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莎莎參加《演員請就位》之後,很多觀眾才終於確信當年的莫小貝是真的長大了。
王莎莎今年已經28歲了,她的上一波新聞熱度還是來自偶像劇《愛上鄰家主廚》。在這部劇中,王莎莎以浮誇的表演,糟糕的妝發被無數重新關注她的自媒體吐槽。類似《愛上鄰家主廚》的網劇當然完全不適合她,王莎莎無論從年齡到外形都不是偶像劇演員的最佳選擇。然而,供她選擇的機會也實在不多。
王莎莎還有個頭銜是學霸,因為她考上了上戲的研究生。但娛樂圈的學霸真真假假,觀眾對此早已免疫。更何況表演的評價是非常主觀的,「學霸」的頭銜對於已經走紅的明星也許有加成,對於沉寂的演員則並不會讓人生出更多期待。
比如我們不能否認在理論知識層面,碩士畢業的王莎莎一定好多很多演員,但是在節目中陳凱歌點評她的表演,直接說她「就是在演」。
一旦演員讓觀眾意識到是在表演,無形中就破壞了觀眾的代入感。陳凱歌在節目中多次提到「眼裡有戲」,對於明顯是「演」的表演,他一定不會接受。
說回王莎莎在節目中的表演,相比其他年輕演員,倒是也沒什麼問題。鍾曉芹聽到老公說結婚只是為了省心,感到困惑和驚詫↓
憤怒地質問老公↓
對比下毛曉彤的表演↓
其實並沒有什麼問題,只是面部表情更豐富,確實有陳凱歌說的是在【演出】憤怒的感覺。
不過從結果來看,王莎莎參加《演員請就位》,對於節目組和她本人來說是雙贏的。於節目組,這是童年經典形象莫小貝長大後的再亮相,是回憶殺的絕佳選擇,是「未來可期」的熱搜之選。
於王莎莎,這個大熱的綜藝節目也是她宣布自己已經長大的最佳舞臺。在節目中王莎莎的表演角色是《三十而已》的鐘曉芹,她努力飾演著與老公出現嚴重分歧的鐘曉芹,這個她確實是觀眾未曾見過的。
但是怎麼說呢,也許是莫小貝的角色太過深入人心,你依舊能在她臉上明顯看到莫小貝的樣子。而一個綜藝節目中的表演片段,並不足以讓觀眾忘記曾經的她。
同樣面臨著童星危機的還有曹駿。
曹駿也是典型的童星,比王莎莎成名更早。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出演了《俠女闖天關》、《真命小和尚》、《蓮花童子哪吒》等電視劇,並迅速成為紅極一時的小童星。
然而,88年出生的他如今已經32歲了。童星的高峰過去之後,雖然曹駿也出演過《林海雪原》、《龍探》等角色,卻再沒有進入大眾視野的作品。
最近的一波熱度,是他與藍盈瑩的戀情。儘管這段維持了3年的戀情客觀上確實為曹駿帶來了一些熱度,但對他事業的熱度卻似乎並未有幫助。
曹駿演的是《三十而已》許幻山,他在和顧佳攤牌被顧佳管人生這裡,也是眉頭緊鎖,小表情頻頻。
曹駿在節目上問幾位導演,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做演員。這就是市場的遇冷帶給他本人的疑惑。與其說他困惑自己適不適合,不如說他困惑自己能不能被市場接受。
這就是大齡童星轉型的尷尬,觀眾錯過這些童星的成長期,想要轉型再出發就必須靠作品。然而對於這些大齡童星來說,已經沒有可能的【大爆作品】供他們選擇了。
而自身的熱度,無論是戀情還是學業,都不足以讓它轉化為事業的突破。
童星要想轉型成功,最重要就是積累作品。越紅的童星,轉型作品就越要爆。比如吳磊和張一山都是童星,但吳磊在童年飾演的角色影響力顯然不如張一山,他轉型的難度也就明顯小於張一山。
因為觀眾腦中殘留的角色印象不深。只要長大後稍有熱度的角色出現,就可以刷新演員的螢屏形象。
相反,張一山的劉星幾乎是一代人印象中的經典角色,他的轉型就需要更突破,更有熱度的角色加持,比如餘罪。
換句話說,你需要一部爆劇,讓自己再爆一次。
而張一山因為餘罪走紅後接受採訪,也坦言過當自己長大後記得他的人是越來越少的。
不過相比女演員,男演員的日子還是好一點。至少雖然年齡增長,可選擇的角色依舊很多。女演員的現狀是,如果20多歲沒有刷到足夠多的存在感,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那之後可選的角色就非常有限了。
王莎莎的電視劇作品,在2014年之後就沒有了,直到2020年的《愛上鄰家主廚》。而她的電影作品,更是糊到很多人聽都沒有聽過。
作品的缺失導致王莎莎的市場認知度在不斷下降,雖然她在完成學業,但每年可選的演員那麼多,王莎莎持續沒有作品,就會逐漸被遺忘。
另一方面,王莎莎雖然是童星,她的外形在娛樂圈裡卻並沒有優勢。很多人在評價演員外形時會提到「辨識度」,然而除非你真的火,辨識度沒有任何為演員加分的意義。
王莎莎的外形局限是她在出演仙俠劇、偶像劇的短板——而這一類劇恰恰是現在刷人氣的最佳劇集選擇。當然王莎莎也可以演戰爭戲、農村戲,但年輕觀眾群體的流失勢必會讓她的演藝之路更加窄化。
類似的問題也發生在曹駿身上。雖然他前幾年也一直有作品,但因為沒有參與市場關注的大熱作品,曹駿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流失。
沒有被市場關注的作品,就不會被市場關注。
而如果說張一山的《餘罪》實際上還有些撞大運的成分,楊紫選擇的《青雲志》就可以算是她深思熟慮後的選型。
《青雲志》改編自大IP誅仙,從決定開拍之初就廣受關注。雖然從結果看《青雲志》並沒有收穫爆款流量,但這部當年重磅網劇從選角開始就為主演們刷到了肉眼可見的流量。
已經成功從童星轉型的楊紫選擇接仙俠劇《青雲志》時曾經被很多人批評「不愛惜羽毛」,甚至對她外形的變化表示「喪失了辨識度」。然而楊紫在採訪中說,她如果不接《青雲志》,演農村戲戰爭戲,她可能已經消失了——如今的市場就是這樣。
可以一直忍,但不改變自己,沒有市場的認可,演藝之路就會陷入瓶頸。王莎莎最終選擇上節目,其實就是在向市場妥協。她選擇主動站在綜藝中展示自己,也是主動向那個逐漸遺忘她的市場拋出信號——我還在。
可見,在無法拍攝市場認可的大爆劇後,王莎莎和曹駿都選擇了另一條刷存在感的路——參加市場認可的大爆綜藝,證明自己的存在。
換句話說,楊紫張一山的作品轉型之路不可複製,他們選擇先靠熱度在這個圈子裡生存下來。
說回《演員請就位》提供的這個平臺,今年這個所謂的市場評級被很多人詬病。演技派的打分不理想,沒有演技的流量卻能拿到更好的評級。其實我們都知道在娛樂圈,實力和名氣原本就不是正相關,不然早年的演藝圈也不會有種演員叫「花瓶」了。
現在的問題是,以消費主義驅動的市場,討好的與其說是觀眾,不如說是粉絲——只有粉絲有流量,只有粉絲能為劇做熱度。而如今擁有強大粉絲基礎的明星最大的「賣點」顯然不是演技,當然也不是童星背後代表的「回憶殺」,而是美顏,是精修圖。在一張圖腦補一齣戲的粉絲面前,表演甚至不值一提。
至於《演員請就位》這個節目本身也是市場的選擇,不過它面對的是綜藝市場,是話題,是熱度。因此那些看上去沒有熱度的童星依舊是這個節目需要的新鮮血液。而在節目中「惡評擔當」的李成儒,罵了兩屆市場,仍然無法改變現狀。
而被李成儒批評的,《演員請就位》被批演技不佳的陳宥維↓
粉絲在他出現惡評後賣力為他做數據,用詞依舊是「帥哥優越」、「期待帥哥表現」。
這問題現在看依舊無解,市場依舊眷顧著年輕的美顏們。《家有兒女》的弟弟「夏雨」今年也有校園題材的網劇作品,長大後的他已經和童年可愛的樣子相距甚遠,可以想像張一山曾經面臨的、曹駿如今面臨的問題,也勢必是他即將面對,或已經在面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