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s格蕾絲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抄襲洗稿搬運是無恥的行為!
微信朋友圈裡出現過很多扎心但現實的話,比如這句:人到中年三發現,父母是普通人,自己是普通人,孩子是普通人。
每個人年少時都曾心懷夢想,認為自己日後必定成就不凡,但是長大成人後才發現,這世上十之八九的人都是平凡的,做著一份平凡的工作,和另一個平凡的人結婚生子,終其一生過著平凡的日子。
今年國慶檔票房和口碑最好的電影是《我和我的家鄉》,該片由五個小故事組成,五個故事的主角都是小人物,每一個都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但他們卻盡力讓自己活得不平庸。
五個故事裡,最打動我的當屬由徐崢執導、範偉主演的《最後一課》。如何過好平凡的一生?範偉飾演的範老師給出了很好的示範。
範老師和兒子、兒媳定居在瑞士,他因為腦梗塞引發了老年痴呆症,醒來後的範老師記憶被困在了1992年在山村小學支教的時候。
兒子小範為了幫助父親恢復記憶,陪同父親從瑞士回到國內,他聯絡父親以前的學生們,大家配合範老師重演了他若干年前離開山村前的最後一課……
《最後一課》的故事重點放在了盡力還原"最後一課"上,學生們重建28年前簡陋的教室,採用人工降雨再現教室漏雨的情景,找來適齡的孩子扮演當年的自己。
導演徐崢擅長駕馭輕喜劇風格,《最後一課》也不例外,學生們幫助範老師恢復記憶的過程可謂是笑料百出,給人帶來了愉悅的觀影體驗。
老年痴呆症的醫學名稱是阿爾茨海默症,這種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無法確定,患者主要表現為認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狀和行為障礙、日常生活能力逐漸下降等。目前還沒有方法可以逆轉或阻止阿爾茨海默病的病情進展,主要是通過支持、對症治療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小範在得知父親得了老年痴呆症後,從來沒有想過放棄,更沒有對父親不聞不問,他聽到父親經常念叨"姜大鐘"這個名字,通過查找父親以前的照片等資料,確定父親的記憶被困在了二十多年前在山村小學支教的時候,於是小範精心策劃了幫助父親找回記憶的"最後一課"。
就目前執導的作品來看,可以將徐崢暫且歸為喜劇導演,但徐崢從來不是一位輕率的喜劇導演,在他的作品中,喜劇是電影的外在表現形式,但故事核心都是圍繞著"情"展開的。
《最後一課》表面上講述的是師生情,但如果將整個故事延展開來,這部短片實質上講述的是感人至深的父子情。
最初來到這個偏遠的小山村支教的時候,學生只有兩個,範老師挨家挨戶去說服家長讓孩子們讀書;本來支教的時間是3年,可是為了學生們有朝一日可以走出大山,範老師自願在那間破敗不堪的教室裡停留了長達10年之久。
雖然老年痴呆症讓範老師喪失了許多記憶,但學生薑小峰臨別前送他的畫卻一直珍藏在記憶中,這張畫著夢想中的學校但卻沒有塗顏料的畫像一塊拼圖,引導著範老師去尋找其它拼圖,直至最後在現實世界裡發現了姜小峰建造的那座有著彩色屋頂的學校,範老師頭腦中的拼圖終於完整了,記憶也隨之恢復了。
把一件事做好不難,但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範老師就是一輩子盡全力做好一件事的那類人。
或許在別人眼中,他只是個平凡的教書匠,但範老師不但盡職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還言傳身教影響了自己的學生們。
《最後一課》篇幅短小但內容充實,重演"最後一課"的過程是範老師的記憶逐漸復甦的過程,同時也是情感上的一次升華,讓故事在講述父子情的同時不再僅僅局限於父子情,通過現實與回憶兩條線交織的敘事方法,重現了範老師平凡卻堪稱偉大的人生。
觀看《最後一課》的過程中,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另一部電影《大魚》。
從大體上來說,這兩部電影都是講述父子情的,也都採用了現實與回憶兩條線交織的敘事方法,但不同之處在於,小範雖然不清楚父親當年支教時的感人事跡,但他一直是理解和支持父親的。
而《大魚》中的威爾,他眼中的父親愛德華不過是個平凡的人,威爾不相信父親年輕時環遊世界的冒險經歷,父子二人因此產生了隔閡,而直至得知父親即將不久於世,威爾才回到他的身邊。
如果是在涉世未深的年紀觀看《大魚》,我很可能會和最初的威爾一樣,片面地認為愛德華是個愛吹牛的大話王,但當我在感受過世態炎涼之後,觀看這部由蒂姆·伯頓打造的俗世童話,我卻深深地為之感動。
《大魚》劇照
威爾從不相信父親的故事到相信父親的故事,再到後來他親口編造了父親化身大魚的故事結局,陪伴父親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直到最後威爾將父親的傳奇故事告訴自己的兒子,滿臉幸福地聽著兒子向小夥伴們講述祖父的傳奇經歷。
威爾與父親的和解是建立在他理解父親的基礎之上,威爾從不相信童話故事到相信童話故事,是因為隨著年紀漸長並有了一定閱歷之後,他懂得了美麗的童話故事是平凡人生的調味劑,甚至可以說是對抗平凡生活的一劑良藥。
影片的最後,愛德華口中的奇人全部出現在他的葬禮上。巨人雖然沒有愛德華口中形容的那樣高大,但他的確高出常人兩三頭;雙胞胎姐妹雖然不是連體嬰,但她們長得幾乎是一模一樣;還有傳說中的赤腳"女巫",她從少女到老嫗一直愛慕著愛德華。
這部電影顛覆了我以往的認知,那些聽起來天方夜譚的故事,或許講述者在講給別人聽時是有添枝加葉的行為,但它們在生活中也是有原型的。
範老師的故事與大話王愛德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不善言談,更不愛吹噓自己,但他一直將那些平凡但美妙的往事珍藏在記憶裡,而正是這些往事令他足以對抗記憶殘缺的人生。
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但即使是在深溝和一身鏽的人,他們平凡的人生中也曾有過堪稱偉大的時刻。
無論是住高樓還是在深溝,是光萬丈還是一身鏽,當他人講述自己的故事時,即使你不願意相信,也應當盡力做一個心存敬意的聆聽者。
因為在白髮蒼蒼的年紀,我們也如同範老師和愛德華一般,需要以別人眼中平凡但自己眼中不凡的經歷來對抗平凡而又漫長的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