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5日
庚子年九月初九
星期日
我們迎來了「重陽」佳節。
「人間百善孝先行,九九重陽敬老情。」
重陽節,是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又稱重九節、曬秋節,也是法定的「老人節」。
《易經》用陰陽,表示萬物。
九九重陽之時,「日月並陽,兩九相重」,陽數達到了最大,自然而然的「九九歸一,終成正果」。
這個時節,天高,雲淡,氣淨,風輕,是一個最宜人的節氣。
因此,人們登高,望遠,辭青,懷念,感恩……告別一個結束,開始一個起點。
關於重陽節,有這樣一個傳說:
東漢時期,方士費長房有一個徒弟叫桓景。桓景的家鄉瘟疫橫行,父老鄉親非常苦難。
費長房便讓自己的徒弟恆景帶著兩樣法寶,茱萸葉子和菊花酒,在九月九日天地之氣極陽之時,去為家鄉人消災解禍。
這一天,桓景帶著鄉親們爬到最高的山上,身上插上茱萸,喝著香醇的菊花酒,驅邪避禍。
自此便有了九九重陽節,登高望鄉、插戴茱萸、喝菊花酒的傳統。
登高「辭青」
九月初九正值仲秋時節,天高氣爽,正適合登高遠望,活動筋骨,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登高之地沒有限制,人們在山上除了觀賞紅葉野花,還要飲酒吃肉,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具有吸引力。
插戴茱萸
古代奉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因此重陽節又叫做「茱萸節」。
他們認為九月九日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而茱萸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
因此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闢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闢邪翁」。
喝菊花酒
菊花,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吃重陽糕
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的習俗,即最初的重陽糕。糕與高諧音,吃糕有美好的意義,因而受到人們的青睞。
作為節日食品,重陽花糕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正值深秋時節,天氣漸寒,分享四條重陽養生小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望君牢記心上。
飲食方面:潤燥養肺
飲菊花酒,益陰滋腎
吃羊肉麵,益氣補虛
起居方面:起臥避風
早睡早起,適當午睡
熱水泡腳,勝似補藥
運動方面:注意適量
早起天寒,切勿貪涼
合理運動,調養肺氣
心態方面:心情開朗
有事看開,無事多笑
保持樂觀,切莫悲秋
重陽節這天,除了謹遵習俗注意養生,更是盡孝的好時節。
王維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團圓的時刻,身在異鄉總會倍加思念親人,感念父母。
慈父之恩,高如山王;
悲母之恩,深似大海。
父母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把我帶們到這個世界上來,讓我們看到旖旎多姿的世界,讓我們享受豐富多彩的生活。
父母貼心貼肺地愛我們,用省吃儉用的錢給我們買好吃的,供我們上學,讓我們成才, 還要看著我們遠走高飛。
世界上,最寬廣的不是天空,不是海洋,是父母的胸懷和愛。
如今,當父母頭髮花白,眼角爬滿皺紋,卻依然不斷地給我們力量,守護著我們的成長。
也許他們習慣早睡,卻還是在深夜為晚歸的我們亮起一盞回家的燈,也許他們開始健忘,卻還要喋喋不休的囑咐我們按時吃飯天冷加衣。
這,是刻在骨子裡的愛,是流在血液裡的情。
今日重陽,別再藉口沒有時間,別再讓父母痴痴等待。
給父母打一通電話,聊聊最近的生活;給父母買一件新衣,問問家裡的情況。
當然,最好是常回家看看,唯有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說重陽,道重陽,九月九日菊花黃;
賞菊花,登高望,遍插茱萸思念長;
斜陽裡,雁幾行,佳音頻傳福無疆;
寄問候,訴衷腸,願君如意又安康!
願天下父母:
身體康健,平平安安,
家庭和睦,笑容盛綻,
平安多喜樂,歲歲常安康!
進賢縣融媒體中心聯繫方式
新聞熱線:85670123
原標題:《今日重陽!別忘了給家中的父母長輩打個電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