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音水蓮觀】• 人性的墮落(上)

2021-02-07 和敬書院

文字|『 和敬書院 』圖自網絡

☛㊣文

  經》裡講,上帝用六天的時間創造了大地山河萬物,也創造了兩個人亞當、夏娃,這是人類的祖先。亞當、夏娃住在伊甸園(天堂),伊甸園裡有一棵樹,上帝警告他們不可以吃樹上的果。但是邪惡之蛇引誘亞當、夏娃偷吃禁果,他們就從天堂墮落下來。上帝創造了世界和人類,蛇敗壞了世界,於是上帝來拯救世界,派先知使者來召喚敗德的人類,改造自己,回歸天堂。

《聖經》裡這一段內容,以佛法來比照,人性的墮落是因為偷食了禁果。禁果到底是什麼東西?就是欲望。本來亞當夏娃在天堂很幸福,心地清淨,沒有男女分別,沒有欲望。在佛經裡看到,色界天人確實心地清淨,沒有男女分別,幾乎不造業。一旦有了欲望,就從色界墮落到欲界,造業就嚴重了。蛇代表什麼?自私自利,我執。我執在天堂雖然有,但是心地是清淨的,沒有欲望。一旦發動欲望,人性就墮落了。

比照佛法所講,上帝是誰?就是自性。我們的自性是怎麼創造了日月星辰大地山河的?本來空蕩蕩,遇緣顯諸相。本來沒有天地萬物,遇緣顯相。上帝有了想法,創造了天地萬物。上帝有了想法,就是遇緣顯諸相。有了妄想才顯出天地萬物。佛經裡講:一念不覺生三細,三細中的相分就是天地萬物。人是天地萬物的一種。人在天堂,本無欲望,一旦有了欲望就墮落下來了。

所以,宗教的實質是禁慾,因為欲望一卡死,人就可以回到天堂了。凡是令人增長欲望的,都是魔教,等同於蛇的誘惑,敗壞了人性。皈依法,離欲尊。佛法是一切離欲的教學中最尊貴的。世間的種種正統宗教,其基本方向是相同的,都教人遏制內心的欲望,遏制對五欲六塵的追求。心性能夠回歸無欲,清淨,人就可以回到天堂。所以,世間最大的魔是誰?欲望。欲望重的必定墮入三惡道,墮入地獄去了。欲望輕的,在人道,在天道。

道家講,道者反之動也。修道就是反過來修,人性是因為欲望而墮落的,所以修道是損欲望,為道日損,損之又損,損到無欲了,人就成道了。所以鳳儀先生說,無私是先天心,私慾是後天心,染汙心。有半點私心就不是先天。

不管你學哪個宗教,總不離一個共同的宗旨--無私利他。因為欲望總是為自己的,努力去抓取五欲六塵,供自己享受,把這個當作人生幸福的目標來追求,但是其前途是苦海。修行要反過來,為眾不為己,五欲六塵我不抓了。我有福報,五欲來了,我布施給別人享受。自己只取必需的,取生存受用的最低標準,多餘的不要,以免享受過分了,增長欲望。所有的宗教都是修布施的,修無私利他的,這個是道。

從因果上講,如果你能行道,做事裡面就有功德,這就叫做德。所以行道做德,在基督教裡稱為義人,在儒家裡稱為聖賢、君子,稱為大德。世人不修行,就會聽命於自私自利的習氣,欲望會越來越膨脹,其前途就是敗德作孽的,缺德就是罪孽。人養其德,德養其財,財養其人。這是殊勝的良性循環,前途無比光明幸福。反之,人敗其德,必損其財,必生災害。養德是享受心性之樂,清淨心的享受超過欲樂無數倍,而且不造業,不墮落。(續)  

     卍     


敬請長按此處圖中二維碼

進行關注 或搜微信

公眾號: hejingshuyuan

相關焦點

  • 觀天下|羅馬人的墮落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觀天下|羅馬人的墮落 2020-12-04 1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莎士比亞《麥克白》人物悲劇:英雄的落寞,人性的墮落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這是一部揭露和鞭撻權勢野心的悲劇,《麥克白》的悲劇性,英雄人物的落寞,不僅在於外界環境的誘導,更是一種人性墮落所帶來的悲劇。他是一個大將,在戰場上驍勇善戰,有著赫赫功勞;他受人敬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一個值得歌頌流芳百世的英雄。國王鄧肯都讚賞麥克白,說「你的功勞太超越尋常了,飛得最快的報酬都追不上你;要是它再微小一點,那麼也許我可以按照適當的名分,給你應得的感謝和酬勞;現在我只能這樣說,一切的報酬都不能抵償你的偉大的勳績。」。而當他在荒野遭遇到了女巫時,他的性格就在這時出現了一個轉折點。
  • 馮侖:越庸俗越自然,越墮落越人性
    七情六慾是人性的體現,但從道德倫理角度看,往往是「墮落」。 人一生中很可能會在某個時候處於某種邊緣狀態,這種狀態接近生命的本真。越低俗,視野越開闊;老裝,老端著,會屏蔽掉很多真實。 我愛看街頭小報,愛看犄角旮旯所有稀奇古怪的事,比如鳳姐、犀利哥,我都是在小報上或者網站上看到的。
  • 斯坦福監獄實驗:凡人墮落囚徒僅需6天,人性之惡淋漓盡致的展現
    不要去輕易試探人性,更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俯瞰別人,也永遠別輕易去考驗人性。因為一旦觸碰到了人性陰暗的那一面,你所有得到的,都只是在失去。而本文要介紹的就是這麼一個歷史上出了名的考驗人性的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
  • 從《怨靈纏身》看人性——觀電影《怨靈纏身》有感
    我記得曾經有個作家叫「須一瓜」的說過,「人是雜色的」,人性裡的善良和邪惡互相纏繞。當邪惡的一面佔領上風,人就變成「鬼」。劇中的土匪怨靈就是邪惡的化身。再細細追究,土匪生前害人無數,但是唯獨不傷害「梅佑坪」的人,他有自己原則,他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田伯伯」告密害死土匪,逼迫女兒嫁一個不愛的男人,他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
  • 以蟲性反觀人性,一部小眾的網劇讓人看到人性的複雜和可怕
    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則是其中一句話:以人性觀照蟲性,以蟲性反觀人性。人性的複雜程度已經遠遠超越了這麼多年來影視劇的尺度,經常在社會新聞中發生的事,不是有人感嘆嘛,連電視劇都拍不出來。叔本華說:每一個人心中多多少少都有些憎恨、憤怒、嫉妒、怨恨、惡意,這些東西平時淤積於胸中,就像是儲存在毒蛇的牙泡裡的毒液,只要時機一到,就會噴發而出。
  • 人性與血性——電影《八佰》觀後
    人性與血性——電影《八佰》觀後閻鈺虹 時下,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映,觀眾群中出現了褒貶不一的聲音影片跳出個人英雄主義的窠臼,在一群膽怯畏戰的「逃兵」處著墨,竭盡能事地展現小人物的人性,為在小環境中找尋大視野裡的藝術化鋪陳與渲染奠定了堅實基礎。
  • 鄧紫棋新歌《摩天動物園》:從上帝創世到亞當墮落,一首歌揭露人性的本相.
    從《創世記》聖經視角直接切入,藉動物的獸性隱喻人性,她將自己看到的世界黑暗面,搬到光明之處駁斥。MV以極致的視覺符號朝著人心開了一槍,透過音樂暗諷,雖然人類社會看似不斷向前,但人性中依然存在著始祖亞當發酵的原罪,不可覆滅。
  • 《妙先生》十三禁:女子為愛甘心墮落,真正的人性你看懂了嗎?
    並且觀影后觀眾的評價也基本屬於兩極分化,豆瓣上也僅有6.2的評分,和上一部《大護法》7.8的評分也是相差甚遠的。看到這樣的差別對比,我只想說這部《妙先生》,你是真的看懂了嗎?《妙先生》,講究的是一個妙字,全片沒有人知道妙先生長什麼樣子,甚至也不知道妙先生是男是女,但是全劇卻圍繞著妙先生引導的話題展開,講述的是一段關於人性的思考,也是一場人性的救贖。
  • 觀美劇《黑錢勝地》:如何把握人性中善與惡、對與錯的「度」
    它讓觀劇者自己仿如得上了人格分裂症。這也恰恰更加真實突出了人性善與惡中本身就存在的矛盾性。不自覺會主動思考起來,如果這是我,我當在人性善與惡自我衝突的矛盾中如何更加客觀和冷靜判斷一件事情的對與錯,並及時做出正確的反應和應對。第一季、二季、三季的播出,整個觀劇,給我得到的啟示是什麼?連續多日寫書評養成的習慣,會不自覺去分析其中所隱含,所交待更深層的意義。
  • 《第一爐香》女大學生的墮落是紙醉金迷的誘惑,還是人性的貪婪?
    1、每次讀張愛玲的《第一爐香》都會為女主葛薇龍的墮落而感到惋惜。葛薇龍,原本是中產之家,雖無奢華令人豔羨的生活,卻也是父嚴母慈的書香門第之家,從小衣食無憂,也是嬌養慣了的。2、很多人都覺得葛薇龍的墮落都是梁太太一手造成的,沒有梁太太一步步的設計,葛薇龍不至於被金錢打倒,成為金錢的奴隸。可我覺得,梁太太最多是葛薇龍墮落的幫兇,如果整件事情都怪罪到她頭上,未免有失公正。
  • 《手機》,當秘密被從手機裡發現,是手機惹的禍還是人性的墮落
    還是人性本身的墮落?人一旦錯誤被揭穿,腦海裡第一時間想的便是,把責任推卸出去,如果不是什麼什麼,我也不會怎麼怎麼。這就是人性的矛盾所在吧?
  • 長澤雅美主演電影《母親》 飾墮落母親影射人性
    長澤雅美主演電影《母親》 飾墮落母親影射人性 時間:2020.02.04 來源:新浪娛樂 作者:棗
  • 看書遇到喜歡的就摘錄,並書寫感悟,讀書觀人性引以為鑑!
    讀書觀人性、引以為鑑!《尚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兩類,祭祀類和戰爭類,即所謂「古之大事,惟祀與戎」。為何要祭祀?我不說,你自己想!《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自從看了辛棄疾的《美芹十論》之後,我對議論文尤為感興趣,覺得熱血沸騰!感覺看議論文特別有實用價值。故先王者,見終始不變,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矣。
  • 《與藝術沾邊·666》羅馬人的墮落
    靜篤君按:墮落比戰爭更可怕,它已侵入羅馬,為被羅馬人徵服的世界復仇。 在十九世紀中期的歐洲,有這樣一群青年藝術家,他們大都是二零、三零後,活躍於1847年至1863年之間的歐洲畫壇。他們的作品大都取景於想像中的古希臘、古羅馬場景,人物也都裝扮成古代模樣。
  • 三元人觀是異端嗎?(一)
    [14] Joseph Torchia 在《探索人類位格:關於人性哲學的介紹》一書中告訴我們,柏拉圖主義採取的是魂和身體分開的觀點,並且視身體為魂的工具。[15]  Naomi Sidman 在《忠實詮釋:猶太教——基督教在政治和翻譯上的不同》[16]中也持同樣觀點。Rober Bolton 的《諾斯底的關鍵之匙》論到後續的新柏拉圖主義發展出一種簡單的魂與身體的二元人觀。
  • 比墮落更可怕的是清醒的墮落
    但是有時不得已卻依然如此墮落著,偶爾也會被自己的良心或潛意識中的自己所譴責,仔細想過,發現墮落著並不可怕,可怕的同時,還清醒著知道自己正在墮落。 正所謂,「你很難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到這種情況還並非無藥可救,也還未到沉淪且執迷不悟的境地,可能是因為某些傷害才選擇暫時的墮落,但對於我這樣的人,還好在墮落後還能找回我最初的心。
  • 《妙先生》:是墮落帶來彼岸花,還是人的墮落催生了彼岸花
    《妙先生》為保證極富內涵的主題內核,可以完美地傳達給觀眾,團隊在製作上更是下足心思。為了更好地將影片獨特,而黑暗的世界觀呈現。《妙先生》中的分鏡頭製作,是其他一般動畫電影的兩倍。並且,為了確保影片結尾溫暖感人,片中最後的劇情經過上百次的推敲與試驗。就最後10分鐘的段落,反複製作長達一年之久,可以說是下足了功夫。
  • 永遠不要去考驗人性
    如果我只能提出一個關於人性的建議,那一定是「永遠不要去考驗人性」。理由很簡單,因為人性從來就經不起考驗。可能會有人反駁說,我們要相信人性有光明的一面啊。人性光明的一面?那是什麼?人性是個很有趣的詞,當我們看到一些人在權力、金錢、美色之下屈服、墮落時,會感嘆說,這就是人性啊;當我們看到一些人不顧自己的安危、捨己為人的事跡時,也會感嘆說,這就是人性啊。兩者無所謂光明或黑暗,純粹都只是本性而已。給什麼樣的土壤,就會生出什麼樣的果子。
  • 【天使之戀】墮胎,援交,被包養,誰說墮落少女不能從良?
    儘管理央內心善良,但她也想拉一個人下水,和她一樣,從乾淨變骯髒原本以為理央就這樣墮落下去,但直到男主小澤光輝的出現理央第一眼看到光輝照片的時候,就一見鍾情隨後理央的感情就一發不可收拾,理央覺得骯髒的自己配不上光輝,所以決定退出援交圈子,不再和任何人有肉體上的金錢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