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爭中,全國人民以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的堅定信心,以不同的方式同疫情進行頑強鬥爭。人稱 " 面人宋 ",家住石家莊的宋軍方在疫情期間,通過網絡看到他邢臺老家的幹部群眾堅守在一線同疫情抗爭的事跡後深受感動,動手捏出 40 多個抗疫人物的麵塑作品,準備送給老家的鄉史館,以此來紀念疫情防控時期的感人故事。4 月 19 日下午,宋軍方向記者講述了他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 " 麵塑 " 的故事。
居家捏出 40 多個抗疫人物
4 月 19 日,在石家莊市裕華區安苑小區宋軍方家的客廳裡,一組組面人栩栩如生,有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志願者等,一組組形象生動的面人,還原了一個個感人的抗疫瞬間。
" 我在疫情期間就做了一件事。" 宋軍方介紹,疫情發生以來,他們家按照社區統一安排," 躲 " 在家裡不出門,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可是,宋軍方大多數親人生活在邢臺任縣農村,所以他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老家疫情的發展及防控情況。
宋軍方說,他是通過老家的微信群了解到鄉親們抗疫的情景。作為一個麵塑藝人,在疫情時期,他總想著為家鄉做點什麼貢獻,後來想著用自己的作品,記錄下這個不平凡的春節。他看到村民們往群裡發的抗疫照片,被照片中的人物事跡感動了。於是在疫情期間,宋軍方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在家裡照著村裡的人物特點,捏出 40 多個人物的麵塑作品,以此紀念特殊時期發生在村裡的人物故事。捏出的麵塑人物有鄉領導在現場部置任務、志願者拿著大喇叭在村裡宣傳防疫事項、執勤卡點工作者、醫護人員消毒的場景等。
" 製作這組抗疫作品印象最深的是黨員志願者巡邏隊。" 宋軍方說,他對每一件作品都會認真打磨。2 月初,疫情形勢最嚴峻的那段時間,看到群裡發出的照片中,當時天空正飄著雪花,有一隊身穿綠色軍大衣、手持大喇叭的村幹部帶著黨員志願者沿著村裡的道路向村民喊話的場景,深深地感動了他。當四個穿軍大衣的人物做好後,用白色的顏料做雪花,實在是太難看了。後來經過反覆琢磨,在幹糯米麵團上刮下來小白色面花,點綴在綠軍大衣上,既形象又牢固。
宋軍方告訴記者,他跟鄉裡領導們已經溝通好了,等疫情過去之後,他會把這組抗疫麵塑作品捐給家鄉人民,存放在鄉史館,以此來紀念老家人民的抗疫風採。
決心感動師傅 技藝更加精湛
今年 52 歲的宋軍方出生在河北省邢臺市任縣東固城村,因患小兒麻痺導致右下肢殘疾。捏麵人是他祖傳的手藝,到他這輩已經是第四代傳人了,他捏麵人也已經有 20 多年了。" 經過我多次實驗和研究出來的麵塑新配方,作品有不崩、不裂、不縮水的特點,是個適合長期保存的工藝品。" 宋軍方說。
宋軍方稱,他小時候家裡比較貧困,有時父親會捏幾個面人拿到廟會上換些零花錢補貼家用。從那時起他就隨父親學到了一點兒捏麵人的技巧。2005 年,他還做過油漆工、針灸按摩師、養過蠍子等,後來父親讓他重新撿起祖傳的手藝。為了學習更加精湛的捏塑技藝,他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位北京捏麵人的老藝人。
" 這位藝人說手藝不外傳,這讓當時的我特別心急。" 宋軍方說,剛開始去老藝人家吃了好幾回閉門羹,每天上午他準時去老藝人家,反覆去了好幾回,請求老人家收他為徒。終於,在宋軍方的堅持下,老師傅被宋軍方的學藝誠心所打動,同意收他為徒了。
拜師成功後,老師傅每天教宋軍方一些捏麵人的基本要領和手法,每天都會布置新的作業讓他練習,第二天講解和點評他的作品,指出優點和缺點。那段時間,由於他租住的地方距離師傅家較遠,他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奔波在去師傅家的路上。
宋軍方向記者透露了捏麵人的幾個關鍵點:" 捏麵人最重要的程序,其實在於前期的配料,用好材料才能捏出好的面人,面人用的面並非小麥麵粉,而是糯米麵粉,糯米麵粉相較小麥麵粉的黏性更大,柔性更強。配料的過程很簡單,但也需要長期經驗的積累 "。
因麵塑手藝與妻子結緣
宋軍方介紹說,他小時候因患小兒麻痺,右腿上留下了殘疾,不得不靠拄一個拐杖走路,也是因為腿的原因,總是找不到女朋友。後來,有人給他介紹了一位做清潔工的女朋友。" 當時我的條件實在是不好,妻子當時特別喜歡我雙手捏出的麵塑,喜歡的不得了,而這也為我們的愛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宋軍方神秘地說。
" 妻子對我特別照顧。" 宋軍方滿意地說,他很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愛情,現在兩口子的日子很甜美。由於妻子白天上班,下午在她下班前,他會在家準備好飯菜,吃完晚飯後,他再到集市上售賣他的小面人。如果妻子給他打電話,生意再好,他也會收拾地攤回家陪媳婦。
宋軍方說,他有兩個心願,希望通過捏麵人認識更多這方面的專家,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手藝;而另一方面,希望通過他的雙手,努力掙錢,給他的妻子更好的生活。
宋軍方已經是麵塑圈裡的名人
宋軍方的作品有師傅的傳授,也有祖輩的風格,作品以中華傳統文化和神話人物為主。他的作品最大的高達 50 釐米,最小的比核桃還要小,他捏出的人物都有鮮明的特點和複雜華麗的表情,他最喜歡的是關羽等歷史人物。在宋軍方家的電視柜上、茶几上、窗臺上,到處擺放著他捏出的栩栩如生的三國人物等麵塑。為何能將人物做得如此逼真,宋軍方說這跟他從小熱愛中華傳統故事和小說有關,捏出來的面人包括《十八羅漢》《霸王別姬》《穆桂英掛帥》《三國》等作品,這些都是出自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神話人物。
宋軍方從事這門手藝後,收穫了很多榮譽。麵塑也是他主要的收入來源。他經常在外擺地攤售賣他的作品,有很多攝影愛好者來他的地攤前為麵塑拍 " 寫真 ",也有路過的行人拍成視頻發到網絡上,慢慢地,知道宋軍方特有的麵塑人物的人越來越多,名氣也越來越大,甚至有人送他外號 " 面人宋 "。購買他作品的人也就多了起來,有時還有大單位向他定製作品。
宋軍方介紹,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成長,他也獲得了不少頭銜:2008 年他被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吸收為會員,同年 11 月被授予 " 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家(麵塑類)" 稱號並頒發證書;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2013 年 10 月 18 日隨石家莊長安區民俗協會參加了西安市長安區民俗文藝交流活動,他的作品《忠義關公》被西安市長安區文化館收藏並頒發證書;2013 年 12 月參加河北省特博會,他的作品《四大天王》被評為二等獎並頒發證書;2019 年任任縣文聯副主席,同年 10 月 26 日參加 " 匠心鑄夢 " 石家莊市民間藝術展演活動,並頒發證書。
如今,宋軍方已經是麵塑圈裡的名人,他還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組織的活動中,多次被邀請到學校等單位現場面授捏麵人的技藝,每次活動現場,惟妙惟肖的作品都得到了師生們的喜愛。
" 現在想學的人很多,但是年輕人少,主要是年輕人沒有耐心,吃不了苦。" 對於這項手藝的傳承,宋軍方有自己的見解,他說,這幾年,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重視,應該趁著這個熱乎勁,讓接觸麵塑的人產生興趣,主動愛上這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藝。
【來源:燕趙晚報ZAKER石家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