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碗來大陸」,韓國瑜想要點什麼?
3月22至28日,韓國瑜開啟了訪問香港,澳門,深圳,廈門四城市之旅,目的雖是城市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但由於韓目前在島內人氣頗高,甚至有呼聲認為他很有可能成為臺灣地區新任領導人,因此此行可說是受到高度關注,各方眼睛都睜得很大。據報載,有大陸網友認為韓這是「拿著碗來的」,那是當然,這位背負沉重債務的市長,拿著碗到處鞠躬哈腰求訂單是職責所在,到大陸自然也是。可為人民利益彎腰,是英雄之舉,沒什麼好丟人的。
事實上,人還沒來,高雄已獲大批訂單。韓國瑜的碗現在滿滿是有形或無形的禮物。不過,對比於3000億的債務,這些禮物仍是杯水車薪。臺灣經濟到底如何?不如讓我們先算算臺灣還有多少家底?
韓國瑜想在碗裡放的是種子
所謂家底,就是外匯存底加上黃金儲備。臺灣黃金儲備約為324公噸,約合新臺幣3888億,外匯存底約為4600億美元,扣掉約92%的外資持有為368億美元,約合新臺幣1.14兆(萬億),兩者相加就是約1.52兆,而「中央政府」每年總預算約為1.96兆。換言之,臺灣的家底還不足以支應一年政府總預算,高雄市負債則佔家底的兩成。
再者,臺灣的外資結構是FPI遠大於FDI(臺灣的FDI佔GDP比重只有1.1%,可謂相當疲弱),FDI(外國直接投資)是指外國人將資金匯入臺灣從事設備建置,廠房建造等長期性投資。FPI指的是投資組合,資金匯入臺灣主要從事炒股、炒匯等短期性投資。大白話來說,FDI是外國人比較願意承擔風險的投資「成本」,FPI則是外國人見臺灣情況好的時候一窩蜂湧進,不好的時候立馬撤出的「賭本」。換言之,臺灣外資結構是賭客居大多數,經營者卻很少。全球每年有約1.5兆美元的資金流動,香港往往可以搶到近千億的份額,臺灣則很少超過百億。FDI不滿百億,FPI卻高達兩千億美元,大家都是來賭的,乃臺灣深重的經濟問題。也就是說,臺灣非常需要大幅提升FDI,從「九合一」選舉時,民進黨參選人陳其邁與韓國瑜都大喊要招商引資,即可得到明證。
誠然,FDI金額的高低,不必然與經濟成長正相關。重點在於,臺灣的本土產業與出口主力面臨著瓶頸,正需要外資FDI注入活水,以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動力。因此,韓國瑜訪大陸四個城市,想放在碗裡帶回臺灣的,是粵港澳大灣區以及「一帶一路」這兩粒真正具有長遠價值的種子,藉由這兩粒種子的開花結果,既能為臺灣經濟整骨,也能深化兩岸經貿與文化交流。這也才是韓國瑜訪大陸的真正意涵所在。
2020年,有「匪氣」者勝
在賴清德宣布參選後,民進黨立刻陷入內戰,但蔡賴之差別僅在「獨」的程度,無論誰勝出,都一樣會打「危機牌」以求在2020年險中求勝。故而,今年藍綠爭勝是「經濟牌」與「危機牌」的對決,藍營的選戰主軸,毫無疑問會套用韓國瑜的經濟主張布局,無論參選人是誰。現在綠營選民焦慮的是,應該離中間路線遠一點或近一點,因為蔡賴已出現分歧。藍營選民焦慮的則是,推羔羊沒有勝算,推土匪缺乏正當性。
羔羊者,國民黨傳統精英也,馬、王、朱、吳皆屬此類,保守拘泥無戰力。土匪者,韓國瑜也,接地氣,敢突破,有勇有謀戰力高。其實,韓國瑜參選當然能有正當性,而且十分簡單,只需要將競選主軸放在「讓高雄成為臺灣經濟中心」即可,變成政治中心亦無不可,但高雄市雖有條件成為全島經濟中心,但絕非一個市長層級所能促成。
國民黨「立委」與15位縣市首長曾力推救經濟,雖然大方向正確,但做法缺乏謀略。而之所以失敗,除了綠營的杯葛,說到底就是「藍委」不團結。因此韓國瑜應汲取之前的教訓,趁著2020年大選有志角逐「立委」者都需要「韓流」的時機,統合出一個力挽經濟的全臺區域「立委」團隊,形成一個土匪戰力,方能因應綠營的「威脅牌」戰術。至於韓國瑜是否能在兩岸政治協商裡扮演推動的角色?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老年文摘》第23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