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影評:心中常駐芳華

2021-01-21 青藤文學


  電影《芳華》在全國院線熱映的同時,也引來熱評熱議——或褒或貶,或稱道或批判,不一而足。一部電影作品誕生,任何觀眾都有自己的審美判斷,都可以從裡面看出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褒不虛褒、貶不妄貶是正道,若脫離了文藝批評的正常軌道,甚或藉此影片抵毀導演、作者,就太不地道了。
  小說是講故事,電影也是講故事。電影故事講得雲山霧罩、支離破碎,讓人看不懂、弄不明白,觀眾就了無興趣,過目即忘。《芳華》採用了繁複的多線敘事結構,講了一個比較好的故事、比較精彩的故事;通過較為完整清晰、層次分明的情節安排,表現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思想境界,並引領觀眾進入影片人物的精神世界,讓人觀後難以忘懷。有人評說,《芳華》故事不怎麼真實,有些虛頭巴腦。藝術作品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照「貓」畫「貓」的模仿,藝術價值總是大打折扣;「貓」畫「虎」的創作,才會有不同凡響的效果。託馬斯·沃爾夫說,「一切嚴肅的作品說到底必然都有自傳性質的,而且一個人如果想要創造出任何一件具有真實價值的東西,他便必須使用他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經歷。」《芳華》是一件嚴肅的藝術作品,來源於生活,裡面有嚴歌岺、馮小剛的人生經歷和生活體驗。《芳華》沒有照抄照搬生活,它關照人性、關注人物內心,從人物的內心出發來設置戲劇衝突,使人物內心和觀眾內心在一些具象的場景中實現了同化;不少觀眾在劉峰、何曉萍、蕭穗子、林丁丁等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在人物的命運轉折和情感糾葛上產生了共鳴。《芳華》故事雖不完全真實,但完全有真實的價值,它再造了生活、升華了生活,因而具有了那些簡單地模仿藝術的電影所不具有的藝術感染力。

  電影畫面其實同繪畫藝術相通相近,也講究「遠看取勢,近看取質」,有勢有質才有魅力。《芳華》熟稔地運用了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等畫面和鏡頭,較為恰當地表現了時代背景、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清楚地交代了歷史事件、人物身份和人物走向,有氣氛有氣勢,有含蓄有意味,有氣韻有韻致,有意象有意境。畫面情緒飽滿充沛,每種色彩都被賦予了美好寓意——胭脂、月白、天藍、軍綠——溫暖了青春,絢爛了芳華。特別是劉峰帶領戰士押送彈藥途中遭到敵人伏擊的那場戲,幾分鐘的長鏡頭一貫到底、一氣呵成,充分顯示了馮小剛拍攝戰爭場面的駕馭力、表現力,真實再現了戰爭的殘酷、慘烈——芳華的易逝與凋零,青春的毀滅與無奈,生命的悲痛與悲壯;渲染和張揚了以劉峰為代表的鐵血戰士忠誠國家、擔當使命,義無反顧、捨生忘死的高尚情懷和無畏精神。我想起當年七大軍區到老山前線輪戰,原蘭州軍區某部一名代理排長在圓滿完成堅守陣地任務,走下戰場時說的一句話:「生命最寶貴,活著最幸福。」不禁唏噓。

  記得一位作家說過,孤獨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遺棄,而是無知己,不被理解。《芳華》中的何曉萍不但受到文工團戰友們的嘲弄和冷落,而且始終不為絕大多數女戰友所接納和理解,內心一直籠著濃重的陰影;而被稱為「活雷鋒」的劉峰,看似人緣不錯,實則也不被人理解——做好人被戰友戲謔,做好事被戰友嘲諷;美好的情愫初萌,即被掐滅,心頭又「挨上一刀」。何曉萍本身不是壞人,劉峰絕對是個好人,而這倆為何孤獨寂寞、無助失落?這部揭櫫人性的影片其實已經提示了深層次原因:在一種特殊時代、一種特殊環境下,一方面人性受到壓抑,另一方面人性發生變異;在不正常的一種社會環境下,為了個人、枉顧他人,犧牲他人、以求自保成為常態,一個真誠、善良、正直的正常人很難生存。幸運的是,劉峰、何曉萍兩個落寞者是互相理解、彼此支撐的,這讓觀眾看到了希望;當兩個孤獨的人最終走到了一起,淡然恬然地開始新生活的時候,觀眾會由衷的禮讚:孤獨讓你們活得更加清醒而堅韌,精神變得越來越強大!當人們真正能捫心自問:我有沒有憐憫意識、懺悔意識,靈魂深處是否掩藏著「小」?人性中的惡將會得到有效控制,人性中的善才會發出光芒,像劉峰、何曉萍這樣良善之人也就不會覺得孤獨。

  音樂和歌曲,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音樂和歌曲,無疑會更好地詮釋電影故事、表現電影主題,甚至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趙麟譜曲的音樂與畫面配合得當,可以讓人從視覺到聽覺、從聽覺到視覺自由轉承而無掛礙;片中三次出現的歌劇《沂蒙頌》,既不游離也無隔違,時代印跡和色彩濃重,使其本身就具有了一種存在的價值;韓紅深情演繹的《絨花》,突出了影片的抒情性,深化了觀眾的藝術感受——思往事,惜流芳,且前行。劉峰與何曉萍互敬軍禮道別的畫面,響起了李叔同的《送別》——看破紅塵、打破執迷的弘一法師都無法從寂寞和悲涼的情緒中抽離,何況這兩個入世不深的韶華青年?好在經過戰火洗禮,並成為戰鬥英雄的劉峰、何曉萍別後重逢,並且永遠不再別離。這讓我記起了北島的一句詩,我把其中的「少」換成了「多」:重逢總是比告別多,只多一次——作為對片中人物劉峰、何曉萍,還有與劉峰、何曉萍同樣人生經歷、命運遭際的善良真誠的人們的祝福。
  殘雪說,「趨光,是人類的本性,人對於理想的追求是最符合人的本性的。自私自利與自我犧牲這個人性矛盾的兩面,將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對峙下去,只因為人懂得從鏡像中認識自己。」《芳華》是一部真誠惻怛之作,沒有什麼微言大義,而讓我們從影像中對照並認識自己。生以啜芳華,行而沐春光。美好的事物總是存在,美好的希望總在失望中孕育、在絕望中生發。人生多不幸,幸運的是活著;人類誕生於愛,我們活著的這個世界充滿了愛心。
  《芳華》給予人們回望心靈的能力和繼續前行的信心,願我們心中常駐芳華。


作者簡介

  孟勝昔,出版散文隨筆集《不畏浮雲遮望眼》《凡俗中的高尚》等,獲得市級以上文學類獎項多個,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蘋果手機打賞專用二維碼,長按打賞。


請根據作品質量,點下方    讚賞    打賞,支持原創。

相關焦點

  • 榮故事:心中常駐芳華
    榮故事:電影《芳華》,心中常駐芳華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樂於助人、質樸善良的劉峰(黃軒飾)和從農村來的屢遭文工團女兵歧視與排斥的何小萍(苗苗飾),意外離開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團,捲入了殘酷的戰爭,在戰場上繼續綻放著血染的芳華。他們感受著集體生活的痛與暖、故人的分別與重逢,還有時代變革之下,每個人的渺小脆弱和無力招架。
  • 記憶的芳華--《芳華》影評
    記憶的芳華--《芳華》影評 「世上有多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就讓熒幕留住他們芬芳的年華吧。
  • 《芳華》影評(四)
    」----嚴歌苓《芳華》不客氣的說,芳華是今年,我看過的最好的一部影片,無論是從人物形象的刻畫,還是劇情結構的穿插,都是忠實於原著。一開始為了能夠更佳的觀影體驗,提前讀完了《芳華》,當時感覺,這本書寫的不僅僅是那個年代幾個人的青春芳華,更有欲求不得的苦澀,與,驀然回首伊人盡在燈火闌珊處的玄妙,可謂說是將那群人青春時代的命運,用平淡而侵入心靈的筆觸,描繪了出來。在影院中,那種心思與目光一步一步再度跟著劇情發展時,又將這種心靈深化。
  • 《芳華》影評(三)
    看完馮小剛的芳華,我想起了泰戈爾的著名詩句: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 心中常駐芳華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心中常駐芳華》是隋躍華最喜愛的一首歌。「願你心大志大,家大業大;願你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願你總與幸福同在,願你心中常駐芳華。」
  • 《芳華》影評(一)
    那張唯一的軍裝照上笑的燦爛的何小萍,那一刻也許是何小萍的芳華,往後,那張撕碎的照片以及劉峰的離開,葬送了她的笑容,也葬送了她的芳華!那轉瞬即逝的芳華,才開始就已結束,剩下的是殘酷的戰火硝煙,幸而,在他們老去之時,還能發現,他們都不再欠彼此一個擁抱! 商大影評學社是下屬於浙江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的學生評論社,是由浙江工商大學人文學院丁莉麗教授與陳軍副教授共同負責,學生參與的一個以電影評論賞析為主要活動的組織。
  • 芳華影評《芳華》:林丁丁是一切悲劇的根源嗎?
    芳華影評   最近總有粉絲朋友問哪裡可以免費看最新最全的電影電視劇,小編還特意找了一下,終於找到了1款看劇神器
  • 影評《芳華》|芳華只是馮小剛的芳華
    《芳華》無疑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尤其是在當下中國電影資本極速擴增的時代,它的年代感和樸實感顯得分外動人。《芳華》最終票房達到14.23億,創造了華語電影文藝片的票房神話。在此,恭喜小剛導演,這次確實贏得漂亮。
  • 芳華影評《芳華》電影裡沒忍心告訴你的殘酷現實,原著都說全了
    芳華影評‍從千千萬萬湖人選舉到pl?額外的國定假日休息日,「芳華」被關閉各方期望的巫妖?上市。有人說 這是馮小剛的第一部青年電影。芳華影評戰爭爆發後,影片拍攝了6分鐘的戰爭場景, 那顯示了戰爭的殘酷和鮮血。
  • 《芳華》——「絕代芳華」
    看《芳華》是上個星期的事了,之所以等到今天才寫,是想聽聽這個片子在父輩人的口碑怎樣,那個年代人的集體記憶是評價的權威。事實是如我預料的,嶽父第一次要求我給他們買票觀影,這是我的意料之外,是他們的情理之中。
  • 電影《芳華》:惟願當年華逝去,心中仍留芳華
    芳華的上映一波三折。最初對這部講述「那個年代」的影片的好奇心,已經不是那麼強烈了。但在電影開場的那一刻,我就知道,這肯定會是一部非常值得期待的精彩影片。可《芳華》卻並不是這麼演的。小萍家庭背景比較特殊,由於軍裝事件和她身上所謂的「味道」,讓她自從進入文工團的第一天起,就成了團裡人人嫌棄的一個笑話。劉峰也和普通的電影男主角不太一樣,他是個老好人、活雷鋒。
  • 《芳華》影評:誰保存著你撕碎的芳華?(深度解讀)
    誰保存著你那些撕碎的芳華——馮小剛《芳華》影評在電影的結尾,劉峰從破舊的挎包中掏出那張被撕碎的軍裝照,那青春姣好的面容露出燦爛的微笑。夕陽照射著長凳和牆壁,昏黃的光布滿了整個屏幕,音樂聲響起,劉峰用他的獨臂摟住了滿面滄桑的何小萍,一起回首那曾經被撕碎的青春——電影的名字叫做「芳華」,是被撕碎的芬芳年華。電影是以軍區文工團紅色背景的巨富領袖像開場的,主人公劉峰和小萍在瓢潑大雨中開始了他們的故事。
  • 《芳華》影評精選
    在《芳華》裡,馮小剛以他從影30餘年來最大的誠意,向觀眾講述了一個屬於他那個時代的故事。《芳華》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電影所具有的那種無與倫比的誠懇,而不是馮小剛日益成熟的「電影技術」。所以當馮小剛希望在技術層面、思想層面出手的話,往往事倍功半,而當他琢磨起觀眾心中最柔軟的那個地方的時候,無論是反諷的喜劇片,還是嚴正的劇情片,他往往能夠無往而不利。
  • 電影《芳華》首輪影評出爐 有人說這是馮小剛近年最好的電影
    其中,馮小剛的這部電影《芳華》,從誕生起就備受關注,很多人都想看看敢拍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炮兒六爺」,這次到底能拿出一部什麼樣的電影。第一波影評已經在網上悄悄出現,包括豆瓣「看過」《芳華》的短評裡,也開始陸續有了首輪映後的最新評價。好看,意外,戰爭戲精彩,眼淚,渺小無力。海外權威電影媒體更是給予了高度評價,稱故事「令人心碎」。甚至有人說,這是馮小剛近年最好的電影。
  • 觀影:才女他鄉理亂麻,丹心鐵血祭芳華 | 馮小剛《芳華》影評四篇
    特此刊發四篇影評,以饗停雲讀者諸君。血統固化新的階級秩序芳華背後的時代密碼作者 胡榮華由嚴歌苓編劇、馮小剛執導、八一廠名義出品的軍事題材電影《芳華》正在熱映,引發了眾多觀眾熱議,左中右人士因不同三觀站位褒貶各異。多數觀眾都認為這部片子能以現在的面目播出,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
  • 《芳華》影評範文及本人聲明
    Pic from www.135editor.com光華芳影,撥轉冷暖世情            ——評電影《芳華》之光線運用《芳華》是馮小剛執導的一部具有文藝與商業雙重特質的電影。影片以華麗婉轉的敘事方法,講述了老一輩軍人和文工團的故事。導演透過對光線的把握,將影片中青年人的嗔痴別怨的情感所體現出的青春與時代格格不入的悲喜釋放得淋漓盡致。
  • 影評|《芳華》
    今天的為大家帶來的影評是電影《芳華》。作為一個95後,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故事總是充滿了蜜汁好奇,剛好最近在看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有一些小感觸分享給大家。
  • 《芳華》歲月無情催人老,芳華剎那褪春暉
    回去的一路上一直跟LRC說:「馮小剛厲害,嚴歌苓超讚,《芳華》好看」。有多好看呢?你一直在電影裡的某種情緒裡,或喜或悲,或沉重或傷感。春甸本應搖芳華,然而在繁花似錦的芳華裡,何小萍卻只能如此卑微無助。是時勢,更是命運,無從選擇。有多少的身不由己和無奈呢?
  • 《芳華》影評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錚錚硬骨綻花開滴滴鮮血染紅它當片尾響起韓紅富有穿透力的嗓音,伴隨著《絨花》優美的旋律,看著女主角何小萍靠在男主角劉峰肩上的那種歸依感,我感覺自己眼淚要掉下來。最近,看到一篇言辭激烈的文章,有人感慨我們的文藝作品少了改革開放之前30年歷史的反映,《芳華》的熱映給予了較好的回答。
  • 芳華已逝,唯愛和善良永恆.
    芳華雖迷,卻有花期,而愛和善良,總如那池蓮之靜幽蘭之雅,似潺潺流水,在時間的長河裡,不涸不古,常韻甘醇。其實,生命本該就是這樣的。美!是歲月有意對人生的恩賜,是生命飛翔靈魂之外的顯赫。人生當情,情之為緣。而唯願能在所有的年華,去做個有愛有善良的人,這便是美在生命中升華的意義。芳華易逝,唯愛和善良才是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