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必讀,老司機請繞行吧。
朋友圈越來越多各行各業的同學來找IN2編輯:我們打算拍個360度視頻了,你給推薦一下吧。語氣就跟告訴我他們打算買個5D2去拍個周末自駕一樣。這些同學來自各行各業,文娛影像都叫專業了,設計師和中學老師也算靠譜的,最嚇人的是某位大概是做線上醫療的同學說,我們手術視頻打算拍VR了……
對於一個做沉浸影像的媒體平臺,看到同學們這麼熱情多雞凍啊。想說,這事就跟結婚一樣,想起來麻煩,其實人人都能行,結果如何全看能力。只是在你們花了不少錢置辦全套「行頭」終於要開始拍攝前,心中得有個譜:
1、首先得有個拍攝器材
這個我們早幫大家整理出來了,看靠譜器材詳情list戳這裡。機器可以從200美元的LG 360到6萬美元的OZO,豐儉由人,看您用來做什麼。畢竟拍個看樓跟拍電影是兩碼事(拍小電影是第三件事)。
360fly
然後要想一下:你要拍攝的視角是多大就可以了。並不是所有的叫360相機的相機都能拍360度,這句話請牢記。比如360fly和柯達Pixpro SP360 4K,就只有240度的視角場,想要得到真正360度的圖像,就得補「缺」(360fly),或者使用兩部相機背靠背拍攝(柯達Pixpro )。
Pixpro SP360 4K
目前真正能頂用的應該是GoPro,完整的360度影像需要6個GoPro攝像頭,自己動手或者買個「籠子」把6個攝像頭捆在一起就是俗稱的「狗籠」。有錢的話也可以買一個官方版的「狗籠」——Omni(機身5000刀,腳架1500刀)。
GoPro Omni
說到價格,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幅度,記住這條簡單定律:解析度越低越便宜。如果超越這條定律的話,那可能是能拍VR視頻,比如OZO。如果沒弄明白360度視頻分平面的全景視頻和3D的VR視頻,建議先不著急買任何器材,先接著往下看吧。
2、360度視頻分兩種
一種是就是谷歌街景或者Youtube 360和Facebook看到的那些,幾乎就是一個360度的平面影像,可以在手機、電腦屏幕上觀看,如果戴上頭盔/眼鏡,就可以實現空間位移,但是並沒有深度感知。
另一種就是真正的VR視頻,分屏輸入的經過3D渲染的真正的立體視頻,有深度信息。使用VR頭盔觀看,能夠體驗所謂的「臨場感」。
3、然後想想自己在拍360度視頻上有什麼追求
三星Gear 360
初學者:拍攝和後期編輯分享什麼的都好麻煩的,所以類似理光Theat S(350 $)三星Gear 360和LG 360這種比較適合,拍完自動縫合不用自己編輯,然後在手機上即時查看和分享。缺點就是解析度低。
KeyMission
高級玩家:柯達Pixpro SP360 4K雙鏡頭捆綁在一個「籠子」裡($ 900)如上所介紹,這樣會得到兩個攝像頭的視頻,所以需要在後期縫合編輯。比柯達方便一點的是尚未開售的尼康的KeyMission,能夠達到同樣的影像質量,用一臺機器就夠了。
6個GoPro的Hero4s攝影頭組
專業拍攝:這個級別的機器其實真不少,意味著目前360度視頻製作的確是個技術活。市場尚未全面鋪開。大多數專業團隊會選擇6個GoPro的Hero4s攝影頭組。不方便之處是需要攝像師手動同時按下六個按鍵執行拍攝,後期需要特殊編輯軟體來縫合6個鏡頭拍攝的視頻。整套下來估計預算在$ 3,000+(6個攝像頭+籠子+軟體$ 500)。
Facebook推出的 Surround
諾基亞OZO
至於更專業的Facebook推出的 Surround 或者諾基亞的OZO,事實上大多數專業團隊尚未有機會試用。
4、面對所有選擇,先選最方便的
麻煩的事情不僅麻煩,還會讓人徹底失去耐心和興趣。所以在360拍攝硬體非常不成熟的階段,就不要給自己的興趣或者工作添麻煩:只選最方便的。
比如周末郊遊的話還是選理光Theat S吧,無需任何準備,也不額外增加負重,比手機還小的機身可以直接放在口袋裡。只需要帶上充電器,保證有Wi-Fi就可以了。
5、先暫時忘掉你在傳統攝影上拍攝知識
事實上當你開始拍攝360度視頻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會有什麼結果,不知道距離鏡頭什麼距離合適,光線怎樣?也不知道都有什麼會出現在攝像頭捕捉的範圍內,或者你自己正好站在一條「縫合線」上……
所以最初選擇可以實時拼接的、能直接在手機上觀看效果的器材還是比較靠譜的,不行就多拍幾次,總有一次會得到滿意的結果。
6、自己做後期
如果你想挑戰一下自己的後期手藝,可以試試柯達Pixpro SP360 4K或者「狗籠」拍攝。
柯達的後期軟體是免費的,適用於MAC和PC。自主選擇想拼接的視頻點對點縫合,但是效果顯然不理想,你會發現「縫線」處的風景或者人物會缺失了某些部分,當然如果你後期功底足夠也可以手動去修復——肯定是個體力活。
使用GoPro的「狗籠」的話,可以考慮購買它的專業360度後期軟體Kolor,在縫合和畫面質量上都比較有保證。問題是真不算便宜,Kolor網站上的專業版本大概650美元。
7、解析度?等變成3D360度再看
大多數360相機在廣告裡說自己的解析度能達到多少多少,基本都是指自己在平面影像上的解析度表現。一旦渲染成3D的360度影像,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大多數會變得相當糟糕。再拿理光ThetaS舉例:它在「平面360度」時可以達到1080P(1920×1080),戴上VR頭盔看就變成480P(852×480)了,而且邊緣也開始模糊。
對比柯達Pixpro SP360 4K,在非360拍攝情況下的確可達 4K (3,840 x 2,160),但等你觀看360度全景照片的時候就不是4K了。
GoPro的高清解析度是目前在360度表現最一致的,但是需要在raw格式裡手動校正顏色才能還原真實的效果。
8、如果想分享視頻就得犧牲一下影片的畫質
拍攝就是為了分享的,YouTuBe和Facebook目前海量的360度視頻都來自用戶上傳。但是上傳的是壓縮文件,雖然最低解析度要求已經比很多別的視頻網站高了,但是還是跟在自己手機和電腦上看「原片」要差很多。理光ThetaS在分享上來說已經算最方便的了,但是這種「便利」對畫質簡直就是「毀滅性打擊「。
所以,要是真有客戶或者對觀看者對拍攝作品比較講究,想看看demo,記得直接讓對方在手機或者電腦上看,發個連結過去,一盤好好的生意可能就毀在畫質上了。
9、不要「默認」的解析度
我們幾乎已經把自己全部放心地交給網際網路了,大多數人在視頻網站上看視頻都是選擇「默認解析度」。但其實大的網站都有設置選項,Youtube可允許的最大輸出解析度為4K,有選擇設置,如果是Facebook就選HD好了。
10、拍砸是正常的,拍好了那叫萬一
就跟攝影是遺憾的藝術一樣,360度拍攝是360度的遺憾,按照上述種種,就算你找到了趁手合用的相機、成功解決了縫合和後期、拍攝的時候也找到了合理的機位……最後出來的結果往往都還是跟願景大相逕庭。這事再正常不過了,我們看過那麼多經典的傳統影片,卻並沒有看到有什麼360影片讓人驚豔。因為這是個剛起步的新領域,無論攝材、後期軟體、創意、攝影師和其他創作人員幾乎都是空白。接受並了解這個階段不完美甚至糟糕的一切。因為這是正常的進化過程。
值得期待的是,這個階段並不像傳統影像那樣,有那麼多「大師」和「經典」成為標準。同時360度視頻也並沒有什麼神秘和高不可攀的門檻,所有人都在嘗試和探索,按照「體驗+視頻」時代的發展趨勢,恐怕很快也會變成「衝鋒衣+單反」人山人海的局面。只要從現在起給自己選一個機器去拍即可。
從相關閱讀就能看出我們真沒少解惑器材啊:
真3D+直播+小巧 三星全景攝像機曝光
三星 理光 尼康 LG——6款消費級360全景相機橫向對比
要想搞到一臺諾基亞OZO 你得找這幾家公司
Facebook360全景相機樣片曝光 3D效果+畫質亮眼
LG曝光可摺疊移動VR頭顯和360全景相機!
[資訊來自cnet圖片來自網絡 IN2原創資訊轉載請註明來源及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