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穿越》星際穿越

2020-10-12 Mr.Ye

《 星際穿越》(Interstellar)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良夜,

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雖然智慧的人臨終時懂得黑暗有理,

因為他們的話沒有迸發出閃電,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1.《星際穿越》

電影於2014年上映,至今已經有6個年頭了。但放眼於現在,在票房,觀影,體驗,視覺,特效,成本上與其他可說是大片來比較,絲毫不遜色,甚至現在也沒有比這更好的 關於宇宙題材的電影。

這也是我疫情後在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雖是重映,但驚喜與震撼依舊不會因3刷後所帶來的疲勞。(當然 我沒看過首映)我記得14年電影剛上映那會兒 湖南衛視有個節目在做關於電影所涉及的一些觀影體驗,更多的還有科普。

電影中涉及到了許多有關物理學和天體運動。一部好的電影編劇與理據支持自然是地基,當你發現看諾蘭的電影時,這些「地基」都是牢固的,甚至是完美的。當然這部電影中所有的物理悖論都是由物理學家基普索恩所演算與證實了的。雖然電影中涉及大量物理知識但看完第一遍後你依舊能看懂電影,且當你二刷三刷時,電影中的每幀每句,你卻能在其中發現更新的事物與感知。這也許就是諾蘭電影的特點,或是魅力,當然你看他的其他電影是也會有感同身受。

《星際穿越》由35mm和75mm膠片結合IMAX技術拍攝。所以如果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的話,當然我建議一定要去看IMAX廳,當然這部電影是2D。

2.實景

在《星際穿越》中,在前半段中,你所見的大部分場景都是實拍的。800畝玉米地,沙塵暴,田野追逐,這些都是實景。甚至是在後半段男主Cooper掉入的那個超立體中,那一個畫面也是實景特效,劇組搭建了一個場景,正如你在電影中所見的。這樣是諾蘭為了能讓演員更好得表演,但演員馬修·麥康納也不知道那個「超立體」是個什麼科學依據。這也驗證了諾導的風格——有錢的話,還要特效幹什麼。

3.畫面

在電影中,如果你是第一次看這部電影,你會對電影中的宇宙感到驚豔,甚至是震撼。當我第一次看電影時就是被那顆滿是水的星球—米勒行星,所震撼。特別是裡面那段,千米高的巨浪,與巨大的引力而產生的時間差,「在米勒行星上的一小時等於地球上的7年」。當然這是要可以理據支撐的。當然還有那黑洞 「卡岡圖雅」(gargantua)那顆黑洞也是讓我記憶猶新

還有就是男主掉入立方體時的場景,男主進入一個擁有更高維度空間在那裡時間便變成空間。我也佩服能拍出這個空間,在我們的認知中 最高也就是我們所見的三維,五維空間無法想像,而在電影中 你會得到一個新的認知。

4.配樂

電影中大部分配樂是由HansZimmer(漢斯·季默)完成的,在整個觀影體驗中 你被帶進去的不是畫面,而是被這配樂所震撼的。電影開頭時,男主帶著他的兒子和女兒在田野裡追逐無人機時,便是音樂的第一幕,簡單的一場追逐戲,但你的情緒依然會被帶動直高點。再到本片的高潮——飛船旋轉對接時,bgm《No Time for Caution》響起,你會隨著電影而為男主捏一把冷汗,隨著音樂音調的逐漸升高,你的情緒也逐漸得到達高潮,此時音樂一擊一擊得向你襲來,你汗毛聳立緊貼著座位不能動彈,隨著男主的對接完成,此時高潮遍告一段落了,但你依然會被剛剛所震撼而回味無窮。這便是諾蘭在配樂上所花的「心機」。如果你仔細聽配樂 你會發現其中會有徐徐漸進的鐘表聲,這也是配樂中藏著的技巧。同樣的方式 在《敦刻爾克》中諾蘭也有用到,在陸地作戰中 便用了這種鐘錶聲來增加了電影的緊張感。為何能營造如此緊張的配樂將觀眾深深帶動,這是因為漢斯用了一種特殊的演奏——「Shepard Tone」以導致聽覺上的異差,也因為如此而營造了如此緊張的音樂而將你深深帶動。 《星際穿越》中多數配樂都是這種方式,《No Time for Caution》《Cornfield Chase》《S.T.A.Y》佔據了電影大多的配樂。

可以說《星際穿越》能獲得如此好的口碑,其中的配樂是有不小功勞的。帶動故事精彩性的不只是內容 當然還有配樂。

5.The bulk

電影中男主一行人,幾次對話中都有提及bulk這個詞,bulk便是對電影中「他們」的定義,也是對五維世界的描述。當男主掉入黑洞時,「bulk」在黑洞的溫和奇點放置了超立體 以至於男主掉入黑洞後沒有進入最後的那個奇點。最後也是因為超立體拯救了男主 將他帶離了黑洞。「bulk」也許是來自未來五維的人類 亦或是其他生物。

6.引力

《星際穿越》中支撐故事發展的暗線,便是「引力」。電影開頭,男主因做夢而回憶起的一次墜機事件,便是因為引力異常。男主發現秘密進行航天事業的NASA也是因為引力異常。結尾男主在黑洞也是依靠引力將黑洞的數據傳給了女兒。電影中提到的PlanA的根本也是引力。電影最後男主女兒也是依靠數據最後解出了引力的秘密,而帶著人類逃離了瀕臨滅絕的地球。又如米勒星球上「一個小時便是地球上的七年」這裡也是因為引力:米勒星球位於黑洞「卡岡圖雅」的視線附近,因為「卡岡圖雅」極大的質量,和米勒星球極高的繞行速度,而導致了兩星之間極大的引力,所以才有了 「度日如年」。

引力可以說是貫穿電影的線索,電影中引力可以穿越時空的維度,這也是為什麼最後卻男主能靠著引力能將遠在宇宙的黑洞數據帶給女兒。電影也是因為這一重要而又真實的現象奠定了整部電影的理據。

7.愛

《星際穿越》中在前半段,正如女主所說超越一切的是愛。(這也驗證了諾蘭電影的風格——總是會將答案早早得告訴你)結尾,男主將數據傳輸給女兒時雖然是依靠「世界線」也就是引力傳輸給女兒,但更多的是父親和女兒之間的愛,正如影中Tars問男主「你怎麼確定您女兒一定能收到數據」男主堅定的告訴它「是愛,我相信她一定能收到」。這裡也是我覺得電影最大亮點的地方,如此巧妙得將明線,暗線和愛交織在了一起。

2.克里斯多福·諾蘭

對於諾蘭,我當然是追捧,也更喜愛他的電影。諾蘭可以說是現在少有的能將電影的口碑與票房雙豐收的導演。史匹柏評價他為「好萊塢最後一個電影作者」,這個評價些許是好的,但也只是好萊塢而已,對於電影藝術,「藝術」卻只是將他叫囂成一個班門弄斧的joker而已。但如今整個電影行業能拍出高分,且又能在好萊塢電影中取得好的票房的導演中,已經是少之又是的了。況且,些許也只有諾蘭能在華納下,如此自由自在得拍攝,執導。

10部電影,8部入圍IMDb top250榜。這也算是對他最大的肯定了。當然一個導演能拍出這麼多好的電影,且每部都是幾乎不同的題材,諾蘭當然自有他的辦法,其實如果認真仔細得看他的每部電影,你會發現,他的「小心思」每一部電影都有,且幾乎每部都是同一種尿性,但這「聰明」卻每次都能騙過觀眾雙眼 將你帶入這部電影,你會沉溺於其中,此時他的「心機」你以毫無察覺,在你看看完後 你會讚嘆他的敘事為何如此精妙。這就是他為何每部電影都屢試不爽的原因,因為你發現不了他的心思,但答案卻又是顯而易見。

正如他的電影《致命魔術》中麥可凱恩所說的魔術三部分:1.「以虛帶實」 2「驚人反轉」 3.「化腐朽為神奇」 他的電影也像是魔術一樣遵循著這三部分—「魔術敘事」。當然了他自己也說過,他會將他的電影分成明線和暗線,兩條線有各自的開頭而它們的結尾要連在一起然後將明線和暗線分成許多小段,而他要做的就是將電影的鏡頭在這許多線段之間不停剪輯,而最後 兩條線便會相撞,而觀眾也會知道這故事的真相。這便是他的「魔術敘事」,所以當你看他的電影時,看到結尾,你會恍然大悟,結局和真相原來一直在劇情中如影隨形,甚至開頭時 真相就已經在你眼前。但你卻怎樣都發現不了。《星際穿越》中 你會深有體會。

諾蘭還是個實拍狂魔。在他的電影中,可以說七成以上的景象都是實景,或許在這些少數的特效鏡頭中還是他不得已才拍的特效。經典的如《蝙蝠俠》中那段小丑炸醫院那段就是實景,當然那棟醫院是諾蘭花錢買的。《星際穿越》中那500畝玉米地也是諾蘭花了半年時間所種植的,電影中有一個男主家庭迎著沙塵暴回家的鏡頭,當然了,這沙是麵粉。幾臺超大電風扇再加上幾車的麵粉 才拍出了這一鏡頭。也許會有人說他老套,但實拍確實是到現在甚至以後都無法超越的「特效」,甚至是cg也無法超越。

諾蘭對於電影的質感也是要求極高的,他一直堅持膠片IMAX製作和堅決不拍3D電影,他說3D電影只會欺騙觀眾感覺 而錯過電影的魅力。他的電影畫面辨識度還是挺高的,細心的話你會發現他的長鏡頭會有一種獨特風格,《蝙蝠俠》開頭小丑搶劫銀行那段長焦鏡頭,你便會體會到這一「獨特風格」。《星際穿越》中你也會很容易發現這一特點。

所謂「諾蘭出品必出精品」嘛。在我看來諾蘭拍的電影中有一部電影沒用到「魔術敘事」而是更致力於描畫畫面的真實感(當然了他的哪一部電影不是為了追求真實感?)——《敦刻爾克》。 這部電影應該好像是和《至暗時刻》(我最愛的電影之一)當時一起都被奧斯卡提名了。這兩部電影內容在歷史上還有這許大的聯繫,所以兩部電影一起食用效果更佳。

《敦刻爾克》這部電影可以說拍的恰到好處,電影就只單單描述了敦刻爾克戰役,內容自然沒有什麼可敘性。而諾導卻用空間和配樂彌補了這一段版。空間——諾蘭用了三個場景 天上,海上,地上。巧妙的將這場戰役拉成了三個不同地點的不同作戰。可以說十分巧妙。

在他電影中你會發現許多的面孔,這是他喜歡用同一組演員的原因。麥可凱恩這老戲骨是出現在他電影中最多的了。

當然電影還涉及了許多物理知識和更深的理解。8月2號也重映了,推薦去看IMAX。

相關焦點

  • 我與《星際穿越》
    那一天,音樂軟體的日推裡一首<Day One>變奏,碰巧點開讓我瞬間回憶起當時在電影院看後的震撼,這份震撼驅使我重新觀看了《星際穿越》。播放記錄已經找不到了,所以我無法給出準確的時間,但我可以確定,這是我第二次看《星際穿越》,震撼和感動沒有缺位。
  • 《 星際穿越 | Interstellar 》
    提到《星際穿越》,就不得不提到本片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
  • 《Interstellar 星際穿越》觀後感
    《Interstellar 星際穿越》裡雖然沒有光速飛船,不過他通過另一種方式——黑洞的強引力場,產生了這個鐘慢效應,於是當男主在黑洞旁的星球呆了幾個小時回來就要看地球上23年間傳來的視頻,那畫面實在是震撼的讓我說不出話來了,男主最後見到女兒的時候女兒已經比他老好幾十歲了也是太贊啊!《Interstellar 星際穿越》算是開了個好頭吧,希望以後所有拍有關星際旅行的科幻的時候全都考慮進鍾慢效應。
  • 《星際穿越》cr
    《星際穿越》(Interstellar)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一部原創科幻冒險電影,由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傑西卡·查斯坦及麥可·凱恩主演。影片基於理論物理學家基普·S·索恩的「黑洞理論」,經過合理演化之後改編而成。主要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
  • 《星際穿越》票房破8億,電影《星際穿越》講述了什麼好看嗎
    近日,根據貓眼電影提供的消息稱,電影《星際穿越》的票房已經突破了8個億了,讓不少網友都感到十分的驚訝。電影《星際穿越》講述了什麼故事?這部電影好看嗎?一起來看一下具體的情況。
  • 星際穿越與漢斯季默
    星際穿越        9月4日,諾蘭大神的新片《信條》將在各大院線上映,這一次,我們從音樂的角度
  • 星際穿越影評
    大家好,我是作者小咖,今天要為大家帶來的一部電影名為《星際穿越》   劇情簡介:在不遠的未來
  • 觀影《星際穿越》帶動了科學熱
    人們在驚嘆《星際穿越》史詩般的恢弘與震撼的同時,也在感嘆影片主創的無盡想像力,而這股「星際熱」也讓人看到了科幻題材巨大的市場潛力,同時又引發了一個老話題:中國電影何時才能「星際穿越」到未來題材呢?「穿越」,可以這麼玩《星際穿越》講述的是發生在末世地球的故事,人類在絕望中派出最後一批太空人,試圖通過穿越時空隧道即蟲洞,找到一個宇宙中的新家園。和以往觀看好萊塢科幻大片不同,觀眾在欣賞宇宙奇觀的同時,也被「科普」了一系列專業名詞。不少網友邊看電影邊發微信:「黑洞潮汐」是啥啊?
  • 《星際穿越》下映倒計時 意見領袖贊IMAX版視效-《星際穿越》下映...
    在過去三周中,IMAX版《星際穿越》以最宏大的太空敘事和全畫幅展現的驚豔宇宙觀徵服了無數觀眾,吸引許多人走進IMAX影院觀賞這部難得一見的傑作。到目前為止,《星際穿越》在豆瓣電影上的評分仍高達 9.2分。在過去一個月中,超過百名電影、娛樂及科技行業的意見領袖都發表評論,強烈推薦IMAX版本。
  • 《星際穿越》—在線觀看
    星際穿越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編劇: 喬納森·諾蘭 / 克里斯多福·諾蘭主演: 馬修·麥康納 / 安妮·海瑟薇 / 傑西卡·查斯坦 / 麥可·凱恩 / 麥肯吉·弗依 / 更多...類型: 科幻 / 懸疑 / 冒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英國語言:英語/國語字幕:特效中英字幕上映日期: 2014-11-12(中國大陸) / 2014-11-07(美國)片長: 169分鐘又名: 星際啟示錄(港) / 星際效應(臺) / 星際空間 / 星際之間 / 星際遠航 / 星際 / Flora's Letter近未來的地球黃沙遍野
  • 「重映」《星際穿越》,重溫別樣的星際之旅
    在8月2日帶大家重溫了一遍傳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巔峰之作——《星際穿越》▲小鐵送福利南寧民族影城IMAX新幕品鑑會沉浸式的設計讓觀眾有更大更亮的觀影體驗《星際穿越》《星際穿越》於2014年上映,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
  • 《星際穿越》:穿越時空,邁向更高級的文明
    #星際穿越#影評系列《星際穿越》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一部原創科幻冒險電影,由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傑西卡·查斯坦及麥可·凱恩主演,基於知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經過合理演化之後,加入人物和相關情節改編而成,定於2014年11月7日在北美公映。
  • 《星際穿越》最有趣的是哪個?
    之前發表評論說《信條》走下坡路,從觀影的角度感覺《星際穿越》才是諾蘭導演的巔峰,《星際穿越》實在是呈現了不一樣的科幻片,大大超越了之前的科幻片的束縛!筆者也確實二刷了《星際穿越》,重溫觀感最有趣的有哪些呢?
  • 《星際穿越》舊瓶新裝,科學穿越
    這是一個穿越故事,過去我們看到的穿越套路是,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過去《尋秦記》、《穿越時空的愛戀》、《大話西遊》,而《星際穿越》是從未來穿越到過去再到現在。過去的穿越媒介是一個穿越門、一場打鬥、一次車禍、一個玉枕頭,而這個穿越是通過黑洞奇點。未來發展到五維生命的人類,在三維人類的一個末日危機裡,通過製造一個四維盒子,來幫人類發現引力可以克服危機的認識。
  • 遨遊星際,星際穿越給你前所未有的震撼
    星際飛船那就是星際穿越,小編多年前接觸這部電影,就被其深邃的意境,宏大的場景,極現實的科學理念所吸引,它帶來了我對人類與宇宙的思考,在科幻電影方面它無與倫比,因為它不同於以往萬千想像的電影,其題材最接近現實,科學貫徹其中,不是胡亂想像不可觸及的,其影評之高超乎尋常。
  • 平行宇宙中的「星際穿越」
    波折剛接到《星際穿越》的編劇工作時,喬納森其實對宇宙科學的了解並不多,但他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啃各種書本,惡補了《星際穿越》裡的科學知識。開始著手編寫劇本大綱後,喬納森和索恩常常在一起吃午飯,兩個人喜歡邊吃邊聊,而且一聊就是兩三個小時。
  • 電影推薦:星際穿越
    近期電影院正在上映的電影《星際穿越》很適合天愛觀看,簡報君給大家推薦一下~影片基於理論物理學家Kip Thorne的理論,講述一群探險者穿越蟲洞的關於時間旅行與平行宇宙的故事。黑洞和黑洞之間也可以通過蟲洞連接,當然,這種連接無論是如何的將強,它還是僅僅是一個連通的「宇宙監獄」。蟲洞(Wormhole),又稱愛因斯坦-羅森橋,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連接兩個不同時空的狹窄隧道。那麼什麼樣的蟲洞能成為可穿越蟲洞呢? 一個首要的條件就是它必須存在足夠長的時間, 不能夠沒等星際旅行家穿越就先消失。因此可穿越蟲洞首先必須是足夠穩定的。
  • 全屏《星際穿越》︳現象級神作引爆"星際效應"
    該片上映後以勢如破竹的威力橫掃內地影市,連續六天問鼎票房榜冠軍,同時好評如潮,獲得來自影壇、媒體及普通觀眾的一片褒獎,持續佔據各大熱門話題討論榜單,由此引發的「星際效應」以威猛之勢迅速襲卷全國。 效應一:引爆全民觀影狂潮作為2014年最強科幻史詩巨製,11月12日《星際穿越》一登陸內地市場便以襲卷之勢稱霸影壇,首日以32%的排片收穫4300萬人民幣,勇奪當日票房榜冠軍。11月17日,影片上映六天繼續以近三成比重佔據各大院線排片之首。
  • 《星際穿越》Interstellar全解析
    ——克里斯多福·諾蘭他們穿越遙遠的星系銀河,感受了一小時七年光陰的滄海桑田,窺見了未知星球和黑洞的壯偉與神秘。但比起人類所造成的過錯與如今形成的惡劣環境,如何延續全人類未來的命運,也是一個必然要直面的問題。霍金曾寓言,地球的環境將發生劇變,可能兩百年後已不再適合人類生存。諾蘭兄弟編劇的《星際穿越》無疑提出了與霍金相同的構思:地球僅僅是人類的搖籃,而宇宙才是歸宿。導演諾蘭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星際穿越》的故事製作曾受五部太空影片影響,其中就有《2001太空漫遊》與《超時空接觸》。
  • 《星際穿越》2014,2020。
    著迷程度超過了對安妮海瑟薇的牴觸情緒,因此我破例衝刷星際穿越。馬修麥康納真的很會演。看錄像帶和五維空間兩段戲真的是,無論多少次,無論在電影院還是家裡的手機屏幕,只要他的聲音一出來,我就無法阻止我的淚水。還有漢斯季默的配樂,結合整個故事,讓渺小的親情在宏大的宇宙間被襯託的得歷久彌新又不落俗套。我第一次看星際穿越是在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