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 | 廣武朔雪

2022-01-31 太原道
一場降雪把雁門山裝扮的格外妖嬈。

  廣武的身後就是恆山山脈西端的雁門山,古稱句(讀勾)注山,句注山巔叫太和嶺,太和嶺的制高點叫望雁峰(望雁峰敵樓在文革期間拆毀),東南不遠處就是天下九塞雁門為首的雁門關!

  廣武在明朝稱廣武營,置重兵布防。廣武分新舊兩個廣武,位居雁門雄關西側的叫舊廣武,是雁門關的西陘口,宋代的雁門關就在西陘口的深處鐵裹山隘口。位於關口處的舊廣武依然關城巍聳,是我國目前現存保存最為完整的遼城,為蕭太后所建,與當年戍邊護疆的楊家將對峙,到明代萬曆年間包磚。在這座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古代軍事遺址遺存的西側一裡處,有一坍塌破敗但又馬面密集的古堡,當地人稱「六郎寨」,往南不遠處有一小村叫油房村,當村一株「六郎古榆」風骨猶存,再往裡兩公裡就是代縣雁門鄉的白草口村。

  從宋代的雁門關到遼代的廣武城,隘口溝深地幽,灘險水急,直抵鐵裹山口古雁門關,兩側萬仞高山踞立,明代長城與北齊長城在紫荊山下的白草口、王莊一帶挽臂牽手。因隘口兩側山體多紫石紫土,早在春秋以前就稱之為紫塞,紫塞由此而來。

  在廣武有新廣武不新舊廣武不舊之說。新廣武位居東陘口,距離雁門關僅七公裡之遙。這裡敵樓林立,城中有城,俗稱「金鬥銀簸箕」。就是說新廣武由兩座城垣連貫而成,北城迎敵,後城犄助,是雁門重關的前沿陣地!這就形成了以雁門關為中心、東西兩陘為側翼、句注山長城為屏障的完整古代軍事防禦體系!

  雁門關古代軍事防禦遺址是我國目前保存基本完整的國寶級遺存!也是我國目前古代軍事遺址遺存最為密集的地方!

  在這個地方拍雪景,古韻十足,極富邊塞詩情畫意,極具歷史的厚重感和滄桑感!

  中華名關,成就了歷朝歷代的詩人大家,詩詠雁門的千古絕句,或許就是在這些鋪滿山峰萬壑的寒雪中突發靈感的!

  在多描寫雁門關、廣武城的古代詩詞中,當數中唐浪漫主義詩人李賀的《雁門太守行》最為有名: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這首名詩的鏡像在千年之後的雁門山巔上得以再現!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盧綸最著名的《塞下曲》: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胡人單于潰逃雁門關,戍邊將軍不畏嚴寒,勇猛追擊。一逃一追,戰鬥氣氛陡然,營造了詩歌意蘊悠長的氛圍。

  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首詩,重現了雁門寒雪鐵衣的戍邊情景: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當你品嚼「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一千古絕唱時,千年前的岑參不也是身臨體悟了一回眼前這雁門雪景嗎?!

        另一位並不知名的唐代詩人許棠的一首《雁門關野望》,直接點出了紫塞唯多雪的別樣意境:

       高關閒獨望,望久轉愁人。

       紫塞唯多雪,胡山不盡春。

       河遙分斷野,樹亂起飛塵。

       時見東來騎,心知近別秦。

       他無疑佇立雁門高關,憑欄遠望,雁門關內外,積雪經冬、斷野飛塵的嚴酷景象。邊塞杳無人煙,偶爾有巡騎路過,感受到的卻是戰爭的塵煙愈來愈近,頓升悲壯悽涼之情。

  現代詩人與古人對和雁門關,我國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的作者鬱達夫留五言詩:

       朔風度雁門,雪沒明駝足。

       妾自戀胡兒,何煩千金贖?

直抒雁門大雪之嚴酷,直指過雁門關之艱難、戍邊將士之堅毅的詩境。

        著名現代詩人汪國真2004年9月寫的《題雁門關》,點出了雁門關地勢險要和古代將士為國英勇守關的情懷。

       雁門關險氣勢雄, 大雁難越鬼神驚。

      得失安危系國脈,風中猶聽兵聲起。

  舊廣武南門。

  舊廣武街景。

  唐朝詩人劉長卿的《過雁門關》,        寒雲帶飛雪,日暮雁門關。
       一路傍汾水,數州看晉州。
       這又是一首寒氣逼人的五言長城詩!

  在盤盤雁門古道上,我們的老鄉元好問吟出了令當今二八懷春、青春年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摸魚兒.雁丘》詞:

        問世間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

        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

        離別苦,

         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

         渺萬裡層雲,

         千山暮雪,

         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

         寂寞當年簫鼓,

         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喑啼風雨。

         天也妒,

         未信與,

         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

         為留待騷人,

         狂歌痛飲,

         來訪雁丘處。

       一首對殉情鴻雁的禮讚,寄人生哲理於淡悟之外。元好問這一千古絕唱的靈感同樣來自這嵯峨嶙峋、白雪皚皚的句注山!

  南北朝鮑照在他的的《代出自薊北門行》一詩中指出了位處邊塞前沿的廣武與皇城天子的關聯:

       羽檄起邊亭,烽火入鹹陽。

       徵師屯廣武,分兵救朔方。

       嚴秋筋竿勁,虜陣精且強。

       天子按劍怒,使者遙相望。

       雁行緣石徑,魚貫度飛梁。

       簫鼓流漢思,旌甲被胡霜。

       疾風衝塞起,沙礫自飄揚。

       馬毛縮如蝟,角弓不可張。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

        西漢詩人殷憲《過廣武懷婁敬》中直言陳情高祖劉邦在廣武坐鎮指揮,兩軍對壘、劍拔弩張的戰場一觸即發!

  雁門關上廣武營,高祖擊胡曾聚兵。

  襲遠天寒兵氣老,布疑旗偃角聲凝。

  苦心弗解囚直士,秘計難宣辱漢廷。

  堪笑後來趨附客,不言婁敬說陳平。

  新廣武北城東城牆。

  新廣武村在城西新建居民區。

  新廣武村南城東北一隅。

  廣武長城橫亙雪嶺,巍峨蜿蜒,格外壯觀!

  雪後的廣武長城上空突現奇雲!

  白草口村前明代關樓保存完好,跨河關樓早已被大水衝毀,蹤跡全無。

        山腰的石砌牆體是北齊長城遺存。

  廣武長城白草口段的鋸齒長城是這段長城的精華。

  雪後的猴兒嶺長城更加壯美!

  清晨,冒著零下25°呵氣成霜的極度嚴寒,穿行在東西陘口,相機會突然斷電,按動快門的手指在厚厚的手套中也堅持不了幾分鐘!在車裡暖手的時候,突然想起了大詩人老鄉元好問的《滿江紅·雁門關》:

        樓斷蒼雲,似故帥、叱威點閱。分明見、秋高斂籟,峰群肅列。箍地龍蜒猶揣火,鎖關虎隘能堅鐵?只回雁、嘆堞草搖風,聲聲咽。    菸灰散,憑熱血;螢光熠,傷明月。縱潘楊不語,世人還說。可恨忠奸多惹瀣,直疑清濁都含譎。抬望眼、問大好河山,真無轍?

       元好問同樣凝佇雁門關,面對肅列群峰、揣火龍蜒、鎖關虎隘、忠墳青冢非常感慨。宋皇昏庸,奸佞橫行,忠良頻遭暗算,雁門屢屢失守,致大宋江山滅亡。

  被油房村民供奉為神樹的「六郎古榆」。

  千年遼城在白雪的映襯下愈顯古風古韻!

  這裡是攝影人聚焦最為密集的地方!

  離白草口三公裡的地方王莊村為北齊長城保護點。

  700多個春秋之後,雁門山還是那座雁門山,長城再無旌旗獵獵、鼓角相聞,盤盤羊腸古道早已淹沒在歷史前進的滾滾紅塵中,一條通衢大道,穿山而過,直抵并州太原,北秀容換顏新朔州,當年元好問苦情悲泣、感慨良多的地方,早已換了人間!

直接點擊以下文字連結,閱讀推薦內容:

長城成為山西旅遊新版塊,沒去過這32個地方不敢說走過山西長城!

老兵不死(上):山西長城的32個經典地標(1至16)

老兵不死(下):山西長城的32個經典地標(17至32)

俯視滄桑:換一個角度用上帝之眼品味山西長城

風流已被雨打風吹去——正在消失的山西古長城

三晉長城——萬裡長城的璀璨華章

山西長城,鑲嵌在三晉大地上的壯美詩行

壯哉,山西長城!!!

帝國面孔——山西長城之陽和道新平路

帝國面孔——山西長城之邊城故人

雁門長城:沉寂的要塞,荒廢的商道

尋訪全國唯一的岢嵐王家岔宋代長城

給你唱一段長城謠,寂寞又荒涼

杏花光影裡的大美山西長城

我的隊友我的牆:山西長城水泉營至老牛灣徒步穿越回顧

山西歷代長城保護範圍公布,40個縣4000餘處

右玉古長城紀行

朔漠連垣墉,州堡傲蒼穹——大美朔州長城

長城 | 石破天驚敗胡堡

相關焦點

  • 戈雷厚▕ 我登上了廣武長城
    月亮又爬高了一截,幾朵雲花不離不棄,這秋天的美,倉頡還沒有造出足夠的文字來表達我的鄉愁……      值此秋日,我爬上了廣武長城,俯瞰塞北大地,萬千感慨。明長城、漢墓群、遼城、桑乾水,盡收眼底……        秦皇漢武遼金國        世事滄桑廣武城     這裡是一個民族大融合的地方,一棵棵美麗蒼老的老楊樹和舊廣武城牆上的那株古榆樹,城西南的兩株古柏樹,蒼勁茂盛,歷經數百年風雨,吟唱著戰爭的創傷和它生存的悲壯。
  • 遊廣武長城有感
    自己每次路過廣武長城心裡都會想,那一天能親自登上去看一看該多好,今天願望即將實現,因此,心情格外高興。廣武長城位於山西山陰縣境內,全長10公裡,明洪武七年(1374)修建,萬曆三年(1575)重建。從山陰縣新廣武村,到代縣白草口村,是如今保存比較完好的長城。
  • 雁門關外有風景,廣武古城漢墓群,還有長城在山頂!
    廣武漢墓群雕塑翠微山上的廣武明長城修築於明洪武年間,同新廣武城一起修築,成為當時抵禦北方遊牧民族韃靼人和瓦剌人的強有力的屏障,是內長城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雖然歷經600多年的風風雨雨,但依然頑強地矗立在山頂。
  • 山陰廣武長城文化公園保護建設項目列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項目
    12月11日,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會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召開。山陰縣廣武長城文化公園保護建設項目列入國家文化公園初步建設45個項目。廣武長城「月亮門」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文化工程。深刻把握長城作為中華民族象徵的重要地位,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成為傳承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走廊、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的靚麗名片、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文化和旅遊體驗空間。
  • 《長城腳下舊廣武城》
    在長城廣武段西側腳下,有一座古鎮——舊廣武古城,是山西省現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古城雄踞隘口,南望內長城,東靠新廣武城,北鄰漢陰綰故城,西接遼代雁門關關城遺址,對峙的敵樓,相望的烽火臺等,構成一條堅固完整的戰事防衛體系,至今仍不失當年古戰場壁壘森嚴的戰鬥氣勢。
  • 雨後的廣武長城是人間仙境
    一場大雨後,廣武長城升起了濃濃的霧靄,雲海中的長城,就像一幅水墨畫一樣,日出和日落時所形成的「彩色雲海」五彩斑斕,最為壯觀。若你真的去了就會感受那裡的自然美景好像能夠與你溝通,站立在長城之上,它好像可以傾聽你述說心中的思語。忽然一片雲霧飄來,你會被雲霧所包裹;你會感到人在霧裡,霧在身邊。此情此景,飄飄欲仙,感覺美極了。就是這樣的美麗之地讓很多人不能忘懷。 這就是廣武長城的魅力!
  • 雪色長龍—廣武長城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就成為了冬季人們期盼的一種色彩廣武長城,地處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張家莊鄉,為明洪武七年(1374年)修築,其西起新廣武城,南至白草口村,全長約10公裡左右,它從山腳沿著山脊一路爬上山頂,整體氣勢磅礴,恢宏壯觀,為山西境內地勢最險、建築最精、保存最好的明長城精華所在,而長城腳下,相距只有2公裡左右的新舊廣武古城,互為犄角,如二虎把門,與明長城渾然一體,構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線,是明長城重要關口——雁門關整體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長城腳下廣武漢墓群》
    ,位於山西省朔州廣武古城北的開闊地上。因為旁邊有廣武古城的緣故,被稱為「廣武漢墓群」。整個漢墓群南依群山,北連朔州平川,從南向北俯瞰,由高到低,大小不一的封土堆星羅棋布。最高封土十多米,最低的也有三米多。置身於星羅棋布的漢墓群中,遠眺勾注山上蜿蜒起伏的長城。
  • 喜報:山陰廣武長城文化公園保護建設項目列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12月11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會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召開。山陰縣廣武長城文化公園保護建設項目列入國家文化公園初步建設45個項目。廣武長城
  • 朔州山陰縣:依託「北門鎖鑰」 打造廣武長城文化IP
    廣武所在的山陰縣位於朔州市,南有雁門山,北有洪濤山,桑乾河橫穿全境,縣域現存長城包括北齊天保七年修建的長城三段(全長6078米),以及明代修建的長城九段(全長29467米),共計十二段,全長35545米,是國內長城的珍品,極具歷史文化研究和旅遊觀光價值。
  • 闊別四年,廣武長城「月亮門」回來了!
    2016年10月3號夜裡的一場大風,朔州廣武長城本已是敵樓殘跡的券洞「月亮門」轟然倒塌,成一地碎磚。後經當地文物部門搶救和保護性修復,加強了基座,但復原殘跡還是整個敵樓成為難以抉擇的課題。
  • 看廣武長城,不能不了解「月亮門」的歷史
    沒有開發前的廣武長城那麼在這8段長城中,哪段最為完好?哪段最為壯觀?哪段最為險峻?哪段最引人關注呢?我的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是地處山西朔州市山陰縣張家莊鄉廣武村至代縣白草口的新廣武—白草口段明長長城。廣武長城全景圖這段長城,是明萬曆年間由巡撫山西提督雁門等關都御史李景元所修,作為雁門關的前沿陣地,它氣勢磅礴,雄奇險峻
  • 朔州廣武長城「月亮門」!
    廣武長城位於山西省朔州山陰縣張家莊鄉新廣武村。屬明朝內長城。西起白草口河東,東至新廣武村,全長5964米。 昔日容顏 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中秋之際,巡撫都御史李景元攜兵備副使李茂春、左參將陳天爵、管糧通判蒲嘉倫終於修築成了廣武段的長城
  • 廣武長城腳下舉辦塞上朔州長城旅遊節開幕式
    為了挖掘長城歷史,弘揚長城文化,傳承長城精神,2020年9月26日,「遊烽火邊塞·讀長城歷史」旅遊文化嘉年華暨2020塞上朔州長城旅遊節在廣武長城隆重開幕!活動由三部分內容組成。一是烽火傳遞。以「實景+全息燈光+動畫展示」相結合的方式,以報告平安為主旨傳遞烽火。
  • 朔雪|| 北方的精魂
    朔雪,長城腳下家鄉的雪。此時,人類東方文明的發祥地二百萬年泥河灣,靜靜地沉睡在銀裝素裹的世界。上下五千年中華三祖的聖火隨著桑乾河的脈系熱切守望。茫茫大蔚州西古堡的明月倒映在滹流河道。雄關如鐵的大境門,如一位健壯雪肌的硬漢,巍峨著一代梟雄成吉思汗的英明,駐足著張庫大道商旅的腳步,凜然著察哈爾烈士的忠魂。大漠孤煙的塞外,是藍色的蒙古高原。
  • "群眾是靠山"——廣武"長城文化"專題研討熱議
    &34;——廣武&34;專題研討熱議 雅志 日前,一場群眾性民間&34;專題研討會在山西省山陰縣拉開帷幕。山陰縣委高度重視,縣委宣傳部門牽頭推動,伴隨著朔州市長城學會徒步朔州山陰縣內長城的腳步,山陰縣《洪濤山》雜誌以其起點好、站位高、品質優,凸顯地方特色,正能量地區間傳輸強勁並務實高調舉辦&34;專題研討,博得市、縣上下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 山陰廣武長城月亮門成功修復
    山西日報記者袁兆輝報導:8月7日,記者從朔州市長城學會獲悉,經過搶救和保護性修復,已經從遊客視野消失近四年的「月亮門」於8月6日重現於山西山陰廣武長城原址上。2016年10月3日晚至4日凌晨之間,山陰廣武明長城標誌性景觀、被廣大旅遊愛好者稱為「月亮門」的殘存長城敵樓發生坍塌。
  • 6位「廣武長城旅遊形象大使」亮相2020塞上朔州長城旅遊節
    劉志偉 吳國忠)9月26日,「遊烽火邊塞·讀長城歷史」旅遊文化嘉年華暨2020塞上朔州長城旅遊節在廣武明長城開幕!6位「廣武長城旅遊形象大使」集體亮相。,開幕式開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官刺激:以「實景+全息燈光+動畫展示」相結合的方式,以報告平安為主旨傳遞烽火,觀眾目力所及的長城上的烽火臺燃起了熊熊「烽火」,現場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
  • 山西省「2020塞上朔州長城旅遊節」在廣武長城腳下拉開帷幕
    「2020塞上朔州長城旅遊節本次活動主題為「遊烽火邊塞 讀長城歷史」來自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國長城學會、長城沿線城市部分市縣文旅主管部門及旅行社代表、省內及周邊一些城市的文旅部門負責人及旅行社代表、長城旅遊專家學者及旅遊達人、新聞媒體共200餘人參加了啟動儀式。活動會場設在廣武長城腳下。
  • 獨家披露:剛剛確定的山陰廣武長城文化公園保護建設項目具體內容
    12月11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會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召開。山陰縣廣武長城文化公園保護建設項目列入國家文化公園初步建設45個項目。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文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