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蘋果Iphone11系列手機頻繁降價,聯合拼多多血洗市場,5月加上補貼單機售價最低4600元。618活動當天,再度拉低下限,64G手機僅售3979元,這個售價比起最高12699的價格,簡直打骨折打到沒了身子和大腿,腦袋以下全是膝蓋。看到這麼殘忍的骨折價,蘋果賣出天量,5個小時銷售額達到5億。
難道庫克真的大發慈悲,反省自身把手機當奢侈品賣的錯誤了嗎?當然不可能,過去三年,在庫克的掌舵之下,蘋果手機的銷量一年不如一年,2015年到2019年,蘋果手機在中國分別出貨5840萬臺,4490萬臺,4110萬臺,3630萬臺以及3280萬臺。這說明奢侈品定位讓蘋果在中國的市場會變得越來越狹窄,為了改變這一狀態,蘋果開始降價。可有的時候,正如馬雲說過的一樣,「便宜」的反而「最貴」。
臭名昭著的「蘋果稅」
2020年一季度蘋果手機的營收只剩289億美元,同比下降6.7%,佔總比49.6%。而蘋果軟體所提供的營收總和在一季度貢獻收入13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931億多,佔比大幅提升。軟體營收就是庫克瞄準的目標——「蘋果稅」。說白了,就是所有在APP商店中下載的軟體,發生支付的情況下要支付給蘋果30%的分成。
其實在業界,平臺跟開發者分成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大部分平臺收取的分成不會超過15%,甚至微軟2019年還一度降到5%,這麼看,30%的分成要求是很流氓了。雖然谷歌和STEAM遊戲平臺的分成也會達到30%,但有一樣優勢它們做不到,在安卓和PC上開放式的平臺中,使用者並不一定只能用谷歌和STEAM,還可以用別的服務平臺。
可是蘋果不同,蘋果手機只允許應用登陸蘋果商店,在完全的閉環當中做了一個密不透風的籠子,別的平臺商根本沒辦法從蘋果撈走一分錢。
看起來這只是一條對開發者產生傷害的服務條款,但實際上羊毛出在羊身上。庫克在開發者那裡搶了錢,那麼開發者就要找使用者搶錢,這是一條惡性循環。想要在這條路上掠奪大量金錢,就要儘可能讓更多人使用蘋果手機,這才發生了今年頻繁的降價。甚至有產品分析師認為,今年要發售的iphone12將會給大眾一個驚掉下巴的價格,不是貴,而是便宜!目的就是要讓更多人用上蘋果手機,藉此擴大「蘋果稅」的斂收對象。
反對者的下場
然而,有壓迫就有反抗。30%的分成實在太高,除掉開發成本,幾乎等同於大部分的收益都進了什麼都不做的蘋果公司口袋裡。對著這樣露骨的壓榨,有的開發者選擇繞開蘋果做交易。
例如國外有一款郵件APP名字叫Hay,因為基礎使用是要收取一定服務費用才能開通相關功能的。但是價格定低了成本收不回來,定高了又沒人用。無奈之下選擇讓用戶跳轉到網頁,再利用信用支付程序來完成交易。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龐大用戶擁戴的Hay就受到了蘋果的狙擊,他們因為需要付費才能開通郵件功能,因此被蘋果認定為「非正常服務狀態」的程序,進而禁止Hay的更新,導致用戶流失。蠻橫的行為給了開發者們一個發洩口,網上開始布滿了對蘋果的口誅筆伐。微軟總裁Brad Smith也趁機參加進討伐行列,表示利用平臺優勢來收取高達30%的分成費用是不合理的,完全支持歐美監管機構對相關行為的調查。
蘋果遭到「新」麻煩
美國眾議院反壟斷負責人David Cicilline對媒體明確表示,蘋果商店的收費模式無異於攔路搶劫。這使得一直對美國科技收費模式不滿的歐洲也在6月16日表示,將要接受對於蘋果商店的反壟斷調查立案。
而美方反壟斷負責人也表示給亞馬遜,蘋果,臉書等公司都發了信函,要求高管參加調查聽證會。現在扎克伯格和傑夫貝佐斯已經主動表示會到,可蒂姆庫克卻還沒回函。
如果本次反壟斷調查成功,蘋果將可能遭受到巨大的經濟損失,不僅僅是降低蘋果商店的分成比例。甚至可能要被強制引入平臺商,還有大家詬病的蘋果充電頭不同的問題也有可能一併被解決。在大家看來,開店搶錢的蘋果應該如何應對這次的調查呢?今後又該何去何從?歡迎留言。
(本文由材料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