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薈研發回顧 - 萬華產品研發中心總經理楊亞平先生專訪

2021-02-19 LUXEARC

麒麟薈已成為成都高層住宅的標杆,今天講述一段研發背後的故事.

成都萬華投資集團-產品研發中心總經理,楊亞平先生接受了「LUXEARC」的專訪,回顧了麒麟薈的相關研發歷程。

(本文根據現場錄音整理,部分文字可能與發言人原話有出入)

時間:2015年8月28日

地點:成都萬華投資集團-產品研發中心-總經理辦公室

採訪/整理: LUXEARC

嘉賓:

麒麟會5D 合作研發階段參與設計師:熊巍

麒麟會MRY合作研發階段參與設計師:胡騰

LUXEARC:關於核心創意和玻璃盒子概念是如何而來?


楊:麓湖規劃有大量高層住宅,開局要做一個標杆的產品,選了臨湖的地塊。在那個時間節點上,成都並沒有可參考項目。當然依照萬華的習慣,是滿世界找好項目做參考。於是羅總帶隊跑了溫哥華、邁阿密,又請加拿大的JAMES、美國的MRY等優秀公司合作概念研發。

對萬華來說,前期的大量摸索,尋求多家優秀公司參與進來一起進行研究,這就是萬華如何找到做水邊標杆產品的工作基礎。談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重要的角色,美國FAROUS GARDEN的黃飛先生,在麓湖整體規劃及這個產品概念方面給予了萬華很核心的幫助。

為什麼要做一個玻璃盒子?實際上在做玻璃盒子之前,JAMES、MRY、YAZIDANI等公司都工作過一段時間,都在找方向,確實是比較困難:因為是標杆產品,簡單模仿和複製都很困難。再者是濱湖,景觀資源好,交通便利但條件複雜。前期各合作夥伴提出了各種思路,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形態、戶型、技術、成本等因素。期間,黃飛先生提出在完整的用地中單獨割了塊地,形成一個孤島出來做玲瓏嶼。

一個好的設想是項目的進步,但很多工作都得重頭來。

形態方面來說,最終延續了在麓山「茵特拉肯」這個高層產品的研發思路,做一個Y字型。做Y字型是基於對景觀資源的充分利用。然後,在Y字型的基礎上發展成可抽動、旋轉的玻璃盒子,再引入空中花園。麒麟薈這種有律動變化的玻璃盒子是通過戶型的革新讓房屋的功能空間可互換,直接讓房間成為了錯落的盒子。

這個過程確實花了很多精力,因為最終帶來的變化在結構、技術、功能方向上都有很多限制,不太容易處理。我記得中間和MRY工作很有成效,並且形成了麒麟薈的雛形,我們的很多概念,包括綠橋,水上大堂,玻璃盒子都在這個階段得到了初步實現。MRY還解決了整個地塊的大形體關係,比如說地下室部分、交通部分等,這些都梳理的差不多。但MRY最終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走到項目的後期。


↑ 萬華集團CEO 羅三最在MRY的成果面前撓頭


↑ 萬華CEO羅立平先生,助理歐陽崔寧與MRY團隊會談


↑ MRY主設

:與MRY的合作階段正好我與「才哥「(時任麒麟薈項目萬華研發設計師)一起在洛杉磯工作,我還記得那個階段也是「才哥「最痛苦的階段,而且事實上與MRY合作階段的成果和最後由5D完成的設計成果,從主要的外觀來看並沒有太多本質的區別,或者可以說基本上都延續了MRY之前的東西,其實我一直不太清楚一定有什麼必要放棄與MRY的合作,轉而邀請5D了呢?


↑王炳才先生在美國MRY辦公室「舌戰「 攝影:胡騰

:情況是這樣的,萬華的項目都是合作設計,開發商和設計方都需要不斷的為設計成果加分。可能當時做到最後,MRY工作的加分能力沒有達到萬華的預期,雖然前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這不是說MRY做得不好,而只是不符合開發商的戰略需求;同時對開發商來說,變更設計合作夥伴意味著巨大的成本和人力浪費,這也需要決心,這個決心就是做標杆產品。之後5D參與進來,方向上仍然由萬華進行主導,合作方仍然通過設計為項目加分。可能相對來說在這方面,5D的加分更有效。

:中間還有個問題,就是說,萬華一直的工作習慣是與設計方有很多很多的互動,這種互動某些層面來說對設計方是一種慘痛的折磨。最終觸發這個事情,「掉到「5D身上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當時MRY接了美國駐柏林大使館的設計工作。

:也就是說他們(MRY)不想做這個事情了?我確實記得當時MRY提過希望給他們一個相對獨立的工作空間,對才哥派駐在了他們辦公室有意見。


↑羅三最,王炳才,胡騰與MRY團隊工作照

↑楊亞平先生對模型的研究



↑麒麟薈 MRY工作模型 2010年

:其實也不完全是這個原因,我覺得這個事情一半一半,一方面MRY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設計公司,但他們不太適應這種甲方天天緊盯,坐在一起工作的方式。但由5D接手後,5D就直接給我和「才哥「在其辦公室設了個辦工桌,讓我們直接在他們公司辦公,或許可以說5D更加符合這種合作設計的需求。


↑羅立平先生在美國5D工作照。 攝影:歐陽崔寧


↑5D參與階段,深化設計的玻璃盒子。


↑最終設計定稿的玻璃盒子。

:這件事情反映了,當一個創新產品面世時,需要調動的資源和大家的努力是超乎想像的。喊口號很容易,比如說我要做一個標杆產品、頂級豪宅,需要將標杆產品或頂級豪宅從內到外體現時,這個過程是非常艱辛的。也從側面說明,一個創新產品的難度。

簡單概念、中間的演化不好口頭表達,但找方向的過程是第一個難題。

比如說要做一個創新產品,你要創新,實際上這本就是一個很籠統的話題,需要落到一個項目、一個地塊、一個時間點等方面來說,才能比較明確。這就是項目定位的由來。要做標杆產品,麓湖的高層是麓湖的拳頭產品,高層要賣出高端的感覺就需要豎立新的標準。

這裡面有一個核心是,萬華一直倡導將別墅的生活模式移植到電梯高層中,這個概念是需要跨過很多很多坎。首先需要建立一個生活方式的共識,然後移植到高層中去,通過技術手段來滿足,而常規的技術手段、政府的管理規定等中間協調過程是要花很多精力的。雖然看起來簡單,最後呈現的東西覺得理所應當,但前面的大量工作是需要慢慢體會的。這個項目幾個事情,比如說我們找幾家設計公司進來工作、研討,找方向,過程是很難的;而萬華派人進駐設計方天天守候,這些都超出了開發商和設計方的常規合作模式,也是很難的。大家一般都不願意付這種代價,不願意這樣做事。這些就是做一個創新產品的難點,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得到。

LUXEARC:關於水上大堂或者遊艇大堂也算是個新穎的做法,它有哪些概念?

:做創新產品,有一個核心的東西,就是說創新提供的是一種創新的生活模式,既然有湖、有水上活動,如何與住宅、居住產品相結合,就是水上大堂的由來。當然黃飛也提供了很多案例和主意,當時我們參觀了洛杉磯棕櫚泉一個酒店的水上大堂。新就新在從陸地的車行、步行到從水上回家的感受。麓湖在整體規劃時對水上活動是有一系列的設想的,提供了大家依水而居的生活模式,這在其它項目上是很難有的。所以水上大堂就很獨特。


↑5D參與階段 水上大堂效果圖



↑最終設計定稿的水上大堂

LUXEARC:關於跨越市政道路,連接2個組團的空中綠橋,又有哪些概念?

:核心的講,因為從大的規劃關係來說,該地塊臨水,就賦予了地塊做高端產品的條件;但劣勢是臨路,所以就要想法規避主要交通幹道對社區的影響,所以設想了綠橋。好處在於,創造了景觀、功能等實際作用,甚至提供了消防的功能,當初是有這些考慮的。麓湖有步道系統,各地塊是聯通的,綠橋和蛇谷橋相連,形成了立體的交通關係。這種全方位的規劃概念在其它項目也是相當少見的,因為缺少這種資源,比如說水、橋等。綠橋一是在功能上的補充,二是創造了更好的居住環境,因為增加了綠地的開放空間;她也有一定的難度,成本上升了不少,因為做了有覆蓋的橋。

:綠橋是黃飛給的概念,最後由哪個公司最終完成設計的?

:一直是黃飛在做,整體景觀也是黃飛做的。



↑麒麟薈與綠橋(黃色橋體)

胡騰:關於戶型,麒麟薈被一些策劃公司稱為領先市場20年的戶型,您怎麼看?

:戶型,我們一直在努力實現把別墅的生活體驗移植到高層住宅這個目標,麒麟薈的戶型現在看來基本實現了這個想法,畢竟是4-5年前對產品的定位。市場在這幾年間發生了變化,有些小瑕疵可以接受。如果現在要再做一次的話,相信可以做得更好。

臨水邊的住宅,景觀視野好,開放,就需要做得輕盈,這樣與湖面景觀關係比較匹配,所以整體做了玻璃盒子;但純玻璃盒子看起還是比較平,所以做了旋轉、錯動。這些簡單的概念、邏輯下去後,就是王炳才守幾年(苦笑)。

:才哥從到研發,到他走,幾乎全部精力都在這個項目,有8年。最開始跟了下C2、C3這兩個項目,後來一直盯這個項目,一直跟。

:真正一直盯一個項目,最慘的是梅軼超(笑),藝展從他走了到現在,都還沒修好。


↑王炳才先生,在美國MRY辦公室駐場工作照。 攝影:胡騰






↑麒麟薈早期戶型,及不同戶型分布示意。

LUXEARC:說到這兒,就說到設計周期了,麒麟薈的設計周期很長

:設計周期長,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客觀是項目太難,技術落地這塊壓力比較大。

:技術落地主要是,跟戶型概念豐富導致的結構的落地(壓力)?

:對,結構、設備、室內設計、外裝、規範等,綜合的要素太多了。我覺得戶型是有很多創新的,比如結構對稱,房間功能是在不斷的錯動,不是簡單地做了一個建築外表皮。比如說頂出來的客廳是朝這個方向,那麼另外一個頂出來的客廳則在相鄰的90度方向,它是不一樣的。面臨的技術難點太多了。

:板樓就簡單些,板樓的亮點在哪兒呢?

:板樓說不上有很強的亮點,這個是實話。板樓有個創新是把躍層的樓梯上部空間拿來綜合利用,形成平行樓梯,比較巧。實際上項目有許多難點,光是做停車場的設計都需要花很多時間來解決停車場的效率問題。

:我們現在停車場都在水面以上?

:水面以上,因為橋面比那個高,水面到橋面的高差正好做了這個停車場。

:有一段時間在C5-3頂上想做一個會所,後來放棄了。

:當初想在頂部躍層,把它做的很瘋狂的一種感覺,5d與萬華做了很多輪研究。因為形體變戶型就變、戶型變形體又要跟著變,來回工作量太大了。這個頂躍現在經常能在效果圖上看見。後來為了做花園、做遊泳池,每一個要素都要花意想不到的時間來做。比如說要加遊泳池。



↑原設計定稿的屋頂會所及泳池。

當初是有遊泳池的。為了實現CASITA的設想,工作交通核心筒,通過各種高差,通過花園錯層的關係來找到CASITA的機遇。

LUXEARC:你覺得這個項目最大的不足和遺憾在哪兒?

:我覺得不足是這樣的,就是剛才講的戶型,如果當初定位更明確,還有提升的餘地。遺憾呢,就是現場太複雜,萬華的設計該做BIM(胡笑)。要說真正對客戶來說有影響的是外牆的全玻璃,它是一個雙刃劍,會很漂亮,室內看出去的景觀會非常好,但是對能耗的指標來說是不理想的,這是一個瑕疵。

胡:超越麒麟薈的產品呢?有沒有?什麼時候有?C6-1算不算?

:一定有。C6-1,也是豪宅,是產品思路不一樣的產品。如果要出更好的豪宅還有一輪折騰,不會比做麒麟薈輕鬆。頂到麒麟薈的高度再做,真的會有壓力。這裡面可能有市場的取捨在裡面,麒麟薈是做的躍層,後來C6-1、C2-1都是做的平層,這是另外一個取捨。因為從市場部門反饋,更願意做大平層。實際上大平層出標杆產品的壓力可能要比躍層要大一些。設計餘地要稍微小一點,下一階段的難度會更高,不是那麼簡單。當時為了把麒麟薈這個項目做巴適,羅總是跟黃飛兩個租了自行車,(胡笑)把溫哥華海岸線沿線的高層都看過;我們也曾在邁阿密的海灘上頂著太陽步行看那些高層。就是說你要做一個好的,你就要知道別人的好在哪裡,感受好項目,才能研發好項目。

:所以回過頭來說,其實不能指望說一個設計方最了解這個地塊,或者說城市的這個地塊最適合做啥子。

:永遠一個地塊能否成功,最關鍵在於甲方,這是絕對的。

:甲方的辦法也是很重要的,大家都說要做個標杆產品,你看哪個公司不叫,地標啊、南門啊、西門啊、啥子全景艙、啥子望湖豪宅、頂級豪宅,實際上我認為他們是口頭貼標籤,我們是實質上在突破,從生活體驗上突破。以前我們都提過,就是萬華走做現代建築這條路,實際上自己給自己加了很多難度係數。你比如說看起這個玻璃盒子轉來轉去,要實現它實際要比做一個ART-DECO的建築難。

:難太多倍了,根本不是一個難度係數。

:對,根本不是一個難度係數。這個可能是很多開發商曉得,都不敢去嘗試。比如說,很多開發商都可以去國外考察,去發達國家看他們做的高層住宅,會覺得這個也可以、那個也可以,但是你把這些設計,就把照片讓國內的設計公司翻一道,把這個做出來,都要打個問號。這裡面涉及的面就多了,比如說材料體系、設計邏輯體系、施工、承建方的支撐等,沒得一個綜合評估,沒得對市場的把控,或者說對資源把控不夠的情況下,去上這樣一個東西,最後做出來都是很爛的。比如說預計是100分,設計只能設計出來80分,最後做出來可能只有50分都不到。但是麓湖要做這個標杆,因為你是標杆,你就要做獨一無二。實際上我認為,麒麟薈確實做到了,在麓湖,可能在成都的住宅裡面都是獨一無二。相對來說,麒麟薈從內外都在創新。

:話說回來,當時如何判斷該項目是否獨一無二?

:得有一定的眼界和判斷力才能說這個話。(都笑)

:所以這個要充分依賴項目的操盤人員,核心管理人員。

:就像剛才熊巍說的,項目的成敗都是在項目管理人這邊,至少羅總希望做個好的,你得判斷這個事情。你要想做一個好的,它肯定有一定的路徑去實現「好的」這個目標,不是喊口號。反正我一直覺得大多數的開發商只想通過營銷的手段來拔高產品、拔高定位,當然這話可能不是很客觀。

:還有一個問題是,客觀來說,每個公司的商業模式都不一樣。你說萬華是好公司,萬科是不是好公司?每個人追求、實現的方式不一樣。比如說在衣服裡面,有PRADA,也有七匹狼,但不能說PRADA一定比七匹狼成功,七匹狼一年也由上百億的產值。它滿足的是不同的需求,只有在市場的驅使下才能滿足這個需求。

:話說回來,我希望建築師對市場的認知、理解、感悟都要提起來,如果沒得這塊,你要做產品,實際上基本都是抄襲,你要做創新一定是這樣的。再一個,成功的建築師一定是懂市場的,不懂市場,簡單來說戶型都做不出好的來。我原來一直說,營銷是總結過去,建築師從來都是展望未來。當然這個展望可以奇思妙想,也可以胡思亂想。但要能落地,要做得出好產品,一定是有理有據。有的設計師,設計院待長了,可能覺得做了很多戶型,這些戶型會一定好用,因為是常規戶型;但要做標杆戶型、做豪宅則有做豪宅的邏輯在裡面,這個還是有區別。我一直覺得,項目做成了,就是麒麟薈這種,做到現在這樣,我覺得,可能心裏面的感覺還沒有最初做到想法出來的時候那種興奮。好像已經看到它未來呈現是個啥樣了,這就缺一些激情了好像,(笑)可能是不是期待做新的標杆了。經常做方案就是這樣的,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真正落地到技術層面的時候感覺,反而少了一些前面突破那一點時的衝動和激情。


----The End

相關焦點

  • 【慶祝】北展前夕上海唯尊光學眼鏡有限公司「視光產品研發中心」成立
    上午十點,上海唯尊光學「視光產品研發中心」授牌儀式正式開始,唯尊光學總經理王斌攜副總經理孔中華、王建明、培訓運營部部長林浩,市場部主管吳秀紅與合作院方領導經管系主任朱劍榮、副主任黃浩、眼視光專業教研室主任黃建峰、李童燕參加了此次會議
  • 【企界面對面】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長丁建生先生訪談
    2020年9月3日,【企界】有幸陪同上海舶雲董事總經理鄭江先生一同拜會全球化工界傳奇企業家-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長丁建生先生。原文標題:《「吾將上下而求索」—— 從萬華改革之路看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偉大實踐》,【企界】節選部分內容,探尋丁建生先生帶領萬華開拓創新、改革謀發展的印跡。
  • 新徵程 新起點 | 華東寧波賽繆斯生物護膚研發中心隆重開幕
    本網1月08日訊 為打造中國知名的專業皮膚護理品牌,2020年11月11日,華東寧波賽繆斯生物護膚研發中心在蕭山區科技城隆重開幕。「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賽繆斯生物護膚研發中心的建立順應了中國化妝品市場規範化發展的需求。開幕儀式首先由華東寧波醫藥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 馮幸福先生致辭。
  • 專訪奧普蒂瑪包裝機械(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濤先生
    CIDPEX2019武漢生活用紙年會上,《生活用紙》雜誌專訪了奧普蒂瑪包裝機械(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濤先生,自2011年加入奧普蒂瑪以來,許總在衛品包裝行業分別從事過研發、生產、服務和管理崗位,積累了豐富的產品開發和實際應用經驗,對奧普蒂瑪在中國一路迭代更新的歷程,亦有著深刻的見地。
  • 打造世界級材料創新中心 大榭萬華研究院邊建邊投
    一邊的科研樓還在建設,另一邊的材料測試中心已產出各類材料……通過邊建邊投,寧波大榭萬華高性能材料研究院研發及成果產業化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已開發出各類材料超300款,申請專利155件,並與行業內企業合作量產193款新材料,應用於汽車、家電等領域。
  • 總書記的牽掛丨萬華化學集團:突破「卡脖子」技術,搶佔自主創新...
    煙臺開發區磁山北麓,萬華全球研發中心及總部基地,青山環抱、蒼翠掩映,現代風格的建築隨地勢起伏錯落有致。行走在這景色如畫的園區,腳步會不由自主地慢下來。而萬華化學集團董事長廖增太依舊步履匆匆,一如既往地忙碌。「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萬華視察時,這裡還沒啟用。
  • 萬華化學:丹心逐夢綻光華
    公司建立起了完善的流程化研發框架和項目管理機制,形成了從基礎研究、工程化開發、工藝流程優化到產品應用研發的創新型研發體系,已建成國家聚氨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聚合物表面材料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多個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創新平臺。今年6月,萬華化學承擔建設的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化工新材料)啟動儀式舉行。
  • 專訪易事達董事長兼總經理吳錚先生
    深圳市易事達電子有限公司,作為LED顯示屏專業研發與製造企業,至今已在LED行業潛心鑽研超過10年。在2020 LED CHINA展會上,聯建光電集團副總裁、易事達董事長兼總經理吳錚先生受邀接受數字音視工程網媒體專訪,吳總就易事達的參展情況和易事達與聯建光電之間的關係進行了詳細解答。
  • 新起點·新徵程--德達醫療深圳研發中心揭牌起航
    (德達康健董事長兼執行總裁毛德濤先生,德達醫療深圳研發中心總監張瑜先生,德達康健產品技術顧問查和萍教授,中南大學「升華學者」特聘教授陽明輝博士共同為德達醫療深圳研發中心揭牌)在德達康健董事長兼執行總裁毛德濤先生的帶領下,集團各中心及部門負責人共同出席了揭牌儀式。
  • 灼策諮詢總裁袁自煜為陝西北元化工集團做高效研發體系建設講座
    12月10日,受陝西北元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邀請,袁自煜總裁赴北元集團調研並為北元集團及下屬子公司全體研發人員做「十四五」化工行業發展工及研發創新主題講座。12月10日上午,袁總裁與北元集團總經理等高管及科技研發中心管理團隊就研發體系建設的必要性、研發方向、研發模式、研發組織、研發團隊、研發風險、研發激勵體系、產學研合作等話題做深入交流,並就北元集團研發現狀及關心的問題做了詳細解答。
  • ...開發區:京東智聯雲打造山東半島電商集聚地、萬華全球創新中心...
    4日下午,觀摩團來到煙臺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對京東雲(山東半島)數字經濟產業園、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自貿創谷」、萬華全球創新中心項目、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研究(生)院項目進行觀摩。產業園是集商務辦公、產品展示、技術交流、生活配套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電子商務和創新孵化綜合服務中心,計劃打造成為要素完備、功能齊全的數字經濟引領示範區。
  • 煙臺萬華丁建生:自主創新是萬華生存DNA
    到目前為止,我國生產MDI且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企業,只有煙臺萬華一家(2010年)。丁建生的頭銜很多,他是煙臺萬華合成革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萬華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煙臺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煙臺萬華技術委員會主席。為MDI 項目,他帶領出一支由21名海內外博士、100餘名碩士組成的團隊,被山東省政府授予「優秀創新團隊」。今年,丁建生摘得了200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 P&E展回顧 | 天利光學總代理接受大美攝影專訪
    作為天利光學中國總代理,北京大美佳業商貿有限公司在第20屆P&E展期間展示了天利濾鏡的全系列產品,敞開式的展示形式便於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進行體驗
  • GOFUN科技產品技術研發中心榮獲「北京市模範集體」稱號
    12月22日,北京首汽智行科技有限公司(GOFUN科技)產品技術研發中心榮獲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北京市模範集體」稱號。GOFUN科技技術研發中心團隊經過四年多時間打磨,心懷對創業的敬畏、對追夢的堅定、對要贏的渴望一直向前,取得了多方面的驕人成果。隨著公司發展和戰略升級調整,產品技術研發團隊一直以實現公司戰略目標和加速業務發展為核心進行著全方位能力升級和產出,為共享汽車行業樹立了一個標杆,為智慧出行方式多了一種選擇,為城市交通資源共享節能減排盡了一份力,為汽車產業鏈商業模式創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 榮光15年,輝瑞中國研發中心故事
    而早在15年前,跨國藥企輝瑞就在中國播種下研發「種子」——2005年,輝瑞中國研發中心在上海高調揭牌,正式標誌著這一世界最大製藥公司在華發展開始從單純產業投資向注重研發轉變。   從一開始10多人的試行項目,到逐步引進科研人才、拓展業務領域,輝瑞中國研發中心如今設立了眾多研發職能,其在輝瑞中國乃至輝瑞全球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 天辰公司技術研發中心負責人王聰:研發消毒用品 支援抗疫前線
    昨天,天辰公司技術研發中心負責人王聰望著正在施工中的廠房對記者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王聰帶領一支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博士研發團隊緊急攻關,研發高效廣譜環保消毒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報天津北方網訊:「這間120平方米的廠房,預計5月中旬就能投產,繼續生產濃度為0.5%的過氧乙酸消毒劑。」昨天,天辰公司技術研發中心負責人王聰望著正在施工中的廠房對記者說。
  • 浙大與新和成共建研發中心
    12月29日下午,由浙江大學和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浙江大學——新和成聯合研發中心在玉泉校區成立。浙江大學黨委書記金德水和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柏藩共同為聯合研發中心揭牌。        浙江大學與浙江新合成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始於1992年。
  • 廖雄輝:產品研發體系的源頭是洞察消費者的變化及需求
    作為一個新興的汽車品牌,漢騰汽車在去年推出首款SUV產品X7後,很快就得到了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月銷量突破5000輛,成為首個自主汽車品牌裡面,單一產品年銷量突破5萬德汽車企業。時隔一年,成都車展上,漢騰汽車又推出了面向年輕消費者的SUV產品X5。
  • 歐萊雅中國研發負責人:科技元素決定中國市場產品的差異化
    這家以品牌和產品著稱的公司在前沿技術有哪些新方向?針對這一話題,《財經塗鴉》近期對歐萊雅中國研發和創新中心前沿研究與開放創新總經理高玉博士進行了訪談。在訪談中,高玉表示,中國消費者願意為科技含量高的產品,以及好的活性物和配方買單,因此,將媲美醫美級的強功效產品提供給消費者,亦是歐萊雅的方向。
  • 萬華生態科技平輿廠區投產儀式圓滿舉行
    領導嘉賓參觀新廠區平輿縣縣委副書記、縣長趙峰先生、萬華禾香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李建平先生、一鎮一品管理中心康興福先生、廣東省衣櫃定製協會秘書長曾勇先生、司空新家裝有限公司總經理題建軍先生、萬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宋仁松先生及萬華生態科技的合作夥伴、嘉賓及媒體各位領導、嘉賓一同參觀了新廠區的生產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