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燈下的李尚龍,是百萬暢銷書作家,《中國青年》、《今周刊》封面人物。作為第一代90後,李尚龍的成長熾熱迅猛,CCTV「希望之星」英語風採大賽北京冠軍、全國季軍、前新東方名師,考蟲網聯合創始人,刺之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他人眼中,李尚龍是「不安分」的跨界人。
走出聚光燈下的李尚龍,在肆意發燙的人生背後,是發狠的自我嚴苛,化繁為簡的他一直在堅持做兩件事:給學生上課和寫作。
衝出同齡人賽道、始終保持衝刺速度的李尚龍,他的故事比他筆下勵志的書籍更勵志。
「每一次決定不是僅憑一腔熱血,一股衝動。勇氣先行的背後,是智慧操盤與勤奮加持。」
抉擇:選阻力大的方向去突破
有的人生會早早被夢想點亮,李尚龍就是其中之一。他要用200%的努力去成為「二八法則」中那20%的人。
不出意外的話,軍人世家出身的李尚龍會按部就班的完成軍校學業,進入部隊系統,複製著父母拿著月薪的安穩生活。
高三那年《士兵突擊》全國熱播,也一把點燃了少年心中的軍隊夢,然而開學不久,剃平頭、衣著統一,李尚龍突然發現與眾不同的自己,如同匯入洪流中的一粒沙,不見了。
站在鏡子前,他第一次深刻的發現,看上去相似的面孔下,人與人的不同是頭腦,是思維。
他自小愛讀書,《水滸傳》讀了十餘遍,每次重讀都有新收穫。轟天雷凌振擅長製造火炮,被誘入梁山、招安之後留兵營成為了御用火藥手;聖手書生蕭讓模仿蔡京字體回信救下宋江,徵討方臘時被蔡太師賞識,做了門館先生;「玉臂匠」金大堅最終成為御用雕刻師。
書中的這些人物一個個跳出來,在李尚龍的腦海中形成同一種聲音:原來有能力選擇人生的人,都至少有一技之長。
李尚龍開始尋找賽道:別人聊天,他讀書;別人刷劇,他自學計算機;別人打遊戲,他啃高等數學;別人下課放學之後,他關起教室門大聲背英語。
鎖定英語方向之後,八個月,240天,1200小時,李尚龍雷打不動的瘋狂練習口語,教學樓的保潔大爺說:「老師,沒學生了,別講了」,李尚龍笑著說,我是學生。
契機比什麼都重要,但往往它會裝扮成白天燃放的煙花,聽得到一點聲音,抬頭看天卻什麼都沒有。保持強烈的求取心,這片煙花就會成為信息浮現在視野中。
當年19歲的李尚龍,就屬於具備讀取信息圖形的能力的那一種人。
2010年CCTV英語演講決賽,整日對著空蕩蕩教室大聲演講的李尚龍,站在了鎂光燈下的舞臺中央,這一刻,他眼眶發熱,全身的能量噴薄而出,捧得全國前三榮譽。
當年坐在舞臺下方的,還有很多「星探」,一張新東方的名片遞到他面前,那個同學們眼中學英語魔怔、離群索居的窄路少年,用自己的勤奮把路越走越寬。
彼時李尚龍面臨著艱巨抉擇,是從軍校退學去新東方當英語講師,還是繼續完成學業、在不確定的未來中重新突圍。
在傳統的定義中,契機和能力是決定「人生曲線」的重要參數,前者稍縱即逝,後者不易評估,而主動迎上去抓住契機的李尚龍認為這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叫做「選擇策略」。
沒有完美的選擇,如果退學,遭受的是世俗鄙夷、父母反對,他也許會成為一個離經叛道的孤獨少年;如果留下,經受的是自我拷問和迷失,這一眼到頭的人生是自己想要的嗎?
面對選擇的阻力,有的人習慣於選擇阻力小的那條路,有的人熱衷突破阻力大的那一點。
李尚龍選擇了後者,一個超大的黑色雙肩包甩上肩頭,去了新東方的講臺。
他至今仍然堅信:選擇阻力大的方向作為突破口,一旦突破,視野和格局都會被打開,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奔跑向前的過程。
老師:時刻保持衝刺狀態
離開軍校,歷練中成長的李尚龍身上依然折射出士兵許三多的影子:做每一件事都具備嚴謹與務實的小草精神,隨著時間推移,忽然發現自己抱住的,是一棵參天大樹。
成為一名英語講師之後,每天站在講臺上十個小時,備課上課,租住在北京十平米的小屋,暑假近70天連軸轉,距離遠沒老師願意去的代課地點,李尚龍主動要求去。新東方的四年,他始終保持衝刺的姿態。
時間像是李尚龍手中擰成一塊布的海綿,即便如此,他仍然用力擠壓。除去上課備課的日子,撰寫影評、書評、隨筆開始在文件夾裡越來越厚,它們構成了書籍《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浪費生命》等百萬暢銷書最初的樣子。
2015年,一句「想不想一次給1000學生上課「的召喚,讓李尚龍和他的朋友們投入在線教育,創立了」考蟲「,初出茅廬的考蟲從創始人最擅長的領域發力,專注於英語四六級考試,上線不到三個月,付費課程在線兩萬人,創造了泛英語類課程的歷史記錄,當年的整個在線教育領域,數值也位居前列。
考蟲網把經過無數次線下打磨的名師課程、被學生應試檢驗過的能力技巧,以萬物互聯的方式呈現在全國學生面前。從兩百人的線下班到兩千人的線上課,內容深耕+渠道打通,邊際成本降低直接帶來了學生降費和教師增收。
一次線下籤售會,一位靦腆的姑娘在母親的陪伴下來到現場,這個孩子一隻耳朵失聰,所有考試中最懼怕英語聽力,在幾乎要放棄的時候,通過考蟲學習了李尚龍的聽力課,最後她的聽力成績差兩道選擇題滿分。
老師的身份在李尚龍成為「考蟲」聯合創始人之後,賦予了更深層的意義,過去講臺上的百人大課,被一根網線輸送到千萬學生面前,如果說過去身上擔負的是一小部分學生的求學夢想,如今腳下踐行的道路,是通過網際網路打破時空壁壘,推動教育資源均衡,讓優質的資源普惠更多人群。
無論是新東方名師,還是考蟲網創始人,在李尚龍看來,本質上都是如何輸出優質的內容。而李尚龍執筆寫作,是源於多年浸泡在學生之中,看到太多迷茫而無處安放的理想,看到太多蹉跎而失去方向的人生,這個19歲就牢牢握住自己人生目標、不忍看青春荒廢的老師,決定用文字鋪一條路,這路上有被歷煉的自我,有周遭人事的參照,更多的是從心而發的對談。
生活賦予自己的每一個標籤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面臨未知,李尚龍依舊能夠從已知中找到線索——破圈的潛質和突出重圍的信心。
因為每個終點,都是起點;每次佔據,都是經過而已。
寫作:一場沉浸多年的爆發
李尚龍不是一夜之間成為作家的,當他的名字迅速攀上各大圖書銷售排行榜時,在寂寞的年輕人、孤獨的職場面具人中,那些字字戳心的講述,是迷茫青春的一場攔截和點燃。
融化在文字中的功力,是他沉浸多年的一次爆發。
1998年,8歲的二年級男生在新華書店拽著媽媽的衣角,堅持買下書架高處一套「好看」的《二十四史》,當時的月工資是100出頭,媽媽為此支付了70塊錢。回家之後抱著厚厚一摞完全看不懂的史書,男孩拿著媽媽給的《新華字典》,開始一個字一個字的啃,一發不可收拾。
從此,他開始愛上這些文字,男孩小學五年級讀完了《三國演義》、《紅樓夢》,在同齡人集體患有「作文恐懼症」時,他卻埋頭沉浸在寫「水滸後傳」的樂趣中,顯得有些特立獨行。
2015年,一部署名李尚龍的作品《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銷量突破百萬,與隨後出版的《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浪費生命》、《你要麼出眾、要麼出局》構成勵志三部曲,本本霸佔各大榜單。當年執著讀書的男孩,如今成為了篝火旁講故事的人,越來越多的人讀他的文字度過漫長黑夜。
李尚龍擅長用一段段故事娓娓道來,生動的探索詮釋青春該有的精神底色。在近兩年的作品中,他筆下的讀者集群的思考力、行動力被延展了。他們主動去觸碰真實的人生能量,願意輸出正向的價值追求,僅憑這一點,對主流建構的動力強勁而積極。
書籍出版之後,一個被舍友排斥自卑到想輕生的男生,走出來擁抱了陽光下的新生,初入職場的90後們被他的文字溫暖慰藉著,充滿希望的,奔赴第二天的職場人生。
他的輸出從來沒有停止過,曾經,萬字長信的溝通方式打開了青春抉擇時與父母最艱難的溝通,人人網上點擊百萬的文章成為心靈解藥。如今,李尚龍不斷向內尋找,向外打開,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令人聰慧,寫作帶來達觀,這是他一路奔跑時,最深的心靈歸宿。
高手除了不可量化的天資,更多的是日復一日的刻意練習。
很多眼中,作家晝伏夜出,等待靈感,一氣呵成。村上春樹說,哪有什麼源源不斷的靈感,我不過是匯聚有限的才華,集中精力、耐力持久,傾注於最為需要之處。
「早上起床你有兩個選擇:蓋上被子繼續做你沒做完的夢,掀開被子完成你沒完成的夢。」
李尚龍至今仍然堅持每天清晨四千字的寫作,即使是未經打磨、不以發表為目的文章。
規律、持續、耐心的寫作就像是注入肌肉的力量,卻又總在適當的時候,清晰的呈現在作品的紋路中。
2018年開始,《刺》、《人設》、《我們總是孤獨成長》《三十歲一切剛剛開始》相繼出版,並被改編成影視劇,李尚龍的筆鋒從個體走向群體,從個人情緒走向群體內心,讓文學承擔現實使命,這正是一位絕不恭候靈感的青年作家,對社會問題的深思。
「龍哥,因為你的關注,謝謝你帶來的力量,我覺得生活很美。「小說《刺》的原型,來自廣西的男孩給李尚龍發來簡訊。
這部小說後來以素人出演的方式搬上銀幕,自嘲「滯銷書作家」實則百萬級銷量的李尚龍,把《刺》的版權以一元錢售出,成就了這部中國第一部直面校園暴力的電視劇作品。
書籍與影視的打通,帶來了一次寫作與商業的創業嘗試。作為九零後作家領軍人物,他覺得要去做點什麼了,於是,在2019年,刺之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李尚龍擔任CEO。
寫作與商業,是精神輸出與外界能量的衝撞與交匯。李尚龍以這樣的方式,鏡像著當下文化創業者的普遍狀態,如何坦然的面對文化的商業屬性。
事實上,無論是這些年風頭正勁的自媒體,還是備受熱捧的自製電視劇,文化正在努力接近人們生活的真相,書籍、劇本、紀錄片等等表現形式,通過商業模式輸出檢驗和表達,讓這個時代的思想印記和生活軌跡,被記載在時間裡。
長江:相逢在高處
商業是未來,文學和教育也是未來,李尚龍說:就算世界都坍塌了,文學和教育兩個領域也要站直了別趴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文學教育被打上文科烙印,仿佛離錢越遠越純粹。
李尚龍覺得商業文化就像是船和貨物的關係:沒有商業文化會傳播的很慢,保持在低質量;有了商業文化能夠多元傳播,成為產業之後,能夠影響更多的人。
作為傳媒公司的掌舵者,李尚龍認為要守住文化起點,順勢而為,而以市場手段文化創新,恰是一種文化理想的進步。
合作夥伴兼好友推薦李尚龍去讀長江,這裡匯聚著商界前沿的知識體系和人才資源,「當你還在困惑商業體系如何搭建時,老師會在課堂上拋來一把鑰匙,而你的同學可能已經嘗試並驗證過解決方案,拿來與你探討了。」
這一次,身為老師的李尚龍重新坐在課堂,成為了一名學生。
開學第一天,李尚龍旁邊的新同學從事心臟起搏器領域,他覺得完全陌生,聊天中打開了新視角,這樣的碰撞在長江每天都在發生,行業的專業知識、從業經驗匯集於此,充滿魅力。
「長江的課堂太有魅力了,過去我們學習到的知識像是零散的珍珠,教授把一粒粒珍珠串起來的,呈現出一副寶貴的圖景,閃耀著知識的光澤,坐在課堂上,整個人是飽滿的。」開學一個多月,說起當學生的感受,李尚龍仍然有著掩飾不住的欣喜。「
「好的商業模式能夠幫助文學和教育走的更遠。」李尚龍說。在各個行業領域深耕的同學們,匯入長江後在教授、老師們的引領下,打出組合拳,涉獵多個領域,每一個人的未來,都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權,這場高處相逢充滿期待和挑戰。
解構90後李尚龍的人生賽道會發現,他一次次去突破阻力大的方向,對訂立的目標瘋狂堅持,擁有足夠的能力和底氣,把每個人自下而上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寬,活成那道照亮自己和溫暖別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