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常與其他因素影響有關

2021-01-13 中國創氪網

對於爸媽來說,剛出生寶寶的每一項檢查,就像寶寶來到這個世界的每一場「考試」,家裡人都滿懷期待地希望寶寶能拿滿分,聽力篩查就是其中一場。新生兒聽力篩查沒有通過,就意味著聽力有問題嗎?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焦粵龍指出,初篩未通過可能存在其他影響因素,如寶寶外耳道有羊水、分泌物、胎脂等,如果在42天內復篩乃至於3月齡進行聽力診斷評估時仍有問題,此時即可診斷並提前幹預。

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

常與其他因素影響有關

「我家寶寶出院前做了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沒通過,怎麼辦?」在臨床工作或日常生活中,焦粵龍總不免時常接到家長類似的諮詢,「當聽到寶寶聽力篩查不過關,家人第一反應就是孩子聽力是不是出現了問題,會不會耳聾、影響說話等。」焦粵龍介紹,聽力的發育和語言的學習緊密相關,一般來說,孩子重要的語言技能學習會在3歲前完成,對於聽力有障礙的寶寶,未能及時發現,可能會錯過了兒童語言迅速發育時期。聽力篩查的目的便是對先天性的聽力障礙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幹預」,在預防聾啞和語言發育障礙中有特別重要的作用。

「不過,寶寶聽力篩查未通過並不代表聽力不正常,不用太擔心。」焦粵龍指出,聽力篩查其實分為三個流程,新生兒出生後48小時至出院前完成的初篩,是採用一種簡單的客觀測聽法——耳聲發射(OAE),一般在寶寶睡眠或安靜狀態下,將儀器耳塞或者耳罩的探測器放於寶寶一側外耳道中,探測器會發出一些「嘀嘀嘀」的聲音,測完一側耳朵再測另一側耳朵,如果寶寶配合好,整個過程大約5至10分鐘。但是這種方法容易受其他因素影響,當這個檢查未通過時,寶媽寶爸不用太過緊張。他解釋,進行檢測的耳塞不合適或者沒塞好,寶寶外耳道有羊水、分泌物、胎脂等,寶寶好動在測試過程中配合不佳,測試環境噪聲過大等都可能是影響聽力正常的寶寶的初篩未通過的因素。

兩輪篩查沒通過

聽力診斷評估可早發現耳聾

初篩未通過者及漏篩者於42天內均應進行復篩。焦粵龍介紹,復篩採用的是較為複雜一點的測聽方法——AABR,即聽性腦幹反射。這個檢查需要在寶寶睡眠狀態下進行,而且結果的準確率較高。「如果這一次通過了,寶爸寶媽就可以鬆一口氣了。」焦粵龍稱,反之如果AABR沒過,其中有10%的寶寶可能聽力真有問題,這時一定要重視了。

如果初篩和復篩均未通過,或兩次以上聽力篩查不通過的寶寶,在3月齡時要完成全面的聽力診斷評估,從而幫助醫生對寶寶的聽力狀況做出精確的診斷。

「這一系列的三個聽力篩查主要是為了確保在孩子6個月左右能確診是否患有先天聽力損失,以便在有好的時機時對孩子聽力實施幹預。」焦粵龍指出,三種篩查並非所有寶寶都需要全部進行,主要根據首次篩查結果和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如母親孕期曾使用耳毒性藥物或袢利尿劑、有聽力障礙家族史等來決定接下來需要進行的檢查。

總之,新生兒聽力篩查不過關不等於聽力一定有問題。此外,焦粵龍提醒,當寶寶遇到以下情況需要及時轉診到耳鼻喉科:耳外觀異常、小耳/無耳、耳周小孔、耳朵發炎;反覆鼻塞、流鼻涕,張口呼吸、睡眠打呼嚕,間歇性呼吸困難,飲奶時憋氣,經常吐奶、嗆奶;反覆咳嗽、唇顎裂、面部腫脹等。(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廖溫勃、江林藍)

相關焦點

  • 新生兒聽力篩查不過關 聽力有問題嗎?
    對於爸媽來說,剛出生寶寶的每一項檢查,就像寶寶來到這個世界的每一場「考試」,家裡人都滿懷期待地希望寶寶能拿滿分,聽力篩查就是其中一場。新生兒聽力篩查沒有通過,就意味著聽力有問題嗎?
  • 新生兒感染B族鏈球菌可致死,為何國內沒建議孕婦做常規篩查
    GBS感染是胎膜早破的主要因素GBS對絨毛膜有較強吸附能力和穿透能力,接種2小時內即可吸附於母體組織,繼而侵入絨毛膜,通過炎症細胞的吞噬作用及細菌產生的蛋白水解酶的直接侵襲,使胎膜局部張力減低,從而導致胎膜早破。
  • 聽覺障礙(聽力損傷)對語言發育的影響
    然而在語言發育的過程中,如果最開端的「聽」出了問題,後續的說、讀、寫自然也都會受影響。聽覺障礙根據性質可以分為聽力損傷和知覺加工異常。聽力是指探測聲音的能力。如果你在一個人耳旁大吼一聲(約80分貝或更高),那人都毫無反應,如果不是故意忽視你,那就是已經有極重的聽力損傷,已經或接近「聾」了。
  • 菏澤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出生後的「第一道安全檢查」
    這些可怕的遺傳代謝病卻也是可防可治的,通過新生兒出生後採足跟血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避免致殘致死。新生兒疾病篩查是新生兒出生後的「第一道安全檢查」,1995年,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並將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寫入了該國法中。
  • 新生兒篩查之「先天患兒」與正常人生的一步之遙
    你們知道你的寶寶在出院前,已經通過採集足跟血進行了新生兒篩查嗎?為減少出生缺陷發生,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出生缺陷「三級預防」策略:一級預防是孕前及孕早期的健康教育;二級預防是在孕期進行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三級預防是對新生兒先天性疾病進行篩查,對已經出生的缺陷兒進行治療和康復。新生兒篩查是嬰兒出生後的第一道重要「安檢」。
  • 新研究的擴大證據顯示Masimo SET脈搏氧飽和度儀篩查危重型先天性...
    作者總結道:「CCHD篩查是早期檢出危重型先天性心臟病甚至非心臟病況的可靠方法。我們認為,它將對摩洛哥的嬰兒死亡率和病損率產生積極影響。這是一項最佳檢測,它完全適合我們的國情。我們希望遵循國際新生兒篩查的最佳實踐,在本地和全國範圍內加以推廣,以便在摩洛哥及時檢出先天性CCHD嬰兒。」
  • 全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成立 罕見病早診早治
    首批作為成員單位加入協作組的共有25家醫院的新生兒篩查中心,同時多位在溶酶體貯積症診療領域的知名臨床專家受邀加入協作組,共同為該疾病的篩查、診斷和治療貢獻力量。 溶酶體貯積症是一組由先天代謝缺陷引起的罕見病,疾病種類多達50多種,可能會影響到患者身體的各個器官,對患者和家庭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
  • 別讓藥物毀了孩子聽力,基因檢測可防範藥物性耳聾
    我國每年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可以發現約為3萬左右聽障新生兒。還有6~8萬患有遲發性耳聾的患兒被發現。耳聾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認知和交流能力,同時也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了嚴重的負擔。 新生兒中每1000人中就有3個是重度以上的先天性耳聾,而就算是正常人群也有5%的耳聾基因攜帶率。
  •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當心聽力障礙
    3月3日是第17次全國「愛耳日」,我國耳聾發生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工作相對薄弱,其中,0-14歲聽力殘疾兒童總數超過460萬。為了降低耳聾的發病率,控制新生聾兒數量的增長,預防工作尤為重要。  今年,我省將有120餘位未成年人可免費治療聽力障礙。
  • 大於胎齡兒可能與孕婦的齲齒有關 而齲齒與早產和子癇前期無關
    健康的胚胎需要孕婦在妊娠期就有個健康的身體,有時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就可能引起不良妊娠結局,比如齲齒,母體齲齒就與新生兒發生大於胎齡兒(LGA)有關,大於胎齡兒是指出生體重在同胎齡平均體重第90百分位以上的嬰兒。
  • 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獲2019年美國CDC質量合格證書
    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獲
  • 「「數」說美好生活」為婦女兒童健康保駕護航 河南免費篩查護佑...
    繼續免費開展預防出生缺陷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簡稱「兩篩」),對篩查出的高風險孕婦進行免費產前診斷。成績|各項篩查均超額完成省定目標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省完成宮頸癌免費篩查142.22萬人,乳腺癌免費篩查145.69萬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
  • 唐氏篩查怎麼做
    那就是唐氏篩查!每一個媽媽孕育腹中的小天使,都希望他健康聰明可愛,但天使也有折翼的風險,每個孕媽媽都存在懷有唐氏患兒的可能性。在我國每750名新生兒中就有1個新生兒患有唐氏綜合症,即唐氏兒;唐氏兒多發於大於35歲的高齡孕婦,35歲以上孕婦的生育唐氏兒佔35歲以上生育寶寶總量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