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保定7月25日電 題:河北淶水:「麻麻花」花開 環京貧困山村蛻變
作者呂子豪 徐巧明
從北京出發,一個多小時車程,劉先生一家三口入住河北省淶水縣三坡鎮南峪村依山而建的精品民宿「麻麻花的山坡」6號院時,院內,小竹林和核桃樹上掛著氣球和彩帶,山楂汁、玉米糕、蒸南瓜、西瓜、鮮桃配搭的茶點,早已擺上桌。
通過網上預訂,劉先生一家近日特意來此慶祝結婚10周年紀念日。「我倆是大學同學,談戀愛時,第一次出門遊玩就選擇了淶水野三坡景區。這個結婚紀念日,故地重遊,非常有意義。這裡,青山綠水,空氣清新,環境幽靜,鄉野趣味濃鬱,很喜歡。」
掩映在綠樹叢中的「麻麻花的山坡」精品民宿。 徐巧明 攝
南峪村黨支部書記段春亭對當地的貧困生活印象深刻。雖位處河北淶水野三坡景區東部、拒馬河東岸,與北京房山十渡風景區相鄰,但因交通限制等因素,該村成為環首都地區典型貧困村之一,全村4個自然莊224戶656人,貧困人口103人。曾經,拒馬河上一座簡陋的土木橋,是村裡通往外界的主通道。為防止木橋在汛期被大水衝走,入夏前要把橋拆掉。待到秋後把橋再搭上時,旅遊淡季到了,遊客也不來了。2014年,位於南峪村村口的張涿高速三坡都衙口通車,這種尷尬的局面終被打破。
段春亭說,2015年11月,南峪村以交通和自然條件等優勢奪得由中國扶貧基金會和三星集團聯合啟動的「美麗鄉村——三星分享村莊」(河北·南峪村)項目,獲得不低於100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支持,用於村莊規劃、建築設計、舊民居改造和旅遊開發。2016年,該村對閒置的舊民居進行統一流轉,打造了以「麻麻花的山坡」(麻麻花,學名細葉蔥、細葉韭,一種分布於內蒙古、東北、華北地區的野生草本植物,是良好的調味品)為主題的精品民宿旅遊產業。
走進綠蔭掩映下的「麻麻花的山坡」4號院,青磚灰瓦的四合院建築,屋內北歐風格裝修,配有衝水馬桶、熱水器、冰箱、WIFI等現代家居設施,還有私人管家提供做飯、打掃衛生、洗滌等服務。2017年,在村裡的推薦和鼓勵下,經過崗前培訓,當時59歲的貧困戶蔡景蘭上崗4號院管家。她說,丈夫患有尿毒症常年吃藥治療,全靠自己外出打工和政府補貼維持生活。「現在,一年能掙3萬多元,還能照顧家裡的病人,真是做夢也沒想到!」
「麻麻花的山坡」6號院管家在布置客房。 徐巧明 攝
「村裡一年一個臺階。」據段春亭介紹,2016年11月底,該村首期兩套精品民宿開門營業,2個月收入10萬元,年底村民每人分紅100元,貧困人口每人分紅200元;2017年6月1日,8套精品民宿投入運營,當年營業額174萬元,村民每人分紅500元,貧困人口每人分紅1000元;2018年,精品民宿營業額達264萬元,年底村民每人分紅700元,貧困人口每人分紅1400元,全村整體脫貧。2019年,15套精品民宿投入運營,全年營業額365萬元,純收入100多萬元。
段春亭說,為實現多投多得、多勞多得和幫扶貧困的目標,該村成立了「農宅旅遊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全體村民共享、普通村民每人1股、貧困戶每人2股的原則,確定了50%用於全體村民分紅、30%用於合作社發展基金、10%用於村集體公共事業、剩餘10%作為三星公益傳導基金幫扶其他貧困鄉村的收益分配方案。
「麻麻花的山坡」5號院管家、今年44歲的隗合紅覺得「很幸福」。她說,自己以前在建築工地打工,每天和水泥、沙子打交道。現在,中午、晚上下班後,能回家給孩子做飯,也不耽誤家務。2019年,她家小山坡上廢棄的羊圈被改造成「網紅咖啡廳」,除了掙工資和分紅外,她家還能拿到一份「咖啡廳」的租金。
「麻麻花的山坡」5號院庭院意境。 徐巧明 攝
蔡景蘭稱,入住的遊客大多來自北京、天津,家庭自駕遊佔到了八成,客人文明程度高,很尊重管家的工作。「目前,來的客人只是住宿,比較單一,希望能就近開發特色景點和適合老年人、兒童遊玩的體驗項目。希望遊客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紅火。」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民宿經營收益較少。7月17日正式復工後,遊客多了起來。」段春亭表示,看好疫情之後的旅遊熱,計劃建設精品民宿至50套,打造旅遊景點、餐飲住宿、土特產經營產業鏈,全村致富奔小康。
河北保定淶水縣地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域內野三坡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完)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