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裡的香港】迷失在香港的舊街小巷中

2021-02-16 遊惠寶遊說

香港雖然很老了,但是每年都有一批批新的活力注入其中,使得香港每天都有一個嶄新的畫面出現在我們面前。不管如何改變,香港的老式建築、街道總是那麼充滿歷史韻味,每當經過這些地方,腳步不由得慢起來,細細去聆聽著香港骨子裡的故事。

10個去過香港的遊記介紹香港必吃的餐點是什麼?10個會有9個推薦必吃鏞記的燒鵝,因此即使只有兩個人,被窮鬼拖走也要來品嘗看看,眾多首推的鏞記。店門口金光閃閃,店內裝潢也不馬虎非常氣派,不虧是被列為米其林一顆星的餐廳。來用餐的大多是老外及家族聚餐的客人。

港式飲茶口味較重且油膩,配上清爽的香片茶解解膩。提到港式飲茶,除了聯想到精緻美味的點心外,也不能忽視「茶」的存在。 一開始,香港其實是先只有供應茶水的「茶寮」,來消費的就是一般普羅大眾,在工作時補充水份,或是提供行人歇腳止渴之用,並沒有供應點心。後來,小型的「茶居」及大型的「茶樓」慢慢形成,加入了各式點心,慢慢演化,具備正餐功能的茶樓就形成了。

▲燒鵝乳豬雙拼-240元(HKD)這回來鏞記就衝著這道而來,點餐時服務員不停的慫恿我們點其他的飯類及港點,但預算實在不多,且看許多部落客介紹來鏞記最重要的就是金牌燒鵝!燒鵝!燒鵝!於是我們就真的空虛的只點了燒鵝乳豬雙拼,但燒鴨真的好吃到銷魂,尤其對我這個燒鴨控來說,好吃到讓我想翻滾了,皮的脆度及肉質的嫩度沒有話說,烤乳豬皮也是脆到咀嚼時可聽到啪哩啪哩的香脆聲且不會過分油膩,好吃!!!

價格如此不斐的鏞記,我跟貝哥都認為這樣的好吃程度是應該的,畢竟這餐花了我們1張小朋友又無法填飽肚子(餓),下回如果來香港希望能再揪個三、五個志同道合的捧友一起來享用,最後大家切記到鏞記就是要吃燒鵝啦!

飽食一頓後往上環的文武廟拍照。這廟宇在1847年已經存在,是有百多年歷史的古老廟宇,廟內供奉的是文昌帝、關武帝、包公、城隍等大神,每到考試前夕都有很多考生前來祈福,所以香火都十分鼎盛。

吸引我到來拍照的原因就是殿內掛滿的塔香,十分壯觀,天氣好,加上好運的話,可看到從天花上照射入殿內的光線,就如耶誕光一樣。

整個拍照過程,我用了一個半小時在廟宇內,起初對煙霧迷漫的環境下拍照有點不習慣,後來習慣後拍照就比較順利了,嘗試過想拍出耶誕光來,可惜未能成功。可能會有人問,廟宇內滿是參拜的人,我這樣子走進殿內只為拍照會否影響別人呢?大概可能這裡已經成為了外國人到訪香港的其中一個景點,殿內不斷都有外國人入來參觀拍照,所以殿內的廟祝都見慣了,只要在不影響別人,不打開閃光燈的情況下拍照,基本上都是沒有人會理會你的。

這裡是香港中區警署,1864年初建,是當時的香港警察總部,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組建築群,1995年已被香港政府列入為法定古蹟,是香港百多年的珍貴文化遺產。

這一帶已經是香港歷史遺蹟最豐富的地方了,再走幾步就是石板街,正名砵甸乍街,以香港第一任總督命名,這條充滿老香港味道的石板街是影視劇青睞的地方,《無間道》、《花樣年華》等諸多電影均在此取景。

會督府,就是香港聖公會會督的府邸,聖公會是基督教在香港的一大宗派,歷史悠久,建築建築是屬於都鐸復興式,設計簡單優雅,基石由花崗巖築成,上有一座三層高碉堡式八角形的塔樓。是香港早期的西式建築,比禮賓府歷史更加悠久。

這就是1979年8月15日即被香港政府列為法定古蹟的都爹利街石階與煤氣路燈,石階約建於1875年至1889年間,其上裝有的4支煤氣燈安裝年份不詳,最早有這幾盞燈的記錄則是在1922年。香港市政局於1984年曾為這4支煤氣燈在英國訂造燈紗及燈罩,現時煤氣燈由傍晚6時至早上6時亮燈,由自動開關控制。

全香港的其他煤氣路燈已於1960年代左右被電燈所取代,僅剩下這四盞,不僅僅是擺設哦,每晚6時至早上6時會亮燈,由自動開關控制,難以想像吧,香港這麼現代化的城市,居然還有煤氣路燈這種古老的東西存在。由於這裡的石階與路燈甚具特色,所以成了拍攝電影與及硬照的熱門地點。每到夜晚四盞古老的煤氣路燈照亮石階,烘託出小街浪漫典雅的氣氛,成為了加溫愛情的最佳利器。因此這裡成了港劇、電影和MV的最熱門愛情場景取景地,比如經典影片《喜劇之王》、《金枝玉葉》,或者近年剛上映的《龍鳳鬥》等。

香港的歷史並不長,1841年開埠,現今的香港歷史才正式開始,怎麼算來也才170多年,100多年的歷史遺蹟放在大陸比比皆是,根本都算不上是個古蹟,所以在內地拆除一幢100年以上歷史的老房子那是很隨便的事情,但在香港,那是難上加難的事情。尖沙咀大鐘樓原為九廣鐵路尖沙咀九龍火車總站的車站大鐘,後來火車站因應市政計劃拆除,鐘樓則因具有歷史意義而在民眾陳情下得以保留,並遷至尖沙咀公眾碼頭旁邊,成為遊玩觀賞的景點之一。

自家制義大利芝士餅﹝HKD$98﹞Tiramisu就常常吃,不過這個是Angelini Style的,光是這點就已經相當的吸引到我嚕,另外一款就是"你"了!!輕柔的奶油上灑了可可粉,而下層的焦糖薄脆夾著滑嘟嘟的咖啡果凍,再配著冰淇淋吃,很有創意的作法~吃膩的普通的,轉換一下也不錯喔。

去香港之前就看到維多利亞港的夜景非同一般,於是到港的當天就迫不及待地去到了維港,見到了傳說中的星光大道,才知道原來星光大道只是靠海的一條很普通的大道而已,只不過多了幾百個明星的手印呵呵,倒是這海邊的風景讓我留戀。

賞完夜景我們前往1881,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裝潢很有維多利亞風格,百年歷史的舊水警總部,經過翻新改建,搖身成為香港的「新天地」——1881 Heritage,在九龍尖沙咀漸漸綻放其華美的雍容丰姿。和諧的色彩、變化的窗格、典雅的廊柱、簡約的牆面,無論白天黑夜都賞心悅目。

如果說,上海新天地是一位傳統淡泊的東方雅士,那麼香港「1881 Heritage」就是一位雍容優雅的西方貴婦,舉手投足之間,滿目皆是維多利亞時代的風情和新古典主義的韻致。由始建於1880年代的前水警總部改建而來,其標誌性的白色外形是殖民地時期留下的最古老建築遺蹟。隨著精品酒店、高檔餐廳酒吧、奢侈品牌的相繼入駐,這裡已然成為都市新貴的最新潮流生活去處,現代筆法與復古元素為這個古老建築賦予了新的生命技巧。

要在這樣一個環境安身立命,如果沒有驚鴻一瞥的美貌和神韻,怕是只能「曇花一現」,好在1881擁有讓人不禁駐足流連的風韻——五棟舊建築,位置高低不平,設計者利用地形,將它們巧妙地連接在一起,形成錯落有致、渾然一體的格局:低處的兩棟前身是九龍消防局和消防局宿舍,Cartier、Dunhill、Rolex等奢侈品牌紛紛比鄰而居;作為主體的Hullett House,白色三層高樓,另有附屬小樓,做酒店和餐飲場所之用;最後一座建築則是與酒店遙相呼應的「時間塔球」。

在1881的廣場上,有一個多邊形的水池,這裡的人工噴泉隨著燈光的照樣在不停的擺動,面朝古老的時間塔球,忍不住想像塔頂的小圓球沿桅杆落下,為進入維多利亞港的船隻報時而發出響亮的聲音。鬥轉星移,報時聲消散在歷史的洪流中,眼前流光溢彩、富麗堂皇、人聲鼎沸,而這個城市依舊是港口重地,將來也會一直是。

相關焦點

  • 遊記 | 記憶中的舊香港
    從小到大都很喜歡舊舊的事物 雖然在很多人印象裡 香港是大都市 很國際化 但是最令我回味的還是舊的香港 舊的建築 舊的風景 TVB的劇看得多 很感受香港最平凡的事物 就出發了這次暑假去香港 沒有大肆購物 而是到處走走停停 去了解
  • 《謎城》:迷失的是人性,還是香港電影?
    記得九十年代,遊戲廳和錄像廳就像孿生兄弟一樣開在一起,那裡總少不了香菸,瓜子,汽水和香港電影。全片色調港味十足,配樂也能很好地輔助情節,至於情節嘛,僅僅是講好了一個故事而已,談不上跌宕起伏。林嶺東標誌性的名言警句也從《監獄風雲》裡的「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延續到了本片的「別讓舊的悲傷浪費新的眼淚」,但這游離與情節之外的臺詞,反覆出現給人的感覺就像春晚上那些刻意製造的「流行語」一般,味同嚼蠟。
  • 在大連逛香港 ▎香港設計廊暢遊指南
    在香港設計師許夏林創辦的原創潮牌B·Duck旗下,小黃鴨不再是童年浴缸中的小夥伴,而以各類設計衍生品的形式走入了時尚尖端行列。無論是雙肩包、掛飾,還是靠枕、儲蓄罐這樣的單品,萌萌的小黃鴨都可以陪伴你度過歡樂的每一天。把現象級小黃鴨掛在包包上,賺足眼球。
  • 香港舊機場「啟德機場」
    來香港十四年,還是第一次去參觀香港舊機場「啟德機場」。
  • 《迷失的心》製片人黃凱紅獲2019香港囯際青年電影節最佳製片人獎
    8月6日,2019香港囯際青年電影節在香港隆重舉行,《迷失的心》出品人、製片人黃凱紅、哈斯,童星黃山熙,編劇、導演陳華傑共同參加頒獎盛典。珠海星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凱紅憑藉電影《迷失的心》榮獲2019香港囯際青年電影節最佳製片人獎。
  • 攻略 | 在香港如何捐贈舊衣物?
    -第124期-今天的攻略主題:捐贈舊衣物上周圈妹寫了香港露宿者的故事,在港漂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很多粉絲都想將自己的舊衣物捐贈出來,盡一點綿薄之力,圈妹為大家整理了幾個渠道,供大家選擇。救世軍是一家在香港有幾十年歷史的福利機構,接受的捐贈的物資很多,不只限於衣物。收到的物資也會派發給本港的基層、低收入群體。
  • 「文化倒退,復古無罪」,在香港市井氣中重溫舊時代的風華。
    第一次去香港是16年,那時只顧著囫圇吞棗這座國際都市的節奏,在快速打卡景點中呼吸著新奇的空氣;19年再去香港,我最愛的老港味沒變,變的是我的心緒,放下了「旅遊」的企圖心,每一眼都像是看到TVB裡盪氣迴腸的故事畫面。
  • 詐屍一下---迷失香港
  • 一直沒有離開香港的舊冰室
    與此同時,香港卻有一批舊茶記冰室在不斷結業,尤其是冰室,剩下不到20間而已。大半個世紀裡,冰室見證了香港不同年代的人和事,今期,半島君帶你走一走這些舊冰室,它們有的是港產片的御用場景,有的很神秘,有的設計很漂亮...在這裡,時間真的好像停止了。
  • 攻略 | 在香港如何處理舊衣服?
    香港有很多二手轉賣的平臺或者店家。在香港,比較流行一種處理二手的方式,叫寄賣。就是把東西送到二手店鋪去代售,商店會抽取一定的抽成。店方收費︰最高為售價的三成(寄賣時可自行決定)寄賣期︰兩個月(期限過後將歸該店所有)服務時間︰中午十二時半至晚上七時半結算方式︰寄賣回饋會於賣出後的下月21號或之前以自動轉帳形式支付地點︰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02至308號集成中心商場UG8至9號舖香港西營盤皇后大道西168號地下網址:http://greenladies.sjs.org.hk
  • 花樣年華二十周年 │舊香港的經濟和品味
    該片不但成功描畫了「愛情」這種微妙而難以捕捉的東西,亦透過略帶潮溼的記憶,重現了六十年代香港社會狀況,以及王家衛心中那個「舊香港」的品味和優雅。在六十年代的香港,報館編輯周慕雲(梁朝偉飾)與妻子搬進一棟上海人聚居的大廈,差不多時候搬進來的還有年輕美麗的陳太太蘇麗珍(張曼玉飾)和她那位在日資公司上班的丈夫。
  • 舊香港 · 老冰室 | 香港的這些懷舊餐廳就該去一次!!
    西多士真的好吃,沾著蛋衣的吐司炸的剛剛好,熱呼呼的上面還淋了牛油跟蜂蜜,香香的甜甜的,簡直停不下手中的刀叉!!每一間上年紀的﹑舊香港的茶餐廳都有這樣一個門口櫃檯, 櫃檯裡面放著一排排煙盒,或者新解出爐的蛋撻和雞尾包。(然而,冰室現在好像已經沒有出爐麵包了!)。
  • 香港電影:天台人生
    香港電影裡常出現天台場景,這和香港擁擠、逼仄的城市空間有關,也總是與青少年亞文化相關。 地面甚至地下的擁擠人群和緊張節奏將人們對自由的渴望逼向廣闊的天空,而摩天大廈的天台在城市裡就是離天空最近的地方。就像周杰倫《天台愛情》裡的一句話: 「上有天堂,下有天台。」
  • 嘴哥駕到|香港菜館裡的新與舊
    於2019年隆冬啟幕的【香港廚房】心馳許久。與【香港廚房】的第一次見面更是讓我驚嘆。古師傅的菜越來越有意蘊了,不喧囂、不浮躁,有魂、有新意。兼具了港味的新與舊。雖然是一道簡單的炒飯,古師傅一絲不苟,有張有馳,炒飯的節奏中快慢有序。香港人炒飯世界第一,中國炒飯在海外的中餐館裡,與北京烤鴨一樣具有神聖地位,都是無可替代的中國味道。
  • 30年,他用膠片相機拍遍香港舊冰室
    (圖片來源:《再會舊冰室》) 而到了60年代,冰室出現了。據說是因為樓頂高,安裝吊扇涼風送爽,又售賣紅豆冰等冰制飲品,而被取名「冰室」。它是中產版的「西餐室」,無需西餐室這麼隆重,但環境高雅舒適。供應本地特有的奶茶、咖啡、奶油溝鮮奶、奶油多士等食物。一些店會推出「特別食品」,杏仁奶糊、蓮子蛋茶、鳳凰奶糊等,亦很受歡迎。
  • 這是香港最古老的特色地區!
    的確,即便是來到香港,大多數人也都被囚禁在尖沙咀、銅鑼灣、中環...這些地帶所製造出的繁雜喧囂中,至於魚龍混雜的深水埗,似乎是個陌生的所在。      這裡有窄街小巷與高樓大廈相間,雜貨街、作坊鋪林立左右,這裡的治安有點亂,這裡的地攤有點多,這裡像「貧民窟」,這裡也像「老香港」,這裡有濃鬱的市井氣息,和強烈的TVB既視感。
  • 香港趣談:扒一扒香港電影中取景地
    很多人了解香港都是在電影裡來了解這個繁華、現代、古老且光怪陸離的城市。有愛看香港電影的文藝青年肯定不會放過這些拍照的好地方,那麼今天異鄉好居就來帶大家來走一走香港電影中的取景地吧!舊油麻地警署舊油麻地警署是香港經典地標,絕大部分香港警匪片 的取景地。曾拍攝過《奪命金》、《潛行狙擊》、《無間道》、《古惑仔》等不計其數的香港影視劇。
  • 香港電影中的五大惡人:誰還不是個壞人,個個都壞到骨子裡
    現實生活中人有善惡,電影中人物一樣也是。有時候電影中的惡人,演的特別真實,壞到骨子裡。你有沒有被他們的表現氣到咬牙切齒恨不得對他們「碎屍萬段」?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香港電影中的五大惡人:1、「大傻」成奎安
  • 香港書展中最香港的10本書
    《香港簡史——從殖民地至特別行政區》高馬可 著 林立偉 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3.07《香港簡史——從殖民地至特別行政區》是根據英語世界中暢銷的香港歷史讀本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翻譯出版,英文版由香港大學出版社於2007年出版,是學者高馬可(John M. Carroll)的代表作。
  • 香港
    記憶深刻的是我有一件親戚給的舊童衣,深橘紅色的圓領長袖棉質T恤,胸前嵌滿五彩珠片與小珠子,拼成一隻鳳凰,很多小朋友都很羨慕我的那件上衣,隨著長個,直到露出肚臍眼才捨得丟棄,鳳凰的珠片幾乎全掉光。那時節,巷子裡的人們,尤其是小孩子,穿的衣服大多是香港親戚大包小包帶回的舊衣服,但再怎麼舊都比我們那時略顯老土單調的布料服裝強,很新潮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