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倉式」分紅下,機構減持超1億股,2300億中公教育高估了嗎?

2021-01-12 侃見財經

資本+教育,絕對是未來最好的賽道之一。

在資本的加持下,教育早已經脫離的原來的範疇,教育行業到底有多賺錢?答案是一年大賺18億!

根據A股上市公司中公教育的年報數據顯示,在2019年,中公教育的淨利潤達到驚人的18億,且業績仍在不斷增長之中。

作為A股的"公考第一股",中公教育的盈利能力確實非常出色。

而也是因為其連年增長的業績,中公教育自借殼上市以來,其股價表現就十分出色。從復牌後的2元左右,到如今的最高的43元,僅僅3年多的時間,中公教育的股價就漲超20倍。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隻大牛股,最近卻陷入了輿論風波之中:先是年初在短期借款接近29億的情況下,卻分紅14億,有錢不還先分紅,大股東被質疑掏空公司;再是最近,帳上還有50億資金,卻又募資60億。

明明不差錢,中公教育為何又瘋狂在資本市場上借錢?作為教育行業的大白馬,中公教育的背後又有何秘密?

中公教育,低調的賺錢機器

說起教育輔導機構,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在美國上市的新東方以及其創始人俞敏洪。

確實,新東方的故事廣為流傳,但在A股,卻有一家教育企業比其市值還要高上幾百億,而這家企業就是國內知名的輔導機構——中公教育。

根據數據統計顯示,截止至12月6日,中公教育的市值為2323億,而新東方的市值為市值為275.5億美元,換算人民幣為1795億,市值比中公教育少了528億。

除了市值以外,中公教育的大股東也可謂是深藏不露。

在2019年11月7日,中公教育的實控人——李永新家族就以643.5億的身價,位列2019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22位。2019年11月27日,李永新和魯中芳母子以585億身價新上榜《2019年胡潤百學·教育企業家榜》,成為中國教育領域新首富。而在今年,中公教育的股價又大漲超過一倍,李永新家族的身價可能又再次大幅提升。

除了超2000億的市值、深藏不露的大股東之外,中公教育還非常的賺錢。

根據數據統計顯示,中公教育的毛利率達到58%,2019年淨利潤達到18億,2020年3季度單季度淨利潤達到15.5億,且業績仍在不斷提升中。

低調、賺錢,這就是中公教育的代名詞。

不差錢卻又"差錢",資金充裕卻募資60億

雖然市值超過2000億,實控人也為教育領域的首富,但不差錢的中公教育卻表現得十分"差錢"。

在今年年初,中公教育明明帳上資金充足,但是在2019年年末的短期借款餘額卻較年初增加了12.6億元,有錢的中公教育向銀行借了錢。

身背接近29億銀行負債的中公教育,在年末中卻向股東派發了14.8億的現金股利,其中前三大股東分走了11.15億,大股東被質疑"掏空上市公司"。

而在不久之前,中公教育又發布公告,將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資金60億,其中42億用於懷柔學習基地建設項目,18億用作補充流動資金。

但是從其現金流量表來看,其三季報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50億,資金非常充足。

明明不缺錢卻募資60億,中公教育這一舉動不禁讓投資者感到疑惑。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多家"暴雷"的企業也有過類似的操作:康美藥業在暴雷前帳上資金為274億,卻向銀行借款114億;康得新暴雷前帳上資金為185億,卻向銀行借款65億。

至於中公教育會否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不得而知,但這種"不差錢卻又借錢"的行為,確實讓人感到困惑和不解。

機構大幅減持,2300億市值高估了嗎?

作為今年的大牛股,中公教育在二季度機構基金持倉家數高達428家,機構持倉股數超過1.9億股,可謂是深得機構的歡喜。

然而,在三季報數據披露之後,中公教育的機構持倉家數就銳減至38家,機構持倉股數也減少至8700萬股,同比大幅減少超1億股。

股價上漲,機構撤退,這代表著目前中公教育的股價存在著一定的泡沫。

那麼2300億的市值高估了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以新東方為例,雖然市值較中公教育低528億,但新東方的盈利能力卻比中公教育要強得多,其2019年毛利高達19.9億美元,歸母淨利潤達到4.133億美元,明顯高出中公教育一截。

目前中公教育的市盈率高達131.91倍,作為傳統行業的上市企業,這樣的市盈率無疑是存在著不少的泡沫。

上市三年股價大漲20倍,超2000億市值的中公教育證明了其在教育行業中的領導地位,然而公司"不差錢卻瘋狂借錢"的行為,也讓投資者充滿疑惑。

業績成色到底有多少,數據的背後又是否有貓膩,這我們不得而知,但面對中公教育的謎之操作,我們還是儘量離的遠一些。

相關焦點

  • 業績扭虧預告伴隨兩股東擬近乎"清倉式"減持!曾2年虧損超21億的...
    但是與之伴隨著大股東近乎清倉式減持計劃的發布,結合起來看這其中蘊藏的意圖或許更值得深思。曾2年虧損超21億的中文在線(300364,股吧),主營業務仍難言樂觀。  1月7日,中文在線數發布了2020年度業績預告。據公告,中文在線預計2020年全年主營業務收入為9.4億元-10億元,同比增長33%-42%;淨利潤為4700萬元-6000萬元,同比扭虧為盈,而2019年為虧損6億元。
  • 貴陽銀行非公開發行不超5億股新股獲證監會批准 近期被股東頻頻減持
    原標題:貴陽銀行非公開發行不超5億股新股獲證監會批准,近期被股東頻頻減持 摘要 【貴陽銀行非公開發行不超5億股新股獲證監會批准 近期被股東頻頻減持】12月17
  • 手握50億資金,又募資60億,白馬股中公教育遭爭議
    此外,自借殼上市以來,中公教育兩次分紅數額接近29億元,而合計持有60.59%股權的魯忠芳、李永新母子就拿走了超17億元現金分紅。二級市場如此魔幻,令投資者們羨慕的是,中公教育從2019年年初至今,股價漲幅超590%。隨著市值飆升,魯忠芳、李永新母子身價合計已超千億。
  • 貴陽銀行非公開發行不超5億股新股獲證監會批准 近期被股東頻頻...
    貴陽銀行非公開發行不超5億股新股獲證監會批准 近期被股東頻頻減持 億股新股獲證監會批准,近期被股東頻頻減持  12月18日,資本邦獲悉,12月17日,貴陽銀行公告稱,於2020年12月17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出具的《關於核准貴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批覆》(證監許可〔2020〕3377號),核准公司非公開發行不超過5億股新股,發生轉增股本等情形導致總股本發生變化的,可相應調整本次發行數量。
  • 揭秘中公教育:公考第一股真的是「躺著賺錢」嗎?
    不過,在進軍資本市場方面,華圖教育卻沒有這般底氣。華圖從2012年就啟動IPO,曾試圖借殼新都退、揚子新材均以失敗告終,此後又試圖IPO,並於2018年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但接連碰壁。 但反觀中公教育,第一個交易日,這家淨利潤為11億的教育機構市值就突破500億。 而今更是突破2000億的大關,成為A股唯一的公考教育寡頭。
  • 中公2000億市值背後,「協議班」既是王牌也是炸
    文|黎竹 楊燕中公教育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實現收入46.3億元,同比增長83.65%;歸母淨利15.54 億元,同比增長233.58%,承諾的業績對賭目標均已超額完成,其股價已經從借殼重組時的3.68元/股,上漲到目前的37元/股,市值從500億飆升至2000多億元。
  • ...妖股」?洪恩教育市值近100億,市盈率超5000,三日內股價翻倍!
    又一教育「妖股」?洪恩教育市值近100億,市盈率超5000,三日內股價翻倍!池宇峰被嚴重低估了,但,洪恩教育卻被嚴重高估了。洪恩教育市值近100億,市盈率超5000,三日內股價翻倍。5000多的市盈率是什麼概念?要知道,被稱為妖股的跟誰學,市盈率也500多,新東方的市盈率不到70。此外,洪恩市值接近100億,已經超過了華圖、楓葉、學大、美吉姆、樸新、精銳、昂立、51Talk等各個品類和形式的教育上市公司。
  • 年收入90億,拿125億理財?中公教育難道是家搞投資的公司?
    之前我們討論過,做公考教育培訓的中公教育所處賽道好、品牌優勢強、渠道下沉廣,看起來是個不錯的投資標的。但是我們討論的範圍僅限於公司的主業,如果我們從報表出發仔細尋找問題,你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中公到底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還是個做投資的理財公司?
  • 三成上市券商年內遭重要股東減持 已「落地」1.72億股 9.91億股...
    摘要 【三成上市券商年內遭重要股東減持 已「落地」1.72億股 9.91億股正在實施】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40家A股上市券商中,已有12家券商發布19份股東減持計劃,這意味著,三成上市券商遭遇了股東減持。
  • 梳理梁興隆坐莊脈絡:套現超5億 主要股東事先離場
    兩任董事局主席輪番套現昨日,我們寫到,梁興隆此前為公司董事局主席,2019年6月卸任,2020年4月1日卸任執行董事,其身份是香港註冊建築師。2018年,梁興隆成為公司董事局主席,持股超75%,而隨著其入主,公司業績從虧損轉為盈利。不過,好景不長,持股1年,梁興隆便開始謀劃了其退出之道。
  • 林奇去世前套現16億 「接盤」的機構還好嗎?
    林奇去世前套現16億,「接盤」的機構還好嗎?12月25日,遊族網絡(002174.SZ)發布公告,董事長林奇因病救治無效於2020年12月25日逝世,年僅39歲。而就在兩天前,遊族網絡還稱林奇身體情況穩定,並在持續好轉。
  • 減持1.44億股後,TCL時隔半年重返花樣年董事會
    同時TCL的減持正在進行。12月16日,花樣年公告稱,TCL向獨立第三方出售公司1.44億股股份,佔花樣年已發行股本約2.5%。出售事項完成後,TCL於花樣年的權益已減少至17.55%。花樣年方面向時代財經表示,TCL的減持是為了合乎港交所對於上市公司公眾持股量的要求。減持之後,公眾持股比例將上升至25.02%,合乎規定。但市場仍有聲音認為,這只是TCL減持的開始。
  • 立訊精密控股股東及副董事長王來勝22日減持1.3億股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3日訊 立訊精密(002475.SZ)昨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訊有限」)及其一致行動人、立訊精密實際控制人之一、副董事長王來勝於2020年7月22日通過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立訊精密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共計1.30億股,佔立訊精密總股本
  • 天使灣汪震宇:中公2200億之後,成年人教育還有什麼可能性?
    「中公教育和流利說,今天二者的市值分別是 2200 多億和 5 個多億,相差 400 倍。為什麼?」【樊登模式面臨的挑戰之一】 「短暫的有用性、人生感悟和絕大多數人無法被教育、被改變這一種長期殘酷事實之間的矛盾。」
  • 利亞德主業下滑欲求第二增長點 帳面資金超21億仍定增募資
    千億市值目標僅實現18%直到業績和股價雙雙陷入下滑區間,利亞德實控人李軍或許才意識到,自己高估了公司核心產品的生命力。2017年,李軍在發布「文化科技+金融」戰略時提出目標:「力爭2019年營收140億以上,並實現千億市值。」
  • 900億大牛股定增159億,背後大股東「高賣低買」,先減持再...
    截至此預案出具日,天齊集團持有天齊鋰業股票4.44億股,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30.05%;待此次發行完成後,天齊集團預計將持有天齊鋰業股票8.87億股,不超過上市公司總股本的46.19%。天齊鋰業為何要巨額增發?2020年以來,天齊鋰業因併購SQM而陷入債務危機,接近19億美元的債務於當年11月底到期。
  • 蘇奧傳感市值不足50億定增超8億, 一場為掩護實控人出逃而設計的...
    核心提示: 1蘇奧傳感憑藉著不錯的業績推動股價持續上漲,但股價上漲也讓實控人、高管產生了組團出逃的欲望:他們發布的減持公告顯示,其實控人和高管打算最多將手裡所持有的全部流通籌碼賣掉一半以上,其減持動作之大震驚四座,這難免讓人懷疑其實控人和高管是不是要清倉式出逃
  • 浙江龍盛:股東項志峰擬減持不超過約1.07億股
    每經AI快訊,浙江龍盛(SH 600352,收盤價:16.14元)8月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持股5%以下股東項志峰計劃於2020年8月31日至2021年2月26日期間,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約1.07億股,計劃減持比例不超過約3.30%。
  • 東方財富董事長之父沈友根喊聲「減持」嚇跑機構...
    《電鰻快報》據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7月1日至10日,券商板塊指數上漲32.94%,近一個月漲幅則達40.19%。然而,東方財富7月10日發布了控股股東的一致性動人沈友根減持公告,充分體現出A股的重要股東們不相信牛市。也正是這則公告,讓東方財富股價7月10日急挫5.63%,與此同時,當天有23.8億機構資金出現了逃竄。
  • 高位減持蘋果!股神巴菲特也開始大舉買入醫藥股了
    醫藥股成為心頭好,環比持倉翻番;上半年大幅上漲的科技和黃金股有所減持;第二季度就有看空的金融股減持幅度不小,一家商超股遭其清倉。11月16日,這位億萬富翁投資者的公司在向監管機構提交的文件中披露了新一批醫藥資產。截至9月30日,伯克希爾在艾伯維、百時美施貴寶和默克的持股均超過18億美元,還持有1.36億美元的輝瑞股票。巴菲特和他的團隊可能押注於「大型製藥公司」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的價值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