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這次雖然吃了大虧,可就像他打勝仗從來不過分激動一樣,這回他也沒有沮喪多久,劉秀重整隊伍之後,又數次打敗敵軍。這仗是越打越順,地盤也是越來越多,劉秀的手下就有擁立主子當皇帝的念頭了。
有一個叫馬武的大將先給劉秀提了這個意見,大王,現在是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要真是有能人趁機起事,再有賢人相助打天下收民心,等大家都認可了那個皇帝,您再想爭可就晚了。就算您不想爭天下當這個皇帝,可您是高祖皇帝的子孫,不能眼睜睜看著這江山落到他姓手裡吧!您應該馬上回到薊城去登基當皇帝,然後再四處討伐賊人才是啊。
聽完這些,劉秀做出十分驚訝的表情,將軍怎麼能這麼說哪,這可是大逆不道啊!馬武一點都沒有被這個大逆不道嚇到,這不是我一個看法,我周圍的人都是這樣想的,劉秀沉思片刻,沒有再接這個茬,就讓馬武傳令,所有軍隊到薊城休整。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5年的夏天,有一個叫公孫述的地方割據頭目稱帝了,可劉秀還是沒有反應,他只是默默的帶兵從薊城出發了。大軍到達中山的時候,有將軍向他請奏說,漢朝自從被王莽篡權以後,天下大亂百姓遭殃,大王兄弟二人為天下黎民首先起義,可更始帝卻憑藉自己是高祖子孫的名義佔據了帝位,這佔也就佔吧,他還無才無德,非但不能繼承大統解救蒼生,天下的盜賊還日益增多,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苦。
大王您戰功卓越,先是戰昆陽,而後又克邯鄲,現在幾乎平定了北方,三分天下有其二,手下又有百萬將士,論武力沒有誰能比得過您,論文德那更是沒得說。希望大王能為國家著想,為天下蒼生著想啊。
劉秀聽罷依舊是沉默不語,等到大軍走到南平棘的時候,又有將軍請劉秀稱帝。劉秀有點不耐煩了,現在天下還有那麼多賊寇沒有剿滅,我們四面受敵,有必要匆忙稱帝嗎?你們不要再勸了。
這個時候有個叫耿純的將軍說了一通大實話,大王,那麼多的人,拋妻棄子背井離鄉的跟隨您刀裡行箭中走,他們為的就是能沾您的光榮華富貴啊。現在眼看著您大功將成卻拖延時間不肯稱帝,我擔心您手下的人會失去耐心,離您而去。這人要是一散,再想聚起來可就難了,機不可失,眾願難違啊!
這番話說的太實在了,就真說到了劉秀的心坎裡,好吧,我考慮考慮。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程,大軍來到了鄗縣,手下有人從古書中找出了一些文字,大概內容就是,劉秀應該順天命登基為帝。大夥又開始進言,千言萬語一句話,大王當皇帝是天意,是天意,天意!
那天意難違,劉秀也就不再推辭,公元25年六月,劉秀祭拜天地之後,就在鄗縣登基稱帝,然後大赦天下,改鄗縣尉高邑,劉秀就是漢光武帝。
劉秀登基做了大漢的皇帝,這算是初步建立了國家,國家都要有都城的,那都城可是要好好挑挑。這時候,洛陽就成為首選。當時洛陽的情況是這樣的,之前我們講過,在劉秀和更始帝撕破臉皮之後,劉玄就派出大司馬朱鮪和舞陰王李軼駐守洛陽一帶,來限制劉秀。
這哥倆也不是外人,他們就是當年極力慫恿更始帝殺劉縯的人,其中那舞陰王李軼更是劉秀的老熟人,當年和劉秀一起起兵造反的就有他,只不過他後來投靠了更始帝,反過來狠狠的咬了劉秀一口。
針對更始帝在洛陽一帶的人馬,劉秀也採取了對策,他派出了大將馮異駐守孟津,讓他和河內太守寇恂形成互助之勢,與更始帝的大軍對抗。當時朱鮪和李軼手下的人馬非常多,足足有三十多萬,馮異就有點害怕了,現在是這麼僵持著,萬一那天對方一抽風,把全部人馬集結衝過來,那我可抵擋不住啊。
他想來想去,就想出了一個妙計,因為當時後方的更始帝處境已經不是很好了(這些我會在後面詳細講解),馮異就想啊,對於這樣的情況,對面的朱鮪和李軼肯定內心會有波動,他就給容易反覆的李軼寫了一封信。
舞陰王你好,我來信不為別的,就是想和你說一點道理,聽說好鏡子能讓人看清物件的形狀,過往的事情也能給今天做一個參考。從前有微子離開商投靠周,有項伯反叛楚歸降漢,有周勃罷少帝迎代王,有霍光廢昌邑王立宣帝。他們為什麼要那麼幹哪?道理很簡單,他們都是敬畏上天,看到了事情發展的趨勢,所以都能成功於一時,立偉業於萬世。
你現在為更始帝效力,還坐上了王位,如果他劉玄順天應命該一統天下,你現在也不會以一個王的身份來這裡和我們較勁吧。現在更始帝的江山已經不穩了,聽說赤眉軍已經離都城不遠了,城內人心惶惶,大臣們各懷去意,已經就要崩盤了。
擦亮眼睛看看吧,我家光武帝不辭辛苦經營河北,現在已經是豪傑雲集於麾下,民心紛紛歸順,這就是治亂世定天下的真命天子。雖說之前你走錯了路,可只要你李軼如果能及時醒悟,扭轉車頭重新確定大方向,也是可以像微子項伯一樣成就一番事業的。
能否轉禍為福,就在此時了,如果你再遲疑不決,等我方將士長驅直入,兵臨城下之時,你悔青腸子也無濟於事了!
八十篇小文,講述《史記》中的春秋六大強國!
《秦漢三國五百年》第一部,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到漢武帝登基!
《秦漢三國五百年》第二部,漢武帝絢爛奪目的一生!
《秦漢三國五百年》第三部,從霍光到王莽,兩代權臣下的西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