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虹:家長焦慮背後的真正原因

2020-12-22 孩子不聽話找張彩虹

張彩虹分享的第115個親子教育方案

幫助更多的家庭,解決家庭教育問題

有位家長諮詢,自己8歲的女兒告訴爸爸媽媽,只有經過她允許,爸爸媽媽才能進入她的房間。

整個暑假期間,女兒除了上遊泳課和繪畫課,英語班也不上,學習狀態是完全放鬆的狀態。平時一直待在自己的房間裡,也不讓父母出入自己的房間,並告訴媽媽,說媽媽進她的房間,會影響她畫畫看書。

家長很擔心的問:女兒在房間到底幹什麼我也不知道,學習也不學,我感覺很焦慮,總擔心孩子開學會跟不上。

這位家長表現的結果是焦慮和擔心,但是背後的真正原因,還是因為她對孩子的不信任。

前一段時間,還有一位家長在諮詢的時候,說自己剛進入小學的孩子,因為平時數學的出錯率太高,在一年級期末時,被老師委婉的建議不要參加期末考試,否則會拉低班級的分數。

這位家長,在權威老師的建議下,非常配合的沒有讓孩子去參加學校的期末考試。等事情過去後,家長又心裡壓抑的很難受,就帶著孩子去做了韋氏測試,測試的結果是孩子智商在115中上線上。

面對這位家長的行為,我沒有對其行為糾錯,也沒有埋怨指責老師,而是幫助家長把她做的事分析清楚,讓她知道自己無意識的認知和行為,可能已經對孩子已經造成很大的傷害,並後續應該怎麼補救。

我先拿最近全民皆知判錯案的張玉環事件來說。在非常公開透明的美國,已經執行的死刑犯人中,就有4.1%的犯人後來被證明是無辜的,也就是說,每處決25人,就會錯殺1人。

張玉環被關27年,如果拿美國的比例來看,這27年裡,會有多少的冤假錯案?但是,為什麼只有張玉環能被宣告無罪?

因為宋小女的堅定信任,她無比堅定的信任張玉環沒有殺人,所以這麼普通的她才能憑藉一己之力影響到現任丈夫影響到那麼多的律師出手相助。

她對張玉環的無比堅定的信任,並且無比堅定的一直為此努力,才會有這樣極度罕見的結果。

這就是信任的力量。因為有信任,如此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子,也可以改變極度罕見的結果。

我又跟這位家長舉了我跟孩子親身經歷的例子。

我的孩子在一年級的時候,剛入學三天,就開始被老師留校,從此開始了三天兩頭的留校。老師說孩子太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委婉的告訴我,不聽話的時候就該狠狠的揍一頓。

但是我沒有接納老師的建議,在孩子調皮的時候去揍一頓孩子。因為我知道自己的孩子,我相信他的階段性和適應性,所以每次留校回去後頂多就是罰個站。

孩子三天兩頭被留校的狀態,一直持續了整整一年,升入二年級後才慢慢變好。但是造成的影響是,很多好學生不敢跟我兒子玩,因為他太皮了,家長擔心會把自家孩子帶壞。

但我沒有因為外界的評價,去管制孩子乖乖的聽老師的話。我相信他只是暫時的現階段表現而已。果然,在我兩年的引導後,孩子慢慢有序的越來越好。

當孩子越來越好的時候,學習好的同學,也都跟孩子成了要好的朋友。最後達到這個效果,我用了三年時間。這個期間,無論外界怎麼評價,我都無比堅定的信任孩子。

如果沒有對他的信任,在老師的建議下,我一定會非常配合的強制管控孩子,那可能就會是另一個結果了。

我繼續給這位家長分析,老師作為權威建議孩子不參加期末考試的時候,家長沒有維權,沒有信任自己的孩子。並在造成事實後,內心又極度壓抑,需要藉助智力檢測來證明自己的孩子並不笨。

當孩子完全依賴的家長都對孩子都沒有信任的時候,孩子的內心百分百的確定:我自己就是不好,就是出錯多,就是那個扯班級後腿的人。

因為在幼兒階段,小學階段,孩子的發展規律是,孩子有安全依戀的父母對他的影響力遠遠高於普通人對他的影響力。

也就是說,家長信任孩子,覺得孩子好,對孩子的影響力有9分;孩子周邊的老師同學,對他持有同樣分量的信任,覺得他很好,老師和同學對孩子的影響力只能達到6分。

同樣的,老師覺得他出錯率高,對他的傷害可能是6分,但是這位家長帶他去做智力測試,對他造成的傷害可能就是10分。

我繼續給這位家長分析,人有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錯下去。

如果她持續這樣對孩子持有不信任態度,已經造成這樣事實傷害的基礎上,孩子現在被班級這個小集體所不接納,內心已經沒法對集體有歸屬感,孩子最大的安全依戀後盾——媽媽,也不信任自己。

孩子大概率的發展方向就是,內在的自尊自愛在坍塌,他很難自愛,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很難認可自己。

他就沒有力量去想變好,就更不可能更好,甚至會越來越自卑,在持續的驗證中看低自己、 否定自己。

真正使人成熟的從來不是年齡而是經歷。

如果經歷此事,這位家長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能堅定的信任孩子,陪著孩子一起走出這個泥潭,這件事就會促進他抗挫折能力的巨大提升。

這件事,最終的發展方向,是讓孩子變得更自卑更容易否定自己還是增強了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全在家長是否信任孩子。

當家長全然的相信孩子很好,哪怕沒有任何方法去引導孩子,孩子依然會因為這份全然的信任,而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進而增生出自我的認可,他會有動力去想變好。

信任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孩子真正想變好的那一刻,一定是從你真正相信孩子的那一刻開始的。

相關焦點

  • 這屆家長「太難了」!《見字如面》直擊「中國式家長焦慮」
    被微信群綁架的家長互相轉嫁焦慮,折射出整個社會「成功太單一化」  輔導孩子作業時情緒失控的相關短視頻成為熱門背後,是當下家長群體焦慮的真實寫照。本期《見字如面》,海一天帶來了自媒體人格十三致老師的一封信,他用帶著京味兒的腔調,一層層剝開「剪不斷理還亂」的老師、家長、孩子這個最不穩定的三角關係。
  • 「南京家長已瘋」刷屏,背後是我們感同身受卻又缺乏理性的教育焦慮
    最後,文章還說,「南京家長在快樂與痛苦的交織中,終於瘋了」。 「減負=製造學渣」,這個極富煽動性的結論背後,其實是家長強烈的教育焦慮。 隔著屏幕,我們似乎都能感覺到家長的矛盾糾結心理:孩子負擔減輕,這本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 張彩虹:愛指責別人,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隱情呢?
    張彩虹分享的第87個親子故事昨天晚上收到一個家長的諮詢,長長的幾段話,才說清楚問題。因為這個家長和孩子,身上問題很多,現在又牽扯到第三方。所以,看完簡訊的一瞬間,我就非常不舒服,冒出來的一個意識就是:自己還沒管明白呢,為什麼要去管別人,譴責別人呢?
  • 這屆家長「太難了」 ! 《見字如面》直擊「中國式家長焦慮」
    ◆被微信群綁架的家長互相轉嫁焦慮,折射出整個社會「成功太單一化」輔導孩子作業時情緒失控的相關短視頻成為熱門背後,是當下家長群體焦慮的真實寫照。」搞得焦慮緊張。被微信群綁架的家長們,互相轉嫁焦慮,而競爭沒有天花板,孩子們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從上學時,老師說的「你們是我帶過的最差的一屆學生」,到後來長大後,成了老師口中「帶過的最差的一屆家長」。這封信還為你一一解鎖老師常用語背後的真正含義。「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把孩子當作大人來平等對待」「請家長督促孩子完成」等,通過格十三的獨特解讀,讓家長們恍然大悟之後,驚出一身冷汗。
  • 資本和巨頭的新戰場:收割半億家長的焦慮
    英語、藝術、體能是最能引發焦慮感的三個方向,焦慮的家長背後,聰明的創業者們早已聞風而動,寶寶玩英語的出現和快速發展,即是中國啟蒙教育賽道飛速發展的一個切面。 焦慮的家長背後,聰明的創業者們早已聞風而動,寶寶玩英語的出現和快速發展,即是中國啟蒙教育賽道飛速發展的一個切面。 2017年前後,在K12在線教育剛剛摸索出雙師制,尚未向外界呈現如今日的爆發力時,0-3歲早教市場開始成為新興賽道。
  • 張彩虹:你的孩子跟你對著幹,怎麼破?
    張彩虹分享的第140個親子教育方案超級接地氣,上手就有效還能一直用的好方法有位家長諮詢:彩虹老師,我的孩子今年二年級,但是已經是非常抗拒檢查作業這件事了, 每次寫完作業的,只讓我們籤字,不讓我們檢查,只要一給檢查她就發脾氣。
  • 張彩虹丨明明他做錯了,為什麼反過來埋怨你?
    張彩虹分享的第142個親子教育方案超級接地氣,上手就有效還能一直用的好方法在收費5萬/月的一對一服務的家庭,因為爸爸一直在外地出差,兩周回家一次。「家長說:他抱怨我不允許他和我們一起睡 。我繼續追問: 還有呢?他為什麼說這些話?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你試著想一下感受一下 。家長:他覺得我沒尊重他意思。
  • 「興趣班」成為收割家長的重災區:別讓你的焦慮,毀了孩子的教育
    比如,興趣班宣傳「美術能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和觀察力」,家長一聽挺好,就拉著孩子學;興趣班宣傳「少兒編程是未來的趨勢,對孩子的將來有好處」,家長不甘心孩子落後,也會帶孩子體驗,引導孩子學習......所以,以至於有的家長還沒供孩子讀幾年書,就幫孩子報數個興趣班了。
  • 《三十而已》手撕家委會背後:家長之間也有名利場?
    在現實中,「家委會」也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很多家長都或多或少知道這背後的利益鏈,有時候只能做到不與惡為伍,但明哲保身。如何看待學校、孩子、家長三者關係?今天,talk君和大家分享的是凱文國際學校校長徐濤、XSCHOOL創始人兼CEO Angel Lin、國內知名女演員羅海瓊、旅法鋼琴家與舞臺導演顧劼亭關於教育的討論。
  • 叔本華:欲望得不到滿足,焦慮背後的聲音,其實是渴望被愛
    他發現,金錢並沒有給他帶來真正的快樂,沒錢有沒錢的煩惱,有錢有有錢的煩惱,不管怎麼樣,都幸福不了。而著名的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這本書中早已透露,真正的幸福和欲望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人們往往將輕易感知的欲望當成了幸福,一邊滿足欲望,一邊任由欲望將自己吞沒。
  • 當「內卷」成為教育熱詞,家長的焦慮成為常態,如何避免「無效的低...
    課代表說最一項圍繞子女教育焦慮展開的調查,有700位家長參與後的調查報告顯示,82%的家長會焦慮。家長,總是為孩子的學業和未來擔憂。 會焦慮的家長達82%您經常為教育問題感到焦慮嗎?一項700位家長參與該話題的調查報告顯示,18.14%的家長表示「不會焦慮」,30.89%的家長表示「會焦慮」,50.97%的家長說「有時會焦慮」。可見,焦慮的家長人數佔比達到82%,對孩子教育問題感到焦慮的家長還真不少。 對孩子學業的焦慮佔比最高:
  • 周軼君專訪:《他鄉的童年》絕對化解不了中國家長的焦慮
    周軼君走訪日本、芬蘭、印度、英國、以色列和中國,自己擔綱導演兼主持人,拍攝了6集紀錄片《他鄉的童年》,8月28日一經播出,就在豆瓣獲得了9.2分的高分,更是在教育界和家長們之中引起熱議。本期童書媽媽專訪周軼君,關於《他鄉的童年》,關於教育,關於我們自己放不下的焦慮,她會帶給我們哪些全新的解讀呢?
  • 女兒熱衷於一切粉色的東西,屬於粉褶裙現象,家長不必焦慮
    這不經讓我想起前些天收到讀者留言,這位寶媽言語中非常焦慮,他說他家的小姑娘就喜歡穿公主裙,並且還要每天換一個不同的公主頭,還讓媽媽給她買各種耳夾。包括家裡所有的玩具都是芭比娃娃一類的。並且當他鼓勵女兒出去玩耍的時候,女兒就會認為公主就應該待在家美美的,不應該出去玩。
  • 有期末焦慮的家長和孩子強烈薦讀|觀點
    民小編說 期末考試季,淡定的家長和孩子確實比較少,那麼大家焦慮的到底是什麼呢。如果平時成績就不錯,考試發揮正常應該沒問題,如果平時表現比較落後,那麼考試大概率難以成「黑馬」。
  • 家長要了解孩子「戀物」背後的原因
    其實,給寶寶戒安撫奶嘴很容易,首先我們要了解寶寶"戀物"背後的原因。寶寶很難戒奶嘴?"戀物"情結很正常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家長就想著要幫孩子把安撫奶嘴給戒了,看著孩子每天拿著安撫奶嘴流口水的樣子,就十分不美觀。
  • 為什麼中國式家長的焦慮毫無意義?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顯然,這位女生是怕父母對她有門功課不及格大發雷霆或者過於擔心,虛構了前面那些更糟糕的場景,先嚇父母一下,等到父母擔心到了極點才說出她遇到的真正的問題。這時,她的父母肯定已經發現,功課不及格這個以前他們非常擔心的問題(野貓級別),與女兒生命有危險、摔斷了兩條腿、被老男人騙相比(老虎級別),其實算不上什麼。
  • 李佳琦助理單飛,背後是MCN的發展焦慮?
    拿小助理個人來說,付鵬曾經在李佳琦還是銷售員時期就是雅詩蘭黛的店長,兩個一見如故的人相約來上海打拼,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李佳琦、管控佳琦整個選品團隊3年,有選品的專業能力、有流量、有顏值,在直播間當個小助理這不是真正的大材小用嘛,離開佳琦直播間才是天高海闊任鳥飛
  • 中國式家長的教育焦慮
    同樣,家長在教育中,也要考慮到底是希望孩子成為高新技術的引領者,還是落後技術的追隨者?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創新」逐漸成為各行各業謀求發展和機遇的一個重要元素。AI技術的蓬勃興起、人臉識別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可否認,這些技術的發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革新。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教育是否也應該結合時代需求做出相應的目標調整呢?
  • 有一種「折磨」是期末來臨,家長孩子都焦慮,如何高效複習成難題
    作為家長,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群中最閃耀矚目的那一顆星,每當提起孩子都希望自己滿臉驕傲大概也是父母的「通病」,然而大部分的孩子卻是讓家長滿臉憤怒,他們的每一次作業,每一次考試都是讓家長快要昏厥的時刻。
  • 家長別拒絕,背後的原因很暖心
    不過一般來說,寶寶對媽媽的依賴要持續好多年,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孩子睡覺總會習慣性地「盤」著媽媽,不是抱著胳膊就是拉著耳朵,而媽媽往哪邊躲,孩子就會跟著往哪邊「盤」,即使媽媽直接移至床尾,寶寶仍舊會跟著移到床尾。其實這種情況,常被人們認為是一種「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