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衝著海報上熟悉的Netflix字樣,瞬間被安利!
然後就先看了一集,我宣布,正式入坑了!因為實在是太太太太太好看,也太有教育意義了!
故事的設定是正常人類世界,但又共存著常見的動物以及神奇的生物,並且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存在。
主角希爾達是一個藍頭髮的小姑娘,她和媽媽一直生活在荒野上,並且是那裡唯一的人類。
和普通的小女孩不同,希爾達是真的熱愛冒險,她總是帶著一隻叫枝枝的白色小鹿狐,一起去探險。
在這個野性而原始的世界裡,希爾達活得非常自在。她可以整日在山川河流中遊玩,帶上她的素描本畫感興趣的景色,還能跟荒野裡的每一個「奇特」物種交朋友。
這裡有不愛敲門,但很喜歡送柴火給希爾達的高冷木頭人;
有長得像蝌蚪一樣,但是飛行在天空的沃夫;
有白天是石頭,太陽落山就化身怪獸的巨魔;
也有行走在大地,迷茫的尋找著愛人的巨人;
還有一直生活在希爾達身邊,但常人卻無法看見的小小精靈們。
故事的第一集便是由精靈開啟,因為普通人沒法看見精靈一族,所以生活在荒野裡的希爾達和媽媽總會無意間踩到精靈的房子。就算不會有實質性的傷害,但就如精靈自己所說「那種驚嚇總不可能忽視吧」。
為了恢復精靈一族的安寧,它們想把希爾達和媽媽趕出荒野!精靈和希爾達之間的「戰爭」由此點燃。
但希爾達實在是太喜歡生活在荒野裡了,在精靈小作家艾爾福的幫助下,首先通過籤協議讓希爾達能看見精靈們,避免了再次踩踏到它們的家園。然後先跟市長溝通,再跟總理交涉,一步步往上…
我非常喜歡這一故事的點在於,它並沒有通過強制教育或者說服讓希爾達不得不搬出荒野,而是通過巨人一族來教導。
原本地球上也生活著巨人一族,但是隨著人類的發展,他們開始驅逐巨人,因為巨人會在無意間破壞掉人類的家園,以至於後來整個地球上只剩下了一個巨人。我一開始以為這是對人類的呵斥,後來發現動畫居然在用類比來點醒希爾達。
在第二集故事的結尾,希爾達和精靈達成了和平,巨人也找到了他的愛人,他倆要一起離開地球時,一腳踩碎了希爾達的房子。
「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幹了什麼!」說出這句話的媽媽,此時此刻,因為沒有籤協議也正一腳踩在精靈的房子上。
希爾達這才明白,巨人毀壞了人類生活不自知,而人類對於精靈來說又何嘗不是呢?
荒野本來就屬於精靈、屬於沃夫,屬於一切神奇的生物,人類才是真正的闖入者。
整個動畫都是這樣,沒有說教沒有強行灌輸,只通過一個又一個連貫的小故事,既教育了孩子,也讓我們大人成長。
而整個動畫中,最值得我們家長學習的,是希爾達的媽媽對待孩子的方式。
她從不會強迫希爾達,她甚至非常樂意去理解孩子的世界,陪著她一起去冒險。
希爾達不願意離開荒野搬到城市,媽媽沒有擺出家長的姿態去逼迫她,而是商量式的告訴她:「我知道你喜歡荒野,但是我覺得城市也是一個成長的好地方。」並帶著她先去城市裡看看。
剛來到城市的希爾達不適應,媽媽想讓她交到人類朋友時,說的是:「你可以跟精靈、跟巨人、跟巨魔交朋友,跟他們相比,跟小孩聊天應該更容易吧。」
而在希爾達「交友失敗」後,告訴媽媽原因是「我試了,但是那些小孩真的不怎麼樣,他們拿石頭砸小鳥」,媽媽不僅沒有罵她,反而贊同道:「那真好,我很慶幸你沒能和他們交上朋友。」
在媽媽誤會希爾達,並把她撿回來的烏鴉扔出去、後來發現自己錯了時,媽媽也沒有強行為自己辯解,而是主動承認錯誤,並且道歉:
媽媽一步步引導著希達爾適應和融入城市生活,用探索荒野的方式,去找到城市中的樂趣。
在城市裡,希達爾也交到了自己的朋友,一個是同樣愛冒險的女孩—弗裡達,一個是膽小但是很勇敢的男孩—大衛。
很高興希爾達能收穫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在一次次的小故事裡,開啟小小的冒險,又都潛移默化的彼此影響著。
弗裡達和大衛教會了希爾達如何適應學校生活,但又保持了孩子的天性;希爾達帶著弗裡達和大衛一起探險,發現更多更有趣的事情。
並且動畫也沒有一味的鼓吹一定要去森林、去野外才算是探險,藉由弗裡達之口,說出了「冒險」真正的含義。
去到荒野裡,和小動物、和神奇的生物做朋友是冒險,在家裡、在圖書館接受新奇的事物,學習成長,這都是冒險。
永葆好奇心、永葆孩子氣,人生就是一場偉大的冒險。
當然動畫裡的幽默也不能少,比如不管幹什麼事情都要「籤署協議」的習慣,妥妥的美國人的自嘲;
將一隻雷鳥信奉為祥瑞,它來了就代表著豐收,沒來就是災難,還藉此開啟了遊行,但後來證明一切都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連精靈都有寵物小貓,關鍵是還跟精靈差不多大,吸貓果然是全物種的選擇啊!
這樣一部講教育、講友情,又把一切的小道理穿插在故事裡的動畫片,在細枝末節處都透著用心,大人小孩都愛看的良心動畫,不容錯過!
國語配音的資源B站就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