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無能的人,越愛在這幾件事上浪費時間

2021-02-24 ins生活

每 天 陪 你, 一 路 讀 行

點 擊 上 方 藍 字 關 注 一 讀


 文| 喬克叔叔

出處| 極物(ID:ijiwulife)

前幾天公司搞了個跳蚤市場,把一些閒置又佔地方的好物,以低於成本價的價格內部出售,一開市,小同事們紛紛放下手上的工作,一哄而上,希望可以淘到符合心意的寶貝。

只有坐我對面行政姐姐淡定如常,我問:姐,不去看看嗎?行政姐姐苦笑一聲:這些就留給他們這些小朋友吧,年紀大了,擠不動了哈哈。

其實我之前很不認同的一個觀點就是:什麼年紀做什麼事。25歲你要結婚;30歲之前你得立業;都40歲了還學什麼英語.透著一股子刻板和迂腐。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過了30歲以後,就發現很多事不是不能做,只是不想做,不必做了。

前幾天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他裡面寫到一個死刑犯作如是想:「如果不死該有多好啊!我會把每一點時間精打細算,絕不浪費一分鐘。」

過了30歲,就越來越有這樣的感覺,開始越來越明確的感受到時間的長度,不管是時間和精力都變得格外珍貴。

有些事情都不想再浪費時間和精力去做了,我自己寫了幾件這把年紀不必做的事,與大家分享。

強行裝腔

有人說:成年人的的實質就是裝,假裝年輕,假裝小眾,假裝沒喝醉...

而到了一定階段,特別是30歲以後,就真的沒有時間和精力為了「面子」和「裝腔」活著了。

我的一個朋友,特別能喝,之前跟人拼酒,吹一瓶冰啤酒不帶喘氣的,隨隨便便就是半打,現在不僅不怎么喝了,還保溫杯不離手,我們調侃他「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

他訕笑:以前為了裝逼,拿著身體硬造,在人後吐的難受勁兒只有自己知道,現在明白啦,之前的逼格和腔調不過是裝出來的,身體和健康才實實在在是自己的。

我始終覺得:一個人開始成熟的標誌,就是不再為了面子裝模作樣的活著。

以前總是傳不完的照片,曬不完的幸福,喝個咖啡也要拍張照片上傳,去趟新馬泰恨不得讓川普都知道。

過了30歲,就越來越明白不必再在裝腔上浪費時間了,不必再加班都要發個朋友圈,希望領導同事看到;也不必明明不堪忍受咖啡的苦澀,還裝模作樣不加糖:我只喝清咖。

隨著年齡的增長,不要再故作姿態的為裝逼活著,一門心思地活成別人羨慕的樣子。沒有就是沒有,不行就是不行,最真實的樣子,才是最舒服的樣子。

強行合群

前幾天,有讀者給我留言:上午胃有點難受,本想中午喝點粥,但是平時一起吃飯的同事都要去吃酸辣粉,想著自己一個人去吃粥的話,顯得很孤獨,就跟著大家一起去吃酸辣粉,結果胃難受了一下午。

看完之後真是格外心疼這個「合群」的讀者。

在喬克叔叔看來,30歲以後,第二個不用勉強自己去做的,就是強行合群。曾經覺得「孤獨都是可恥的」,後來才明白,與其削足適履式的迎合別人,不如好好的與自己相處。

在美劇《老友記》有個情節,Rachel新入職了一家公司,本來準備大幹一場,卻發現自己有被「孤立」的跡象,原來上司經常會和同事們一起去室外抽菸,很多業務上的重大決定都是他們在抽菸時討論做出的。

這讓不抽菸的Rachel很是著急,為了合群,她假裝自己也是吸菸的人,強迫自己和他們一起去抽菸,即便她十分討厭抽菸,曾為了讓好友Chandler戒菸大費周章,回到家也因為煙味差點嘔吐。

很喜歡《日瓦戈醫生》上的一句話:世界上任何個人的獨自活動,都是清醒而目的明確的,然而一旦被生活的洪流匯聚在一起,就變得混沌不清了。

30歲以後,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也知道自己討厭什麼,與其為了表面上的合群,而浪費時間與大多數人混沌不清,不如一個人清醒而明確的活著。

強行堅強

人到了一定年紀,第三件不必再勉強自己做事情,就是不要再強迫自己堅強了。

年少時受了委屈,不敢坦露自己的脆弱,覺得那是無能的表現,而過了30歲,真的不必再強行堅強了。

這兩天,有個小夥子在微博上火了,原因是他騎單車逆行,被交警攔下後,小夥接到一個電話,打完電話後,小夥情緒崩潰,摔了手機,大聲哭喊著自己每天要加班到十一二點,女朋友忘了帶鑰匙,讓他送。公司也在催,他真的覺得好累。

他的崩潰,讓人看著心疼,引來無數網友的安慰。

我們總是跟自己說:要堅強,即使一個人,也要活得像一支隊伍。但人真的不必逼自己去強行堅強的,強大固然是好,但脆弱和痛哭也沒有什麼過錯。一個人不用活得像一支隊伍,一個人只要活得像一個人就行了,有尊嚴,有追求,有夢想,也有軟弱和崩潰的時候。

在《永別了武器》中的一句話: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真正的成熟,不是強大到永不倒下,而是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軟弱和不堪。

《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有這樣一句話:「到了我們這個階段,已經很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喜歡就盡情享受,討厭就一點不做。」

是啊,小時候總是羨慕大人們的自由,過著不被強迫的生活,而現在,我們終於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了,卻又常常被世俗、教條、虛榮心所困。

人活於世,最慷慨的方式,不過就是把自己還給自己。不世俗、不諂媚、不囿於條條框框,活得自在安然、天真熱烈,這才是我們嚮往的成熟和生活吧。

喬克叔叔,非典型浪漫主義者,人生格言:好好生活,保持性感;微信公號:極物(ID:ijiwulife)本文經授權發表。

相關焦點

  • 40歲後,越無能的人,越會在這3件事上浪費時間,希望你一條不佔
    40歲後,越無能的人,越會在這3件事上浪費時間,希望你一條不佔40歲後,迎來我們人生的另一個階段,那就是中年。到了這個年紀,肩膀上的責任越來越重,壓力也會隨之越來越大。如果一個無能的人,說不定會被生活所壓垮。因為他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更不知道自己該怎樣才能養家餬口,賺到更多的錢。其實,絕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很多人都喜歡犯同樣的錯誤。
  • 30歲後:越無能的人,越喜歡在這件事上浪費時間
    我會把每一點時間精打細算,絕不浪費一分鐘。」過了30歲,就越來越有這樣的感覺,開始越來越明確的感受到時間的長度,不管是時間和精力都變得格外珍貴。有些事情都不想再浪費時間和精力去做了,我自己寫了幾件這把年紀不必做的事,與大家分享。
  • 稻盛和夫:越無能的人,越愛糾結這3件事,聰明人看破不說破!
    稻盛和夫出身普通,生活拮据,年輕時候的他也不是很聰明,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平凡的人,卻白手起家創造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京瓷和KDDI。在稻盛和夫的哲學思想中曾提到:越無能的人,越愛糾結,而且特別糾結3件事,聰明人看破不說破!一、糾結過去這世上,有人心心念念著自己過去的輝煌,有人為過去的失敗輾轉反側,然而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何必還要與它過多的糾結呢?
  • 越沒本事的人,越喜歡在這3件事上浪費時間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過了30歲以後,就發現很多事不是不能做,只是不想做,不必做了。前幾天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他裡面寫到一個死刑犯作如是想:「如果不死該有多好啊!我會把每一點時間精打細算,絕不浪費一分鐘。」
  • 90歲巴菲特忠告:越無能的人,越愛做這3件事,不值得深交
    在巴菲特看來,你要識別出身邊無能的人,並有意與之保持距離,時間一長,身邊剩下的自然就是優秀的人了。因此,巴菲特告誡大家:越無能的人,越愛做這3件事,不值得深交!第一件:愛碰運氣,而不是靠自己無能的人總喜歡把結果交給老天爺,做事只做到3分,剩下的7分就交給天意了,這樣的人是不值得深交的。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越努力,依賴運氣的地方就會越少,漸漸地我們就可以很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 猶太人:越是無能的人,往往越愛做這3件事,看看你佔了幾個?
    「也就是說「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決定了我們會是什麼樣的人」。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如何選擇朋友,也是取決於自己的能力的強度,猶太人說過越是無能的人,往往越愛做這3件事,看看你佔了幾個?首先來說說猶太人,這個眾所周知,世界上最為有錢、最聰明的民族,即使幾千年的顛簸生活,卻能在這種環境中出英才。無論是在經濟、文化等領域,都取得不朽的成就,這都得益於他們的智慧準則。
  • 洛克菲勒:越是無能的人,越愛做這2件事,不能深交!
    每當提起世界上最會賺錢的人,我們都會想到馬雲、馬化騰之類的人物,但其實他們還不是最富有的。世界上有一個真正「富可敵國」的人是洛克菲勒。連比爾蓋茨都說:「我心目中的賺錢英雄只有一個名字,那就是洛克菲勒。」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個人財富超過10億美元的富豪。
  • 巴菲特:無能的人,往往愛做這3件事,人生越混越差,希望你不是
    「股神」巴菲特與自己的老師班傑明·格雷厄姆私下裡是很好的朋友,巴菲特的投資理論就建立在這位著名投資學理論學家的理論基礎上;巴菲特的摯交好友查理·芒格,也是他最好的合作夥伴,60多年的友情使巴菲特受益匪淺:「如果沒有遇到芒格,我會比現在窮很多,他讓我以極快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
  • 越無能的人越愛開會 心理學博士戳破真相
    日本心理學博士榎本博明日前就在自己的新書當中點破了有關開會的迷思,原來「越無能的人越愛開會」!▼榎本博士在新書《カイシャの3バカ》(臺灣譯名:《別讓這三種笨蛋壞了你的前途》)中指出公司中往往有三種最無能的人,分別是:會議狂、規則狂和數字狂。而那些喜歡開會的人,最大的原因是開會讓他們有「光是坐在那裡就已經有在做事的錯覺」!
  • 洛克菲勒告誡年輕人:越是無能的人,越愛做這2件事,窮人難悟透
    早在19世紀七十年代,中國還沒有結束封建統治時期,他就已經成為了地球上第一個億萬富翁,是美國歷史上除君主外最富有的人。要是按照現代比率換算,他的財富總量可以達到驚人的4000億,相當於超級大富豪比爾蓋茨最富時期的3.5~4倍。這個超級大富豪到底是誰呢?他就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 88歲稻盛和夫:越是無能的人,越愛做這3件事,不值得深交
    他的一生智慧造福了很多人,國學大師季羨林誇他說,能做到經營家和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猶如鳳毛麟角,稻盛和夫是一個。稻盛和夫先生總結了一生的經驗智慧,著成書,希望給更多年輕人幫助,書中有一點令我印象深刻。稻盛和夫說:越是無能的人,越喜歡做這3件事,不要深交。
  • 拯救航空的稻盛和夫:層級越低的人,越喜歡花時間在這三件事上
    這是因為他獨特的精神以及深植於自己思想的商業準則,這也使它成為了日本本土企業家的最強代表之一。稻盛和夫也喜歡給現在的年輕人傳輸經驗,對於很多工作和生活中正處於迷茫階段的年輕人,稻盛和夫認為:人的層次越低,越喜歡在這三件事上浪費時間,越早改掉越好。
  • 巴菲特:越是無能的人,越愛做這三件事,佔一點就要警惕了
    巴菲特建立優質朋友圈的辦法很簡單,他並非主動去尋找那些優秀的人,而是會主動拒絕無能的人,這樣我們身邊所留下來的便都是優秀的人了。巴菲特曾經提過,無能的人往往都愛做3件事,這樣的人往往不值得深交,我們可以通過他們的行為來識別哪些是無能的人,在平時就要注意遠離他們,這樣我們的圈子才會越來越乾淨。
  • 越愛做這3件事的人,往往運氣越差,活得越糟糕
    生活中,有的人越過越好,可有些人卻越過越差。日子越過越差,往往是有原因的。越愛做這3件事的人,往往活得越糟糕。1越好面子的人,往往活得越糟糕。2越愛發脾氣的人,福氣越少。在生活中,有很多不順心的事,不僅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問題變得更糟。
  • 越是無能的人,越是喜歡在公司做這3件事,領導看見就不耐煩
    越是無能的人,越是喜歡在公司做這3件事,領導看見就不耐煩在職場,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事情並不少,相信不少朋友都經歷過。如果沒有一點防範意識,很可能會成為別人攻擊的對象。俗話說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 90歲巴菲特告誡:無能之人,往往越愛做這3件事,建議遠離!
    在不到5年的時間中,創造了100美元翻倍為720億美元的一大奇蹟。現在的成就不只是因為他的智慧頭腦,也離不開他優秀的交際圈。查理·芒格,巴菲特60多年的摯友。他們認識於一次晚宴之中,一見如故。巴菲特曾在給兒女的忠告中告誡子女,越無能的人,往往越愛做這3件事,你對比一下你的身邊的人,是否也有這樣的行為。1、及時享樂,不問未來及時享樂的人通常不會規劃自己的未來,有一點資金後,就大把大把的揮霍;現在的年輕人甚至是超前消費,透支信用卡。這樣的人是不值得我們深交,長期相處,自己也會被感染上這樣的惡習。
  • 稻盛和夫:越無能的男人,越愛糾結這3件事,聰明人看破不說破
    稻盛和夫在自己的哲學理念中提到:越無能的人越糾結3件事,聰明人不點破,糊塗人不自知。一、糾結過去很多人喜歡糾結在過去的事情當中出不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可能要糾結很久,過去很多年了,還可能一直耿耿於懷,可是有句話說得非常好,「有錢買不到後悔藥」,即使你在怎麼後悔,在怎麼糾結,過去的終究是過去了,時間沒辦法倒退,只會不斷地向前進,如果因為過去的事情而影響到了現在的你,這樣是不是有點得不償失了。
  • 窮人特徵:越窮的人,在這3件事上越「摳門」,很準,希望你不是
    窮人特徵:越窮的人,在這3件事上越「摳門」,很準,希望你不是這個社會上,95%都是窮人,只有5%是有錢人,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吧。窮人之所以窮,完全就是因為他們的思維有問題,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一貫如此。而富人之所以富,也是因為他們的思維和窮人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 職場上越沒本事的人,越喜歡在這3個方面浪費時間,難怪越混越差
    職場上越沒本事的人,越喜歡在這3個方面浪費時間,難怪越混越差職場上,有本事的人能夠混得風聲水起,不僅能夠跟同事打成一片,還能獲得領導的認可,前途一片大好。而沒有本事的人,則是恰恰相反,不僅工作沒有起色,也很難交到朋友,基本上是屬於被忽視的情況。俗話說「爛泥扶不上牆「,就是精準的描寫職場上沒有本事的人。
  • 巴菲特的告誡:越是無能的人,往往越愛做這3件事,建議儘快遠離
    大浪淘沙剩下的就是優質的人脈,巴菲特曾提到,越是無能的人,往往越愛做這3件事,如果身邊有這樣的人要儘快遠離。1、及時享樂的人巴菲特認為喜歡及時享樂的人,不會去考慮未來,也不會對自己的未來發展做規劃,只追求眼前的快樂,看到喜歡的東西即便是負債也要買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