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菲在微博上吐槽自己的遭遇,很多人可能還沒明白髮生了什麼,其實就是一個錯位剪輯,讓兩個不同時間點發生的事情,通過剪輯串聯在一起,造成一個本來並不存在的效果。
首先,這種行為是被允許的嗎?是被允許的,因為製片方擁有剪輯權,這是寫進合同的,對於唐一菲公平嗎?我覺得無傷大雅,其實後果並沒有那麼嚴重。那為什麼要這麼剪輯呢?除了增強節目效果,實在想不出其他的原因。那這麼做真的很惡劣嗎?恐怕不見得。
哈哈哈哈
我們回頭看看,節目組移花接木的剪輯,突出的不過就是唐一菲和馬蘇心中不甘於B組的心態,她們即使不說,我們觀眾也是可以感受到的,老實講,在唐一菲微博吐槽之前,我覺得這一段也沒引起多大的關注。但是現在一旦挑起了話題,各方感受就都不一樣了。
在決定排位的過程中,其實最大的看點並不是 S組的明星們落位,而是B組中幾個咖位的坐立難安,從人性的基本面來說,大家都喜歡看到別人的不如意和尷尬,所以B組才是觀眾矚目的焦點,這個時候,其實產生了一個對於B組的咖位非常友善的局面——如果鏡頭是資源,然後按照40個人去分攤,唐一菲得到的資源比S組的很多人都多。
但是她還是不滿意,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
唐一菲
恐怕並不是,我的精神導師王朔曾經在一篇講述大眾炒作的文章中,說到自己和一名學者曾經關於文學的辯論,不知怎麼成為大眾的談資,以至於之後每次他和這名學者的辯論,其實變成一種沒有籤訂合同的「同謀關係」,兩個人都是為了引來了關注繼續堅持,也都最終也被全民娛樂的狂潮所吞沒,至於文學,就是一個把他們推到輿論中心的載體,其他什麼都不是。
唐一菲和節目組的關係,似乎也是這種類型。唐一菲來節目的目的是需要翻紅,所以她特別需要流量,經過這幾年的網絡徵戰,她知道怎麼去挑起話題,也知道怎麼維護自己。節目組也需要更多話題來提高收視率,所以也並不介意產生話題和製造話題的選手出現。雙方還是一種沒有約定的「共謀關係」。
現在胖了點
但是我覺得唐一菲肯定沒有想明白,她最需要的是對自己演技肯定的那些流量,帶負面信息的流量對於她並沒有好處,甚至可以說,她身上這種垃圾流量有點太多了。如果一直是這樣維持流量的唐一菲,我覺得即使演出了國內頂尖的水準,不僅坐在評委席的四位導演不會用她,別的導演也是一樣。
競賽類綜藝的主旋律往往是積極向上的,節目中經常出現的幾個正面角色一般有這麼幾個類型(讓我們用浪姐中的幾位來進行解釋):積極的大佬——寧靜;追隨至死的小弟——鬱可唯;努力不止最終功敗垂成的社畜——藍盈瑩;逆風翻盤者——孟佳……其實唐一菲的情況最適合的目標就是完成逆風翻盤,在節目中用自己的演技去徵服導演,畢竟這還是一個以演技作為主要考量來角逐的節目,是可以擺脫市場上一些不利因素進行相對公平的較量的,而且唐一菲的經驗遠遠強於至少一半的選手。
一家人
但是競技類綜藝也需要負面人物。幾乎所有競賽類的綜藝,都會樹立幾個反面典型的,我們熟知的浪姐前後樹立了幾個反面典型,得到輿論最大攻擊的就是劉芸,仔細盤算一下,唐一菲的情況和劉芸極為相似,第一是類似小三的背景,其實從官方給出的時間軸來說,她們兩個應該都不是,但是她們在媒體前不厭其煩的解釋反而讓她們自己掛上了這個標籤。第二就是話很多,顧忌的比較少,容易得罪人。第三就是喜歡在節目外回懟輿論和節目組。這種人特別有話題性,而節目組也可以不計後果地給她不好的畫面——她的才藝和人氣,一般情況下是不足以支撐她繼續走下去的,既然這樣,為什麼不去消費她僅有的價值呢?
就這個演技?
所以,是逆風翻盤?還是被消費殆盡?選擇權不在我們,而在唐一菲自己,希望她能早點明白這個道理吧!
本文插圖來自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