、熱湯時,提前留意孩子的位置,以免孩子突然竄到身前,措手不及地將熱液濺灑到孩子。
8、在飲水機熱水的出水口加裝保護裝置,以免孩子自行打開而造成燙傷。
9、家裡的電器,包括手機充電器都要及時拔下插頭,安全意識要從小培養。用安全帽蓋住未使用的電源插座。請將電線和電線放在不妨礙人的地方,以免兒童咀嚼。
10、夏天外出時,避免孩子碰到高溫的金屬物件(垃圾桶、地燈、車門、健身器材等),就算玩塑料滑梯,大人也要先幫孩子試試溫度。
11、在房屋的每一層都放一個滅火器。
12、如果吸菸,切勿在床上吸菸。
只要做好安全措施,大多數的燙傷事件,都是可以通過預防來避免的。
掌握正確的燙傷急救知識很重要。
如果意外突然發生,家長一定要懂得正確處理,正確的燙傷急救,讓安以軒免於留下嚴重疤痕,同樣,正確的燙傷急救,也可以降低燙傷帶來的傷害。
要正確應對和處理燙傷,要先了解燙傷的程度,根據燙傷的程度不同,燙傷一般可分為:
Ⅰ度燙傷:傷到表皮,程度最輕,只是皮膚發紅,或者有點輕微腫脹(像大多數曬傷一樣)。
Ⅱ度燙傷:傷到真皮,會傷及皮膚深層,一般會出水泡。嚴重的二度燒傷可能會導致疤痕。
Ⅲ度燙傷:會傷到皮膚最深層,損壞皮下神經和血管,皮膚看起來可能有些發白或燒焦的樣子。Ⅲ度燙傷會破壞神經,引起麻木。
出現燙傷後應該如何該處理呢?
對於Ⅰ° 、Ⅱ° 燙傷時,如果被燙傷的面積不大,只是輕微的發紅,無水泡出現,無破潰,局部也沒有明顯腫脹的現象,即刻按照以下方法處理,記住五個步驟:「一衝、二脫、三泡、四蓋、五送」。
一衝—儘可能迅速地用冷水淋澆灼傷部位10~20分鐘。不要擔心自來水沒消毒,燙傷後首先要降低熱力。流動的冷水可迅速帶走局部熱量,減少進一步熱損傷。不要用冰塊冷敷,因為會導致局部疼痛加重或低體溫,甚至休克的危險。
二脫—冷水衝洗的過程中,將覆蓋傷口表面的衣物去除,切忌不可強行剝脫。必要時使用剪刀剪開衣服,避免弄破水泡。但是,如果衣物粘在皮膚上,弄不下來,就不要弄了,以免加重創傷。記得,儘量不要弄破水泡,只要水泡不破,裡面就是無菌的,弄破了水泡,細菌就會帶進去。
三泡—繼續用冷水持續浸泡10~20 分鐘,進一步散發熱量。如果燒燙傷的面積較大,需注意其他部位保溫。
四蓋—用無菌紗布、或乾淨的毛巾覆蓋傷口,並固定,可保持傷口清潔、降低感染的概率。
五送—如果受傷部位滲出液體,或手嘴生殖器被燙傷,在覆蓋後立即就醫。
如果孩子燙傷的面積比較大,局部紅腫明顯,且有破潰,水泡出現,特別是局部水泡比較大,立即送醫院或撥打120,讓專業人員處理,以免深度燙傷帶來嚴重後果,如果是Ⅲ度燙傷,也要立即就醫。
別用民間偏方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
我們聽過太多治療燙傷的民間偏方了。
比如說在燙傷部位抹一層豬油或牙膏。
比如說挑破水泡會加速癒合。
比如說某些民間「神奇」的草藥偏方對治療燙傷有奇效。
比如說給傷口撒鹽
在湖南株洲就有一位2歲小朋友被燙傷,家長聽信「神醫」用草藥來治傷,家長將草藥塗抹在孩子的面部傷口上,結果導致嚴重感染致孩子面部留下永久性疤痕。
永久性啊,這相當於毀容啊。
浙江也有一位3歲男孩被開水燙傷,結果外婆直接抓了一把鹽就往傷口上撒,醫生診斷孩子是三度燙傷,醫生說如果沒有這把鹽,孩子的傷情不會發展到三度。
記好了,這些土方法都不要用:
1、不要撒鹽。有點腦子都知道不能撒鹽,別再傷口上撒鹽沒聽過嗎,失去了表皮的保護,受傷的細胞碰到鹽水那得多疼啊!
2、不要塗豬油。任何油膏油脂都會影響散熱,會加重燙傷。
3、牙膏不能塗。牙膏也會阻止散熱,會讓燙傷更嚴重。
還有,塗抹這些東西都會導致醫生無法直觀的判斷孩子的傷情,為治療帶來難度,所以別再用這些土方法坑娃了。
寶寶燙傷後,正確的做法是根據燙傷的程度,給與正確的處理,如果燙傷嚴重,立即就醫。
希望孩子們和孕媽們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