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AI上色視頻,再來看看原版彩色照片中的老北京

2021-02-07 北京日報舊京圖說

最近,一段10分鐘的AI上色老北京視頻(解讀AI修復視頻中的老北京)火爆朋友圈。利用AI技術修復視頻並上色的北京小夥兒「大谷Spitzer」介紹,原始視頻使用的是來自加拿大資料庫、標註為1920年至1929年拍攝的資料影片。而據研究老照片的專家韓立恆分析,這段視頻應攝於1908年至1910年間,與「地球檔案」的拍攝時間基本吻合。


阿爾貝·肯恩


「地球檔案」是法國銀行家阿爾貝·肯恩(Albert  Kahn)先生發起實施的一項龐大工程:派攝影師到世界各地拍攝照片、建立「地球檔案」,「一勞永逸地把人類活動的多面性、操作形式和類型記錄下來。」


肯恩,1860年出生在法國的一個普通猶太家庭,16歲進入銀行工作,邊工作邊學習,最終成為了巴黎古德霍克斯銀行的大股東,後來又成立了自己的銀行。


1908年,肯恩應邀赴日本參加一個金融研討會。1909年初,肯恩和他的司機兼攝影師阿爾貝·杜帖特來到了中國。這是肯恩一生中唯一一次中國之旅,在23天的遊歷中,他到過青島、天津、北京、漢口、南京等地。期間,肯恩和杜帖特攜帶了大量攝影耗材,為中國留下了最早期的彩色照片。


故宮西北角樓附近的筒子河畔。年久失修的角樓門窗已無,金頂依舊燦爛。城牆下值房的朱紅牆面也已大部脫落,呈現出衰頹的景象。筒子河裡,是密匝的蓮葉。昔日的帝王已退位,平民子弟哪怕衣衫簡陋,也可以涉足這片皇城禁地。照片拍攝於北京西郊,時間或在夏秋時間。大人對於相機已經不陌生,神情自若地坐著,孩子們面對生人則多少有些緊張。那時的鄉村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在京郊之地,這樣的壓力或許更加沉重。粗布衣褲的灰、藍、白,皮膚的黝黑,以及土地與水面的暗黃,是這種生活的底色。
彼時,彩色照片誕生不久。1904年,發明電影技術的盧米埃爾兄弟找到了第一種工業化彩色直接攝影工藝——彩色玻璃正片,獲得專利,並於1907年使該產品完全商業化,命名為盧米埃爾彩色幹版。肯恩在中國拍攝的彩色照片,用的就是盧米埃爾兄弟的專利產品。肯恩返回巴黎後不久,就開始委派攝影師們到世界各地拍照,把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記錄下來。這就是「地球檔案」計劃。自此,「地球檔案」的攝影師在肯恩的資助下,足跡遍布全球48個國家,直到肯恩1929年因金融危機不幸破產,計劃才於1931年中斷。

1940年,肯恩離開了人世。幸好,「地球檔案」的成果保存了下來。72000張盧米埃爾彩色攝影幹版、4000張立體照片和18300米約120小時的電影素材,如今全部收藏在巴黎的阿爾貝·肯恩博物館。其中關於中國的影像包括黑白立體玻璃照片1111張和彩色玻璃照片655張,以及近1個小時的影片。


1912年7月的日壇景升街牌樓。在日壇西北角有一條與朝外大街相連的南北大街,原名神路街,雍正三年改名景升街,相接處即牌樓所在的壇口。景升街一度頗為熱鬧,兩側有不少估衣攤、小吃攤。宣武門外大街上的興隆鐵鋪。宣外一帶因會館眾多,因而商業發達,尤其是一些與日常生活相關的鋪面,多有名字號,如王麻子剪刀鋪、雙十字菜刀鋪,都開在這條街上。來到中國並拍攝這些影像的是一名叫史蒂芬·帕瑟的小夥子。1912年至1913年,他在中國停留了兩年,拍攝了大量彩色照片。今天,我們已經找不到太多帕瑟在中國的資料,只能通過他的鏡頭粗略地了解他曾經到過北京、瀋陽、青島、曲阜、上海、武漢等地。其中他在北京拍攝的照片最多,有800多張。存留百年的彩色照片上,一切仿佛穿越時光而來:太陽光在角樓附近鋪上了一層金色,香山碧雲寺掩映在綠樹叢中,朝陽門大街的馬車拉著白色的糧袋,護城河邊的男孩身穿藍色短褲,雍和宮裡的喇嘛頭戴黃帽、身披紅色袈裟……1912年六七月間,攝影師史蒂芬·帕瑟拍攝於永定門箭樓南側,門側的仁丹廣告清晰可見。拍攝時間接近中午,門外的石橋上並沒有太多的車流。鄉間的孩童上身赤裸,下身著藍色短褲,好奇地打量著眼前這位手持相機的外國人。1913年6月27日,站在金剛寶座塔上俯瞰碧雲寺中軸線。蔥鬱的松柏掩映下,磚坊、石坊、御碑亭以及羅漢堂獨特的屋頂清晰可見。正午時分的朝陽門內大街,已有了些許新氣象。街面經過整飭,種上了行道樹,並開鑿了排水的明溝。雍和宮內的一位著便服、戴黃帽的喇嘛。彩色照片可以讓我們更直觀地了解僧人衣著服飾的細節。這些照片曾經沉寂。肯恩破產後,1936年塞納河省收購了包括「地球檔案」計劃在內的遺產。1986年,阿爾貝·肯恩博物館建立。而今,經過肯恩博物館多年數位化的努力,這些資料不僅在展廳內逐步開放,還能在網站上被全世界的人們看到。正如肯恩期待的那樣,這些資料真正成了人類活動的珍貴記錄。

相關焦點

  • AI技術修復上色的老北京火了,從影片內容看可能有這個錯誤
    最近,一段10分鐘的老北京視頻火了,網友點讚超過10萬人次。這段百年前的彩色視頻有著油畫般的質感,人物也更活靈活現,讓老北京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大阮府胡同,一四合院二門垂花門前,兩位老北京在寒暄。 上色視頻靜態修復圖這段視頻是由北京小夥兒「大谷Spitzer」利用AI技術修復上色的,黑白視頻上色後,仿佛有了靈氣,人物面目更清晰,動作流暢。
  • AI已經如此神奇:自動給黑白底片上色,神奇還原歷史照片
    如果有人翻過家裡存放的老相冊也許會發現,在過去黑白膠捲的時代很流行一種「偽彩色」照片,這種照片上只有幾種彩色,比如紅色的帽徽、綠色的葉子和軍裝,這種照片就是人用手工畫上去的,有些照片幾乎可以以假亂真。我們先看幾張黑白膠片轉換成彩色的照片例子
  • 人工智慧修復老北京街景影像 補幀、上色、提升清晰度由三款軟體完成
    近日,一段經過人工智慧復原的北京100年前的影像視頻引起網友的興趣。視頻的發布者胡文谷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原始視頻是100年前外國人拍攝的北京街景,是黑白的,幀數也很低。他通過人工智慧,讓整部視頻清晰度更高,並上色成為彩色視頻。他表示,正收集上海的老視頻資料,希望未來能夠再復原出上海等其他中國城市的樣貌,讓大家愛上中國的歷史。
  • 吹爆這個AI,3秒鐘完成黑白照片上色,就連素描畫都可以
    在最近,小絳發現了一個非常強大的人工智慧的應用形式,它可以把黑白照片通過一系列的計算方式,從黑白轉變為彩色照片。在沒有人工智慧照片應用之前,有不少設計師用製圖軟體為黑白照片上色,一般一張黑白照片需要一位專業的設計師製作6,7個小時,製作完成的彩色照片效果還不是非常好。
  • 「昨日重現」:藝術家用AI技術「著色」老北京記憶
    這段生動的老北京街頭影像本是黑白膠片電影,畫質並不清晰。北京的藝術家胡文谷將其修復成彩色影片,畫質更加細膩流暢,人物表情也鮮活可見。修復後的片子走紅網絡,在社交平臺上收穫了數百萬的點擊量。「理髮的小夥說話一股相聲味兒!」「有沒有人在影片裡找到自己的前輩?」「百年前的人跟我們口音原來一樣啊!」……網友的評論充滿了對修復後影片的好奇。
  • 黑白照片秒變彩色照片?太簡單了,馬上學會
    中很多朋友感興趣黑白幹版底片是如何變成彩色的,所以我整理了一下,免費黑白底片轉換彩色照片的教程。 如果有人翻過家裡存放的老相冊也許會發現,在過去黑白膠捲的時代很流行一種「偽彩色」照片,這種照片上只有幾種彩色,比如紅色的帽徽、綠色的葉子和軍裝,這種照片就是人用手工畫上去的,有些照片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 黑白照片上色的小程序讓你的黑白照片秒變彩色!
    相對於攝影愛好者而言,把彩色照片變為黑白照片,套入濾鏡簡直一秒鐘的小事兒。但是相反,要想給黑白照片上色,就算是在大神眼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近期《指環王》導演彼得·傑克遜就來了一把「騷操作」,由他執導的紀錄片《他們不會老去》把100多年前的一戰檔案全都再次上色,讓所有的人都再次活了過來,像昨日拍出的一般鮮活兒。
  • 還原時代原聲,AI修復老北京再次火爆全網!民俗樂隊,街邊地攤、剃頭...
    這次是1929年的老北京,除了AI上色、補幀、擴大解析度外,還百分百還原了時代原聲,老北京的味兒太足了!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有賺吆喝的、看熱鬧的、閒聊的,老北京集市好不熱鬧。準確的來說,這段影像記錄的是1927-1929年的老北京,出自南卡羅萊納大學影像庫館藏膠片。另外,這段影像修復視頻依然出自B站Up主大谷之手,此前他曾用AI修復過1920-1927年的一段老北京影像,在B站爆火,視頻點擊量超過了200萬,還受到了央視新聞的報導。不過,從影像的修復效果過來看,顯然這次在去噪和著色方面處理的更好,而且還是自帶原聲的影像資料。
  • 如何捕獲一隻彩色卓別林?黑白照片AI上色教程很友好 | 哈佛大觸
    ,不過那些照片,還是照相館的人類手動上色的。幾十年之後,人們已經開始培育深度神經網絡,來給老照片和老電影上色了。來自哈佛大學的Luke Melas-Kyriazi (我叫他盧克吧) ,用自己訓練的神經網絡,把卓別林變成了彩色的卓別林,清新自然。
  • 如何給黑白照片上色?
    我們都知道,有很多經典的老照片,受限於那個時代的技術,只能以黑白的形式傳世。
  • 剃頭挑子、京韻大鼓、擺地攤,AI技術重現的老北京原聲影像又火了...
    剃頭挑子、街邊地攤、京韻大鼓,多數人可能只在電影、電視劇中看過老北京的這些景象。但早在 90 年前,就有人將這些場景都拍了下來,而且完好地保存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影像庫。影片中還收錄了時代原聲,原汁原味地記錄了當時老北京的平民生活。 90 年後,有人將這些影片翻了出來,還用 AI 進行了修復,包括上色、提高解析度等操作。 從這段影片中,我們能看到很多非常生活化的場景,比如小學生在學校外邊買飯:
  • PS把原本是黑白的照片變成彩色
    本篇教程通過PS把原本是黑白的照片變成彩色,日常生活中,我們見的最多的都是彩色照片,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通過後期把原本是黑白的照片變成彩色呢?
  • AI技術已達如此高度:去碼、上色6到飛起
    早前筆者就介紹過AI無損放大圖片、AI去除馬賽克、AI自動給線稿上色之類的玩法,現在,又有人給筆者推薦了一個AI黑科技——黑白照片一鍵變彩色。AI在圖片處理領域頻頻刷存在感,就算是馬賽克,AI技術也能修復成高清,現在AI還能上色了!是的,AI可以讓黑白照自動變成彩色照片了!
  • 原來一百年前老北京人見面這樣施禮!︱他傾家蕩產,拍攝了北京老照片
    大批網友的好奇心、對老北京的懷舊情懷,讓這段只有10分12秒的視頻一經發布便獲得大量關注,截至5月14日:分享將近14萬次、評論3.4萬+、點讚62萬+。看完這段視頻我們的節目製作人小強將這段視頻引起熱議的問題歸納了六點
  • ...老北京再次火爆全網!民俗樂隊,街邊地攤、剃頭匠,網友:有內味兒了
    憑藉AI修復老北京影像火爆B站的Up主大谷兄,今天又來帶我們玩穿越了!這次是1929年的老北京,除了AI上色、補幀、擴大解析度外,還百分百還原了時代原聲,老北京的味兒太足了!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有賺吆喝的、看熱鬧的、閒聊的,老北京集市好不熱鬧。
  • 別再感嘆所謂的彩色修復版黑白電影了
    看著所謂彩色修復版黑白電影的興起,最開始也是感嘆大佬的入場,但隨著彩色修復版黑白電影的愈加泛濫,也是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低質版本,不禁納悶,何來的?要知道,最初的電影上色可不是靠人工智慧的,而是靠人工來的,是人一幀一幀上的色。
  • 光是螞蟻呀嘿還不夠,AI Studio帶你玩轉「照片活化」等視頻特效
    這個僅用一張照片、一段視頻就能做的魔性視頻,這兩天在某博、某抖和某手上瘋狂刷屏。傲嬌的表情配合洗腦的音樂,再加上各界大佬的傾情演繹,讓人看過一遍就再也忘不了,真可謂「失眠時,沒有一隻螞蟻是無辜的。」「螞蟻呀嘿」火爆全網,各式各樣的製作教程也隨之而來。
  • Photoshop快速給黑白照片上色!
    在新版《綠野仙蹤》中,導演用黑白開頭向經典版《綠野》致敬,鏡頭色彩由黑白轉變為彩色可以說是影片的亮點之一。在本期國外精品翻譯教程中,我們將跟大家一起學習如何利用Photoshop將黑白照片變成彩色照片,令舊照片煥發出新的生命。超強!Photoshop快速給黑白照片上色!
  • 老底片翻拍,轉成電子照片,這樣給黑白照片上色
    我們上一篇文章《老底片沒地方洗,這樣翻拍,黑白還能變彩色》,有網友反映,步驟交代不清楚,上色太敷衍。想到這幾天準備做個自動發帖的腳本而去了解代碼,面對一堆字符號,完全看不懂,才明白隔行如隔山,對高手簡單得不值一提的問題,新人未必看得懂。
  • AI修復100年前的京城視頻爆火網絡,作者:7天完成,顏色還有不足
    大數據文摘出品作者:劉俊寰、牛婉楊昨天,一個「修復老北京街道」的視頻刷屏全網。一段由加拿大攝影師在100年前的北京被AI修復後,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人們面前,一百年前人們打招呼的方式、使用的樂器、交通工具,在這段視頻中,都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