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連載了由中國方正出版社組織編輯出版的《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教育讀本》一書。本書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重要論述和批示、指示精神,緊密聯繫幹部群眾思想和工作實際,力求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相關問題作出深入淺出的解讀闡釋。>>>詳細
形式主義的本質
什麼是形式主義?《辭海》對形式主義的釋義:片面追求形式而忽略內容的一種形上學的觀點、方法和作風。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鮮明指出:「形式主義實質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紮實實的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了矛盾和問題。」形式主義過分關注事物的表面形式,不講究實際內容和實際效果,是唯心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集中反映,是對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背離。
從哲學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由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構成。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有賴於內容,並隨著內容的發展而發展、變化而變化。一般來說,有什麼樣的內容就要有什麼樣的形式與之適應,內容發生變化了,形式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同時,形式又能動地反作用於內容,影響、制約著內容的發展,當形式適應內容時能夠起到加速和促進發展的作用,反之就會阻礙和破壞其發展。馬克思講過:「如果形式不是內容的形式,那麼它就沒有任何價值了。」形式本身不是壞東西。然而,需要警惕的是,形式與形式主義,只有一步之遙,如果尺度把握不好,過分強調或誇大形式,偏離或脫離實際內容,僅在形式上做文章,就會使形式與內容割裂,甚至對立起來,形式也就成為形式主義。現實中,那些熱衷於弄虛作假,明知是假情況、假數字、假材料、假典型,也虛假應付,瞞哄上級;習慣於「講大話」「吹大牛」,喜好轟轟烈烈的大場面,提不切實際的高指標,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求沒有實效的政績;坐而論道,閉門造車,講空話,洋洋灑灑沒有內容,忙於出席典禮參加剪彩,不解決具體問題的種種現象,究其本質,就是違背了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唯物辯證法,是一種形上學的態度,割裂了內容與形式的辯證關係,其結果只會使工作得不到推進,任務得不到落實,問題得不到解決。
官僚主義的本質
官僚主義是一個人類社會普遍的政治現象,通常被用來概括和描述與官僚政治相伴而生的各種問題。《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說,官僚主義是「脫離實際,脫離群眾,不關心群眾利益,只知發號施令而不進行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和領導作風」。《辭海》將其定義為「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做官當老爺的領導作風……是剝削階級思想和舊社會衙門作風的反映」。從這些解釋來看,官僚主義是指一種作風、風氣,表現為「獨斷專行、專橫跋扈」的觀念與意識,也表現為「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只知發號施令」的不當行為、作風和做派。著名學者王亞南在《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一書中這樣概括:「講形式、打官腔、遇事但求形式上能交代、一味被動的刻板的應付、一味把責任向上或向下推諉……諸如此類,都是所謂官僚主義的作風,這作風,確實在任何設官而治的社會,差不多都可以見到。」
官僚主義的本質是執政黨、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與作為國家主體的人民之間關係的錯置乃至顛倒。列寧認為,「官僚主義就是事業的利益服從於升官思想,就是特別注意地位而忽視工作」,並把官僚主義的兩個副產品——拖拉作風和貪汙行為比喻成「任何軍事上的勝利和政治上的改造都治不好的一種毒瘡」。習近平總書記對官僚主義的實質作出了深刻分析闡述:「官僚主義實質是封建殘餘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嚴重、權力觀扭曲,做官當老爺,高高在上,脫離群眾,脫離實際。」
依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一般原理,領導幹部具有豐富經驗、科學遠見、組織群眾的才能,因而能站在社會變革的潮頭,對歷史發展起促進和推動作用。在肯定領導幹部歷史作用的同時,不能無限誇大領導幹部作用,而是要清醒地認識到,只有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才是推動歷史的根本動力,才能決定歷史的命運。當前,有的領導幹部官僚主義習氣嚴重,看不起群眾,認為群眾落後,自以為是,對群眾的疾苦視而不見,漠不關心;有的高高在上、居官自傲、官氣十足,獨斷專行、自我膨脹、作風霸道,一切自己說了算,聽不得不同意見,容不下批評監督……凡此種種,都是顛倒了領導幹部與人民群眾的關係,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背道而馳。
官僚與官僚主義辨析
提起官僚主義,人們往往會聯想起「官僚」。那麼,什麼是官僚?官僚與官僚主義之間又是什麼關係?所謂「官僚」,古時泛指官吏,早先出自《國語·魯語》,沒有褒貶之分。有西方學者提出,官僚只是以其文化技能向國家出賣勞動以換取薪水,為實現自身利益而擔當特定職位的人員。在政治學上,作為一種制度,官僚制往往是指現代國家條件下以相對專業化的行政人員為主體所構成的政府的一系列制度、體制、組織結構和原則的總和,具有等級制、非人格化、延續性和專業化特徵。
官僚主義風氣與官僚機構有著密切關係。官僚制本身會產生官僚主義,這是全世界官僚體系的通病。儘管官僚制是為提高現代國家治理的效率而設計出來的一套制度體系,但由於官僚制的性質,決定了官僚主義在任何國家都是難免的。英國政治學者拉斯基曾在塞利格曼主編的《社會科學大辭書》中,對官僚製做過這樣的概括:「那種政治制度的性質,慣把行政當作例行故事處理,談不到機動;遇事拖延不決,不重實驗。在極端場合,官僚且會變成世襲階級,把一切政治措施,作為自己圖謀利益的勾當。」舉個例子,身處官僚制等級結構之中的個人往往從其切身利害出發更易於表現為取悅上級而不是取悅民眾;官僚制中的分工原則意味著不熟悉規章的普通百姓可能從一個辦公室被推到另一個辦公室,才能找到一個有權回答或處理他們問題的單位,以至於表現為部門林立、層次繁多、工作效率低下。各國政府一直努力通過各種方法,遏制或者減少官僚體制所產生的官僚主義。
摘自《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教育讀本》(中國方正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