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時光,總在不知不覺中就悄悄而過,轉眼間又到今年的農曆7月中旬,農村的七八月是「嘗鮮」的月份,農民家種的瓜果、糧食作物已漸漸成熟,這些日子在村裡,隨時有可能見到鄰居們,肩扛鋤頭,手拿煮玉米棒,邊走邊吃。又漸漸進農村瓜果飄香的季節,有詩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詩詞之意是說,到了農曆是七月,天氣就開始是轉涼的時節,到了一天的黃昏將黑之時,可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而到了農曆的九月,農村民間有習俗,「授衣」,指家人給孩子,老人增穿衣裳,這時天氣的涼以變冷。
說到一年四季的天氣變化,大家知道,在農村農曆二十四節氣的每一個節氣日,對於農民的生活,及生產都具有著不同的意義。這不一轉眼,今年的白露節氣日已在眼前,聽村裡精通農諺老話的王大爺講,「雷打白露春有「賊」,雨淋白露彎粘泥」,眾所周知,自古以來無論是農曆二十四節氣,還是農諺老話皆與我們農民的生產活動有關,不少的還對農事生產有著特殊的指導意義。老人說,白露,3句老話能「預測」旱澇?
白露不見雨,小旱重陽底
這句農諺老話的意思是說,如果白露節氣不下雨,那麼雨水多半會在重陽節後降臨。整個白露時節雨水稀少,甚至不降雨,對於農業來說,不為好事,大家知道,此時節,農田裡的許多農作物正處蓄漿、滿粒時,正是莊稼需要雨水的關鍵階段,故連續一個節令期都無雨,視為小旱。
白露清晨露,露大日起毒。
大家知道,白露是一個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到了白露,基本意味著悶熱的暑氣結束了,整體的氣候特點轉為涼爽,因此白露時節是氣溫轉向的轉折點。據古人的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而「露」是自然現象,是空氣中的水汽,遇冷凝結成的細小水滴。
據農村老人們的生活經驗,從白露起後續很長一段時間,如果清晨的時候,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看見較多,較大顆粒的露水,那麼,這天太陽就會越「大」(烈日當頭),太陽照射到身體衣物裸露的地方,明顯能感覺到太陽灼傷皮膚之感,我們家鄉人習慣說:今天的太陽「毒辣」。
雷打白露春有「賊」,雨淋白露彎粘泥。
王大爺說,過去村裡的老輩人說,如果在白露來臨的夜晚,出現電閃雷鳴天氣,這就叫「雷打白露」,相較於到白露日的雷雨,其意就大有不同。據老人經驗「雷打白露」不是啥好現象,因為,可能來年春天出現「煩惱」。
「賊」在農諺中代表不好天氣,大家知道,四季的天氣對於農民的農業具有相當影響,相應季節沒有好天氣,即可直接影響到莊稼作物的收成,一旦因氣候天氣導致的莊稼減產,那可遠比「著賊」厲害。後句話的意思則是說,如白露來臨的夜晚下雨,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不過對於早收農作物,筆者覺得此時的雨水過度也未必是好事。
農諺老話大多數是先輩農民,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傳,許許多多農諺老話並無書籍記載,但其之所以能傳流至今的,也可謂是經久不衰了。不過伴隨時代的發展,如今很多農村年輕人都覺得時代不同了,農諺老話也成「老過時」了。但畢竟過去農諺老話與農民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即使在今天,許多農諺老話在農村依然常被人們提及。
如論對農諺老話的熟知,相信各地均是年長的人最有發言權,這不在我們家鄉也是就只有王大爺,這類年長的農諺「土專家」們,對農諺老話的深意可明解一二了。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農諺老話雖說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但它能流傳至今,其中必然存在一些可用的價值。
白露將近,不知您的家鄉,對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節氣,還有哪些不一樣的說法呢?歡迎大家評論留言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