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花朵、精靈的翅膀,神廟、河流、人魚的歌聲,晨曦、雨露、諸神的史詩……
Dior將堪稱古希臘神話彙編的奧維德的《變形記》當做靈感,用14分鐘的概念短片,讓大家沉浸在有人魚、精靈、樹妖、海後的眾神花園的奇幻夢境中。
Dior信使從工坊出發,抬著迷你衣櫥走進眾神的花園,越過溪流,穿過森林,沿途用時裝小劇院向眾神展示華服。
伴隨著信使的腳步,我們看到:
水仙少年納喀索斯在欣賞水中倒影裡自己的美貌,月桂樹下阿波羅和達佛涅在深情一吻,仙女緒任克斯與羊角人身的潘神在山林裡嬉戲奔跑,海後安菲特裡忒身後光芒萬丈,仿佛下一秒就要回到大海中去……
神話是西方文化和寓言的開端,希臘以它源遠流長的歷史、藝術與傳統浸潤著西方文明的起源,希臘文明堪稱理解現代世界的立足點。
而深入探索希臘文明,則需要一趟實地探訪之旅——
雅典的古老衛城和集市、德爾斐古城的阿波羅神廟、麥泰奧拉的修道院、奧林匹亞古城的宙斯神殿、保存完好的麥西尼亞、田園牧歌的阿卡迪亞、山野壯觀的拉科尼亞、神聖莊嚴的埃利斯以及物產富饒的阿哈伊亞……
理解一處古蹟的意義不僅僅是在貼滿名稱日期標籤的廢墟間漫步,而在於從歷史的角度看待它。
那麼一起開啟沉浸式的古文明紙上遊歷之旅吧。
-1-雅典 · 豐富浪漫 參觀指南每天開放,自由參觀我們可以說雅典的風格是古典的,或者是拜佔庭式的,總而言之是混雜的。
這座城市的景觀確實有一些隨機排列的特點,遊人可以從中辨識漫長曲折的城市歷史帶來的諸多影響。
考慮到市中心的大部分地方限制機動車,因此建議參觀者們選擇短途路線,在愉快步行的同時探索這座城市的奧秘。
自新石器時代以來,雅典就有了人類活動的遺蹟,雅典衛城南部和西北部山坡上以及周圍地區發掘出的棚屋、水井和陶器就是證明。
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邁錫尼文明時期:許多「英雄的」王室貴族傳說和事跡都與衛城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物有所關聯,古老的記憶在對宙斯和雅典娜的崇拜中留存下來。
雅典先後經歷了幾種不同的政體:首先是君主制,然後是貴族的寡頭統治,之後又出現了僭主政治,最後是日益完善的民主形式。
拜佔庭皇帝查士丁尼於529年關閉雅典哲學院引發了這座城市的衰落,而582年斯拉夫人的入侵標誌著這座古城歷史的終結。
雅典的發掘工作非比尋常,可以說是方式獨特。
歐洲的文藝復興與羅馬文化的傳承密切相關,本質上就是試圖借鑑古希臘尤其是雅典不朽的古典藝術。
與羅馬不同,隨著城市的擴大,羅馬的過往被逐步發現,而雅典由於土耳其的佔領阻止了任何考古工作的可能性,直到歐洲中世紀之後很久才開始進行。
在最初的拒絕之後,蘇萊曼三世還是籤署了一項法令,為國外考古隊從雅典「取走一些刻有銘文和形象的石頭」打開了大門。
正是這項法令允許了對帕特農神廟一系列的掠奪。
1803年,英國工程隊所掠奪的280箱古蹟在經歷過困難重重的旅途(比如沉船)後運抵倫敦,1816年大英博物館的介入,標誌著帕特農神廟大理石的第二次面對世人,古希臘的古典主義藝術最終融入了歐洲文化。
帕特農古神廟是一座有6×16柱的繞柱式建築,中央是四柱式的內殿(b),向東分為3條側廊,向西是一個四方形水池(d)。
新的神廟是用同樣的潘泰列克大理石建造的,舊廟宇的一些特徵保留了下來:前柱式前廊(a)和後廊(e),內殿和西側的空間區分。
新的神廟為了創造一個環境放置巨大的雅典娜雕像,需要對內殿構造進行徹底的創新,擴大了前後門廊的內立面以及外側前廊的立面。
通過水平線的修飾對具有強烈張力的結構進行光學校正,寺廟的中央比人行道的高度上升了兩個臺階,前後門廊均有伊奧尼亞式的裝飾雕帶,兩側的柱子也是如此。
這是真正的帕特農神廟,政治和文化意義延伸到建築的裝飾元素中,也是伯利克裡時期思想和藝術的頂點。
整座神廟包括古建文物中絕無僅有的92面柱間壁和大約160米長的雕帶,以及一系列完整的山牆浮雕。
那一時期全希臘最好的藝術家(包括雅典最偉大的雕塑家菲狄亞斯)都前往雅典支持神廟的修建工作,根據官方的記錄和對雕塑的藝術風格進行的分析,這些作品的大概年代順序:
首先是柱間壁(公元前447年-前442年),然後是雕帶(公元前442年-前438年)和山牆(公元前438年-前432年)。
在正常的多利克廟宇建造過程之外,柱間壁的風格也證實了它們處在裝飾藝術早期,有些圖案的風格非常緊湊。
在南山牆的雕塑中可以看到,傳統形象和軀體塑造上進行的創新形成了鮮明對比。
東山牆的內容是,慶祝在奧林匹斯眾神面前雅典娜從父親宙斯的頭顱裡誕生的奇蹟;
西山牆是雅典娜與波塞冬爭奪阿提卡地區的保護權。
東側山牆比西側早些建好,人物的動態與靜態的風格交替是最成功處之一。
身體肌肉的張力和衣服的豐富細節使西側的畫面更複雜和富於動感。
「就好像被遏制在眾神的雕像體內的力量打破了枷鎖,演變出來的一個更自由豐富的版本。」
-2-伯羅奔尼撒半島 · 邁錫尼 參觀指南 每天開放邁錫尼在早期青銅時代(公元前2500年至前1900年)就有了人類定居活動,大約在公元前1400年前後達到極盛,毀滅於公元前12世紀末。
在衛城西坡最西面發現的最古老墓穴,可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前後。
儘管屬於皇室成員但陪葬物品十分簡樸,表明了當時生活水平的低下。
而那些位於東端、差不多同時代的墓穴(公元前1580至前1500年),包含非常豐富的墓葬物品,表明了在短時間內人們實現了非常高的生活標準,也加強了與愛琴海、小亞細亞和埃及地區的文化聯繫。
這一時期結束時出現了首座被人造土丘覆蓋的墓室,埋葬的是皇室成員。
1840年起希臘考古協會開始對邁錫尼的發掘工作進行研究,目的是為了結束歐洲旅行者從18世紀開始陸續從邁錫尼帶走文物遺蹟的風潮。
同時,學者們的注意力也被海因裡希·施利曼所做的挖掘工作吸引了,施利曼在邁錫尼進行考察的意圖是找到阿伽門農的墳墓和所有與他一起被殺的人。
這位德國考古者在1874 年到訪邁錫尼,兩年後再次回來時,他發現了古代特洛伊城。
山頂的衛城被巨大的防禦工事包圍著;它是王宮的所在地、貴族住宅、軍事要塞,同時也是皇家堡壘、珍寶倉庫和食物倉庫。
隔離牆(公元前1350至前1340年)因其巨大的石塊尺寸,傳說中是由獨眼巨人所建。
牆上有兩個入口:北門(也稱為郵門)和獅子門。
在東北延伸處還發現了兩條通道:北通道允許邁錫尼士兵對從北門入侵的敵人進行出其不意的背後襲擊,而南通道通向一個自然的平臺,能俯瞰通往查沃斯河的陡崖,因此也起到瞭望哨的作用。
獅子門(a)立在臺階頂端,由巨大的整塊石頭砌成,最初有兩扇木質的門並有巨大的木橫檔。
為減輕上方橫梁巨石的重壓,設計出了三角形的結構,成為晚期邁錫尼文明建築特徵之一。
門上方的巨石逐漸向中央堆砌並形成一個中空的三角形空間,以此減輕對門板的壓力。
三角形空間內填充的三角形巨石,上面雕刻著希臘最古老的浮雕之一。
兩隻獅子分別以前足踏在祭壇上,一根支撐柱立在中間。浮雕的含義仍有爭議,柱子也許意指皇家宮殿,而象徵著邁錫尼權力的獅子則是守衛。
獅子門後不遠,有一組皇室成員的專屬墓地,一般稱為墓圈A(e),在被發掘的17座墓穴中,其中11座用打獵、戰爭或體育運動的浮雕裝飾墓碑,因此推斷可能是男性墳墓。
墓圈圍牆內有6個豎井墳墓,每個墳墓裡都有幾具遺骸,伴隨著豐富的墓葬品(現存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
這個墓群後來被併入城牆內,可能是因為圍繞死者產生了崇拜祭祀活動。
墓葬空間的上層還發現了典型的葬禮祭品的黏土雕像,說明了祖先崇拜的存在。
邁錫尼古城外的遺蹟也十分精彩。
離開城堡,經過左邊的噴泉底座,就會來到艾奎斯託斯墓(7)。
這是這類建築較早的(公元前1500至前1460年)例子之一,即使用未經打磨的石頭、沒有面對走廊的牆壁和門梁上無減重三角形結構。
而藏有阿特柔斯寶藏的克呂墨涅斯特拉墓(9),則達到了這類建築的頂點(公元前1225年)。
巨大的立面,位於由精細切割的礫巖建造的走廊盡頭,由彩色大理石壓線並繪有螺紋、花結及三字形雕刻圖案。
但從公元前3世紀這座墓就不見了蹤影,其上蓋起了一座小型露天劇場。
南面一點,矗立著阿特柔斯的寶庫,即阿伽門農之墓(17),邁錫尼建築的傑作之一。
門面最初裝飾得很典雅,大門由兩邊綠色大理石半柱裝飾的鋸齒作為邊框,其中一些碎片在倫敦大英博物館和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
在橫梁上方,減重三角形兩側有2根半柱,由彩色大理石鑲邊,裝飾著螺旋和玫瑰花結的水平條帶。
-3- 克裡特島 · 克諾索斯 參觀指南每天8:00-19:00開放從新石器時代(公元前6000年)開始,克諾索斯就一直有人類居住。
最早的住宅區出現在大約米諾安文明二期的早期(公元前2900至前2300年),在後來宮殿的西側庭院位置。
這座城市在希臘化時期之前的考古遺蹟較少,那時克諾索斯經常與其他城市發生衝突,在公元前220年擊敗哥提那後成為克裡特島最重要的中心。
羅馬人徵服克裡特島之後建立了坎帕尼亞殖民地,但在阿拉伯人徵服之後這座城市被完全荒棄了。
宮殿可通過西庭院(1),也就是三個主要入口之一到達。
一座紀念性樓梯從入口通往西翼的二樓,那裡的朝門後面是由走廊隔開的2個前廳,從「神廟廳」可以進入「王座廳」(6)的前廳。
這個房間得名於高靠背的雪花石膏座位,靠背在北牆上。
一條石凳沿著牆壁設置,柱間壁上的形象是格裡芬獸,其中兩隻協助構築了王座。
旁室中有一個「淨化池」(7),側面證實了這個房間可能是獻給米諾斯大母神的朝拜場所的推測,王座也應該是獻給女神的。
越過中央庭院可以參觀宮殿的東翼(也是保存最完好的部分),其中包含私人公寓。側翼部分的布局是十分新穎的,充分利用了地形高低的差異。
樓梯向下先到達「皇家警衛室」,警衛室裝飾有巨大的雙葉盾牌。
一樓北側的「柱廊庭院」(17)通過走廊到達「雙面斧房間」(18),該房間以採光井後牆上許多雕刻線條命名。
大廳的北牆發現了木製王座和華蓋的遺蹟,一條弧形的走廊將該廳與王后公寓(19)連接起來,牆壁上壁畫著海豚和跳舞的女孩,原件現存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館。
房間南側的走廊通向「王后浴室」(20),北側有採光井提供照明。
浴室內長椅沿牆壁修築,而水管則在東側取水。
國王和王后的房間之間的狹窄樓梯通向上層,王室其他成員的私人公寓也按照類似的布局布置。
《 遊歷古文明:希臘的瑰寶 》「遊歷古文明」系列叢書以威尼斯、希臘、吳哥、埃及的遺蹟、建築、博物館等藝術與文明的傑作與瑰寶為主題,為熱愛古文明與藝術的人們呈現出這些文化都城中詳盡、專業的藝術面貌。閱讀本系列叢書,讀者可以在書中參觀四地考古遺蹟、博物館的各個墓室、展廳,那裡收藏著這些古文明國家非常重要的考古發現。觀覽這些珍貴的藝術寶藏,就如同盡覽了這些古文明的歷史一般。
本書是系列中的希臘卷,以大量高質量照片為指南,致力於帶領讀者認識和了解希臘的建築和藝術傑作。本書按主題和時間順序劃分出詳細的章節,提供詳盡的評論、平面地圖和簡表,清楚地了解這些獨特藝術寶藏的主要特徵和相關歷史人物的偉大之處,為讀者遊覽這片土地提供簡單而全面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