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無人關注,真如黃霑所說:香港樂壇已死?
近日香港電臺第41屆十大中文金曲用心聽音樂會,在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辦,而當晚的壓軸大獎金針獎獲獎者就是之前已經透露的達明一派,而典禮的音樂獎項大部分都已經搬出,像陳奕迅與張敬軒成為最大贏家,但當天陳奕迅容祖兒,鄧紫棋等獲獎歌手均缺席場面略顯冷清,而且同時沒有電視轉播,而各大媒體甚至網絡都很少報導。
而官場裡的後半段一樣也是冷清不熱鬧媒體關注很少。只有達明一派在表演經典串燒時,一度掀起晚會高潮。兩人請在發表感言時,在現場呼籲:希望大家守住廣東話和香港文化。字裡行間表達了對香港粵語歌壇未來的擔憂,憂。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已經是無法挽回的現實了。
回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歌壇,可以說是華語樂壇的前沿。既有三王一後、四大天王這樣的超級偶像巨星,也有beyond、達明一派這樣的原創力量,而每年的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禮無不引起眾人關注,星光熠熠,每一個獎盃都是很多歌手的夢想與榮耀,而這些典禮也是見證了粵語歌壇的黃金時代。
哪怕在21世紀初也還有陳奕迅、古巨基、李克勤、容祖兒等眾多實力歌手,活躍每年頒獎禮撐場面,但隨著這些歌手的逐步淡出,這些年頒獎禮也越來越冷清,基本上都是沒什麼名氣的歌手,沒怎麼聽過的歌曲,主辦方也高調不起來,每年都是例行公事把頒獎典禮給辦了。從去年開始,十大中文金曲就沒有電視轉播了,現場也不表演了,陳奕迅,容祖兒這些比較大牌的歌手有獎也不會來拿。
一個舉辦了40年的頂級頒獎禮如今淪落至今,也是令人唏噓不已。而作為代表香港樂壇最高榮譽的大獎,金針獎幾十年來只頒給音樂成就很高、為香港樂壇作出突出貢獻的歌手,這也是很多音樂人的終身奮鬥目標,歷屆獲獎者包括許冠傑,譚詠麟,張國榮,鄧麗君,梅豔芳,張學友,每個都是樂壇傑出人士。
但近幾年來,金針獎的影響力大不如前,此前鍾鎮濤,陳少秋等獲獎還有人質疑,今年的關注度更是創史上最低,即使是達明一派獲獎也沒有太多報導。
這不僅僅是頒獎禮的沒落,這是整個粵語歌壇的衰落。那些所謂粵語年度金曲只在香港局部傳播,對於內地歌迷來說,可以說是聞所未聞。至於傳唱度廣的粵語歌曲,依然是上世紀的張學友劉德華陳慧嫻等歌手的經典老歌。這不禁讓人想起,多年前黃霑曾經說過的,香港樂壇已經死了。而如今這麼多年過去,香港樂壇確實看不到復甦跡象。再這樣下去,大概就是如黃霑所說的結局。
最明智的還是鄧紫棋,北上來內地發展,闖出一片天。最冤枉的莫過於beyond,當年不被香港樂壇承認,卻成為粵語歌傳播者,最悲哀的莫過於達明一派,30年後終於拿到金針獎,但收穫的鮮花和長安,卻無法與過去相比。可以說如今的香港樂壇,已如昨日黃花,只徒留回憶的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