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季節 小編是最喜歡滴!
為啥?因為海鮮都很新鮮啊!
那麼哪裡海鮮最新鮮?
當然郭巨的漲網貨呀!
作為資深「吃貨」的你們
肯定都知道的吧!
今天小編帶大家去體驗一下捕撈如何?
Go Go Go
說走就走
郭巨歷史悠久,據查證,自唐朝開始,郭巨已有零星居民。後從南宋、元朝、明朝、清朝、民國,直至新中國成立,大約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郭巨位於北侖區穿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山,一面臨海,隔四十裡洋面是舟山的六橫諸島。也許就是這樣優越的地理環境給郭巨人帶來了巨大的財富。郭巨因海鮮被大家所熟知。
無論是螃蟹、扇貝、淡菜,都活脫脫得新鮮……這些舌尖上的美味徵服了不少甬城資深「吃貨」的味蕾。然而大多數小夥伴可能只吃過卻不知是如何捕撈?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郭巨
郭巨地區本地人並不把海鮮叫做海鮮,而叫漲網貨。小編也是來了這邊才知道。在郭巨老海塘外是一片遼闊的海塗,當地漁民根據海塗上一晝夜有四次潮漲和潮落的規律,編織了長度、高度不一的漁網,用竹竿把網串在一起,插在海塗上捕魚。為什麼這麼搶手呢?因為味鮮肉嫩的「漲網貨」人人喜歡,可是現在很多海塗被填,加上趕海辛苦,漲網的人越來越少,往往「一鮮」難求。
何謂漲網貨呢?漲網貨就是用網捕撈來的魚蝦蟹三類,下廚之前,這些魚蝦蟹一律都是活蹦亂跳的。正宗漲網貨,可以棄味精不用,單用水煮開,便味道鮮美。哇~
今天,有幸能夠跟著漁民一起出海,千載難逢的機會啊。大家千萬不要羨慕啊,小編提前幫你們體驗體驗,哈哈哈!
還沒到岸邊,就已經聞到海鮮的腥味。由於一艘船只能做4-6個人,所以我們被安排坐另外一艘小船,聽,海水拍打海岸的聲音...很是動聽。上船後,可以發現漁船上到處沾著被陽光暴曬後的蝦米幹,同時空氣中也瀰漫著淡淡的腥味。嗒嗒嗒嗒~此時只聽到柴油機發出的響聲。船在行駛過程中,我們陸陸續續可以看到捕撈的漁船。眼前這位漁民剛好在收網,好像收穫還不錯。
由於漲潮,加上小船的穩定性一般,所以搖晃的很厲害,感覺360度無死角。大概行駛半小時左右,到一定的位置,漁民開始尋找目標。此時往西邊可以看到梅山港。東面則是咱們郭巨的明朝抗倭遺址總臺山,風車依稀可見。(小編已經開始怕了,這船晃的厲害)
在海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竹竿,這是漁民放網的位置(也是目標),兩個竹竿之間有一個漁網。他們根據竹竿的位置進行捕撈。帶領我們出海的漁民介紹,9月份,就把漁網都放好了,現在根據潮水漲勢進行捕獲。
那麼何謂漲網呢?其實就是在大海中立下幾根木樁(就是大家看到的竹竿),當中拉起漁網。等潮水來了,潮流會把外洋的魚群趕到內洋,越過漁網時被網卡住的那些魚蝦,就成為了漲網貨。隨著潮漲潮落,漲網作業要趕在潮水漲平時把網收起。 這下明白了吧!
看,海面上時不時飛過幾隻海鷗,小編了解到海鷗也是比較靠譜的"天氣預報員"。如果海鷗貼近海面飛翔,那麼未來的天氣將是晴好的;如果它們沿著海邊徘徊,那麼天氣將會逐漸變壞。海鷗還有沿港口出入飛行的習性。每當航行迷途或大霧瀰漫時,觀察海鷗飛行的方向,亦可作為尋找港口的依據。所以,它也是船舶航行的"導航員"。
「師傅,你做這幾行幾年了啊?」眼前這位長相淳樸的漁民回答到,我28歲就開始出海了,到現在也有30幾年了。師傅說到,靠海生活的他們有時候半夜12點就要出海了,小夥伴肯定會問那怎麼看得見。出海次數多了,自然而然就有經驗,憑感覺來判斷方向,不得不佩服。
漁民們根據潮水的走勢選擇合適的位置進行放繩,鉤子的目的為了勾住海下的網,一放一拉等一系列動作,在他們的眼裡都是小菜一碟。
1...2...3...提....這網看起來斤兩挺足,估計收穫不錯。漁民們洋溢著收穫的喜悅。
網往那一抖,除了常見的魚蝦蟹,還有蝦孱、狗鰻、蝦蒲蛋、玉鰨等等。滿網的白色小蝦米、蝦蛄,一些活蹦亂跳的魚兒和幾隻慌張橫爬的小螃蟹,個個都很鮮活,小編口水都要嗒嗒滴了。打撈上來後,動作嫻熟的阿姨們要對其進行分類。
此時的漁民帶著滿滿的收穫掉頭回岸。不遠處,我們可以看到一艘大貨船,體積勝似龐大,如同海上老大,這是載貨的貨船。
太陽漸漸西落,餘光撒落在海面上,此景美也。岸邊停靠的漁船仿佛與它渾然為一體。小編突然想到一句話「唯有波瀾不驚的心,才適合在天邊看雲。」
漁船順利到岸,這時已有人在等待漲網貨,為了保證新鮮,他們都會第一時間送到各個菜場進行出售。「海鮮控」們可以直接來郭巨岸邊購買哦!
如此新鮮的漲網貨,小夥伴們不枉驅車前往饕餮一頓。定不會失望的。關鍵都是野生的哦!不是我們平時吃的養殖,所以營養價值...哈哈大家明白的。
有種味道,畢生難忘。
郭巨的小夥伴們,
你們小時跟著家裡人出過海嗎?
你們是否還記得小船搖晃的感覺?
留言告訴小編好嗎?
讓我們一起留存這種記憶。
圖片:恆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