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裡的「拆彈專家」:一站十幾個小時,常備救心丸

2021-01-13 騰訊網

點擊觀看視頻:和死神搶人的「拆彈專家」,每天上演生死時速

根據《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調查顯示,有23.6%的醫生從未休過年假,40%的醫生每天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中國醫院每天需要接待患者2000萬人次,醫生超負荷工作已成常態。

8月19日是第三個中國醫師節,在「行醫者說」系列中,我們將帶大家走近這群中國醫生。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被稱為「拆彈專家」的心臟外科醫生。

和往常一樣,忙碌了一天的王東進回家躺下沒多久,電話又響了。一位主動脈夾層患者情況危急,被救護車從安徽送到南京鼓樓醫院救治。

主動脈夾層是一種極其危險的心血管疾病。常見的A型主動脈夾層如果不及時手術,25%的病人會在24小時之內死亡,50%的病人會在48小時之內死亡。患者已經經歷了發病、跨省轉院,到了手術臺上,就必須分秒必爭。

王東進趕到醫院後,立即安排護士、麻醉師做準備。晚上12點,病人被推進手術室,一場與死神的拉鋸戰開始了。

常備救心丸的醫生

無影燈下,王東進一邊操作一邊「下單」,手術護士應聲遞出器械和手術用品。麻醉、切口、操作、縫合……手術室裡,安靜地只能聽到醫生的口令和儀器滴答聲。

手術持續到了早上七點,患者殷女士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王東進揉著肩頸走出手術室時,天已經大亮了。

「心臟不能休息,也無法代償,手術之後必須立刻恢復工作。這就是全和無的概念,要麼心臟更好,要麼人就不行了。」

王東進是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被大家稱為「拆彈專家」。臨床工作30多年,這種「生死時速」時常都會上演。

這種長達幾小時的手術,對於王東進來說已經司空見慣,這得益於技術的不斷革新,「最早沒有體外循環,只有十幾分鐘時間對心臟進行手術;後來有了體外循環,以及人工心臟,可以進行的手術時間越來越長,能夠進行的治療手段也更豐富了。」

2010年,90歲老人劉逸平做完手術後,伸出拇指給王東進點讚。

2010年,王東進為當時90歲高齡患者劉逸平做了體外循環下心臟換瓣加搭橋手術,成為國內首例90歲以上老人成功接受心外科手術的案例。2019年,王東進又給一位95歲的老人進行了心臟手術。

手術時間的延長,一方面可以救治更多的病人,另一方面也給醫生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一些複雜的手術,經常要站著做十幾個小時,甚至止血就要幾個小時。57歲的王東進仍要保證體力,「站十幾個小時,首先要身體好,其次還要心理素質好」。

王東進的辦公桌上,常年都放著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

他的辦公室裡常年備有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應對突發的心絞痛和血壓升高,「心外科醫生多半有高血壓,個別還有冠心病,因為病人突然惡化,醫生的壓力也會陡增」。

「這個專業太重要!」,王東進在這個領域堅持了三十多年,「心臟一停,命就沒了,稍有不慎,生命就從我們手上滑走了」。

來自時間的挑戰

由於心胸外科手術難度大,不少縣市級醫院無法進行,患者需要診斷後轉到有能力手術的醫院。

2013年,王東進牽頭率領團隊建立並完善了覆蓋蘇皖地區、全天候快速反應的診療服務平臺「6小時生命圈」。南京鼓樓醫院和近百家基層醫院籤約,簡化轉院手續,高效溝通,病人從發病,就診到手術的時間平均縮短到12小時。

「我和我的同事都是24小時開機,包括護士長,隨時待命」。患者一到醫院,就要立刻手術,王東進常常是凌晨趕到醫院工作。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心血管類疾病已經超越腫瘤,成了中國人的「第一大殺手」。

據統計,每五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心血管病患者,而這類疾病現在更趨於年輕化。

面對越來越龐大的病患群體,王東進認為,不僅要治療心臟問題,也要解決心理難題。

通常心臟手術需要開胸,患者往往恐懼手術。早在九十年代,王東進就提出通過右腋下小切口手術治療心臟病。

通過在腋下開一個6-8公分小口子,用腔鏡進入體內實施手術,這對醫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對患者的創傷、恢復以及心理狀態卻有著極大好處。

「一些科室會覺得我們的工作很重複,但心胸外科沒有人的病情是完全一樣的,病人的身體素質不同,病情不同,治療手法也要不斷調整」,對王東進來說,職業倦怠是不存在的,「你的思維每天面臨新的挑戰,成功之後還有新的難度」。

工作之餘,他還抽出每周二上午,進行學術活動,和同事同行探討最新技術以及病例分享。

「做醫生,就是要不斷修煉,學習和研究是終生事業,要讓技術過硬、內心強大」,王東進仍樂於鑽研和創新,他率領團隊研發的主動脈夾層支架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未來,從自身骨髓、血液中提取培養幹細胞,用於治療心肌梗死和心衰也將走進現實。

第3807期

攝影 | 周鵬 曲傑 撰文 | 江錦

剪輯 | 鍾俊懿 編輯 | 田野

承制 | 篝火故事

出品 | 騰訊新聞 微醫

相關焦點

  • 專家:別熬夜常備速效救心丸
    專家警示,冬季天冷突然增加活動時,心臟負荷大大增加,全身血液心血管循環系統超過負荷,容易發生心臟性猝死。  重點一:猝死主要發生在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大體力透支人群  猝死顧名思義就是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人,因為自然疾病而出乎意料地突然死亡。
  • 「速效救心丸」冠心病常備良藥,正確服法學起來
    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這一「救心」藥吧。 2、冠心病心絞痛的預防與長期治療 推薦劑量為每次4~6粒,每日3次,口服或舌下含服;4周為1個療程,至少服用1~2個療程,根據病情可延長服用時間。
  • 《拆彈專家2》劉德華穿80斤拆彈服,穿脫花費一小時
    新京報訊(記者 滕朝)11月27日,電影《拆彈專家2》在中國電影金雞節舉辦發布會,導演邱禮濤、監製兼主演劉德華、主演倪妮亮相活動現場,分享拍攝經歷。片中拆彈專家面臨重重難關,拍攝時劉德華和劉青雲兩位「拆彈專家」也著實不易。
  • 「速效救心丸」冠心病常備良藥,正確服法學起來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 陳錦桃速效救心丸是我國第一個純中藥滴丸製劑,曾以「中華第一滴丸」而享譽全國,並被列為首批全國中醫院必備的十五種急救藥之一。它既具備了西藥高效、速效的特點,又繼承了中藥標本兼治、毒副作用小的優勢,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家庭急救常備藥。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這一「救心」藥吧。
  • 神藥「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誰才能救命?
    那麼這一小瓶藥是什麼呢?最常見的可能有兩種: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相信大家都多少聽說過它們,但它們到底是用來治什麼病的呢?遇到突發情況,哪一種更有用呢?今天就來說一說這兩種藥~歸納要點01冠心病患者心絞痛急性發作,首選硝酸甘油急救。
  • 三年前《拆彈專家》裡火了那個警察,《拆彈2》裡又自爆了!
    最近,由劉德華、劉青雲、倪妮主演的犯罪、警匪片《拆彈專家2》受到了觀眾極大的關注和熱議。很多網友更是因為《拆彈專家2》的口碑爆棚而去翻看了三年的《拆彈專家1》。小編今天就帶大家回顧一下《拆彈專家1》中那些令人動容的時刻。雖然《拆彈專家1》並沒有太多的熱度,影片評分也整整比《拆彈專家2》少了1.5分。
  • 如何正確使用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
    受訪專家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全科醫學病房主任醫師 單海燕 關於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治什麼病,遇到突發情況哪一種更有用等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全科醫學病房主任醫師單海燕。
  • 《拆彈專家2》:港產警匪片又一春?
    《拆彈專家2》雖然尚不能成為銀河系裡最亮的那顆海山二,但躋身星空是綽綽有餘的。《拆彈專家2》前半部分講銀行搶劫案和民宅爆炸案。潘乘風受傷之前,影片故事節奏明快激烈,畫面很抓眼球,沒有一個被浪費的鏡頭,可以打9分。劉德華以接近60歲的年紀,飾演一個正值壯年的體能卓越的警察,敬業度和角色還原度都是值得稱道的,劉天王配得上一個穩字。
  • 《拆彈專家2》,炸了!
    它就是——《拆彈專家2》!為什麼是《拆彈專家2》?答案可以套用那句最老套的話「盡皆癲狂,盡皆過火」是的,這次邱禮濤+劉德華+劉青雲,玩得夠癲狂,夠「變態」!同為拆彈專家的潘乘風(劉德華飾)和董卓文(劉青雲飾)在一場「男友報復案」中協力拆除炸彈裝置,炸彈不難拆,難就難在兩個炸彈相連,必須同時拆除,時間誤差不能超過四分之一秒。好在,兩人有默契。董卓文給個指令,兩人同時剪線。炸彈沒爆,眾人鬆了一口氣,接連退場。正當你以為這就完成了第一次任務時,好戲還在後頭!
  • 男子被60釐米長的鋼筋刺穿腦袋 醫生化身「拆彈專家」
    快速鎖定目標、準確鉗斷線路、成功解綁炸彈……這是日前熱映電影《拆彈專家2》中的驚險鏡頭。近日,類似的場景也在第900醫院手術室「上映」——一根60釐米長的鋼筋刺穿安全帽,插入一位建築工人腦內約10cm!情況危急!
  • 《拆彈專家2》劉德華穿40公斤拆彈服
    12月1日,將於12月24日上映的電影《拆彈專家2》曝光拆彈服特輯。與第一部《拆彈專家》不同的是,為了帶給觀眾強烈的真實體驗,第二部的拆彈服,也因為真實拆彈服裝的變化而隨之改變。不變的依然是拆彈服的厚重與悶熱。
  • 速效救心丸能隨便吃嗎?看速效救心丸說明書指導用藥
    說起心源性猝死,很多人都知道「速效救心丸」,那麼問題來了,速效救心丸能隨便吃嗎?今天我們就從速效救心丸說明書說起,講講心臟用藥的那些事兒。 速效救心丸能隨便吃嗎?從速效救心丸說明書中尋找到答案 首先,速效救心丸說明書中指出,此藥成分主要是川芎和冰片兩味藥。
  • 《拆彈專家2》特輯 劉德華穿40公斤拆彈服
    12月1日,將於12月24日上映的電影《拆彈專家2》曝光拆彈服特輯。與第一部《拆彈專家》不同的是,為了帶給觀眾強烈的真實體驗,第二部的拆彈服,也因為真實拆彈服裝的變化而隨之改變。不變的依然是拆彈服的厚重與悶熱。
  • 驚險26小時,上演真實版《拆彈專家》
    拆彈專家檢查炸彈。圖:香港警務處 周錫健指,這個是香港歷來市區發現的第二大炸彈,切割及鑽窿較困難,所以用了比預期長的時間近12小時,而加上前期疏散比較久,總共花費26小時。他又指,一旦爆炸炸彈碎片可以波及2000米至3000米遠,1000米範圍內附近大廈玻璃窗可能震碎。
  • 《拆彈專家2》,炸了!
    它就是——《拆彈專家2》!為什麼是《拆彈專家2》?答案可以套用那句最老套的話「盡皆癲狂,盡皆過火」是的,這次邱禮濤+劉德華+劉青雲,玩得夠癲狂,夠「變態」!同為拆彈專家的潘乘風(劉德華飾)和董卓文(劉青雲飾)在一場「男友報復案」中協力拆除炸彈裝置,炸彈不難拆,難就難在兩個炸彈相連,必須同時拆除,時間誤差不能超過四分之一秒。好在,兩人有默契。董卓文給個指令,兩人同時剪線。炸彈沒爆,眾人鬆了一口氣,接連退場。正當你以為這就完成了第一次任務時,好戲還在後頭!
  • 為什麼《拆彈專家2》是賀歲首選?
    另一方面,近幾年自《拆彈專家》《掃毒2》後,邱禮濤、劉德華這對金牌搭檔第三度聯手,前兩次的電影票房表現無一失手,兩人大概率會延續「票房靈藥」的神話。事實上,《拆彈專家2》就是今年賀歲檔第一部官宣定檔的影片,片方在影院剛剛復工的7月便定下12月24日的上映日期,可見片方對影片質量的信心。
  • 為什麼《拆彈專家2》是賀歲首選?
    20年後,在《拆彈專家2》裡,劉德華的角色複雜度比當年更甚,與同為拆彈警察的劉青雲相愛相殺,當年嗑過《暗戰》CP的觀眾想必很想再一睹二人的對手戲。這一部中,劉德華飾演的潘乘風人設多面,既是拆彈專家,又被列入香港某頭號爆炸案嫌疑犯,亦正亦邪的表演勾連觀者情緒,是華仔近年最佳表演之一。
  • 拆彈專家:做炸彈的拆彈專家
    《拆彈專家2》在港片式微的情況下,豆瓣開分8.0,口碑一片大好,看之前我本以為這是一次過分營銷的自嗨,但看完之後,還是激動地點亮了四星。這部電影在各個層面上都是好看的。先說節奏,《拆彈專家2》的節奏相當緊湊抓人,爆炸一個接一個,根本不給觀眾喘息的時間,即使是文戲,也把含有火爆場面的回憶鏡頭插入在其中,你看的時候其實沒有什麼思考的餘地。而不給你想的餘地其實正是這種火爆類型片的制勝法寶之一。
  • 《拆彈專家2》「新品拆箱」發布會,劉德華戴「假肢」拆核彈
    導演邱禮濤(左一)與劉德華(右一) 程鵬攝「如果第二部不夠新,就不會拍」,劉德華坦言《拆彈專家2》光是劇本就打磨了兩年。高溫酷暑穿80斤防彈服拍攝,在十幾層樓高的吊車裡拍攝……不止拆彈專家拼了,從小就夢想當警察的倪妮,為了演好警察這個角色,在拍攝前就開始健身、練槍,這也讓倪妮在拍攝時能單手扛起8斤的槍。發布會現場還曝光了一張IMAX版海報,12月24日,觀眾也可以選擇IMAX版本,身歷其境感受拆彈的緊張危急。
  • 劉德華劉青雲40度高溫穿40公斤拆彈服,《拆彈專家2》曝拆彈服特輯
    三年前,《拆彈專家》中劉德華身穿拆彈服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不過三年後,這件拆彈服卻似乎變了模樣,劉德華劉青雲兩位「拆彈專家」更「臃腫」,更「笨重」了。特輯裡,劉德華和劉青雲,在40度高溫的夏天,穿著40公斤的拆彈服拍攝,體驗了一把蒸桑拿的感覺。瘋狂飆汗,拆彈服溼透,因為衣服過重走路差點摔倒……儘管如此,他們坦言,「拍攝時不會想熱不熱,因為拆彈是使命感很強的工作,救人的時候,就是拿命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