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40多個麵塑作品還原全村抗疫故事,再現感人瞬間

2020-12-24 瀟湘晨報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爭中,全國人民以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的堅定信心,以不同的方式同疫情進行頑強鬥爭。人稱 " 面人宋 ",家住石家莊的宋軍方在疫情期間,通過網絡看到他邢臺老家的幹部群眾堅守在一線同疫情抗爭的事跡後深受感動,動手捏出 40 多個抗疫人物的麵塑作品,準備送給老家的鄉史館,以此來紀念疫情防控時期的感人故事。4 月 19 日下午,宋軍方向記者講述了他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 " 麵塑 " 的故事。

居家捏出 40 多個抗疫人物

4 月 19 日,在石家莊市裕華區安苑小區宋軍方家的客廳裡,一組組面人栩栩如生,有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志願者等,一組組形象生動的面人,還原了一個個感人的抗疫瞬間。

" 我在疫情期間就做了一件事。" 宋軍方介紹,疫情發生以來,他們家按照社區統一安排," 躲 " 在家裡不出門,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可是,宋軍方大多數親人生活在邢臺任縣農村,所以他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老家疫情的發展及防控情況。

宋軍方說,他是通過老家的微信群了解到鄉親們抗疫的情景。作為一個麵塑藝人,在疫情時期,他總想著為家鄉做點什麼貢獻,後來想著用自己的作品,記錄下這個不平凡的春節。他看到村民們往群裡發的抗疫照片,被照片中的人物事跡感動了。於是在疫情期間,宋軍方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在家裡照著村裡的人物特點,捏出 40 多個人物的麵塑作品,以此紀念特殊時期發生在村裡的人物故事。捏出的麵塑人物有鄉領導在現場部置任務、志願者拿著大喇叭在村裡宣傳防疫事項、執勤卡點工作者、醫護人員消毒的場景等。

" 製作這組抗疫作品印象最深的是黨員志願者巡邏隊。" 宋軍方說,他對每一件作品都會認真打磨。2 月初,疫情形勢最嚴峻的那段時間,看到群裡發出的照片中,當時天空正飄著雪花,有一隊身穿綠色軍大衣、手持大喇叭的村幹部帶著黨員志願者沿著村裡的道路向村民喊話的場景,深深地感動了他。當四個穿軍大衣的人物做好後,用白色的顏料做雪花,實在是太難看了。後來經過反覆琢磨,在幹糯米麵團上刮下來小白色面花,點綴在綠軍大衣上,既形象又牢固。

宋軍方告訴記者,他跟鄉裡領導們已經溝通好了,等疫情過去之後,他會把這組抗疫麵塑作品捐給家鄉人民,存放在鄉史館,以此來紀念老家人民的抗疫風採。

決心感動師傅 技藝更加精湛

今年 52 歲的宋軍方出生在河北省邢臺市任縣東固城村,因患小兒麻痺導致右下肢殘疾。捏麵人是他祖傳的手藝,到他這輩已經是第四代傳人了,他捏麵人也已經有 20 多年了。" 經過我多次實驗和研究出來的麵塑新配方,作品有不崩、不裂、不縮水的特點,是個適合長期保存的工藝品。" 宋軍方說。

宋軍方稱,他小時候家裡比較貧困,有時父親會捏幾個面人拿到廟會上換些零花錢補貼家用。從那時起他就隨父親學到了一點兒捏麵人的技巧。2005 年,他還做過油漆工、針灸按摩師、養過蠍子等,後來父親讓他重新撿起祖傳的手藝。為了學習更加精湛的捏塑技藝,他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位北京捏麵人的老藝人。

" 這位藝人說手藝不外傳,這讓當時的我特別心急。" 宋軍方說,剛開始去老藝人家吃了好幾回閉門羹,每天上午他準時去老藝人家,反覆去了好幾回,請求老人家收他為徒。終於,在宋軍方的堅持下,老師傅被宋軍方的學藝誠心所打動,同意收他為徒了。

拜師成功後,老師傅每天教宋軍方一些捏麵人的基本要領和手法,每天都會布置新的作業讓他練習,第二天講解和點評他的作品,指出優點和缺點。那段時間,由於他租住的地方距離師傅家較遠,他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奔波在去師傅家的路上。

宋軍方向記者透露了捏麵人的幾個關鍵點:" 捏麵人最重要的程序,其實在於前期的配料,用好材料才能捏出好的面人,面人用的面並非小麥麵粉,而是糯米麵粉,糯米麵粉相較小麥麵粉的黏性更大,柔性更強。配料的過程很簡單,但也需要長期經驗的積累 "。

因麵塑手藝與妻子結緣

宋軍方介紹說,他小時候因患小兒麻痺,右腿上留下了殘疾,不得不靠拄一個拐杖走路,也是因為腿的原因,總是找不到女朋友。後來,有人給他介紹了一位做清潔工的女朋友。" 當時我的條件實在是不好,妻子當時特別喜歡我雙手捏出的麵塑,喜歡的不得了,而這也為我們的愛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宋軍方神秘地說。

" 妻子對我特別照顧。" 宋軍方滿意地說,他很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愛情,現在兩口子的日子很甜美。由於妻子白天上班,下午在她下班前,他會在家準備好飯菜,吃完晚飯後,他再到集市上售賣他的小面人。如果妻子給他打電話,生意再好,他也會收拾地攤回家陪媳婦。

宋軍方說,他有兩個心願,希望通過捏麵人認識更多這方面的專家,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手藝;而另一方面,希望通過他的雙手,努力掙錢,給他的妻子更好的生活。

宋軍方已經是麵塑圈裡的名人

宋軍方的作品有師傅的傳授,也有祖輩的風格,作品以中華傳統文化和神話人物為主。他的作品最大的高達 50 釐米,最小的比核桃還要小,他捏出的人物都有鮮明的特點和複雜華麗的表情,他最喜歡的是關羽等歷史人物。在宋軍方家的電視柜上、茶几上、窗臺上,到處擺放著他捏出的栩栩如生的三國人物等麵塑。為何能將人物做得如此逼真,宋軍方說這跟他從小熱愛中華傳統故事和小說有關,捏出來的面人包括《十八羅漢》《霸王別姬》《穆桂英掛帥》《三國》等作品,這些都是出自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神話人物。

宋軍方從事這門手藝後,收穫了很多榮譽。麵塑也是他主要的收入來源。他經常在外擺地攤售賣他的作品,有很多攝影愛好者來他的地攤前為麵塑拍 " 寫真 ",也有路過的行人拍成視頻發到網絡上,慢慢地,知道宋軍方特有的麵塑人物的人越來越多,名氣也越來越大,甚至有人送他外號 " 面人宋 "。購買他作品的人也就多了起來,有時還有大單位向他定製作品。

宋軍方介紹,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成長,他也獲得了不少頭銜:2008 年他被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吸收為會員,同年 11 月被授予 " 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家(麵塑類)" 稱號並頒發證書;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2013 年 10 月 18 日隨石家莊長安區民俗協會參加了西安市長安區民俗文藝交流活動,他的作品《忠義關公》被西安市長安區文化館收藏並頒發證書;2013 年 12 月參加河北省特博會,他的作品《四大天王》被評為二等獎並頒發證書;2019 年任任縣文聯副主席,同年 10 月 26 日參加 " 匠心鑄夢 " 石家莊市民間藝術展演活動,並頒發證書。

如今,宋軍方已經是麵塑圈裡的名人,他還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組織的活動中,多次被邀請到學校等單位現場面授捏麵人的技藝,每次活動現場,惟妙惟肖的作品都得到了師生們的喜愛。

" 現在想學的人很多,但是年輕人少,主要是年輕人沒有耐心,吃不了苦。" 對於這項手藝的傳承,宋軍方有自己的見解,他說,這幾年,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重視,應該趁著這個熱乎勁,讓接觸麵塑的人產生興趣,主動愛上這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藝。

【來源:燕趙晚報ZAKER石家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26件作品再現抗疫感人瞬間!2020康有為文化節之抗疫畫展舉行
    26件作品齊齊亮相,再現大家齊心抗疫的場景。廣州日報佛山全媒體傳播中心負責人鄧柱峰表示,此次線下畫展是廣州日報佛山全媒體傳播中心在疫情期間舉辦的網上抗「疫」聯展的延續,將在廣佛兩地引起強烈反響。不僅如此,畫展反映出廣佛兩地藝術家的創作水平,展現廣佛兩地藝術界在抗疫期間的成果的同時,再現了疫情期間全國人民勠力同心的抗疫場景,傳遞了抗疫精神和社會正能量,很有積極的意義。在高明區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黃澤堂看來,活動在弘揚抗疫正能量的同時,在給了我們戰勝疫情信心的同時,也在用另一種提示我們要注意疫情防控。
  • 《在一起》還原十個真實的抗疫故事
    ,全部取材於抗疫期間的真人真事,從普通人的視角,以克制內斂、真實還原的鏡頭風格復刻了「雖熟悉但又陌生」地發生在抗疫過程中的故事。  其他角色的故事也同樣是我們曾在新聞報導中聽聞過的感人事跡。回顧過去的7個月,從策劃劇本、邀請幕後主創、組織演員到多個劇組同時「反季節」拍攝,都是在「時間緊、任務重」的壓力下推進,尤其是十個單元故事既彼此獨立又要各自精彩,並不容易。  首先,作為電視劇的敘事方式,兩集為一個單元的短篇幅很難敘述出一個完整、跌宕起伏又打動人心的故事;其次,突出不同單元故事之間的風格與特色,避免帶來觀看疲勞,也成為一個難題。
  • 時代報告劇《在一起》還原十個真實的抗疫故事
    1 以小見大,致敬無名英雄的無私奉獻電視劇《在一起》由《生命的拐點》《擺渡人》《同行》《救護者》《搜索:24小時》《火神山》《方艙》《我叫大連》《口罩》《武漢人》等十個單元故事組成,全部取材於抗疫期間的真人真事,從普通人的視角,以克制內斂、真實還原的鏡頭風格復刻了「雖熟悉但又陌生」地發生在抗疫過程中的故事。
  • 浙商大研究生思政課堂:用英語視頻講述中國抗疫的感人故事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記者 白菁潔 通訊員 林曉瑩)They are post-90s nurses in the ICU of Huoshenshan Hospital……  (她們是火神山醫院ICU的軍護……)  最近,一段講述中國90後抗擊疫情故事的全英文視頻很受關注。
  • 真實感人,抗疫電影《一呼百應》愛奇藝&騰訊視頻首播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12月1日,一部反映武漢疫情期間真實情景的電影《一呼百應》,在國內一線視頻平臺愛奇藝、騰訊視頻聯合首播。《一呼百應》以「真實」為立足點,講述主人公吳謀、餘櫻以及吳勇、餘大叔、何歡、粥粥等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性情的一群普通人,在武漢因疫大封城期間,克服對新冠疫情的恐懼,不畏危險,戰勝困難,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為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提供種種幫助的感人故事,上線伊始就獲得爆棚口碑。
  • 【京聲京視】再現社區抗疫故事 致敬基層抗疫英雄——評紀錄片《我的硬核社區》
    該片將視線聚焦社區抗疫一線,通過五個不同社區的戰疫歷程、繁雜瑣碎的人情事理,真實還原了社區工作者的抗疫日常,展現了樸實卻硬核的抗疫力量,描摹了「生命至上 以人為本」的社會治理理念,激發觀眾共鳴與思考,向堅守在一線的基層抗疫英雄致敬。
  • 只一眼麵塑,便一生追隨!
    麵塑作品之一《睡寶》是張書嘉獲得傳承人一等獎的作品,在嚴謹的評選過程中,獲得了評委的一致好評,一位評委評價說:看到作品就想到了自己孩子,一個好的麵塑作品不僅僅要體現出作品的生動和精緻,更是要讓人產生共鳴。
  • 化妝品報社創始人杜宏俊攜40多位化妝品人參觀武漢抗疫展
    2020年12月20日,在第十屆化妝品報年會的參觀活動中,化妝品報社創始人杜宏俊、甘肅潤業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榮、青海錦源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袁錦鋒、廣西怡亞通大澤深度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聶峰輝、無錫亞西亞百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萬根、蘇州百潤洗滌化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賀淑英、山西省化妝品行業商會會長杜智勇等,來自甘肅、陝西、江蘇,湖南、重慶等五湖四海的40
  • 中聯部新聞辦短視頻《中國抗疫人物故事》第一集《生命至上》
    中聯部新聞辦短視頻《中國抗疫人物故事》第一集《生命至上》 2020-05-28 13:40:20 中聯部新聞辦
  • 史秀娟:傳承麵塑技藝永不後悔
    面對琳琅滿目的作品,史秀娟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愛麵塑,我願意一輩子為傳承、發揚麵塑技藝努力,永不後悔!」愛好緣於母親麵塑是山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民間習俗,逢年過節、婚喪嫁娶以及其它喜慶時日,都要捏制麵塑以示慶祝。如今,作為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門傳統手工藝越來越受到重視,也有不少年輕人願意將它傳承下去,史秀娟就是其中一個。
  • 感人!紹醫人將真實抗疫故事搬上舞臺
    在晚會現場,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情景劇《火線入黨》、小品《特殊的婚禮》、以支援隔離病房小夫妻為雛形的歌曲《確認過眼神》等文藝節目,生動再現了抗疫期間紹興市人民醫院醫生們的感人事跡,呈現了醫者的大愛與擔當,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 ...最美逆行者》以現實主義創作彰顯偉大抗疫精神和感人的中國故事
    全劇由《逆行》《別來,無恙》《婆媳戰疫》《幸福社區》《一千公裡》《了不起的兔子叔叔》《同舟》7個單元故事組成,每個故事均根據此次全民抗疫湧現出的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跡改編而成。播出以來,社會好評如潮,匯聚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一、以現實主義藝術形式生動詮釋偉大抗疫精神,為英雄人民和時代作證!
  • 金鼠送福:細「鼠」麵塑匠人的鼠年情懷
    這是麵塑匠人王玓製作的「金鼠送福」麵塑作品。新華社記者宋瑞 攝1948年出生的王玓是天津市級非遺項目津派麵塑的第三代傳承人,從事麵塑製作近40年。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農曆庚子鼠年,王玓特地在家中製作了「金鼠送福」麵塑作品。描眼睛、粘牙齒、插鬍鬚,王玓在談話間完成了小老鼠頭部。
  • 「決戰」生死場,《在一起之救護者》再現抗疫真實瞬間
    該劇一共分為十個單元,從抗疫期間成千上萬個真實故事中取材,各自獨立,又在精神傳遞上有著隱秘的聯繫。昨天《救護者》單元播出,把觀眾的情緒推向又一個高潮,好多網友表示「太壓抑了」,「眼淚控制不住」。《救護者》單元把鏡頭聚焦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再現他們艱苦的作戰環境和搶救生命的情節。
  • 再現抗疫歷程 致敬抗疫英雄抗疫主題舞臺情景劇目《只因為愛你》在...
    本報訊(記者 馮鑫)12月21日,由黃石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黃石市歌舞劇院創作演出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員下沉社區抗疫主題舞臺情景劇目《只因為愛你》在市藝術劇院上演。市領導喬永紅、肖素珍、王秋紅與我市黨員幹部共同觀看了演出。
  • 他們向險而行書寫媒體擔當:講述真實感人抗疫故事
    他們是參與者、觀察者、記錄者、傳播者,他們記著初心、記著擔當、記著堅守,他們用筆桿、鏡頭為大家講述一個個真實的、感人的抗疫故事。 在第二十一個中國記者節即將到來之際,讓我們走進記者的世界,一起去了解他們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是如何記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又是如何呈現一個個真實感人的鏡頭。
  • 現場|上海「抗疫」主題展閉幕:定格感人瞬間,捐贈醫者畫作
    澎湃新聞在現場看到,展覽用文藝作品的形式對全社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進行了階段性的回顧和總結,多角度、全景式地再現了疫情爆發以來諸多的感人畫面。其中,熱門肖像畫《張文宏》等畫作的作者獲頒捐贈證書。其中一幅寬18米、高2.2米巨幅大作《召喚》,這是上海美協邀請20餘位畫家的集體創作,也是目前為止國內最大的一幅以抗疫為主題的美術集體創作,全景式地再現抗疫一線人物群像。這件作品由中華藝術宮也在閉幕之時捐贈給中華藝術宮收藏。
  • 喜訊傳來,御景學子優秀抗疫作品故事展
    我想通過這部視頻作品《守護者》,讓大家看到,在疫情期間雖然大部分人未奔赴抗「疫」一線,但卻有很多像菜農秦師傅這樣的「普通人」在背後默默的守護著我們,他們就在我們身邊,他們同樣是英雄,讓我們向他們致敬!秦師傅的事跡深深的影響了我,在以後的生活中,我也會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更多的人。同時我發現,通過視頻傳播正能量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 「全球抗疫,我們在一起」——國際青少年講述抗疫故事短視頻獲獎作品上線
    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主辦、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中心)協辦的「全球抗疫,我們在一起」——國際青少年講述抗疫故事短視頻獲獎作品今天正式上線了
  • ...公益MV《親愛的,你變了沒有》上線 網友稱「最感人抗疫歌曲」
    《親愛的,你變了沒有》MV今日正式發布「什麼都不怕,孩子你要聽話」「不再是孩子,我們變成了戰士」……歌曲由青年歌劇演員賈凡、山東衛視主持人及抗擊疫情一線參與者共同演唱,以疫情防控一線湧現出的十多個刷爆網絡的動人故事為素材進行創作,歌中幾乎每一句歌詞,都是一個感人的「抗疫」故事,催人淚下,被網友評價為「最感人抗疫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