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推送的原因有點悲傷,我們很喜歡的動畫片《瑞克和莫蒂(Rick and Morty)》以及《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的製作人J. Michael Mendel去世了,享年55歲。他曾因這兩部作品四次摘得艾美獎,被大家視作靈魂人物。
較之《辛普森一家》,《瑞克與莫蒂》在國內知道的人相對少一些,儘管兩部片子都同樣「賤嗖嗖」,也同樣都是「發生在家人身上的那些相愛相殺的故事」。
《瑞克和莫蒂》每集20分鐘左右,節奏極快,充滿了屎尿屁和惡搞場面。男主一瑞克是智商高到藐視全宇宙的天才科學家,瘋癲、刻薄、酗酒、自戀、歇斯底裡、髒話不離口,猛一看起來除了智商高沒啥優點。男主二是他的外孫莫蒂,典型的隔壁家普通男孩,身上寫滿了平凡二字,自卑焦慮但又有些細膩善良。
簡單說整部動畫片就是瑞克發明了可以任意穿越各種時空維度的「傳送門槍」,類似便攜版蟲洞,帶著外孫莫蒂偶爾也捎帶上其他家人,在各個星系與平行宇宙之間進行冒險的故事。
這部動畫腦洞大到無窮,《瑞克和莫蒂》幾乎把所有科幻作品中的各類奇思妙想都一網打盡,用荒誕、解構的方式呈現了經典的科幻母題,話題跨越時空穿越、克隆、多重夢境等等。這部片子致敬了非常多經典影視作品,以惡搞的方式,莫蒂的原型就是《回到未來》裡的老科學家,諸如《盜夢空間》、《猛鬼街〉、《星際迷航》、《權力的遊戲》亦在動畫片中有所涉及。
瑞克和莫蒂的冒險旅程充滿了矛盾和荒誕,他們穿越了一個又一個人類社會形態,通過極端的設置來展現人類社會需要解決的命題。
豆瓣有網友評價說,這劇有如神助,愈發喪病,愈發殘酷,愈發癲狂,愈發精彩。在平凡生活的表象面前,做到了真正的腦洞開到天際,把整個宇宙玩成一場連皮帶肉的帶刺派對,拿著一把無堅不摧的槍,狡黠地掃射了婚姻、宗教、暴力、男女平等、智力歧視、個人崇拜等種種所謂的文明與野蠻。
科幻動畫的外皮之下,我們可以看到對社會的批判、對英雄主義的解構,也能看到人性和親情。如果沒有莫蒂和家人,誰也不知道「瘋狂瑞克」會不會變成殺人狂魔或者隨隨便便就毀滅了宇宙。而家庭這個主題,同樣是支撐辛普森一家這部作品的內核。辛普森一家人有各種壞毛病,窮、粗魯,滿身缺點,很少向彼此表達愛,但他們真實地關心著彼此。
《辛普森一家》是美國史上最長壽的情景喜劇及動畫節目,曾被《時代》周刊等評為90年代最優秀的情景喜劇,亦深刻地影響了美國流行文化。
兩部作品都描繪的是不完美的人和不完美的世界,但或許正是這種種的不完美構建了我們,也讓我們試圖去追尋什麼是更美好的。以下,R.I.P:
文 / 劉起
本文首發於2018年3月,有劇透,部分劇情及配圖血腥指數較高,謹慎閱讀
《瑞克和莫蒂》第三季在豆瓣最熱門的三條短評是:
「我就是不明白這劇分怎麼會這麼低,才9.8,難道有人沒打五星?太可怕了吧!」
「我們中間出了沒打五星的叛徒。」
「我認為能不能看懂本劇,喜不喜歡本劇可以作為擇偶標準了。」
不止國內劇迷一致性好評,這部劇的爛番茄指數也高達100%,IMDb的分數也是高的嚇人,第三季第七集《The Ricklantis Mixup》這集甚至拿到了9.8的高分。
這是它此刻的豆瓣評分,三萬多人,9.8分——
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瑞克和莫蒂》一樣,形成這樣一個狂熱、堅定、有區隔性的觀眾群體。即便如《教父》這類經典,也很難讓觀眾如此一致的認為,看不懂這部作品的就非我族類。
《瑞克和莫蒂》成為一種亞文化的另一個證明,是其引發的川香辣醬熱潮。
S3E01中,Rick幾句戲謔的臺詞「我並不是為了給妻女報仇,這是假的。一切只是為了麥樂雞的川香辣醬,這才是串起一切的主線。」就使麥當勞20年前為電影《花木蘭》推出的、早已被人遺忘多年的川香辣醬,再次風靡熱銷,甚至供不應求。
Rick是一個全宇宙智商最高的天才科學家,但也是不折不扣的瘋子、怪物。他整天醉醺醺的、滿口髒話,但又聰明驕傲、憤世嫉俗、蔑視一切社會規則與道德準則。
Rick
外孫Morty是一個14歲的普通男孩,長相、智商、情商都平淡無奇,他自卑、焦慮、軟弱、怯懦。
Morty
Rick發明了可以任意穿越各種時空維度的傳送門槍,他以女兒家的車庫為科學實驗室,帶著智商堪憂的外孫,展開了一次次在宇宙各個星系、各個平行宇宙之間驚心動魄、重口味的冒險歷程。
《瑞克和莫蒂》最讓人嘆服的一點,是其幾乎把所有科幻作品中的各類奇思妙想都一網打盡,用一種荒誕、解構的方式呈現一些經典的科幻母題。從時空穿越到星際冒險,從物種變異到人類克隆,從多重夢境到記憶刪除,從人體冒險到多重人格。
《瑞克和莫蒂》創造出千奇百怪、令人瞠目結舌的異次元世界,有田鼠寄居在人體內的星球,有充滿屁股的星球,有從頭上長出手臂的怪物,也有三個乳房的人類,簡直是一部超大型怪奇物語。其中外星生物的數量種類和怪異程度,大概是《黑衣人》的十倍不止。
怪物大合照
時空穿越的母題被發揮到了極致。時空穿越是這部劇集的基礎設定,是各種天馬行空、腦洞大開的故事能夠成立的必要條件。時空穿越不僅帶來一次次冒險旅程,甚至發展到由多個平行宇宙中千千萬萬個Rick和Morty,共同創建了一座高科技城市——Citadel(瑞克城)。
物種變異的母題,在劇集中以一種重口味的誇張方式呈現,幾乎超越了物種變異的倫理邊界。
比如有一集,Morty為了讓暗戀的女神愛上自己,找外公要來一種戀愛血清,卻意外地使其與流感病毒混合,令全人類發生了多重詭異的物種畸變,變成柯南伯格電影中的怪物(柯南伯格的重口味和噁心程度跟這集比簡直小兒科)。
祖孫二人只好拋棄了這個地球,穿越到一個正常未變異的平行宇宙,並埋葬了那個時空中實驗事故身亡的自己。
多重夢境穿越,更是玩得舉重若輕。S1E02這短短20分鐘的一集,就比《盜夢空間》幾層夢境的翻轉複雜有趣的多。
為了讓數學老師能心甘情願給Morty的期末成績打A,祖孫試圖把讓這一想法植入老師大腦,卻發現老師的潛意識有著不為人知的變態與離奇。
第一層夢境老師殺性大開,為了保命祖孫二人躲進另一個人的夢境,卻發現一個比一個危險,只能一直往更深層的夢境躲。這幾重夢境內容,又直接對應了佛洛依德的潛意識理論。
這一集除了幾重夢境,竟然還能容納一條完整的次要敘事線——Morty家的寵物狗嗅嗅,被戴上了一個可以變聰明的裝置,卻因此覺醒反抗,最終統治了人類。
寵物狗嗅嗅給自己加上機械臂後,回來質問Summer,「我的XX(註:消音詞)去了哪兒,被摘除了」。這一集對於人類養寵物的辛辣諷刺,既讓人啼笑皆非,又細思極恐。
《瑞克和莫蒂》的信息量之大、故事之複雜波折、想像力之離奇,真是每一集都讓人瞠目結舌。進入人體內部器官的冒險——坐著骨頭船經過器官樂園的膀胱噴泉、胰腺海盜灣,從乳腺逃出體內。
參加超級英雄聯盟,去打擊邪惡力量,拯救銀河聯邦,卻發現超級英雄不過是在超能力的掩飾下,比普通人還要怯懦自私一類人。還有末世生存、被刪除並保存在玻璃容器中的記憶、複製人、人工智慧、邪惡人格分裂出的實體想要控制世界。
每一集只有短短20分鐘,但經常是多線敘事、情節幾重轉折,經常比一部120分鐘的電影情節容量還要大,也因此,敘事以一種高密度、快節奏的方式展開。
比如口碑最好、被視為神作的S3E07這一集,更是在20分鐘加入了Citadel(瑞克城)的四條敘事線——政治選舉、工廠罷工、小學生冒險、好/壞警察的黑交易。
對當代社會的各個層面——各種批判反思,每一條線都暗黑又悲觀。謊言和假象,殘酷和無力感,金錢交易和勢力……編劇在很多集中大玩電影梗——《盜夢空間》《回到未來》《終結者》《肖申克的救贖》《瘋狂的麥克斯》《鐵達尼號》《侏羅紀公園》,以滑稽、癲狂甚至變態的戲仿方式解構經典電影。
比如S3E02中,祖孫二人帶著外孫女Summer來到一個被輻射而發生變異的荒涼衰落的末世世界,過上原始人一樣的生活。但這種生活很快被Rick發現的同位素所改造,擁有了電,逐漸變為現代人的生活。
之前充滿野性的暴力肌肉男,變成電視重度依賴症的現代人——沙發上的土豆。曾經的環境破敗髒亂,現在Summer卻被鄰居職責沒有做好垃圾分類。這種在末世對現代社會的諷刺,也讓人忍俊不禁。
《瑞克和莫蒂》能獲得這樣狂熱的喜愛,更在於文本的複雜性,帶來了一種多重解讀的可能性。
科幻迷可以從科幻故事的角度,推理分析《瑞克和莫蒂》中多個平行宇宙的複雜敘事,尋找隱藏的信息,這使觀影過程成為一種智力解謎遊戲。
比如S3E07中玩弄權術的總統Morty是不是S1E10黑化的眼罩Morty?比如C-137地球版的Rick和Morty是從一個變異了的柯南伯格星球中穿越過來,取代了C-137地球實驗事故死去的祖孫,但是這對劇集中的貫穿始終的祖孫,就一直是原配的嗎?
政治劇的愛好者,可以從社會批判層面進行解讀,從辛辣諷刺和犀利批判中,分析劇集包含的政治寓意。
情感敏感細膩的觀眾,可以從中發現親情與愛。雖然一些觀眾不喜歡S2E10的結局,因為他們無法接受聛睨一切的瘋狂天才Rick,竟然擁有這些平凡人的脆弱感情,為了親情主動向銀河聯邦投降。
Morty問Rick為什麼選擇跟他一起時空冒險,Rick嘴硬的說,因為自己作為宇宙頭號通緝犯,需要一個傻一點的人來平衡自己高智商的腦電波,所以Morty就成了他的掩護。
但在很多集中,我們都看到兩個人之間親情的羈絆。當邪惡Rick折磨Rick並讓他看到了大銀幕上受虐待的Morty,Rick泛起淚光,邪惡Rick嘲笑他,「你竟然為了一個Morty哭」。Rick依然嘴硬不承認:「我只是對蠢貨過敏。」
但不得不承認,親情確實平衡了這些近乎瘋狂的理性。如果沒有親情,無所不能的Rick也許就會變成一個惡魔。
雖然蔑視一切規則,但親情的存在,讓這部劇集卻不至於成為反人類的邪惡故事。
年輕叛逆的觀眾,更是可以從這部解構英雄主義、道德倫理等等的劇集中,找到他們認同的價值觀——蔑視、反抗既定的社會規則。
比如Rick寧願發明夢境機器,也不願意幫助morty做功課得A,因為「作業有害智商,少做才是正解」。
比如Morty跟外星性愛機器人生出帶有毀滅傾向的兒子小Morty,是宇宙最殘暴的物種,Morty為了不讓兒子出去,欺騙他外面有毒氣。
當青春叛逆期的兒子走出家門,發現自己沒有死,一切都是騙局,他的整個三觀都崩塌了:「我的人生就是一個謊言,感恩節其實是屠殺印第安人的節日。」真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諷刺。
那世界如何在外星兒子的暴力傾向下存活下來?編劇順便黑了一把作家這個職業。動畫片《大丹麥狗馬默杜克》的作者Brad Aderson剛好路過,對父子倆說了一句:「你知道嗎,要滿足內心的陰暗願望和毀滅傾向,你只要當一個作家就可以了。」外星兒子後來果然成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書作家,並寫了一本《我可怕的父親》,講述自己被Morty囚禁的成長過程。
順便輕鬆解構了物質的功能與界定。在一次混亂的穿越中,經過了幾種怪異的時空,看到了人,沙發,披薩,電話這四種東西的功能互換。在一個時空中,沙發坐在人的身上打披薩電話訂外賣電話食品。腦洞大到飛起。
哲學愛好者,可以思考這部劇集思考存在意義的奇特視角。
比如有一集,生活事業都不如意的女兒Beth與女婿Jerry,用跨次元的視鏡看到其他平行宇宙中另一個自己的人生。他們都羨慕起那個更成功更好的人生,後悔自己選擇年紀輕輕就結婚生子。
如果在人生的關鍵時刻,你做了不一樣的選擇,你的人生軌跡是否會有所不同?這也是《機遇之歌》《羅拉快跑》《滑動門》這類電影中思考的問題。
比如另一集,雖然我們知道Rick是為了家人能不用再逃亡、安靜的生活而選擇了投降入獄。
但是,當獄友問Rick,「你為什麼入獄,」Rick回答:「Everything」。這個玄妙晦澀的回答,依然會讓我們思考人生到底是為了什麼,存在的意義何在。
而在下一集中,越獄的Rick又調侃的說,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川香辣醬。又一次反轉並消解了之間的回答,將這個問題代入虛無。
熱愛解構的戈達爾曾經在《筋疲力盡》中引用福克納的《野棕櫚》,「在憂傷與虛無之間,我選擇憂傷。」 對於Rick而言,他選擇了川香辣醬——因為你很難解釋人生的意義何在。
《筋疲力盡》(1960)
《瑞克和莫蒂》表面上是一次次瘋狂、無底線的重口味冒險、內核卻帶有某種荒誕性與悲劇性。
Rick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看似無意義的廢話「Wubba lubba dub du」,但Rick的老朋友鳥人告訴Morty,這句話在鳥人的語言裡,意思是「我很痛苦,請幫幫我」。於是,這部看似無節操、蔑視一切的狂歡鬧劇,變成了一出骨子裡落寞的悲劇。
第二季結尾,當Jerry從窗口看著遠處雨中的那個與他心靈相通的蠢蛋Rick;當鏡頭從被囚禁在銀河聯邦監獄的C-137版Rick身上漸漸拉遠,伴隨著九寸釘樂隊的《hurt》,一種巨大的悲劇性力量,從惡搞、無稽、狂歡中緩緩升起。
最後回到開頭的問題,為什麼《瑞克和莫蒂》能形成一個如此狂熱、帶有某種排他性的觀眾群體?似乎看不懂、不喜歡這部劇集的人就「非我族類」。
一方面,《瑞克和莫蒂》多重平行宇宙與混亂時間線形成的複雜多義的文本、腦洞奇大的想像力、叛逆超脫的價值觀,確實會帶來某種智力上的吸引力,但也對接受者產生一個區分度。
另一方面,我想借用羅伯特·朱伊特對《星際迷航》亞文化的分析來解釋《瑞克和莫蒂》所引發的狂熱:「這部科幻劇集與其粉絲群體構成了一種世俗信仰,一種奇特的電子宗教。」
全宇宙最聰明、無所不能的瑞克被理解為救世主,粉絲們則是信徒,共同組成了一個新型的神話系統。這也是《星球大戰》《星際迷航》《黑客帝國》這類科幻作品更容易形成一種亞文化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