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流傳著許多祖宗留下來的俗語,這些俗語經歷了這麼長的時間流傳到現在,一定是有其中的一些道理的,比如說老人常說:「兩腮無肉不可交」,比如說「娶妻娶德不娶色「等等。
明代大才子馮夢龍在《智囊全集》中曾這樣說道:「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樹怕三搖
春季是植樹的最佳季節,也就是三四月份。這個時候的土壤比較鬆動,把樹種下之後還要把填好的土用腳踩實,這時的根基還不穩,有時還需要用木頭來固定住,就是希望新種下的樹能穩穩地紮根。
如果這個時候去搖樹的話,無疑有百害而無一利,所謂「人挪活,樹挪死」就是這個道理。
此時的樹根系還不發達,「三搖」指的是多次,意思是不能經常搖晃,如果你用力的去搖它,很可能破壞樹的根,導致這棵樹無法正常的吸收營養,變得不再挺拔並且樹葉枯黃,不利於日後的成長。
其實這也是古人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小樹若要長成參天大樹需要打好根基,這個時候絕對不能隨便搖晃。
做人也是一樣,年幼的時候誘惑太多,一旦走錯就將誤終生。所以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腳踏實地,打好基礎,擼起袖子加油幹,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不是嗎?
女怕三撩
對於撩這個詞,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在網絡上和聊天中常常都看到這個字眼,「撩」在字典中解釋的意思是伸手做某件事。其實女人就怕被不停地撩,最終很可能會動情動心。
因為女性多是感性大於理性,以前的人,是認定只有非常喜歡的,才會去主動地追求,但是現在的人把對方的顏值看做資本,甚至把追求當做是炫耀的資本。
這不僅僅是對對方不負責任,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畢竟女人都是比較感性的,如果一個人總是鍥而不捨的去追求,那女方很可能會因此而動心。這裡的女怕三撩就是這個意思。
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揭露人性
在《智囊全集》中就告訴了我們下半句,就是「雞怕攆狗怕舔」。
雞比較喜歡安靜,尤其在下蛋的時候最怕有人攆它。本來就膽小的雞,因為害怕就會到處亂飛,真是雞飛蛋打。如果沒有下出來的蛋也會因為害怕而縮回肚子裡。
其實還有個引申的含義,就是不要把人逼急了,因為這樣很容易給自己帶來麻煩。
狗對於人們的印象就是寵物,不僅能看家護院,有些狗的品種還可以為人類服務,不過更多的則是會養在身邊,成為寵物。只要主人對狗稍微一點好,就可以讓它活蹦亂跳非常開心。
狗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或者人一見面就會馬上迎上去,它表達喜歡的方式則是用舔,狗對剛生下的小狗崽就會一直舔它幫它清潔。但是這裡所說的狗怕舔是告訴你不要對狗太好。
狗通人性,你對它過分的好它就不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甚至開始認為自己才是一家之主。所以對狗狗再喜歡也有收斂,否則會慣壞它。
其實這句話還可以用在感情上,如果對方不喜歡自己,就不要再毫無尊嚴和沒有底線地用熱臉去貼人家冷屁股了。
「三撩」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的失去本心,不但迷失自我,還會被對方看不起。只有自己強大了,魅力也就擋不住了。
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通過經驗教訓給我們留下的至理名言,是中華文明傳承千年以來的智慧沉澱。
由此可見,古人的智慧我們不能不學。很多人也是通過學習老祖宗的智慧,解決現世的難題。但是想要學習老祖宗智慧,又該從何下手呢?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曾國藩身上一窺端倪,曾國藩之所以能從一個資質平平的普通人,一路官升10級做到武英殿大學士,靠的就是"智慧"二字。而他獲得智慧的方式也很奇怪,居然是日夜捧讀《智囊全集》。
曾國藩曾說:"每當夜深入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可見,曾國藩是非常喜歡《智囊全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進行翻閱,慰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
這本《智囊全集》是明代文學大師馮夢龍所著。同時也被譽為"千古謀略第一書"的奇書。
書中內容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曆代智慧故事1238則,全部出自正史和筆記、野史。
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就連我們熟知的大才子紀曉嵐也熟讀此書,甚至是到了倒背如流的狀態!
曾經讀過智囊的康熙,乾隆皇帝,還將其稱為「國之利器」,讓大臣們學習,不能隨便傳閱
而到了現在,我們熟知的萬達總裁王健林,也將這本智囊列為書單,給萬達高層,看中的就是這本書中蘊含的職場智慧!
馮夢龍在寫這本《智囊全集》時,就說:「天下無餘智」,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以此我們就知道這本書到底有多厲害了。
由於原著是文言文,很多朋友讀著不盡興,所以我推薦大家閱讀文白互譯版的《智囊全集》,不僅用通俗易懂的話將原文進行翻譯,更是將作者馮夢龍的點評都完整的收納,注釋詳盡,更容易讀懂。
全套《智囊全集》也就一頓午飯錢,便能從古人的失敗中學習教訓,從成功中借鑑經驗,學習老祖宗們安身立命的智慧。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