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非常低調,極少露面,沒有助手也不用電腦。
在他作品中沒有帥哥美女,也沒有救世主般的超級英雄,用扭曲不羈的線條勾勒出不甚好看的角色,但卻擁有一堆忠實擁躉。
人們評價他時,用得最多的詞語之一就是:「天才」,坊間還流傳著這麼一句話:
《灌籃高手》的井上雄彥是「努力的天才」,為了打麻將連連拖稿的富堅義博是「懶惰的天才」。《海賊王》的作者尾田榮一郎在與松本大洋的一次對談中說到:
我一直認為這世上沒有天才,而且認為不管是哪個成功的人,都是因為比別人更加努力的關係。但是在看到《桌球》這部作品時,很吃驚地感覺到這個世上有天才,而且還覺得光靠努力是無法畫出那種作品呢。
1967年出生在東京的松本大洋,最初的夢想並不是成為漫畫家。
他是喜歡漫畫,但比起漫畫,他更喜歡足球,他夢想著自己能成為一名職業球員。
正如多數人的最初夢想總會在成長過程中失落一樣,松本大洋最終也沒能成為一名職業球員,而是成為了一名漫畫家。
現在的他真心認為:沒什麼比當漫畫家來講故事更好。
松本大洋雖然從小喜歡漫畫,但直到大學他才正式開始學習創作漫畫。為此,他加入了大學裡的漫畫社團,從零開始學習。
因為喜歡土田世紀,松本大洋便把自己的漫畫作品,投給他所在的漫畫雜誌《Morning》。在他20歲那年,作品首次獲得刊載。
次年,棒球漫畫《STRAIGHT》還獲得了雜誌「四季獎」的秋季準入選獎,松本大洋由此出道。
這是一個頗為順利的開始,但《STRAIGHT》連載結束後,松本大洋有一年時間沒有發布作品,直到小學館的編輯來聯繫他(註:小學館是日本最大的綜合性出版社之一)。
對於天才而言,空白期或亦為沉澱期。轉投小學館之後,松本大洋就像打開了名為天賦的容器蓋子,才能傾瀉而出。
他創作出了一系列至今都被人奉為神作的作品——《花男》《惡童當街》,以及給尾田榮一郎帶來震撼的《桌球》等。
松本大洋一部接著一部的創作,中間幾乎沒有縫隙,且每一部題材絕無重複。甚至在連載之餘,他還創作出版了長篇漫畫《GOGOMONSTER》。
如此穩定而持續地輸出高質量作品,人氣自然跟著上漲。松本大洋獲得了來自各界人士的關注,並從此奠定了在漫畫界的獨特地位。
《小森林》的作者五十嵐大介就曾表示過:
「我碰到喜歡的作品就會反反覆覆看好幾遍,而大洋先生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畫風,就是沒有畫風
松本大洋不是一個以畫風取勝的漫畫家。
他沒有經受過系統的漫畫訓練,再加上大學時期受歐洲漫畫影響較多,沒有學院派的氣息,看上去有些隨意,給人一種能擺脫一切束縛的超脫感。
他甚至沒有固定畫風。
對於一個創作者來說,要找到自己風格的畫風已經很難,松本大洋卻可以毫不在意地將前作中的風格拋棄,沒有足夠的才能和自信是很難做到的。
他喜歡嘗試各種各樣的作畫工具:針管筆、鋼筆、蠟筆、毛筆等,並根據故事內容來調整畫風。
對他而言,畫風和筆一樣,只是服務於漫畫的工具。那些看起來隨意不羈的線條,其實都是以最克制的筆觸勾勒出的角色內在神韻。
松本大洋的早期作品中,畫面多布滿細小的線條,但從《GOGOMonster》開始,整體逐漸變得乾淨整潔,並在創作《桌球》時達到最佳狀態。
《桌球》這部作品的身影,經常出現在類似《xx部你不容錯過的冷門佳作》的文章當中,被畫風勸退是多數人避開它的理由,但讀過的人都稱之為神作。
主流的熱血漫,主角多半是個勤懇努力的角色,這樣比較符合「勤能補拙」的傳統價值觀,並且無論中途有多曲折,最終主角光環都將戰勝一切。
《桌球》卻是以天才為主角,而且還是倆。
阿扁個性張揚,因為對球技自信而囂張狂傲,笑爺冷靜內斂,明明有才能卻刻意隱藏。然而即使身為天才,讀起來照樣要跟著揪心到最後一刻。
投入其中後你會慢慢發現,那些怎麼看都彆扭的線條其實是最合適的。
運動員的動作迅速利落,松本大洋用鋼筆畫出來的畫面乾淨清爽,構成一種別致的畫面的語言,讓讀者更專注於故事。
至於「努力」和「天賦」到底哪個更重要,漫畫中的每個角色都找到了自己最滿意的答案。
《桌球》出版時,很多人以為這就是松本大洋的巔峰了。
然而,松本大洋的天才之處還在於,可以不斷超過自己創造的巔峰。《桌球》之後,他又創作出了《竹光侍》。
真正的巔峰,就是沒有巔峰
創作《竹光侍》,松本大洋選用了毛筆。
故事以日本武士為主角,用毛筆來體現日本傳統風格再合適不過。作畫時,松本大洋甚至懷著強烈的「透過圖來牽引作品」的想法。
僅通過墨的濃淡,就能表現出明暗對比和虛實關係。
毛筆的柔軟筆觸,也令畫面更飄逸靈動,展現出與故事相襯的和風。
2007年,《竹光侍》獲得了第11屆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節漫畫部門優秀獎,2011年獲得第15屆手塚治虫文化獎漫畫大獎。
當時,《竹光侍》已經被人們視為松本大洋開創的新巔峰,沒想到幾年後,他又為讀者帶來了《星之子》。
這是一部被松本大洋稱之為:「出道以來,一直暗自珍藏著捨不得發表的作品」。
小學時期,松本大洋曾被送到福利院生活了六年,《星之子》便是以這段經歷為藍本創作出來的故事,基本每個角色都有對應的原型。
這個由37話獨立清爽的小短篇構成的完整故事,每一話都是一個孩子的故事。
在星之子學園裡,住著一群因為種種原因而無法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
因為一頭白髮而被稱為「白毛怪」的春男,安靜懂事學習好的阿靜,總是掛著大鼻涕、和弟弟笑助一起收集四葉草的純助,心思敏銳的阿惠,大大咧咧的紀伊子.
在學園角落,有一輛廢棄的Sunny1200轎車。這裡就是專屬孩子們的秘密基地,承載著孩子們的歡樂和異於常人的悲傷。
松本大洋依然選擇用毛筆來描繪這個自己珍視的故事,甚至比《竹光侍》時期還要爐火純青,畫面所見皆是以毛筆勾勒。
這是一件極其考驗功底的事,把握不好,平淡的日常生活會顯得拖沓。
但松本大洋卻能在極短的篇幅中,不僅完成了故事的講述,還能用出神入化的分鏡推進情感的爆發。
看似鬆散的日常故事,就像是散落一地的珍珠,松本大洋將它們串成鏈,在夜空下熠熠生輝。
《星之子》出版之後,松本大洋得以再次聯繫上了曾共同在收容所生活過的夥伴們,這也是漫畫家這個職業帶給他的額外驚喜。
從《STRAIGHT》到《星之子》,從中年到孩童,從鋼筆到毛筆,松本大洋似乎從來沒有過黯淡的時候。
不知下次,他又將給人們帶來怎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