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是本期文章的音頻,不方便看文字的可以聽聲音,以下為正文
各位,好久不見,最近J.K.羅琳的新作上映了,也就是繼《哈利波特》之後的魔法系列。很多人從小就有個疑惑,就是現實世界到底有沒有魔法呢?
這裡咱們先說個題外話,就是這個月雙十一我看了很多的營銷活動,其中有一個案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一般的店鋪搞活動基本上都是,降價、打折、滿減這些「老規矩」,但是有一家店啊,他從來不跟你談錢,而是跟你「談心」。
比如賣一個包,就是那種旅行用的背包,他是怎麼賣的呢?前幾年陳奕迅有一首歌叫《你的背包》
「你的背包,背到現在還沒爛~」
肯定有人問了,陳奕迅的背包到底是什麼背包呢?哎,就是咱們這個牌子的包!再怎麼用都不會爛,你的朋友、你的愛人不一定能陪伴你一生,但是這個背包可以。你看,他沒有跟你講價格,也沒有跟你怎麼強調質量,僅僅是引用了一個「典故」,就讓消費者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
還有一個案例,是賣一個水杯,就是那種女生用的暖手杯,塑料做的,你把熱水倒進去,用手捧著就會覺得特別暖和,就這麼一個杯子,成本大概二十塊錢不到,他賣88,為什麼這麼貴呢?
因為杯子上有個圖案,他說這個圖案呢,相傳是法國的一位畫家給他初戀女友畫的,但是呢由於某些原因,兩人沒有在一起,不得不分開,於是就約好10年後再見面。結果到了約定時間,女孩發現那位畫家早已因病去世了。
多年後,我們的設計師聽到了這個故事,特地去拜訪了當事人,並且根據這個圖案,製作了這款水杯。當我們把樣品拿給那位老奶奶看的時候,她眼中閃爍著淚光,說:
「我現在握著這個溫暖的杯子,就像當年…他…握著我的手一樣」
哎呦媽呀,太TM感人了,所以各位朋友們,這是一個承載著愛和幸福的杯子,如果你愛她,就用這個杯子去溫暖她的手,同時也溫暖她的心。
你說這個故事真的存在嗎?我覺得多半是編的,為啥呢,因為這玩意兒阿里巴巴一搜,批發價二十塊錢,一模一樣的款,但是這並不妨礙消費者購買。
以前咱們中國物質匱乏,誰能用工業化流水線生產出滿足老百姓需求的產品,誰就能發財,但是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產能過剩,特別是進入電商時代,所有的信息不對稱都被網際網路抹平了,你家能造我也能造,造出來的東西價錢還都一樣。所以商家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我的產品,質量是平均水平、價格是平均水平,廣告、銷售途徑也都是平均水平,所有參考維度跟別家都沒什麼太大區別,那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怎麼樣讓產品具有競爭力呢?
有一個辦法,就是給它「施魔法」,就像咱們上面兩個例子說的,一個普通的背包、杯子,憑什麼就能賣的比別人貴?因為他多了一層「意義」,這個意義不用你花什麼成本,只需要像魔法師一樣「念咒」,編出故事來,你的產品就是獨一無二的,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那有人說,這不是騙人嗎?欺騙消費者感情啊!那你要從嚴格意義上說,確實有欺騙的成分,但是古往今來的劇作家、小說家,其實幹的就是這個事兒。比如去少林寺旅遊,這些遊客真的是因為少林寺的歷史傳承來的嗎?全是看了武俠小說,看了電影少林寺來的,就像歌中唱道:「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處把你傳揚!」都是因為「神奇故事」來的。
再比如去日本旅遊,現在國內旅遊的都是老頭老太,年輕人都愛往外跑,絕大多數人的第一次境外遊就是日本。你說這個彈子兒地方有啥好玩,能比得上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嗎,但是年輕人就愛去啊,為啥?因為這裡承載著童年的記憶,隨便一個車站、便利店、十字路口,就是小時候看的哪個動漫的取景地,男女主人公就是在這個地方相遇的,我現在親自到這了,瞬間就回到了那個二次元的世界。
而你再反觀國內的一些旅遊景點,它只有「事實」,而沒有「意義」,很多導遊都是這麼說話的「這個建築是建於崇禎年間,距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這純屬廢話,沒人關心你是崇禎年間還是乾隆年間。真正厲害的導遊,是先講一段盪氣迴腸的英雄兒女故事,然後再說,故事裡的那座樓、那座塔、那一座寺廟,誒,就是我們眼前的這個古建築了。你這麼一講,遊客馬上就有代入感了。
所以說什麼是「魔法」啊,魔法就是給一樣事物賦予額外的意義,讓接觸它的人感受到一種獨特的體驗。
《哈利波特》裡有一個設定,說是魔法學校霍格沃茲,只有巫師才能看得到,普通人是看不見的。其實現實世界裡,很多東西也是只有「魔法師」才能看見。
比如去歐洲旅遊,如果你不懂西方藝術、不懂歐洲的哲學、宗教、歷史,那去了就等於白去。很多人去博物館,去什麼羅浮宮、凡爾賽宮,跟著旅行團走馬觀花看了一遍,最後你問他有啥感受啊,他說:還不如在賓館裡玩手機呢。這個其實就是《哈利波特》小說裡寫的「麻瓜」,跟魔法世界完全絕緣。歐洲旅行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在於他的「神秘色彩」,你在萊茵河畔走上兩圈,在海德堡哲學家小徑漫步,親自體會一下當年歌德、謝林、黑格爾,是怎樣思考人生的,這種體驗,只有明白人才能感受到。一般人你跟他說黑格爾,黑格爾?黑格爾是誰啊?歌德又是誰啊?啥也不懂來歐洲那不白來了嗎,你說真要純玩的話,在中國什麼玩不到啊,非要跑大老遠去。
所以說「巫師」們有一個特權,就是你跟別人花一樣的錢、花一樣的時間,出去玩一趟,你獲得的體驗和享受,就會比那些啥也不懂的「麻瓜」們要多的多。
咱們現在都提倡要做一個「有趣的人」,這個「有趣的人」不是說講兩個段子,耍耍嘴皮子就叫有趣了,這個只能叫幽默。真正的有趣是能為身邊的事物賦予意義,別人接觸後,馬上就能代入到你所創造的那個環境中去。
很多人老說談戀愛沒有感覺,什麼是感覺啊?就是一種只屬於我們兩個人的「意義」,可能是一個小禮品、一個小視頻,或者是一段特殊的回憶,這些個「意義」是咱倆獨有的,具有強烈的排他性,任何第三者都不可能插足。
這個就是「魔法」的神奇之處了,它可以無視市場規律,用強行創造出來的「意義」,在某個領域形成自己專有的「壟斷」,而且這個過程本身是沒有任何成本,也沒有任何門檻的,誰都能幹。
所以再回到開頭那個問題,這個世界有沒有魔法呀?
我覺得是有的。
這個魔法就叫做,給事物賦予「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