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高血壓心臟變大,大叔多年持續性房顫,專家用酒精解「心病」

2020-11-19 醫聯媒體

指導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黨委書記、心血管內科主任 王景峰教授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血管內科心律失常中心主任 謝雙倫教授

今年55歲的饒叔三年前出現活動後心悸、胸悶症狀,在當地醫院檢查並診斷為「持續性心房顫動」(簡稱房顫),心率最快有140次/分,服藥後症狀好轉不明顯。

經過朋友介紹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在醫院黨委書記、心血管內科主任王景峰教授指導下,以謝雙倫教授為核心的心律失常團隊經過精心準備,完成了該院首例持續性心房顫動射頻消融+Marshall靜脈酒精消融術,總算解決了患者的「心病」。

圖文無關,僅為配圖

長期高血壓讓心臟變大,導致「持續性房顫」

據悉,饒叔的「持續性房顫」的原因比較複雜,以前長期有高血壓病史,血壓最高達200/120mmHg,沒有規律服藥,結果導致高血壓性心臟病。再加上長期睡覺打鼾,有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進一步導致心臟重塑,左心房左心室變大,左心房內徑超過50mm,而正常值為<35mm。

兩年前,饒叔還因為「冠心病」植入一枚支架。後面經過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血管內科團隊的正規藥物治療,血壓控制得比較理想,心臟也比之前縮小了一點,但左心房還是比較大,內徑為47mm。

心血管內科心律失常中心主任謝雙倫教授提到,對於這種大左房的持續性房顫,需要徹底消融病灶才能提高成功率。「目前房顫消融領域的最大難點,就是經心內膜導管消融無法徹底毀損Marshall 靜脈(韌帶)及其附屬結構。」

謝雙倫教授介紹,Marshall靜脈位於心外膜,是參與房顫發作和維持的重要解剖結構。傳統Marshall 靜脈消融是通過開胸或者穿刺心包腔的途徑,但這兩種方法創傷大,併發症風險高,很難推廣。

「經導管途徑進行Marshall靜脈的無水酒精化學消融是房顫消融領域一個重大的技術創新,融合了電生理和冠脈的手法和技術。」謝雙倫教授對此術式頗有研究,常與國內外學者交流分享手術體會。經過仔細分析患者的病情,謝雙倫教授決定給饒叔實施「心房顫動射頻消融+Marshall 靜脈酒精消融術」。

圖文無關,僅為配圖

酒精消融解「心病」,房顫需要早治療

7月9日,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在王景峰教授的指導下,房顫中心團隊在謝雙倫教授的帶領下成功為饒叔實施了該項手術。

Marshall靜脈是冠狀靜脈的一個十分細小的分支,解剖位置變異較大,很容易漏掉,因此需首先精確定位該靜脈。謝雙倫教授首先使用冠脈造影導管對患者的冠狀靜脈進行造影,仔細尋找後發現了Marshall靜脈。

經過幾次嘗試,謝雙倫教授順利將指引導絲送到了Marshall靜脈遠端,接著在導絲的支撐下,送入球囊到Marshall靜脈近段,一邊將球囊擴張完全封堵 Marshall靜脈,在Marshall靜脈推注2毫升無水酒精,饒叔房顫即轉為正常心跳。整個酒精消融過程大約持續30分鐘,饒叔沒有表現出任何不適。

謝雙倫教授提到,Marshall靜脈是房顫病灶之一,因此單純化學消融並不能解決房顫所有的病灶,仍需結合常規導管消融,才能進一步提高房顫消融的成功率。經過Marshall 靜脈酒精消融和常規射頻消融後,饒叔完全恢復正常心跳,於術後次日順利出院,困擾他多年的「心病」終於被解決了。

據王景峰教授介紹,Marshall酒精消融治療房顫是一項很有前景的手術方式,酒精消融相對安全,患者耐受性較好,隨著技術的熟練,可有效避免導管消融不徹底或者消融過度引發的心臟穿孔,減少導管消融的手術併發症。Marshall酒精消融的成功開展,標誌著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律失常團隊持續性房顫的綜合導管消融技術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圖文無關,僅為配圖

謝雙倫教授介紹,房顫是導致卒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患者飽受其苦,不少患者其實都有房顫導管消融的指證,但又對房顫導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諸多疑慮。該院心律失常團隊近年來對持續性房顫、復發性房顫和外科術後房顫展開深入研究,對於複雜房顫的導管消融積累了不少獨到經驗。本次酒精消融的成功實施,為日後進一步提高房顫的導管消融水平打下了基礎。

謝雙倫教授還提醒患者,房顫需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心臟重塑、心力衰竭和腦卒中,改善生活質量。另外,引起房顫的病因很多,最常見的原因是高血壓、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酗酒等,需要進行全面的評估才能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通訊員:張陽、黃睿、陳煜陽)

相關焦點

  • 阿伯有顆「大心臟」!醫生用無水酒精為他解除心病
    今年55歲的饒叔三年前出現活動後心悸、胸悶症狀,在當地醫院檢查並診斷為「持續性心房顫動」(簡稱房顫),心率最快有140次/分,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近日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獲悉,該院黨委書記、心血管內科主任王景峰教授、謝雙倫教授率領的心律失常團隊妙用無水酒精,為饒叔解決了 「心病」。
  • 房顫合併高血壓,這樣降壓更有效!
    房顫合併高血壓患者, RAAS改善心臟重構是更優選擇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徐欣主任醫師血壓控制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降壓治療對於房顫患者而言也是預防出血及卒中等疾病的關鍵。目前的研究認為,神經內分泌系統的過度激活是高血壓患者發生房顫的機制之一,其中腎素、血管緊張素及醛固酮水平增高會引起心房或心室纖維化,進而引起心臟重構,舒張功能障礙,誘發房顫發作。因此,儘早使用RAAS抑制劑可以幫助改善心室重構帶來更多的獲益。另外應用RAAS抑制劑可降低高血壓患者房顫發生率,或與改善心臟重構相關。因此,這種強強聯合對血壓控制,對減少房顫和減少卒中都至關重要。
  • 若不消融,兩成陣發性房顫3年內將進展為持續性房顫!馬長生等研究
    北京安貞醫院馬長生教授等對中國房顫註冊登記研究中8290例陣發性房顫患者進行3年隨訪後發現,在未接受消融治療的患者中,22.5%進展為持續性房顫;而在接受消融治療的患者中,僅3%房顫復發,並發展為持續性房顫。
  • 腦中風竟是「心病」?!這種隱匿的疾病不容忽視,嚴重可致癱瘓、猝死...
    心房顫動(房顫)被稱為「21世紀的心血管流行病」,但公眾對其認知程度遠遠不及高血壓及冠心病。腦中風疾病發起病來,說不出來話算是輕的,嚴重的可能會導致癱瘓、猝死。專家提醒:房顫是心房不規律收縮,每分鐘可以達到350-600次。心房之所以會不規律收縮,是因為心臟內的電活動發生了紊亂。而持續房顫48小時以上,心臟內就有可能會形成血栓,血栓脫落,沿著動脈就會進到頭部導致腦中風,嚴重的會使人癱瘓。
  • 關注「中國房顫日」醫生:房顫是心臟在「求救」
    龍頭新聞訊 「心跳得厲害」「心臟亂跳」「心臟跳到嗓子眼了」……這一系列「心跳亂了節奏」的表現可能是房顫的症狀。6月6日是中國房顫日,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院心內科兼ICU主任蘆瑩介紹,房顫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然而大部分人對它了解不夠,患病不自知。「我這心啊,有時候特別慌,簡直感到快跳到嗓子眼了。」來院就診的李女士說,李女士介紹,她這種心慌的毛病已經多年了,每到累了或者生氣的時候愈加嚴重。
  • 這種「心病」要早治,每年幾十萬人因房顫而引發中風,老年人更易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6月6日是「中國房顫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專家提醒——房顫是腦卒中的「奪命潛兇」,不治療後果極為可怕!而後,每個患者接受正規抗凝治療,必要時還要做房顫射頻消融手術或左心耳擁堵術,徹底防止房顫卒中再次發生。」心血管內科副主任、房顫中心主任鄭良榮主任醫師介紹,李大爺、王奶奶和阿翔這類病人,都有多年的房顫病史,普通老百姓可能認為「房顫」和「腦卒中」一個在「心」、一個在「腦」,是兩種完全「不搭嘎」(不相關)的疾病,並不明白其中因果。
  • 不同類型房顫與心血管不良事件之間的關係
    該研究納入了GARFIELD-AF資料庫中的29181位AF患者,其中陣發性房顫14344例(49.2%),持續性房顫8064例(27.6%),永久性房顫6773例(23.2%)。與其他類型的房顫患者相比,陣發性房顫患者的體重指數略低,患心力衰竭或LVEF 75歲。
  • 哈醫大四院心內科電生理一病房完成零射線房顫導管消融術
    哈醫大四院心內科房顫中心成立以來,心內科電生理中心和北京安貞醫院的專家多次合作,2018年11月28日電生理中心一病區主任張麗麗教授,肖模超副教授和在北京安貞醫院龍德勇教授合作應用Carto Sound完成1例零射線持續性房顫的射頻消融手術,為患者解除病痛。
  • 如果脈搏與心跳不相等,要提防是否有了房顫,天冷時容易發作
    但有部分人會出現「脈搏短絀」的現象,脈搏次數會少於心跳次數,主要原因就是心臟發生了房顫,產生了不規律的跳動。寒冷的刺激,更容易引發房顫。現在正值冬季,很多因為心慌、心悸、氣急的症狀到醫院看病的人,檢查的結果就是發生了房顫。而長期的房顫,對身體會造成損傷,需要小心提防。
  • 哈醫大二院心內科專家:房顫易引發卒中且危害嚴重
    為提高人們房顫預防意識,減輕房顫引發的卒中危害,在6月6日「中國房顫日」來臨之際,哈醫大二院心內科專家利用網絡平臺進行了主題為「關注房顫,預防卒中」的雲直播科普講座活動和科普小視頻錄製,為網友科普房顫危害。
  • 心慌房顫,吃著阿司匹林,一年後發生腦梗,原來阿司匹林吃錯了
    心臟房顫最大的危害就是形成血栓,形成血栓後最常見的危害就是腦梗死;所以房顫會導致腦梗死。預防這種心臟房顫導致的腦梗死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吃抗凝藥,預防血栓,沒有血栓就沒有腦梗死了。可是發生房顫就得吃抗凝藥物嗎?那倒未必!
  • 東莞市中醫院舉行「關注房顫,預防卒中」義診活動
    2020年6月6日我們迎來了第8個「中國房顫日」,今年的主題是「關注房顫,預防卒中」。「房顫」被稱為21世紀的心血管流行病,但公眾對它的認知程度卻遠遠不及高血壓與冠心病。今日上午,由市中醫院心血管病科葉健烽主任醫師、呂洪雪主任醫師、陳建興副主任醫師、馮文偉副主任醫師、李敏芝護士長等組成的房顫專家團隊,一大早就來到了義診現場,接受市民諮詢和問診。
  • 福州89歲高齡老人心臟裡裝「保護傘」,從此遠離中風
    福州89歲高齡的李大爺,患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多年老年病,同時還伴有房顫。房顫可使腦卒中(俗稱「中風」)的風險增加5~7倍,同時,房顫所引起的腦中風具有高致殘率、高病死率和高復發率的特點。事實上,老人已經中風過一次。
  • 小酌怡情,大飲傷身?研究表明,一杯小酒也可能引發房顫
    所謂「無酒不成席」,我國酒文化歷史悠久,無論是節日慶祝、親朋聚會還是社交等都少不了喝酒助興。俗話說「小酌怡情,大飲傷身」,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由德國漢堡埃彭多夫大學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經常飲用少量酒精的人患房顫的風險增加,與完全不喝酒相比,在近 14 年的平均隨訪時間內,每天只喝一杯酒會增加 16% 的房顫風險 。
  • 【名醫】心臟的「發電機」在哪?這套生物電力系統時刻保護你
    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上海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01「電力系統」維持了心臟正常的跳動我是心臟,由四個心腔組成。位於上方的兩個心腔稱為左心房和右心房;下方的兩個心腔被稱為左心室和右心室。
  • 「酒精」也能解「心病」?山東省立醫院實施新技術提高心臟病患者...
    對於65歲的宋阿姨,這兩年的生活可以用「無奈」形容,「沒什麼生活質量。」&nbsp&nbsp&nbsp&nbsp的確,自從兩年前患上持續性房顫,宋阿姨的心室率很快,稍加活動就會出現心悸、胸悶等症狀,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
  • 每6個中風患者就有1個是房顫 房顫規範治療應遵循4點原則
    房顫發生時心跳頻率往往快速且不規則,心臟正常的收縮功能受阻,致使血液滯留於心房,形成血栓。據調查,每6個卒中患者就有1個是房顫患者。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心內科宋賀主任醫師提醒,房顫患者發生中風的風險比平常人會提高5倍 。由於房顫症狀隱匿,不明顯,不少患者未能及時發現或及早診治,長期忽視就容易引發腦卒中。
  • 【市中醫|微訊】上海市中醫醫院心臟康復中心通過中國心血管健康...
    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規劃和實施各項促進我國心血管事業發展的工作:持續推動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顫中心、心臟康復中心、高血壓達標中心、瓣膜中心等六大學科中心建設;響應國家倡議深入開展一帶一路心血管病診療交流合作;發布心血管健康指數;開展疾病日工作,推進心血管疾病全民科普進程等。
  • 高血壓控制在120/70,醫生為何要給他換一種降壓藥?
    8年,長期服用地平類降壓藥,血壓最近控制不錯,但這個周末史先生突發心肌梗死入院搶救,目前病情平穩。其實沙坦和地平都是我們最常用的降壓藥,對於單純的降血壓,我們兩種都可以選擇,但是現實生活中,高血壓患者常常合併很多疾病,比如:冠心病、腎病、心肌梗死、心衰、糖尿病、房顫等等疾病。這時候如果有一種藥物,能夠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 一位高血壓患者的憂與喜
    原創 郭藝芳 郭藝芳心前沿 收錄於話題#郭藝芳心科普217個2020年的最後一天,一位朋友用微信發給我一張心臟超聲報告單,告訴我「心臟好了!」。幾次找我諮詢,我都建議他長期吃降壓藥控制血壓,但是他一直未採納我的建議,原因是長期吃藥太麻煩,並且擔心吃藥有副作用。4年前他再次找我:他的一位同事因腦出血去世,這時他感覺到了高血壓有多麼可怕。在當地醫院就診,檢查心臟超聲發現左心房、左心室都有擴張、肥厚,醫生告訴他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心衰、房顫或心梗。他頓然驚恐不安,於是驅車來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