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韓國偶像從 1990 年代開始盛行,風靡亞洲。以 SM、YG、JYP、DSP為首的經紀公司通過不斷探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工業體系和盈利鏈條。
相比於這些有錢有勢的經紀公司,大多數光鮮明星藝人的背後卻是一連串的心酸的故事。
出道前的殘酷選拔和訓練,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和身體疲憊。大多愛豆無論個人也好還是團體也好,國內市場、海外市場、滲透率都很高,偶像藝人的賺錢能力很高,但是能自己收到自己口袋的卻很少,大部分利潤都被經紀公司、出品公司拿走。
所以說,在這樣不公平的環境下,韓國時不時就會有藝人和自家公司因為分配不均或者其他問題打官司的情況。
下面就帶大家探秘一下各大娛樂經紀公司的收入和藝人的收入分配對比。看看哪家公司做得最好、最人道,又是哪家公司最苛刻。
Big Hit
籤約時間:七年
專輯銷售收入(實體銷售量):公司50% -- 藝人50%
續約後專輯銷售收入(再版銷售量):公司30% -- 藝人70%
活動行程收入:公司50% -- 藝人50%
海外活動行程收入:公司30% -- 藝人70%
SM
籤約時間:七年
專輯銷售收入(實體銷售量):公司95% -- 藝人5%
續約後專輯銷售收入(再版銷售量):公司90% -- 藝人10%
活動行程收入:公司60% -- 藝人40%
海外活動行程收入:公司30% -- 藝人70%
YG Entertainment
籤約時間:七年
專輯銷售收入(實體銷售量):公司50% -- 藝人50%
續約後專輯銷售收入(再版銷售量):公司30% -- 藝人70%
活動行程收入:公司40% -- 藝人60%
海外活動行程收入:公司50% -- 藝人50%
JYP Entertainment
籤約時間:七年
專輯銷售收入(實體銷售量):公司50% -- 藝人50%
續約後專輯銷售收入(再版銷售量):公司:30% -- 藝人70%
活動行程收入:公司60% -- 藝人40%
海外活動行程收入:公司50% -- 藝人50%
FNC
籤約時間:七年
專輯銷售收入(實體銷售量):公司60% -- 藝人40%
續約後專輯銷售收入(再版銷售量):公司50% -- 藝人50%
活動行程收入:公司60% -- 藝人40%
海外活動行程收入:公司30% -- 藝人70%
CUBE
籤約時間:七年
專輯銷售收入(實體銷售量):公司80% -- 藝人20%
續約後專輯銷售收入(再版銷售量):公司70% -- 藝人30%
活動行程收入:公司60% -- 藝人40%
海外活動行程收入:公司40% -- 藝人60%
STAR SHIP
籤約時間:七年
專輯銷售收入(實體銷售量):公司20% -- 藝人80%
續約後專輯銷售收入(再版銷售量):公司20% -- 藝人80%
活動行程收入:公司50% -- 藝人50%
海外活動行程收入:公司30% -- 藝人70%
大家對比一下,覺得哪家公司的收入分配最公平?又是哪家公司最「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