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是歷史上少有的因受刑而留名於世的人,她被呂雉令人刨去了雙眼、斷了四肢、廢了口鼻面容,安置在滿是豬糞的豬圈中生活,從豬槽裡進食,在豬糞上蠕動、爬行,她被製成了「人彘」。「彘」就是「豬」的意思,所謂人彘,即是指「人形豬」。
好端端的一個人給做成了人彘,這是呂雉最為人詬病的罪行之一,她也因此得到了「毒婦人」、「女魔頭」的惡名,電視劇中呂雉的形象大多也給人一種毒辣、招人厭的感覺。
戚夫人作為故事裡的弱者和被害者,當然是遭人憐惜和同情的。如果光是從影視劇和小說中了解這段故事,你當然會更同情戚夫人;但是如果你從史料記載中了解這段故事,也許你會覺得,戚夫人是罪有應得,她的悲慘遭遇完全不值得同情。
起因
劉盈成為「漢二世」,呂雉成為皇太后,這是順理成章、天經地義的事。
我為何要這麼說呢?
以一般人的價值觀來說,人應該恪守本分,不惦記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更不能不擇手段去搶奪別人的東西,這是眾人都認同的。
楚漢戰爭五年,劉邦一直在前線領兵作戰,劉盈以太子的地位坐鎮關中,由蕭何輔佐。漢朝建立一直到劉邦病死的七年間,諸侯王接連反叛,劉邦率兵平亂,一走就是半年、一年,坐鎮關中的人由劉盈、蕭何又添了個呂雉。
沒有劉盈和呂雉的坐鎮,劉邦怎能安心地在外作戰呢?劉邦最怕的就是,天下沒打下來,自己的大本營沒了。坐鎮關中,這是呂氏母子的功勞之一。
剷除韓信、彭越,都是呂雉主導的,劉邦不忍心做的事呂雉做了,大漢因此又安定幾分,這是呂氏母子的功勞之二。
呂氏母子既有功勞又有苦勞,劉盈共當了12年太子,其地位在大臣們的心中早已鞏固,所以,這母子兩的地位又如何可以動搖呢?
論戚夫人之才,除了唱歌跳舞實在是一無是處,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個中看不中用的「花瓶」。論劉如意之功,他也就立下過討劉邦開心的「功勞」了,比起他大哥劉盈,實在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所以戚氏母子,既沒有資格,更沒有能力取代呂氏母子。她娘倆坐天下,既不合人心,更會把天下搞得一團糟。
而戚夫人狂妄無知、厚顏無恥,作為劉邦晚年最寵愛的女人,她得以壟斷劉邦的空餘時間,期間她就每天用苦肉計,一哭二鬧三上吊,逼劉邦廢了太子劉盈,改立自己的兒子。
她這樣做,既是不本分地搶奪別人東西的行為,更是不顧天下黎民蒼生的行為。戚夫人只考慮她的兒子,大漢的穩定、人心之所向她從未考慮過。
即便是劉邦,都無法撼動呂氏母子的地位,因為幾乎所有的大臣都擁護呂氏母子,如果他敢強行立劉如意,漢朝就將出現兩個天子,天下就將陷入分裂。
所以劉邦堅持幾年後,最終還是放下了廢嫡立庶的念頭。
結局
劉邦給戚夫人留了三條活路,一、夾著尾巴做人,別惹呂雉;二、將戚氏母子安置到遙遠的趙國;三、讓重臣周昌保護戚氏母子。
沒有人願意無緣無故就多生事端,少一事永遠好過多一事,戚夫人逼劉邦廢嫡立庶的做法的確讓呂雉惱火,事情也不是沒有挽回的餘地。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但你後來還是不改,就沒人能幫得上忙了。
呂雉先是把戚夫人關進了永巷,戚夫人在裡面過得十分憤懣,就寫了一首詩:
《舂歌》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裡,當誰使告女。
意思是:兒子是王,母親卻是奴隸;我每天舂米累死累活地,還要時常被死亡威脅;我這裡離你有三千裡遠,該派誰把我的處境告訴給你啊。
這首詩給人的感覺就是:戚夫人以為兒子劉如意能知道自己處境的話,自己就能被放出去,呂雉甚至還要給她賠禮道歉呢!畢竟她兒子可是趙國之王。
能寫出這樣的詩,我們完全可以看出戚夫人的愚蠢,可以說她娘倆都是被這首詩害死的。呂雉得到這首詩後十分惱火,你兒子當趙王了不起嗎?我兒子還是天子呢!
呂雉就是因為這首詩有了剷除這兩人的念頭。
劉邦死前把劉如意分封為趙王,讓誰都不敢惹的周勃當趙國的國相,這樣的安排已經讓劉如意十分安全了。
可是戚夫人不去趙國避難,非要留在長安,還被呂雉給關起了。如果她早點去趙國,她母子兩什麼事都沒有。
呂雉關住戚夫人後,就讓劉如意來長安見自己,周昌看出了呂雉的陰謀,不準劉如意去長安,呂雉也不敢輕舉妄動,畢竟如意當時還是趙王。
後來呂雉把周昌喊道長安來了,又派人用戚夫人的遭遇引誘如意來長安,沒有周昌的阻攔,如意心急之下只好聽從,到了長安沒多久就被呂雉毒死,隨後戚夫人也被做成了人彘。
結語
戚夫人的死不足憐惜,她就不適合當帝王的嬪妃,她連最基本的東西都不懂得。劉盈、呂雉的地位早就堅固如山,即便是劉邦都無法撼動,戚夫人在劉邦面前流再多眼淚又有何用?
她每天唆使劉邦廢嫡立庶,只會讓呂雉更加討厭她,剷除她的心思一日比一日強。她不僅要搶你的地位,還要搶走你兒子的地位,我相信任何一個女人,都不可能忍得了戚夫人的做法。
如果最後的勝利者是戚夫人,那麼劉盈必定會被她剷除,她就算不會把呂雉做成人彘,也必定不會讓她留在這個世上。
戚夫人和韓信、霍光其實是一類人,可以說他們是不明事理、自尋死路,他們無法預料到危險的來臨,刀都架在脖子上了,他們還懵懵無知。最成功的人,就是最能避開危險的人,《資治通鑑》收錄了無數英雄豪傑成敗的故事,吸收他們的經驗,必定能獲益匪淺,點擊上方連結即可購買一套精美的《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