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推薦:孩子絕對不能錯過的那些藝術紀錄片們

2021-02-08 麥圈媽媽de幼稚園

麥圈媽媽:

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教育學博士在讀

雙語學習 | 語言讀寫 | 思辨教育

兒童思辨課正在準備中.

很多小夥伴希望能推薦一些好的藝術紀錄片,我就在前段時間試著整理了一下,把覺得非常值得一看的推薦給你。
如果稍微對紀錄片有些了解,我們會發現大部分優秀的影片幾乎都出自一個地方——英國BBC。另外,在整理過程中我還發現,自己喜歡的藝術紀錄片竟然大多出自很少的幾個主持人。今年75歲的西蒙·沙瑪1966年畢業於劍橋大學。先後在劍橋、牛津、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任教,從事藝術史和猶太史、法國歷史、荷蘭歷史研究。2018年英國女王授予他爵士頭銜,妥妥的貴族底子再加上藝術史學家和歷史學家雙重身份,讓西蒙·沙瑪對藝術的見解極為犀利深刻,拍的片子當然好看至極。如果我來評價,所有藝術紀錄片中出類拔萃、甚至最好的一部,就是BBC在2006年為他拍攝的《藝術的力量》。藝術的力量一共八集,選擇的藝術家時間跨度極長。從16世紀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歷經貝尼尼、倫勃朗、達維特再到梵谷、畢卡索,最後以20世紀的美國抽象派畫家羅斯科收尾。透過8個人的藝術人生,撬動了近500年的藝術歷史。別看是2006年的片子,還是用真人演繹和歷史還原手法拍攝,但凡有個不小心就會翻車。人家BBC的功夫的確是下到了,無論鏡頭、配樂還是西蒙·沙瑪富有感染力地講述,極具力量感。西蒙·沙瑪這老頭從頭到腳、從裡到外,每句臺詞都充滿了無法形容的古典美,或磅礴或憂鬱,讓你不經意間心潮澎湃。

「偉大的藝術有其可怕的一面。美術館中人人噤聲,皆秉崇敬之心,假象由此形,讓你相信大師們的作品都彬彬有禮,其景象平靜、愉悅、使人著迷。實際上,他們都如暴徒一般,最偉大的畫作冷酷無情,詭計多端,他們會鎖住你的喉嚨,讓你的沉著無處藏身,然後迅速行動起來,讓你失去對現實的正常感覺。」

是不是擲地有聲,這還只是《藝術的力量》編輯成書的序言第一段而已。對,除了紀錄片還有對應的同名書籍。除了藝術的力量,我還要推薦另一部西蒙·沙瑪2018年剛剛完成的紀錄片《文明》,超過500件鮮為人知的藝術品故事。

「文明是一個很宏大的詞彙,但文明真正的力量卻來自那些簡單的小東西——壺,印刷品,掛毯以及雕刻品,或者源自那些恢宏的建築和精美的畫作。它不是出自國家意志,或者某個富裕階層的要求,它更多的來自於那些天賦異稟的藝術家們為全人類創造藝術的內心渴求。這些經由自由心靈,敏銳洞察力,無與倫比的創造力所創作出來的最美好的東西,註定將被永久地保存下去。對抗這個同樣被我們創造出來的充滿暴力,戰爭,遷徙,破壞,死亡的滿目瘡痍的世界。」

你知道嗎,我看的時候,都想把他的每一句臺詞都記下來。《藝術的力量》 Simon Schama's Power of Art  2006 8集 《文明》 Civilisations 2018 9集 第二位的推薦是小帥哥阿拉斯泰爾·蘇克,很多人都親切地稱呼他小哥哥。小哥哥是BBC紀錄片明星,從2010年到2019年已經拍攝了整整25部紀錄片。其中我強烈推薦的有4部:現代藝術大師和古羅馬、古埃及、古希臘的瑰寶系列。瑰寶系列不多介紹了,想要徹底理解西方藝術脈絡,古羅馬、古埃及和古希臘繞不過去,這三套9集看完絕對不後悔。他選擇了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馬蒂斯Henri Matisse、畢卡索Pablo Picasso和達利Salvador Dali,幾位現代藝術舉足輕重的大佬。這四個人,幾乎影響了了之後半個世紀的所有生活審美和思維方式,拍攝他們藝術中的思想意圖就很難。帥氣的蘇克小哥哥厲害的地方就在這兒,他雖然和西蒙·沙瑪的氣質截然相反,但同樣吸引力十足,輕快愉悅中就把一位位藝術家們看似遙遠而深刻的思考傳遞了出來。
好的紀錄片,不僅有深度,還會舉重若輕地好看,易看。這也是我力薦阿拉斯泰爾·蘇克的理由。《現代藝術大師》 Modern Masters 2010 4集《古羅馬的瑰寶》 Treasures of Ancient Rome 2012 3集《古埃及的瑰寶》 Treasures of Ancient Egypt 2014 3集《古希臘的瑰寶》 Treasures Of Ancient Greece 2015 3集

第三位我要推薦的是一位可愛的小胖墩,瓦爾德馬·雅努茨扎克。從曼徹斯特大學修完藝術史之後,瓦爾德馬1990年被任命為BBC第四頻道藝術製作人,之後又開始做主持人,陸陸續續拍了幾十部藝術紀錄片,就在2020年剛剛有一部《藝術之謎》系列上線。算一算今年他已經66歲了,但在紀錄片裡又萌又學究氣的萌寶樣子,感覺就沒怎麼變過。我推薦的是他從2009年到2014年拍攝的5部紀錄片,《為黑暗時代正名》《文藝復興:解鎖》《巴洛克:從聖彼得到聖保羅》《洛可可:旅行 享樂 瘋狂》《印象派:繪畫與革命》。一路從中世紀拍到印象派的5部片子中,我特別想說的是最後一部《印象派:繪畫與革命》,它是迄今為止我看過拍印象派最好的一部。萌寶瓦爾德馬在裡面爬山下海打著小陽傘,去體會還原當年莫奈們的生活,有意思極了。說到這,我就順便把另一部經典紀錄片《印象派簡史》也一併推薦,臺灣版譯名是《莫奈和他的朋友們》,一共3集。畢竟是2006年的老片子,鏡頭算不上高清,但非常經典,適合慢慢沉下心去看。
另外,瓦爾德馬還有一個按國家分類的藝術系列,西班牙藝術,俄羅斯藝術,德國藝術,美國藝術,低地國家的高雅藝術,斯堪地那維亞藝術。如果你對主流藝術史中所講的那些內容有些厭倦了,可以嘗試看看。還有他最新的《藝術之謎》系列我正在看,等看完再做評論。《為黑暗時代正名》The Dark Ages: An Age of Light 2012 4集
《文藝復興:解鎖》The Renaissance Unchained 2016 3集《巴洛克:從聖彼得到聖保羅》Baroque! - From St Peter's to St Paul's 2009 3集《洛可可:旅行 享樂 瘋狂》Rococo: Travel, Pleasure, Madness 2014 3集《印象派:繪畫與革命》The Impressionists - Painting and Revolution 2011 4集《西班牙藝術》 The Art of Spain 2008 3集《俄羅斯藝術》 The Art Of Russia 2009 3集《德國藝術》 The Art of Germany 2010 3集《美國藝術》 Art of America 2011 3集《低地國家的高雅藝術》 The High Art of the Low Countries 2013 3集《斯堪地那維亞藝術》 The Art of Scandinavia 2016 3集第四位要給你推薦的也是一位帥哥,BBC冉冉升起的新晉明星,劍橋大學藝術史博士,岡維爾與凱斯學院大學研究員,英國藝術史學家詹姆斯·福克斯。
第一次接觸他是在3年前我寫色彩系列文章時,找到了他的《三色藝術史》,角度獨特,頓覺驚豔。

「人類自古迷戀黃燦燦的金色,奉為神聖。它是古埃及人的太陽神,是基督徒的上帝之光,是哥特人和維京人的權力地位,是克利姆特筆下的歡愉之極。然後呢,有一天人類發明了幾分錢成本的化學電鍍金色,它一夜之間變得一文不值。」

詹姆斯·福克斯的另一部紀錄片《森林、田野、天空:源自自然的藝術》,用發現奇蹟的眼睛致敬自然之美,視野絢爛,也非常值得一看。
《森林、田野、天空:源自自然的藝術》 Forest, Field & Sky: Art out of Nature 2016 1集
《三色藝術史》 A History of Art in Three Colours 2012 3集除了以上四位品質人物的藝術紀錄片,我再推薦一個萬不能錯過的大系列,2018年英國ITV拍攝的《偉大藝術》三季15集。
如果你之前看過一些BBC類的紀錄片,會發現相比於知識,他們更在意如何傳遞知識。所以畫面感、氣氛營造、感染力和故事性就非常強。有點像一盆成都火鍋,你還沒吃到嘴裡,哈喇子就流出來了。
但這套偉大藝術不大一樣,它更像是一份營養套餐,關注蛋白質、脂肪、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到底有多少。試圖用科學研究和證據說話,來一一分解藝術家們的創作意圖。雖然色香味稍微遜色,但乾貨十足,吃了長身體,看了長見識。《偉大藝術》 第1季 Great Art Season 1 2018《偉大藝術》 第2季 Great Art Season 2 2018①大衛·霍克尼②梵谷③耶羅尼米斯·博斯④愛杜爾·馬奈⑤美國印象派 《偉大藝術》 第3季 Great Art Season 3 2019①畢卡索②戈雅③愛德華·蒙克④從莫奈到馬蒂斯⑤塞尚阿拉斯泰爾·蘇克的現代藝術大師和古羅馬、古埃及、古希臘的瑰寶系列;瓦爾德馬·雅努茨扎克的《為黑暗時代正名》《文藝復興:解鎖》《巴洛克:從聖彼得到聖保羅》《洛可可:旅行 享樂 瘋狂》《印象派:繪畫與革命》;詹姆斯·福克斯的《三色藝術史》和《森林、田野、天空:源自自然的藝術》。再加上ITV的大系列《偉大藝術》三季,今天我主推給你的藝術紀錄片就有14部,估計怎麼也夠你看一陣子了。


往期精選

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教育學博士在讀

研究方向:語言讀寫教育

微信號:Emma19860422

新浪微博:@麥圈媽媽科研所

相關焦點

  • 那些你不能錯過的高分紀錄片
    一提到紀錄片,是不是有一種無聊至極的感覺湧上心頭呢。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想當初格格就是因此,錯過了許多「神作」。 不知道有沒有人告訴過你,看書的時候如果只看自己喜歡的書,就會被局限思維。 由此可知,我們在追劇,看電影的時候也不能只局限於那小小的一方天地。
  • 豆瓣高分推薦,3部可以帶孩子穿梭歷史文明,環遊世界的紀錄片!
    視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和人生格局。紀錄片是除真實觀察以外,最好的了解世界的渠道,同時也提供了親自觀察無法實現的視角,可以讓孩子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和自己生活中息息相關的那些動物、植物、地球、宇宙、藝術、歷史名人等等。 如果不知道該給孩子看哪些紀錄片,不如就按照下面的推薦,發現更廣闊的世界吧!
  • 規劃師不能錯過的十部紀錄片
    這一期我們不搞技術,不曬日常,我們來看片兒~與城市有關的紀錄片,搞規劃的你怎麼能錯過?本期小編吐血整理了十部關於城市的紀錄片,從城市中的超級工程到市井小巷,從繁華的都市到恬靜的鄉村,從城市歷史到工業奇蹟,總能找到你想要的城市印象。
  • 絕對不能錯過的10部美食紀錄片,太太太太下飯了!
    《萬物滋養》並不單純是一部美食紀錄片,它講自然、講食材、講生命,展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滋養哲學和生活態度。對於廚師們來說,烹飪並不是簡簡單單地做道菜而已,它包含了自己對這份事業的熱愛,以及對藝術的感受、對哲學的思考。當看到年邁的主廚看著果蔬微笑時,你會發現,這群人不止是廚子,而是童真有信仰的匠人。
  • 漫步香港街頭,你絕對不能錯過的藝術風景!
    其實,香港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藝術之城!每年三月,「香港藝術月」上線,各大藝術展覽、藝術表演、文創小區輪番上陣!整座城市都會搖身一變成為藝術的專場,小編當然不能錯過這樣一場大型盛事!而今天要帶給大家的,是那些隱藏在香港街頭巷尾的塗鴉藝術!換個角度進入藝術的世界,保證讓你的旅途瞬間格調滿滿!說起香港的街頭藝術,中環的荷李活道一定少不了!小編索性就以荷李活道為「香港藝術之旅」的第一站!
  • 寒假重磅推薦:我國的寶藏歷史紀錄片,孩子錯過,太可惜!!!
    當媽的也不能落後啊,於是和他爸一起給他選了幾部,一看不要緊,收不住!為媽的捂著心口驚呼,幸虧沒錯過啊!家長們可千萬不要錯過了!這部紀錄片引人的思考太多了,強烈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整體的主觀輸出和邏輯風格相對公允和嚴密,如果假期有安排和孩子一起去這些地方,那不妨看完再去,絕對是另外一番體驗!
  • 下飯神劇,絕對不能錯過的10部美食紀錄片,太太太太下飯了!!
    《萬物滋養》並不單純是一部美食紀錄片,它講自然、講食材、講生命,展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滋養哲學和生活態度。對於廚師們來說,烹飪並不是簡簡單單地做道菜而已,它包含了自己對這份事業的熱愛,以及對藝術的感受、對哲學的思考。當看到年邁的主廚看著果蔬微笑時,你會發現,這群人不止是廚子,而是童真有信仰的匠人。
  • 8部高分藝術啟蒙紀錄片,讓孩子真正成了人
    藝術啟蒙系列的紀錄片去年介紹過一些,這次我們根據最新的各種推薦和排行榜,做了一些更新,篩選出8部高分藝術紀錄片,介紹關於世界藝術發展、大藝術家、著名藝術作品、著名博物館及展品的基礎知識。有空和孩子一點點看,就完成了藝術啟蒙,以後再去看展覽、逛博物館就不是走馬觀花了,會真的很有興趣、很享受。
  • 乾貨這8部BBC藝術紀錄片,帶孩子領略技藝之美!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8部藝術類紀錄片,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讓孩子跟著BBC紀錄片的導演們,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技藝之旅吧。溫馨提示:點擊左上「返回」鑰匙玩校微信公號主對話框,回復「BBC1」(回復BBC,可獲得之前發布的關於宇宙自然的BBC紀錄片),您就可獲得這些紀錄片的觀看連結。
  • 10部豆瓣9.0評分的STEAM紀錄片,收藏帶孩子一起看吧!
    必看理由:這是一部目前為止電視上最好看的宇宙科普紀錄片!片中細緻呈現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神奇地貌,奇幻的氣象變化,3D製作效果極致真實,帶領你逐步走出太陽系,飽覽整個宇宙的神奇景象,科幻和天文愛好者絕對不能錯過的好片!
  • 經典百搭,那些絕對不能錯過的CK包包
    原標題:經典百搭,那些絕對不能錯過的CK包包包治百病,包包不僅在搭配上是一把好手,更是在工作、生活中起到不可忽視的社交作用。因此,人手必備的,就是挑選一款能出入正式場合,還能鎮得住場子的包包,這就不得不提到CK啦。
  • 7部不能錯過的自然主題紀錄片
    這些紀錄片都由大牌公司製作,如BBC、Discovery、 NationalGeographic等;部分由著名導演執導,如雅克·貝漢、詹姆斯·卡梅隆等;部分得過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或提名。在影片中觀眾能看到剛出生不久的大象和猩猩在救護站裡得到了人類無微不至的照料並且最終重返自然的過程。  2、最後的獅子  The Last Lions
  • 11部頂尖不同類型紀錄片,讓孩子暑假在家也能「觀看」世界
    歡迎關注東城區婦聯官方帳號一部好的紀錄片,能為孩子打開一扇門,走進更廣闊的人生風景。假期紀錄片推薦來啦!今天給家長和孩子們帶來的是一些關於人文、自然、宇宙、藝術等不同領域的頂尖高分紀錄片,絕對可以承包孩子的整個暑假。
  • 這8部BBC高分藝術紀錄片,打開孩子的藝術大門(後附片源)
    除了讓孩子學習知識外,我們更應該讓孩子懂得去欣賞生活中的美與藝術。藝術給孩子帶來的不僅是愉悅的感受,也是精神上的滋養。 在下面介紹的8部BBC經典的藝術紀錄片中,孩子們將跟隨BBC的導演,一起去品讀藝術家們對美、對生活、對社會階層、對時代精神乃至民族文化的理解。在一次次非同尋常的藝術之旅中,體會羅曼羅蘭所說的藝術對人們內心情感世界的炙熱表達。*以下每部紀錄片都附有觀看連結,長按複製後,在電腦端瀏覽器打開即可觀看。
  • 好劇推薦:100部精選BBC紀錄片合集,陪孩子漲姿勢,練英語~
    小邁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100部BBC英文紀錄片合集,有需要的家長們在後臺回復【BBC】獲取連結。
  • 紀錄片 I 牆裂推薦學生黨追這幾部紀錄片!
    印象裡,學霸們都比較喜歡看紀錄片。通常追劇有點不適合學業緊張的學生黨,但紀錄片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 這3部紀錄片讓孩子感受到大自然和藝術之美
    本周給大家推薦三部紀錄片,分別介紹企鵝、季風、抽象藝術,希望能夠讓孩子們感受大自然的力量、提升藝術審美。為了讓大家了解面向未來的設計思維,在這8集紀錄片中,邀請了漫畫、平面、建築、舞臺、汽車等8位各個領域的頂尖設計師。通過展示他們的日常設計生活,講述抽象和具象的藝術技巧,提升孩子的鑑賞水平和設計思維。
  • 這6部非常適合孩子磨耳朵的英文原版影片,一定不能錯過!
    今天的這幾部影片涉及地理、藝術、生活常識……不僅趣味多多,還很漲知識喲!這些疑問和思考同時啟發小觀眾們一起思考。每一集的故事都是以雨果的一個抽象問題開始,帶領您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小小的哲學世界。最後呢,會以雨果問小觀眾的問題作為結束。因此動畫雖然結束,但是思考卻從未停止。
  • 50部高分紀錄片,不出門一樣帶孩子看遍世界的精彩
    明白孩子的難,但看著他們在家裡作妖,心裡又難免著急。怎麼安撫這些小怪獸?肯定還有其他辦法。這時,我想起自己的「小金庫」。這幾年,前前後後陪小川看、為大家推薦了不少紀錄片。這兩天,我把這些紀錄片整理了下,竟然多達50部。
  • 23位資深人士推薦,36部不容錯過的年度紀錄片
    對照兩年前的片單,我們會從這些誠意滿滿的推薦語中發現國內外紀錄片行業的發展以及國內紀錄片從業者關注方向、觀看態度的變化。這些變化由於紀錄片本身的特殊性,它們將在更大語境下被賦予意義。兩年前,我們說「這絕不是一份嚴肅而無趣的片單」。兩年後,我們想告訴穀雨的讀者,這是一份嚴肅的片單。在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因為強調「有趣」而輕視「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