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卦神來也
12年前,導演李少紅滿懷信心翻拍《紅樓夢》,結果播出後因服化道、臺詞念白及藝術氛圍怪異,而被指毀了經典。
李少紅版《紅樓夢》,好像有著神奇的化學反應:因為這部戲,她把之前古裝劇《大明宮詞》好感敗光;又因為這部戲,不下二十號演員紅至今日。
超過87版《紅樓夢》已是不可能,但是這部劇的籌拍和打造過程,比劇情還要精彩。臨陣易帥,選角聲勢浩大,開機後空降演員,眾多女演員捲入高官事件,拍攝過程就像一部跌宕起伏、反轉不斷的懸念劇。
胡玫撒手,李少紅接盤
2006年中影打算重拍《紅樓夢》,消息一出,人人爭搶這塊蛋糕。
據說,從陳凱歌、胡玫再到李少紅,導演換了又換,苦於沒人敢接盤。
與此同時,「紅樓夢中人」選秀搞了大半年,結果選出來的人幾乎全部推翻。
導演空缺,角色未定,當時這部戲差點難產。
有報導稱,製片方最先選中導演胡玫,怎奈胡玫過目選出來的演員,立刻沒了信心,只好婉拒,讓出導演職務。
還有一說是,籌拍階段,不論是投資方還是主創方,都想方設法往劇裡塞人,既要兼顧人情面還要照顧關係戶,胡玫沒法平衡各方利益,只得抬腿走人。
可是沒過多久,胡玫做出澄清,稱她與華錄百納以及北京臺已經沒有合作關係,「是投資方炒掉了我」。
執導「紅樓」泡湯,胡玫本人打算自己拍《紅樓夢》,只是她這個夢想10年後才實現,就是快上映的電影版《紅樓夢》。
有人曾說,87版《紅樓夢》之後無人敢翻拍,因為怕挨罵。後來李少紅礙於人情,才接下這個燙手山芋,而她本人並非是《紅樓夢》忠實的原著粉。
按照她自己說法,《紅樓夢》這部書她就簡單翻閱過一遍,「不是很感興趣」。
可以說,她當時接盤,就是一場冒險之旅。
角色頻繁更換,不斷空降演員
開機之後,再回頭看看紅樓選秀,無非就是個套路。
你看主演陣容裡,除了姚笛、唐一菲和白冰等少數人脫胎於選秀,其他全是新招。
拍前不斷地換人,拍攝中總有演員空降,也驗了那句話,「鳳辣子好找,林妹妹難尋;賈寶玉難找,西門慶滿大街都是」。
李版紅樓夢選角競爭激烈,從姚笛身上就可見一斑。
姚笛是選秀寶釵組的頭名,李旭丹是黛玉組頭名,先是兩人對調,姚笛演黛玉,可最終黛玉又換成了蔣夢婕,姚笛又演了鳳姐。
黃軒原是寶玉組選手,後來演了寶釵的堂弟薛蝌。楊冪在開拍前就小有名氣,可後來只得到了晴雯這個角色。大小寶玉、小寶釵也都是開機後空降劇組。
角色變換讓人眼花繚亂,不知道劇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最終上戲的演員和當時選秀時的角色完全不一致。
當時很多推薦的演員來頭不小,為加快拍攝進度,李少紅做了不少妥協和犧牲。
原本鳳姐的扮演者是徐菁遙,開機八天後,突然換成姚笛,到手的鴨子飛了,徐菁遙感到非常不滿,她向媒體抱屈:李少紅導演含著淚跟我說「你沒有任何錯,你是一個好演員」。
對於頻繁換角,覺得可笑滑稽,以姚笛為例,寶釵、黛玉、鳳姐三人從長相到性格,居然都能用她一個人去填!
再如,大小寶玉由楊洋、于小彤分飾,于小彤下線後,楊洋再出來反而比他矮,網友笑稱寶玉「縮水」了。
《紅樓夢》中的大觀園被稱為墳場,因為很多角色都是走向死亡的命運,但這部戲卻成全了很多演員,至今不下十個演員位居一二線。
難怪有人戲稱,這部劇是培養「小生小花」的黃埔軍校。
高官事發,眾多女演員捲入風波
這場聲勢浩大的紅樓選秀,除了選角舉棋不定,還有潛規則事件也頗為轟動。
當時一則女演員涉「劉姓高官事件」,緣起於女詩人趙麗華的爆料,她在微博上稱:該高官臨幸新《紅樓夢》多位女演員,12釵加上漂亮點的丫鬟僕婦。消息一出,很快引起熱議。
「金陵十二釵」陪睡某高官事件,令很多女演員未能倖免。
蔣夢婕曾在新《紅樓夢》中飾演林黛玉。多年以後,有記者問及當年紅樓夢潛規則傳聞,蔣夢婕沒有被激怒,反是心平氣和地說「絕不會靠潛規則上位」。
蔣夢婕說,其實她一直想找機會澄清,因為這件事跟她一點關係都沒有。當年有親友還打電話求證,令蔣夢婕非常氣憤,「你們說的那個人我完全不認識的,我見都沒有見過」。
沒有真憑實據,直接給她扣帽子,蔣夢婕感到委屈又冤枉。
據說,蔣夢婕與前經紀公司打官司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前東家對這些謠言置之不理,沒有做好相關公關,導致其名譽受損。
「晴雯」的扮演者楊冪曾透露,劇組在選角時有「潛規則」,因為當時很多演員看到了《紅樓夢》的前景和商機。所以無論付出怎樣的代價、付出什麼努力都要擠上去。
對這些不合理的事,楊冪說「抱著平常心,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
陪睡事件雖被證實,但也有水分參雜其中。
時間能衝淡一切。潛規則風波過後,該紅的照樣紅了,沒紅的依然沒紅。是非對錯,只存在於人的內心。
作品收官,李少紅還在戰鬥
《紅樓夢》關機後,李少紅說:「如果這部劇得到大家的認可,那是曹公的恩賜;如果失敗了,就是我一個人的原因。」
可是,曹公沒有恩賜她。但就像當初勇於接下這個燙手的山芋一樣,她表示要接受一切質疑和批評。
曾記得,南方某報還寫了一篇題為「李少紅,你到底有多恨《紅樓夢》」報導。
拍攝前,製作初衷是「尊重原著」,還請了眾多紅學專家、學者把關,「在講究文學性的同時也會體現現實意義。」
結果很多細節還是背道而馳,遭到不少質疑和詬病。
就拿造型來說,有觀眾認為女演員的「銅錢頭」不倫不類,可從曹雪芹的原著中,根本找不到「銅錢頭」的章節描述。
紅樓學者馬瑞芳曾建議李少紅,讓她改變「銅錢頭」造型,稱戲曲感太濃,缺少寫實風格,還限制了演員們的發揮空間。
李少紅堅持己見,她的意思是想區別於87版,妝容借鑑戲曲是為了有新意,再說古人也有這樣的打扮。不過,觀眾並不買帳,認為「銅錢頭」與古代的額妝完全是兩回事,不能隨意改編。
去年有期《演員請就位》,有記者問到了當年的《紅樓夢》,指出劇中演員念臺詞像在背書,面對質疑,李少紅給於反駁,且言語犀利,說出了「媒體不能代表觀眾,你們光發表負面文章」。
那場採訪,李少紅據理力爭,維護她的「新紅樓」。
也許李少紅的創新初衷是好的,想拍出一個完全不同於87版的紅樓夢。而且從藝術角度講,她拍出了紅樓夢裡恢宏氣勢下的人情冷暖和生死課題。
只是,新紅樓和原著背道而馳,李少紅為實踐自己的審美拿紅樓做示範,終被觀眾所不能接受。
雖然反應並不理想,但李少紅不悔初衷。有記者問,「如果再有一次,會不會還會拍?」她笑稱,「從藝術價值上,我依然會自投羅網」。
李少紅是個特立獨行的女導演,她的成長經歷和其作品充滿著傳奇色彩。或許她的思想太前衛,風格迥異的「新紅樓」,要等多年之後才被人們理解。
—— END ——
本文原創 圖片網絡
謝絕轉載 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