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雖然很老了,但是每年都有一批批新的活力注入其中,使得香港每天都有一個嶄新的畫面出現在我們面前。不管如何改變,香港的老式建築、街道總是那麼充滿歷史韻味,每當經過這些地方,腳步不由得慢起來,細細去聆聽著香港骨子裡的故事。
10個去過香港的遊記介紹香港必吃的餐點是什麼?10個會有9個推薦必吃鏞記的燒鵝,因此即使只有兩個人,被窮鬼拖走也要來品嘗看看,眾多首推的鏞記。店門口金光閃閃,店內裝潢也不馬虎非常氣派,不虧是被列為米其林一顆星的餐廳。來用餐的大多是老外及家族聚餐的客人。
港式飲茶口味較重且油膩,配上清爽的香片茶解解膩。提到港式飲茶,除了聯想到精緻美味的點心外,也不能忽視「茶」的存在。 一開始,香港其實是先只有供應茶水的「茶寮」,來消費的就是一般普羅大眾,在工作時補充水份,或是提供行人歇腳止渴之用,並沒有供應點心。後來,小型的「茶居」及大型的「茶樓」慢慢形成,加入了各式點心,慢慢演化,具備正餐功能的茶樓就形成了。
▲燒鵝乳豬雙拼-240元(HKD)這回來鏞記就衝著這道而來,點餐時服務員不停的慫恿我們點其他的飯類及港點,但預算實在不多,且看許多部落客介紹來鏞記最重要的就是金牌燒鵝!燒鵝!燒鵝!於是我們就真的空虛的只點了燒鵝乳豬雙拼,但燒鴨真的好吃到銷魂,尤其對我這個燒鴨控來說,好吃到讓我想翻滾了,皮的脆度及肉質的嫩度沒有話說,烤乳豬皮也是脆到咀嚼時可聽到啪哩啪哩的香脆聲且不會過分油膩,好吃!!!
價格如此不斐的鏞記,我跟貝哥都認為這樣的好吃程度是應該的,畢竟這餐花了我們1張小朋友又無法填飽肚子(餓),下回如果來香港希望能再揪個三、五個志同道合的捧友一起來享用,最後大家切記到鏞記就是要吃燒鵝啦!
飽食一頓後往上環的文武廟拍照。這廟宇在1847年已經存在,是有百多年歷史的古老廟宇,廟內供奉的是文昌帝、關武帝、包公、城隍等大神,每到考試前夕都有很多考生前來祈福,所以香火都十分鼎盛。
吸引我到來拍照的原因就是殿內掛滿的塔香,十分壯觀,天氣好,加上好運的話,可看到從天花上照射入殿內的光線,就如耶誕光一樣。
整個拍照過程,我用了一個半小時在廟宇內,起初對煙霧迷漫的環境下拍照有點不習慣,後來習慣後拍照就比較順利了,嘗試過想拍出耶誕光來,可惜未能成功。可能會有人問,廟宇內滿是參拜的人,我這樣子走進殿內只為拍照會否影響別人呢?大概可能這裡已經成為了外國人到訪香港的其中一個景點,殿內不斷都有外國人入來參觀拍照,所以殿內的廟祝都見慣了,只要在不影響別人,不打開閃光燈的情況下拍照,基本上都是沒有人會理會你的。
這裡是香港中區警署,1864年初建,是當時的香港警察總部,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組建築群,1995年已被香港政府列入為法定古蹟,是香港百多年的珍貴文化遺產。
這一帶已經是香港歷史遺蹟最豐富的地方了,再走幾步就是石板街,正名砵甸乍街,以香港第一任總督命名,這條充滿老香港味道的石板街是影視劇青睞的地方,《無間道》、《花樣年華》等諸多電影均在此取景。
會督府,就是香港聖公會會督的府邸,聖公會是基督教在香港的一大宗派,歷史悠久,建築建築是屬於都鐸復興式,設計簡單優雅,基石由花崗巖築成,上有一座三層高碉堡式八角形的塔樓。是香港早期的西式建築,比禮賓府歷史更加悠久。
這就是1979年8月15日即被香港政府列為法定古蹟的都爹利街石階與煤氣路燈,石階約建於1875年至1889年間,其上裝有的4支煤氣燈安裝年份不詳,最早有這幾盞燈的記錄則是在1922年。香港市政局於1984年曾為這4支煤氣燈在英國訂造燈紗及燈罩,現時煤氣燈由傍晚6時至早上6時亮燈,由自動開關控制。
全香港的其他煤氣路燈已於1960年代左右被電燈所取代,僅剩下這四盞,不僅僅是擺設哦,每晚6時至早上6時會亮燈,由自動開關控制,難以想像吧,香港這麼現代化的城市,居然還有煤氣路燈這種古老的東西存在。由於這裡的石階與路燈甚具特色,所以成了拍攝電影與及硬照的熱門地點。每到夜晚四盞古老的煤氣路燈照亮石階,烘託出小街浪漫典雅的氣氛,成為了加溫愛情的最佳利器。因此這裡成了港劇、電影和MV的最熱門愛情場景取景地,比如經典影片《喜劇之王》、《金枝玉葉》,或者近年剛上映的《龍鳳鬥》等。
香港的歷史並不長,1841年開埠,現今的香港歷史才正式開始,怎麼算來也才170多年,100多年的歷史遺蹟放在大陸比比皆是,根本都算不上是個古蹟,所以在內地拆除一幢100年以上歷史的老房子那是很隨便的事情,但在香港,那是難上加難的事情。尖沙咀大鐘樓原為九廣鐵路尖沙咀九龍火車總站的車站大鐘,後來火車站因應市政計劃拆除,鐘樓則因具有歷史意義而在民眾陳情下得以保留,並遷至尖沙咀公眾碼頭旁邊,成為遊玩觀賞的景點之一。
自家制義大利芝士餅﹝HKD$98﹞Tiramisu就常常吃,不過這個是Angelini Style的,光是這點就已經相當的吸引到我嚕,另外一款就是"你"了!!輕柔的奶油上灑了可可粉,而下層的焦糖薄脆夾著滑嘟嘟的咖啡果凍,再配著冰淇淋吃,很有創意的作法~吃膩的普通的,轉換一下也不錯喔。
去香港之前就看到維多利亞港的夜景非同一般,於是到港的當天就迫不及待地去到了維港,見到了傳說中的星光大道,才知道原來星光大道只是靠海的一條很普通的大道而已,只不過多了幾百個明星的手印呵呵,倒是這海邊的風景讓我留戀。
賞完夜景我們前往1881,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裝潢很有維多利亞風格,百年歷史的舊水警總部,經過翻新改建,搖身成為香港的「新天地」——1881 Heritage,在九龍尖沙咀漸漸綻放其華美的雍容丰姿。和諧的色彩、變化的窗格、典雅的廊柱、簡約的牆面,無論白天黑夜都賞心悅目。
如果說,上海新天地是一位傳統淡泊的東方雅士,那麼香港「1881 Heritage」就是一位雍容優雅的西方貴婦,舉手投足之間,滿目皆是維多利亞時代的風情和新古典主義的韻致。由始建於1880年代的前水警總部改建而來,其標誌性的白色外形是殖民地時期留下的最古老建築遺蹟。隨著精品酒店、高檔餐廳酒吧、奢侈品牌的相繼入駐,這裡已然成為都市新貴的最新潮流生活去處,現代筆法與復古元素為這個古老建築賦予了新的生命技巧。
要在這樣一個環境安身立命,如果沒有驚鴻一瞥的美貌和神韻,怕是只能「曇花一現」,好在1881擁有讓人不禁駐足流連的風韻——五棟舊建築,位置高低不平,設計者利用地形,將它們巧妙地連接在一起,形成錯落有致、渾然一體的格局:低處的兩棟前身是九龍消防局和消防局宿舍,Cartier、Dunhill、Rolex等奢侈品牌紛紛比鄰而居;作為主體的Hullett House,白色三層高樓,另有附屬小樓,做酒店和餐飲場所之用;最後一座建築則是與酒店遙相呼應的「時間塔球」。
在1881的廣場上,有一個多邊形的水池,這裡的人工噴泉隨著燈光的照樣在不停的擺動,面朝古老的時間塔球,忍不住想像塔頂的小圓球沿桅杆落下,為進入維多利亞港的船隻報時而發出響亮的聲音。鬥轉星移,報時聲消散在歷史的洪流中,眼前流光溢彩、富麗堂皇、人聲鼎沸,而這個城市依舊是港口重地,將來也會一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