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樂 通訊員 朱曉靖 臧鈺 青島報導
2020年11月19日,嶗山區婦幼保健中心根據國家、省、市關於組織開展「2020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活動的通知要求,以「預防耐藥性,婦幼在行動」為主題,組織開展「2020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主題宣講活動。
嶗山區婦幼保健中心副主任辛志峰介紹活動背景
首先,嶗山區婦幼保健中心副主任辛志峰講解了舉辦專題培訓的背景。她說,2020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召開會議,決定將「抗菌藥物」名稱改為 「抗微生物藥物」,將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為提高全社會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藥物的意識和水平,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決定在11月18日—24日組織開展「2020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活動。以「團結起來保護抗微生物藥物」為主題,通過廣泛宣傳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知識,提高社會公眾和醫務人員對耐藥危機的認識;牢固樹立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觀念,減少不必要的藥物使用,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圍。
嶗山區婦幼保健中心藥房姜鵬志解讀預防耐藥性知識
之後,嶗山區婦幼保健中心藥房姜鵬志圍繞抗菌藥物改成抗微生物藥物的目的意義、抗微生物藥物的定義、孕婦服用抗微生物藥物注意事項、抗微生物藥物的使用誤區及注意給藥間隔等五個方面進行了宣講。
她提示,婦幼保健人員要了解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藥物。近代抗菌藥物的發現和發明,仿若「救世主降臨」,讓人類對抗細菌有了強大而「萬能」的武器。然而以為「萬能」的抗菌藥物,卻由於被過度使用、不合理應用、導致細菌耐藥性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連我們生存的環境都受到了抗菌藥物的汙染。一代耐藥菌的產生需要2年,而開發一種新型抗菌藥物需要10—12年,超級耐藥菌的出現,意味著我們手裡的武器越來越少,藥物研發的速度也將落後於耐藥菌的進化。微生物和人類正進行著一場「不死不休」的殘酷戰爭。目前,耐藥菌感染已經成為全球問題,據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經濟學教授吉姆·奧尼爾預測,如果我們不立即採取措施,到2050年全球每三秒將有一人死於多重耐藥細菌感染!
她提示,婦幼保健人員要熟悉抗微生物藥物的定義和分類。所謂抗微生物藥物就是抗感染藥物,即殺滅或者抑制微生物生長或繁殖的藥物,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藥、抗真菌藥和抗寄生蟲藥。抗生素是抗微生物藥物裡最主要的一大類藥物,包括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氨基糖苷類,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氯黴素類、多肽類、林可黴素類等。作為婦幼保健的醫護人員在日常接診中要根據孕婦懷孕的時間合理用藥。孕早期,儘可能避免用藥或者少用藥;孕中期和孕晚期,由於胎兒已經成型,可以視情適當給藥。比如: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和林可黴素類及磷黴素等不易透過胎盤,亦無明顯毒性和致畸作用,妊娠期必須使用時可以適量應用,要特別提示孕婦服藥前看清藥物安全分級,嚴格按照醫囑用藥。
嶗山區婦幼保健中心主任林思夏強調預防耐藥性的重要意義
最後,嶗山區婦幼保健中心主任林思夏就如何預防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作了強調。指出,預防和遏制細菌耐藥,是婦幼保健中心全體醫護人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當堅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的理念,時刻牢記我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保障婦女兒童身心健康,要積極宣傳預防抗微生物耐藥性知識,接診時主動向就診孕婦及其陪同的家屬進行科普宣傳,明確哪些抗微生物藥物是安全的,用真情實意讓就診患者暖心,讓就診家屬放心,團結一心,攜手打造專業水平高、服務質量優、有溫度、有品質的婦幼保健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