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3 0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河北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廣播《有多遠走多遠》欄目於7月2日13點以《「千年藥都」的新面孔》為題報導安國。
音頻內容如下:
在北京以南100多公裡的 安國曾經有天下第一藥市之稱,1000年後,這裡正在吹響引領本草中國前進的號角,全新呈現數字新面孔,在標準化引領下,從「種好藥」到「賣好藥」做到了全程數字可追溯,保證了中藥材的高質量。
保定安國市古稱「祁州」,自北宋起就是藥商匯集之地,「草到安國方成藥,藥經祁州始生香」,是這座千年藥都贏得的美譽。
走進安國藥都的交易大廳,記者發現中藥飲片包裝袋上都印著二維碼,用手機掃一掃,一份第三方檢測報告立刻一覽無餘。
【錄音】商戶:這個品種西洋參的檢測報告,它是經過CMA認證,法定機構檢測,然後西洋參的經營商戶是誰家,是什麼時候送檢的,這個品種的規格、批號,再就是藥典品種的全解項目都會出現在這裡。
報告上紅紅的印章指向一個地方,這就是第三方檢測機構——數字本草檢測科技有限公司。數字本草中醫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追溯總監李秀旭告訴記者,原來檢測中藥材質量主要憑經驗,現在完全靠儀器,不僅分析有效或有害成分的含量更加精準,還做到了「來源可知、去向可追、質量可控、責任可究」,抓住中藥飲片包裝袋上的溯源二維碼,就等於牽住中藥材質量的牛鼻子,上遊可以查種植,下遊可以查飲片加工企業。
【錄音】李秀旭:在哪兒種的,種的什麼品種,用了什麼農藥、化肥,什麼時間採收的,什麼加工方法,出來之後一包裝就會有一個(二維)碼,印在包裝上,是水洗布材料做的,耐摩擦。到了下一個節點,飲片廠買了,掃碼一入庫,飲片廠把原料拿來進行炮製,這些飲片可以拿到醫院和藥店進行銷售,也可以拿到工業企業做中成藥。
走遍安國數字中藥都之後記者發現,它其實是一個中藥材專業化的公共服務平臺,一方面依託第三方檢測平臺,對中藥材、中藥飲片的安全性指標進行快速檢測;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手段對藥材種植、初加工、飲片炮製、倉儲物流等信息進行採集,實現中藥材的全程可追溯管理;從而形成了一個統一標準、統一檢驗、統一交易、統一倉儲、統一票據的「五統一」數位化中藥材電商交易平臺,這在全國是第一家。安國數字中藥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東說,信息通訊技術的迭代,商業模式的創新,倒逼中藥材和飲片的流通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強產區對接。
【錄音】王曉東:要想真正實現藥材市場的轉型升級,需要將這一系列系統,依託於一個實體市場。安國藥市作為千年的藥市,通過實體市場的建設,把服務系統集成到一個市場上,能夠實現五個服務體系的集成和貫穿。
在標準化引領下,安國從「種好藥」到「賣好藥」做到了全程數字可追溯,保證了中藥材的高質量。有了好藥材,安國藥企借勢而上,進一步推進中藥材顆粒化,越來越多的國內知名中醫藥企業,比如國藥樂仁堂、北京同仁堂、天津天士力、河南百消丹等紛紛布局保定。
藥都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保定的知名藥企,以大蜜丸系列為主導產品,產銷量居全國同行前列。可是記者走進這家位於安國東方藥城的大型藥企後發現,總經理李龍對公司的小蜜丸產品更加青睞。
【錄音】李龍:我們做的大蜜丸北方賣得好,南方那邊走的量就特別小,南方人服用小蜜丸多,飲食習慣不同,南方人吃兩個大蜜丸等於吃一頓飯了。吃小蜜丸可以多送服兩下,大改小療效不減少說的就是它。
中醫藥的現代化重要內涵之一就是深加工,依託科技創新,賦予中藥材高附加值。顆粒飲片改變了傳統中藥的服用模式,屬於中藥領域內的新業態,正以極快的速度在增長。紅日藥都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董立彬【錄音】董立彬:我們現在做了214個品種,黃芪就是黃芪小袋,枸杞就是枸杞小袋。
以安國中藥材市場為載體,整合上下遊資源,產業的聚集效應初步顯現,秉承「種好藥、做好藥、賣好藥、用好藥」的理念,種植、加工、倉儲、物流、新品研發等各個環節,步入標準化正規,一條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鏈條中醫藥產業群正在形成,成為帶動保定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來源:河北廣播電視臺
轉自:藥都安國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