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終於定檔,將於9月11日與觀眾見面。這部迪士尼版的真人電影經歷了一波三折,檔期一改再改,是否期待與失望並存!畢竟讓國外導演拍攝中國古典人物,一旦尺度把握不好,只會毀了我們心中的英雄。
隨著科技的進步,大製作超震撼的作品比比皆是,這都要歸功於3D技術不斷成熟,以前不敢想不敢做的事,現在輕而易舉就可以實現。
但對於個別作品而言,過多的特效元素的加入,只會讓故事情節偏離我們所熟知的故事典故。尤其是國人對於花木蘭這一歷史人物特性來說並不陌生,也有不少的作品都與她有關,尤其是《木蘭詩》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即便過去很多年,依然可以朗朗上口的背上幾句!
雖然《花木蘭》開預售了,但最近這部電影爭議特別大,褒貶不一。觀影后大家心裡都會有何種評價,還是坐等上映吧!
其實,評價一部作品的好壞,除了故事情節能否吸引眼球,演員演技是否能獲得觀眾的認可,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導演對中國的傳統歷史文化不夠了解,那只會讓我們看的人云亦云,又或者他會用另一種方式給我們描繪一個嶄新的英雄形象也說不定。
對於這樣的大製作電影,我們首先要放棄我們印象中的花木蘭形象,這樣才能讀懂外國人眼中花木蘭是何種感覺,何種形象。
導演邀請李連杰的加入,也是看重他在國內市場的重要性,有他的加入也勢必會讓票房有一個較好的保障。
可最初李連杰並不想出演這部作品,畢竟自己的身體大不如前,而自己現在有名氣,又不缺錢沒必要勞累自己,影響自己的身體狀況。
但他的小女兒告訴他:「雖然你不缺錢,但現在迪士尼這麼大的公司,願意來拍中國文化,願意拍中國故事,你為什麼不去呢」。
不過李連杰在這部作品裡的鏡頭並不多,他飾演的是皇帝一角,少了打鬥的場面,應該會讓不少的粉絲感到失望。幾分鐘的鏡頭,給人也是一種打醬油的感覺。
畢竟年齡放在哪裡,身體狀況放在那裡,不可能在和年輕時候相提並論,這幾年李連杰並沒有任何的作品,能看到他的出演,也能讓粉絲解解饞吧。
至於這部作品的口碑底如何,就看上映後觀眾們的評價了,或許真的是期望與失望並存吧。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