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在拍《無極》之後說,我的電影,當時看你看不懂,十年後你才能明白它的含義。姜文說:我拍的電影,看一遍就能看懂的觀眾基本不存在,沒個三五遍,你無法理解其中奧秘。
電影就是如此,好的電影就如同藝術品,越品越有味道。在歷史長河中,不乏出現一些上映時被罵慘,後來卻逐漸奉為經典的作品。
《大話西遊》
周星馳的《大話西遊》曾被無數次提及,但我們仍然要將它放在第一位,這部電影上映時,顛覆了大眾對於西遊人物的傳統認知,話癆唐僧、談戀愛的孫悟空形象無不在挑戰人們的「底線」,甚至當時某電影製片廠公開表示,這是文化垃圾,侮辱了西遊文化。
如果不擺脫時代的限制,《大話西遊》在當時簡直就是「大逆不道」的存在,對「西遊文化」進行了赤裸裸的醜化。但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口碑逆襲,《大話西遊》成為經典,周星馳在「西遊」電影上的開發,似乎才是更符合原著的存在。
《荊軻刺秦王》
陳凱歌的作品,似乎總是逃不過上映期被批判,後期成為經典的命運。無論是《霸王別姬》,還是《荊軻刺秦王》,亦或者是《無極》《妖貓傳》,都是如此。
《荊軻刺秦王》上映初期,對於秦王嬴政的顛覆設定引來觀眾不滿,罵聲一片,以至於7000萬的投資,最後只換來了1000萬的票房,票房血虧,口碑撲街。陳凱歌搖了搖頭只能嘆息。
但十年後,豆瓣上的一句評論足以「翻案」:李雪健演秦王是陳凱歌做過的最對的事。該評論的點讚人數過千。
《投名狀》
當李連杰+金城武+劉德華等於什麼?《投名狀》告訴你,等於票房撲街,口碑「稀爛」。《投名狀》上映後票房巨虧,虧的陳可辛差點抑鬱,當然這不是陳可辛的錯,為了能夠上映,當時《投名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刪減,於是就從一部佳作變成了一個不倫不類的混剪片,最終招來陣陣罵聲,直至後來完整版的出現,才讓我們感受到這部影片的真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