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紡織網
5月12日,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東明縣政府與山東明勝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勝紡織集團」)舉行30萬錠智能紡項目合作推進洽談會,會上,明勝紡織集團與縣政府、經緯紡機籤訂了《智能紡織產業園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智能紡織產業園項目合作補充協議》,確定由三方共同出資,籌建成立智能紡織產業園管理有限公司,本次項目計劃形成30萬錠智能紡紗能力,一期10萬錠紡紗項目正在建設之中,預計年底投產。
第一紡織網記者獲悉,總投資12億元的30萬錠智能紡項目是100萬錠智能紡織產業園的一期工程項目,先期10萬錠智能紡項目正在建設之中。預計2020年底竣工投產。後續項目將與中紡機集團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等進行戰略合作,完成100萬錠智能紡紗產業園建設,打造全國重點智能紡紗基地。
稍早前的4月14日,明勝集團已與縣政府、經緯紡機籤訂了《智能紡織產業園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智能紡織產業園項目合作補充協議》,確定由三方共同出資,籌建成立智能紡織產業園管理有限公司。
據悉,明勝紡織集團100萬錠智能紡紗產業園重大工程計劃新建廠房30萬平方米,新增智能紡紗設備2800餘臺(套),全部達產後,年產高檔精梳緊密紡紗13萬噸,年銷售收入33億元,新增利稅4.5億元,安置就業2000人。
第一紡織網記者據公開資料獲悉,明勝紡織集團地處魯西南的東明縣,其前身是原東明縣棉紡織廠,1987年建廠,集團現有紡紗生產規模30萬錠,年產棉紗2萬多噸,年銷售收入5億多元,擁有總資產14億元,員工2000多人,是菏澤市同行業單體規模較大的企業。
明勝紡織集團連續7年被評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競爭力500強企業」,連續6年被評為「中國棉紡織行業競爭力百強企業」,2019年在中國棉紡織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百強企業中名列75位。
明勝紡織集團表示, 今後一個時期,集團公司將圍繞「棉花、紡紗深加工」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兩條產業鏈上項目,兼顧發展化工產業,「十三五」期間完成100萬錠紡紗、1000臺織布機的發展目標。
公開資料顯示,經緯紡機則由近70年歷史的原經緯紡織機械廠改制成立,隸屬於中國恆天,是世界500強企業國機集團的成員單位。作為技術先進的棉紡織全流程成套和化纖、織造、捻線設備供應商,公司在深耕紡機產業的同時,積極推進產融結合,金融信託業務的成長促進了紡機實業的發展。現已形成「紡機+金融」雙主業運營格局。
財報顯示,2019年,經緯紡機實現營業總收入93.35億元,上年同期101.96億元,同比下降8.44%。其中,營業收入46.87億元,上年同期60.43億元,同比減少13.56億元(紡機業務營業收入41.63億元,同比減少3.34億元;金融業務營業收入5.24億元,同比減少10.22億元)。公司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4.90億元,同比減少2.67億元。經營現金流量淨額0.16億元,同比減少47.76億元。
報告期內,經緯紡機的紡機業務營業收入減少3.34億元,下降7.43%。其中,棉紡機械收入基本與上年同期持平,化纖機械、經編機械收入同比略減。紡機業務營業成本結構相較2018年未發生重大變動,由於營業收入降低導致紡機業務淨利潤同比下降。
報告期,經緯紡機研發投入2億元,主要包括研發人員薪酬1.02億元,材料及測試化驗費4350萬元,折舊、攤銷與模具工裝費2100萬元,委託開發及國際合作費用1390萬元等,觀察來看:
材料及測試化驗費主要用於公司智能紡機裝備的研發和試驗,以工信部裕大華項目、科技部機器人項目、國機重大專項為抓手,對標國際先進標準,打造全流程自動物流輸送系統、回花收集打包系統、質量追溯系統等亮點突出的「智慧紡織工廠」,實現萬錠用工15人,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
折舊、攤銷及模具工裝費主要用於公司常規智能紡機裝備的研發和推進生產製造的智能化建設,在部分「主關件」試點建設智能製造單元,完成了「絡筒機主箱體加工自動線」等項目。
委託開發及國際合作費用主要用於加速核心技術、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研發,完成了「高質高產清梳聯繫統」、「新型高速智能型細紗機」等項目的推進。
2019年,經緯紡機繼續開展「健身瘦體」和優化人員結構工作,通過離崗離職,公司員工數量整體下降6.9%。研發人員下降比例雖高於公司均值,但為致力於紡機裝備的高速化、連續化、數位化、智能化研發,公司依舊加大研發投入,鑑於研發投入與效益產出並非在報告期對應,因此導致報告期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比重發生一定變化。
最新一期財報顯示,2020年一季度,經緯紡機實現營業總收入6.62億元,同比下降60.33%,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5134.04萬元,同比減少71.80億元。(第一紡織網 mar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