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建立的科舉制度,成為了之後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選拔人才的核心方式。而科舉制度也為在中國古代的學子提供了一個入朝為官的機會,無論身份貴賤,只論知識高低。因此那些有幸金榜題名的學子們,也會像今天高考考上心儀的學校的學生們一樣,舉辦宴會來慶祝。而這種類型的宴會還有專門的命名的名字,叫做「謝師宴」。本文將主要討論一下,在金榜題名之後的學子們,會如何慶祝這次可能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
一.什麼叫做「謝師宴」
1.「謝師宴」的緣由
謝師宴在中國古代歷代王朝都有,但都是以不同的名字出現的。但是總體來說,有一種「科舉四宴」是科舉考試之後的舉辦的宴會名稱,即鹿鳴宴、鷹揚宴、瓊林宴和會武宴。而且這四種宴會會在科舉考試揭榜之後,都會舉辦。
舉辦這種「謝師宴」的原因在於,中國古代的上京赴考的學子可能沒有盤纏或者落腳的地方,因此官方政府就會安排免費的吃喝住的場所。所以在這些學子考上功名之後,朝廷也會安排「謝師宴」來為這些學子們慶祝。
這種「謝師宴」,其實也是為了讓那些有了功名的學子感受到帝王的恩典,日後能更好地為帝王出謀劃策。
2.「謝師宴」的分類
自隋唐時期建立了科舉制度開始,通過考試成績所選出的都是入仕的人才,因此為了維護中國古代的行政官僚體系,所以科舉制度在創立的初期只是文試。無論考試的方向是哪種,但是最後的考核方向都是選出可以治國安邦的人才。
因此,在科舉制度的第一階段,其實就只是文科考試,所以所舉辦的都會是文科的宴會。
到了唐代武則天統治的時候,因為出於軍事的目的,因此便開始選拔武將人才。而這種考試直到清朝才被正式命名為「武科」。這種考試,所考核的標準並不是關於治國的內容,而是和行軍作戰相關的內容,比如說騎馬、射箭等。
正因為文科考試結束後會有文科的宴會,所以武科考試結束之後也會舉辦武科宴會。武科和文科一樣,會因為鄉試和殿試的區別,宴會的名稱也有所不同。鄉試的文科宴會叫做鹿鳴宴,殿試則被稱為瓊林宴。而武科的鄉試宴會叫做鷹揚宴,殿試則為會武宴。
二.文科宴會
1.鹿鳴宴
在唐朝時期,舉辦鹿鳴宴已經成為一個常見的社會現象了。這是為了那些在鄉試中金榜題名的讀書人所舉辦的,參加宴會的人員會有新考上功名的舉人,以及之前考取功名的舉人和在朝的官員。
在宴會中,會按照官職的高低來落座,對於在吃飯的時候,也會有專門的規定的,比如說動筷的禮儀等。因為在中國的古代,由於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因此長幼尊卑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視的禮儀。
對於鹿鳴宴這個命名,其實是出自《詩經》中。根據《詩經》中的描述,野鹿在獲得食物之後,會引來自己的同伴來一起享用,因此這種分享的美好品質被《詩經》中收錄成《鹿鳴》的樂章。所以文科宴會被命名成為鹿鳴宴,以此來表示帝王禮賢下士的品質。在舉辦鹿鳴宴的時候,也會演奏《鹿鳴》這首曲子。而且鹿鳴宴的「鹿」也是「祿」的諧音,但是因為直接說出「俸祿」這個詞,就會降低讀書人的清高,所以他們就使用諧音梗。在明朝的時候,帝王會以主食滷鹿肉來宴請學子官員,所以這也可能是鹿鳴宴的名字形成的因素之一。
2.瓊林宴
宋朝才出現「瓊林宴」的名稱,因為這是在殿試結束後的宴會,而舉辦宴會的地址在「瓊林苑」,舉辦宴會的時間一般是定於放榜之後的第二天。
瓊林宴的排場也是特別的盛大,這也是因為宋代強盛的經濟實力,而且也是由於宋代以士大夫為主的文官政治,所以瓊林宴的場面是熱鬧浩大的,在宴會上會有專門演奏樂曲、舞蹈的團隊的,而且瓊林宴上提供的美食珍饈都是數不勝數。在瓊林會上的落座順序,是根據帝王宣布學子的排名來的。
文科的「謝師宴」的舉辦,就是為了讓那些能獲得功名的學子感到升遷之後的喜悅以及有機會能做官的榮耀。
三.武科宴會
1.鷹揚宴
相較於鹿鳴宴是會宴請所有的鄉試上榜的學子,而鷹揚宴只是為了武科考試中成績出色的學子而舉辦的。
鷹揚宴的名字來源是」時維鷹揚」。參加的人是武科考試中的考官還有考中的學子,其規模大小是和鹿鳴宴相差無幾的。
2.會武宴
會武宴的參加人選是新考中的進士學子,對於那些並非進士的武科中選人才,是不可以參加的。會武宴的舉辦是從隋朝開始產生的,而且會武宴的參加門檻是比鷹揚宴高的,一般舉辦的場所就是兵部。
會武宴的產生,其一是為了弘揚帝王的恩德無限,其二是為了感謝考官的付出,其三是為了凸顯新進士的殊榮。會武宴的舉辦直到清朝還存在,而且會根據考試的排名還會賞賜很多兵器。
四.總結
綜上所述,「謝師宴」的出現是朝廷為了獎賞那些能考中功名的學子,同時也是為了犒勞在科舉考試中的考官。但是無論是出於何種目的而言,「謝師宴」的深層核心原因其實也是為了宣揚帝王的恩德,為了讓這些學子一入仕就感受到這樣的政治氛圍,才可以更好的心存感激地更好為帝王服務,
參考文獻:
1. 古代「科舉四宴」是哪些?
2. 古代學子如何慶祝科舉中榜?宴請規格遠超現代
3. 古代科舉考試高中,如何慶祝?談談鹿鳴宴和瓊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