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打白露春有」賊「,雨淋白露彎粘泥」,千古農民言啥意思?

2020-12-24 鄉村小單

一年的時光,總在不知不覺中就悄悄而過,轉眼間又到今年的農曆7月中旬,農村的七八月是「嘗鮮」的月份,農民家種的瓜果、糧食作物已漸漸成熟,這些日子在村裡,隨時有可能見到鄰居們,肩扛鋤頭,手拿煮玉米棒,邊走邊吃。又漸漸進農村瓜果飄香的季節,有詩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詩詞之意是說,到了農曆是七月,天氣就開始是轉涼的時節,到了一天的黃昏將黑之時,可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而到了農曆的九月,農村民間有習俗,「授衣」,指家人給孩子,老人增穿衣裳,這時天氣的涼以變冷。

說到一年四季的天氣變化,大家知道,在農村農曆二十四節氣的每一個節氣日,對於農民的生活,及生產都具有著不同的意義。這不一轉眼,今年的白露節氣日已在眼前,聽村裡精通農諺老話的王大爺講,「雷打白露春有「賊」,雨淋白露彎粘泥」,眾所周知,自古以來無論是農曆二十四節氣,還是農諺老話皆與我們農民的生產活動有關,不少的還對農事生產有著特殊的指導意義。老人說,白露,3句老話能「預測」旱澇?

白露不見雨,小旱重陽底

這句農諺老話的意思是說,如果白露節氣不下雨,那麼雨水多半會在重陽節後降臨。整個白露時節雨水稀少,甚至不降雨,對於農業來說,不為好事,大家知道,此時節,農田裡的許多農作物正處蓄漿、滿粒時,正是莊稼需要雨水的關鍵階段,故連續一個節令期都無雨,視為小旱。

白露清晨露,露大日起毒。

大家知道,白露是一個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到了白露,基本意味著悶熱的暑氣結束了,整體的氣候特點轉為涼爽,因此白露時節是氣溫轉向的轉折點。據古人的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而「露」是自然現象,是空氣中的水汽,遇冷凝結成的細小水滴。

據農村老人們的生活經驗,從白露起後續很長一段時間,如果清晨的時候,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看見較多,較大顆粒的露水,那麼,這天太陽就會越「大」(烈日當頭),太陽照射到身體衣物裸露的地方,明顯能感覺到太陽灼傷皮膚之感,我們家鄉人習慣說:今天的太陽「毒辣」。

雷打白露春有「賊」,雨淋白露彎粘泥。

王大爺說,過去村裡的老輩人說,如果在白露來臨的夜晚,出現電閃雷鳴天氣,這就叫「雷打白露」,相較於到白露日的雷雨,其意就大有不同。據老人經驗「雷打白露」不是啥好現象,因為,可能來年春天出現「煩惱」。

「賊」在農諺中代表不好天氣,大家知道,四季的天氣對於農民的農業具有相當影響,相應季節沒有好天氣,即可直接影響到莊稼作物的收成,一旦因氣候天氣導致的莊稼減產,那可遠比「著賊」厲害。後句話的意思則是說,如白露來臨的夜晚下雨,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不過對於早收農作物,筆者覺得此時的雨水過度也未必是好事。

農諺老話大多數是先輩農民,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傳,許許多多農諺老話並無書籍記載,但其之所以能傳流至今的,也可謂是經久不衰了。不過伴隨時代的發展,如今很多農村年輕人都覺得時代不同了,農諺老話也成「老過時」了。但畢竟過去農諺老話與農民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即使在今天,許多農諺老話在農村依然常被人們提及。

如論對農諺老話的熟知,相信各地均是年長的人最有發言權,這不在我們家鄉也是就只有王大爺,這類年長的農諺「土專家」們,對農諺老話的深意可明解一二了。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農諺老話雖說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但它能流傳至今,其中必然存在一些可用的價值。

白露將近,不知您的家鄉,對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節氣,還有哪些不一樣的說法呢?歡迎大家評論留言分享吧!

相關焦點

  • 立春:「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這句農諺有何含義?
    一年之計在於春,但是今年的春天感覺來得格外早一些。2020年剛來臨時,全國人民讓一場疫病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然而疫情還沒有結束,今年的春季已經等不及要到來了。其實在農村有很多諺語或俗語來形容立春後的雨水多少的,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它的意思是說在立春節氣這天如果下雨了,那表示後面的雨水偏多,大約會持續49天左右才會結束。而立春以後農民馬上就要開始耕田播種農作物了,如果這個期間雨水多,就會耽誤農時,所以農民都是不期望立春以後下太多雨水的。
  • 明天白露,「喝了白露水,蚊子就蹬腿」啥意思,白露後就涼快了?
    剛剛進入九月,我們即將迎來秋天的第三個節氣——白露。今年的白露是在9月7日,農民們把這天當作是秋轉涼的一個節點,在農村關於白露的說法有很多,多是和天氣有關,民間有「喝了白露水,蚊子就蹬腿」一說,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深刻的道理嗎?是不是在白露節氣後,氣溫真的會有明顯的下降嗎?
  • 無春年是啥意思?無春年能搬家建房嗎?農民快看看
    無春年是啥意思?無春年能搬家建房嗎?農民快看看轉眼間馬上就邁入2021年了,距離元旦短短不到幾天時間,新一年的生活也即將開啟,許多農民為此開始籌備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計劃,有想自己創業的,也有計劃外出打工的,但無論任何,保持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
  • 老話說,白露的花,有一搭無一搭,怎麼理解?白露又是什麼意思?
    今年是2020年9月7號,正好也是二十四節氣裡面的白露節氣。白露節氣,在二十四個節氣裡面,排行老十五,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白露到,一年也就過去了一半多了。白露的由來,是由古代的一些能人以四時匹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
  • 明年是無春寡婦年,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倒春寒」,啥意思
    導讀:明年是無春寡婦年,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倒春寒」,啥意思?今天已經是12月27號,離明年只有4天時間了,在這即將跨年的日子裡,人們不免思索著有關2021年的一些事情,當然,農民更加願意把農村俗語說出來預測明年年景的情況,而這些民間俗語在給農民生活和生產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今天我們來將一些關於數九天中五九的有關俗語。
  • 驚蟄到,「驚蟄聞雷米似泥」什麼意思?驚蟄打雷好不好?答案來了
    摘要:今日驚蟄,俗語「驚蟄聞雷米似泥」是啥意思?驚蟄打雷好不好? 文/農夫也瘋狂 今天是3月5日,農曆二月十二日,迎來了今年春季的第三個節氣——驚蟄。
  • 後天白露,白露是什麼意思?什麼時候真正涼快?看完明白了
    導讀:後天白露,白露是什麼意思?什麼時候真正涼快?看完明白了時間過得飛快,到後天也就是9月7號,農曆的七月二十,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白露,就會來臨,作為進入秋季之後的第三個節氣:白露,是什麼意思呢?現如今的天氣依舊是高溫炎熱,什麼時候會真正的涼快?
  • 農村俗語「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有句俗話叫做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應時,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現在還適不適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首先,這句民間俗語的意思其實很好理解。過去農民沒有特別準確的天氣預報系統,在農作物種植時,也大多是按照節氣來進行安排。所以到了什麼節氣,做什麼事情,基本上都是有定數的。
  • 小雪節氣將至,農村俗語「小雪雨淋頭,甕裡米生蟲」,啥意思?
    就比如農村比較流行的俗語「小雪雨淋頭,甕裡米生蟲」,它具體是指什麼意思呢?在小雪這一天的到來其實也已經進入冬季了,我國真正意義上進入冬季是從立冬開始。如今也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了,而只從深秋過後進入冬季以後,我國南北各地天氣變化也比較頻繁。如今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北方多地氣溫下降到了零下幾度,很多地方也下起了皚皚白雪。
  • 民諺:白露種蔥,寒露種蒜,白露三候有何寓意
    白露過後,除了是各種水果與穀物收穫的季節,另外,白露節氣降雨漸少,光照充足,氣候溫和,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過冬蔬菜作物的種植與生長。一、白露三候,有何說法?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說此節氣正是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白露實際上是天氣轉涼的象徵。
  • 距離秋分還有3天,3句老農話在農村流傳近100年,啥意思?
    秋天風雨總是一陣秋風一陣秋雨,秋季對於農民人來說是一個喜伴愁度日子的季節,望著滿地金黃的農作物喜從心而來,秋季糧食作物收穫動作稍慢,一場雨即可讓無數農民愁眉不展,是個農民人都知道,哪些幹漿了的玉米、稻穀、大豆等就會在植株上發黴發芽或爛掉,因此秋季的氣候變化甚是鬧農心。伴隨一夜寒一夜的白露節氣過後,轉眼間距離秋分節氣日又只剩3天啦!
  • 「春打五九盡,春打六九頭」啥意思?19年立春在除夕,有啥講究?
    大寒節氣剛過,下一個節氣就是立春了,對於種地的農民來說,春天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時節,因為播種在此時就要開始了。過去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時,過去沒有天氣預報時,農民只能參照24節氣從事農業勞作。農村老一輩人將一輩子的經驗總結成了俗語,「春打五九盡,春打六九頭」亦是如此,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7號迎白露節氣,白露是啥意思?什麼時候才能入秋?答案來了
    今天是公曆的9月3日,農曆的7月16日,白露節氣的時間是9月7日,也就是說距離白露節氣還有4天的時間。白露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秋季的第3個節氣。今年白露節氣的準確時間是9月7日12點07分54秒,也就是說,從這一刻開始,我們將告別處暑節氣,迎來白露節氣。
  • 今日白露,白露三候「鴻雁來,元鳥歸,群鳥養羞」什麼意思?
    摘要:白露節氣到,白露三候「鴻雁來,元鳥歸,群鳥養羞」,是啥意思?文/農夫也瘋狂每年的九月初就將要迎來24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白露。白露時節,天高雲淡,氣爽風涼,早晚的溫差較大,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明顯地感覺到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農諺「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就描述出了在白露節氣期間早晚溫差大,要注意添減衣物,不能像處暑節氣那樣「赤膊上陣」了,不然容易著涼。古人是非常智慧的,他們將一年分為24個節氣,這是古代勞動人民農事勞動的重要參考依據。我們知道每個節氣之間相差15天,而每一個節氣又分別有三候。
  • 明年是滑年,俗話說「寡年無春,趕早種田」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明年是滑年,俗話說「寡年無春,趕早種田」啥意思?有道理嗎?在民間,對於無春年的說法有很多,比如說有叫「孤鸞年」,也有叫「啞年,盲年」,更有叫「寡年」,後來演變成叫「寡婦年」,這樣的叫法更深入人心,對於寡婦年的說法是這年結婚易變成寡婦,對於一點沒有科學依據,不可信。
  • 白露節氣是什麼時候?快到白露了 種點啥菜好?
    白露節氣是什麼時候?快到白露了 種點啥菜好?馬上就要到白露了,在這個秋高氣爽的季節,很多農民朋友都會在露天種植一些蔬菜,這也是部分蔬菜種植的最佳季節。像是香菜,秋播的香菜是從8~11月陸續播種,所以說白露節氣左右種植香菜比較適宜,這個季節播種建議催芽,在天氣變冷前就可以收穫。其次還有茼蒿。秋播的茼蒿在8月下旬至10月上旬,9月到第二年的2月收穫,9月的下旬為適宜的播種期,早熟的茄果類和瓜果類則次之。
  • 白露早寒露遲,農民啥時播種合適呢?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適宜」是一句秦嶺-淮河線以北小麥種植諺語,這是古代對於小麥種植的節氣指導,意思是「白露」節氣播種小麥太早了,「寒露」有點遲了,10月8日就是「寒露」節氣了,您播種小麥了嗎?關於小麥播種的諺語山東是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到了河南南陽種小麥諺語是:寒露早,立冬遲,霜降種麥正當時,所以說每個地方播種時間還是不太相同的,具體播種播種時間還需農民自己把握!
  • 「入秋白露後,一夜涼一夜」啥意思?涼爽秋季要來臨了?答案來了
    時間真快,已經進入9月份了,都說9月份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月份,因為學生都已經開學了,學生是社會的未來,也因為農民已經看到莊稼豐收了,農民們正卯足了勁準備收割莊稼了,今年的希望全靠這個秋收季節了。初入9月,將至白露節氣,夏秋季節也開始要轉換了。
  • 今日白露,農村老人說「白露三吃三不露」指的是啥?看完有數了
    今天是白露節氣,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是秋季的第3個節氣,是天氣由悶熱轉向涼爽的重要轉折點。白露節氣後,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完成蕭落、成熟的最後生長過程,所以在白露後,農民即將迎來收穫。白露後天氣轉涼變得乾燥起來,我們在飲食上和穿衣上要格外注意,老農們還總結出了「白露三吃三不露」來教導後人在白露後飲食要格外注意,那麼在白露後,哪三種食物可以吃,什麼部位不能露在外面呢?白露三吃:1、吃水果。白露節氣後,溼熱的夏季風被乾冷的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分批南下,不僅氣溫會隨之降低,天氣也變得越來越乾燥。
  • 「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就是古人的經驗之談,這句俗語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今天我們就來說下這句俗語表達的是怎樣的意思,又道出怎樣的道理呢?比如「拔出蘿蔔帶出泥」,這句俗語是典型的農耕生活寫實,把蘿蔔從田間拔出來的時候,必然會帶一些泥土在上面,但這句俗語的內在含義並不在於此,而是指在做事時不利索,引發了一系列的後序。在當代「拔出蘿蔔帶出泥」也有牽連之意,喻指想要查實一件事情時,結果卻引出了其他的人或事,使事情的發展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甚至難以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