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東門曾有兩個水泥廠 為城市建設和發展「添磚加瓦」

2021-01-14 安徽網

東門曾有兩個水泥廠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合肥水泥廠

○合肥大興水泥廠的產品

1958年建成的合肥水泥廠,結束了合肥無水泥生產的歷史; 1976年建成的合肥大興水泥廠,則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強勢發展……作為國民基礎建設的重要物資,這兩個位於合肥東門的水泥企業,為合肥的城市建設和發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

開創了合肥生產水泥的歷史

雖然說合肥水泥廠是1958年建設的,但其實在四年前,合肥水泥製品生產就開始了。1954年合肥水泥製品廠建成,只不過那時基本是手工操作,主要產品為無筋涵管、窨井蓋及混凝土等。

正是在這個廠的基礎上,1958年合肥市政府投資53萬多元在明光路137號籌建合肥水泥廠。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經濟還很困難的時候,國家能夠投資這麼多錢來建水泥廠,足見當時水泥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合肥水泥廠的一些老工人不無感慨地說。

而這也和當時的國情是相符的。1953年,我國步入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為了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發展,保證國家基本建設的需要,我國高度重視水泥建設,集中人力、財力和物力建設了多個水泥廠。數據表明,到1957年我國水泥產量達686萬噸,比1952年增長了140%。合肥水泥廠就此「應運而生」。據檔案記載,合肥水泥廠建廠初期採用人工攪拌、手搓成球、牛馬拉碾等土辦法生產水泥,是安徽省水泥廠中最早用土法生產水泥的企業。

1960年,合肥水泥廠的製作工藝改成了更為先進的「兩磨一燒」,即生料粉磨、熟料煅燒、水泥粉磨。而這種工藝在當時是國家大力提倡和推廣的,因為這種方法具有能耗低、用電少、不用硫酸和可利用中低品位磷礦的優點。但一波三折,正在職工加大幹勁的時候,1962年合肥水泥廠又停產了,人員下放。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經過幾年的建設和重視,我國的水泥工業得到迅速發展,1960年水泥生產能力達到1100萬噸。而且在學習借鑑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我國還開發研製了國產水泥製造設備,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但接踵而來是三年困難時期,加上水泥產能的不斷增加,1961年,我國開始在水泥行業貫徹執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對基本建設項目進行了壓縮,停建、緩建了一批項目。所以,合肥水泥停產了,但好在第二年就恢復了少量水泥生產。

水泥供不應求

作為國家建設最基本的物資,水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合肥水泥廠一直在對技術進行改造和創新,以期提高產量和質量。例如,在1964年對水泥生產的粉磨,煅燒,烘乾三個工段進行改造,更新部分老設備;在1972年又建成4座容量500噸熟料庫,完善了熟料運輸工藝線,大大提高了水泥的年產量。應該說,在當時國家統配水泥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合肥水泥廠生產的水泥為我國城鄉基礎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戰略決策。當時,國家大規模的基本建設急需水泥,市場供需矛盾非常突出。針對全國水泥工業的問題,1978年國務院批轉了國家計委《關於加速發展水泥工業的報告》,追加了對水泥工業基本建設投資,並在新成立的建築材料工業部專門內設了水泥局,隨後全國各地相繼成立建築材料工業局,加強了對包括水泥在內建材工業發展的領導。

○合肥大興水泥廠廠景

○合肥水泥廠所獲的部分榮譽

○合肥水泥廠生產的石膏裝飾板

但即使是這樣,水泥依然是供不應求。「我們不僅『三班倒』歇人不歇機器,而且時常還加班加點開足馬力。但來廠裡買水泥的車隊每天還是排起了『長龍』;因為我們廠離火車站和汽車站都不遠,交通也方便,所以好多人為了搞到幾十噸水泥,不惜跑了好多趟,甚至拿著領導的條子來要。」說起當年產品的紅火,不少老工人至今回憶起來還是充滿了自豪。

這樣「搶手」的產品自然給合肥水泥廠贏得了不少榮譽,這個廠不僅多次被評為安徽省小水泥質量先進單位,而且在1984、1985兩年連續獲得安徽省及合肥市最佳經濟效益和文明單位稱號。這在當時的企業中是不多見的。

水泥廠有專門的碼頭

其實,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合肥東部除了合肥水泥廠外,還有一家水泥廠也很紅火,那就是合肥大興水泥廠。

大興水泥廠位於東郊大興集,是一家鄉鎮企業,隸屬於當時的郊區鄉鎮企業局。1976年,合肥大興水泥廠建成投產,一開始有職工100餘名,主要產品是利用礦渣、電石灰、煤渣生產的無熟料水泥、礦渣砌塊和水泥瓦等產品。應該說,大興水泥廠的建設正趕上了改革開放初期國家大規模基本建設急需水泥的大好時機,但由於當時鄉鎮企業剛剛起步,加上企業內部管理不善等,使得大興水泥廠建廠初期經濟效益並不是很好。

到了上世紀80年代,隨著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特別是一些調動職工積極性的經濟責任制的形式在全市開始試行,大興水泥廠對三個水泥生產車間實行經濟承包試點,和承包人籤下「軍令狀」,獎罰分明; 並且對技術人員和重點崗位的操作工進行業務考核、通過培訓,造就了一支技術骨幹隊伍。通過這一系列措施,1985年,大興水泥廠的產量超計劃10%,出廠合格率達100%,產品也被評為安徽省鄉鎮企業優質產品。

而1985年後也是我國水泥工業又一蓬勃發展期,這一階段國民經濟高速發展,水泥供求關係矛盾再次突出,但國家缺乏資金投入,在此情況下,包括鄉鎮企業的各種地方水泥生產企業異軍突起,立窯得到爆發性的發展。有數據表明,到1995年的10年間全國水泥產量增長了32996萬噸,達到了47591萬噸,完全滿足了市場需求。因此,這一時間的大興水泥廠發展如虎添翼,作為我國水泥工業經濟主體中的一分子,對國民經濟發展貢獻不小。

我們可以從兩個細節中看出大興水泥廠當時的強大,一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這個廠就通過自籌和地方集資等方式,一次性投資1300萬元對老生產線進行擴建。1300萬元,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資金。二是因為大興水泥廠在巢湖邊上,為了運輸的方便,廠裡有一個水泥專運碼頭,現在還有不少當地老人記得那個碼頭,一旦水泥裝好船向外運輸時,那場面真是車水馬龍,非常壯觀。

眾所周知,作為國民經濟中基礎建設的重要物資,水泥一直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國家才多次在關鍵時刻大力發展水泥產業。1973年,省建水泥製品廠的合肥中轉庫的建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據檔案記載,1975年10 月,國家首批分配給安徽省的6輛K15型鐵路散裝水泥貨車到達安徽,當年就從合肥水泥廠和大興水泥廠等企業向中轉庫運送散裝水泥,開創安徽省運送散裝水泥的歷史。而到了1987年,我省各地、市先後正式成立了推廣散裝水泥機構,在縣內主要集鎮設散裝銷售庫,建立散裝水泥農村供應網點,便利農民購置,使地方小水泥的散裝工作得到很大推進。數據表明,1988年全省小水泥的散裝量已上升到20萬噸以上,而這其中,合肥水泥廠和大興水泥廠的產品佔了不小的比例。

所以我們說,合肥水泥廠和大興水泥廠這兩個合肥東門的水泥企業,為合肥的城市建設和發展真正是起到了「添磚加瓦」的重要作用。 □程堂義

相關焦點

  • 西藏一水泥粉磨廠建設項目舉行開工奠基儀式
    8月23日,備受矚目的林芝龍者金東水泥粉磨廠建設項目開工奠基儀式在朗縣金東鄉新區舉行,縣政府副縣長次仁,縣發改委、商務局、交通運輸局、林芝市生態環境局朗縣分局、林芝龍者再生利用有限公司等有關負責人出席儀式。
  • 創城|兩岸融合發展,平潭城市文明建設吹來臺味風
    創城|兩岸融合發展,平潭城市文明建設吹來臺味風 2020-09-19 15:1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安徽有望趕超省會合肥的城市,其中一個接壤南京,還有一座是安慶
    國家在不斷發展,許多城市抓住發展的機遇,不斷建設,為了讓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旅遊省安徽省有很多旅遊城市,這些城市中省會合肥的名聲要大得多,作為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該市的經濟實力依然很強,但預計安徽省將超過合肥的三個城市,一個與南京接壤。
  • 兩米圓形水泥化糞池發展市場廣闊 利用率高
    兩米圓形水泥化糞池發展市場廣闊利用率高   合肥峰昊一直專注於水泥整體化糞池的生產與銷售。兩米圓形水泥化糞池,連接方便,操作簡單,無接縫不滲漏,如有需要,歡迎隨時來電諮詢!
  • 中國美麗城市之合肥
    於是合肥的經濟可是有了快速的發展,城市建設更是一 日千裡,有了質的飛躍,迅速的超越了省內的其他城市。 GDP 早已全省第一,達 4000 多億,並且保持高速增長。合肥城區空前擴大,正在向區域性特大城市奮力邁。進它的市區向北已經擴大到長豐縣的雙墩集那裡,南邊已經佔了肥西縣的一半, 東邊基本和肥東縣連成一體,沒有間隔了。
  • 安徽合肥:亞洲最大的水泥和工藝裝備研發基地封頂「圖」
    項目技術中心總部樓航拍圖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12月15日,由中建二局三公司承建的亞洲最大的水泥和工藝裝備研發基地——中國建材(合肥)技術中心項目全面封頂。當前,我國水泥年產量高達23億噸,佔全球的60%。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優質創新平臺的支撐。這一新添的國家級科研平臺,將以研發為核心,裝備為載體,實現技術工藝的深度協同,形成強有力且整體化的競爭優勢,打造行業重大科學技術研發和高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促進全產業鏈業務板塊連接通道的有機融合,推動我國從「水泥大國」轉變為「水泥強國」。
  • 合肥老四中片區要火!最新規劃剛剛曝光!2019合肥廬陽大建設曝光...
    隨著城市的發展,該片區房屋危破、建築外貌雜亂、交通日益擁堵等問題愈發突出,越來越難以滿足城市全面、協調發展的需要。老四中的改造將與城隍廟協調發展,復建四大家族特色的歷史建築,共同打造合肥古建築文化和江淮文化集中展示區。
  • 有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為什麼還要強調都市圈建設?
    都市圈概念源自都市區,是以集聚和輻射帶動功能強的中心城市為核心、與周邊地區形成密切社會經濟聯繫並具有一體化傾向的鄰接地域空間組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指出,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
  • 水泥製品廠生產化糞池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存放
    水泥製品廠生產化糞池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存放   合肥峰昊一直專注於水泥整體化糞池的生產與銷售。水泥製品廠生產化糞池,連接方便,操作簡單,無接縫不滲漏,如有需要,歡迎隨時來電諮詢!
  • 氣力輸送料封泵,為千年古城添磚加瓦
    開封曾為八朝古都,也是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之一,距今已經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鄭州鴻鑫機械氣力輸送料封泵走進開封,為古城的發展添磚加瓦。氣力輸送料封泵是利用氣力壓差原理、噴射流技術與流態化技術相結合,充分吸收現代氣力輸送的理論,針對粉體氣力輸送工藝系統中大量且連續輸送的方式開發的專用設備,已經被廣泛應用於火電廠、熱電廠氣力除灰系統,水利水電施工工地和城市商品混凝土攪拌樓、攪拌站系統中的粉狀物料輸送,水泥均化及倒庫、各種粉狀物料的輸送,以及冶金、化工、建材、碼頭等行業的粉狀物料輸送、轉運工藝中。
  • 城投興港集團今日揭牌 為新片區建設添磚加瓦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2月18日報導:上海城投興港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正式翻牌為上海城投興港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12月18日,上海城投集團召開全面參與臨港新片區建設暨城投興港集團揭牌儀式。一年前的2019年12月19日,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與上海城投集團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並宣布成立「上海城投興港投資建設有限公司」,這標誌著上海城投集團積極服務國家戰略、主動參與三項新的重大任務、全面對接新片區規劃研究和建設運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安徽哪些城市最有發展前途?
    2020年,安徽有極大的可能會首次全國GDP前十省份,這對於安徽跟安徽各市都是一個巨大的激勵,那麼安徽最有發展前景的城市是哪幾個呢?合肥:作為安徽省會,合肥現在仍然是安徽唯一的牌面城市,今年的合肥GDP破萬億之後,安徽也終於有了自己的萬億城市。並且合肥有著眾多頭銜加持,長三角副中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兩個最重要的定位就決定了合肥的發展前景是畢竟明朗的。
  • 保定水泥商砼化糞池廠家發展趨勢體現的幾個方面
    保定水泥商砼化糞池廠家發展趨勢體現的幾個方面   合肥峰昊一直專注於水泥整體化糞池的生產與銷售。保定水泥商砼化糞池廠家,連接方便,操作簡單,無接縫不滲漏,如有需要,歡迎隨時來電諮詢!
  • 人文院友 | 馮根勝:樂為金華文化傳承發展添磚加瓦
    每實現一個目標都為我增添新的動力。」馮根勝,一位在新聞、寫作一線耕耘35年的資深媒體人,把宣傳文化事業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取得累累碩果,是一位有研究生學歷的縣處級領導幹部和教授級高級編輯。如今,馮根勝又有了一個新的身份,那就是金華小鄒魯文化促進會會長。他在金華文化的挖掘、傳承、弘揚的工作中再次出發,繼續為金華文化的傳承發展事業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合肥經濟圈眾城市電話區號有望統一為02開頭
    被關注許久的合肥經濟圈統一電話區號工程昨日有了時間表。合肥市發改委負責人在昨天的合肥經濟圈論壇上透露,將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實現圈內電話區號的統一,經濟圈內打電話將不再有長途話費。   自2007年合肥經濟圈獲批之後,統一經濟圈電話區號就成為眾人關注的話題。
  • 合肥上榜高收入城市!?霸都即將起飛
    省會城市中有11個上榜,即南京、廣州、杭州、武漢、長沙、福州、合肥、鄭州、濟南、成都、西安。以城市群來劃分,高收入城市多集中於長三角城市群中,包括無錫、蘇州、南京、上海、杭州、寧波和南通7座城市,這顯示了長三角城市群的巨大發展動能。
  • 渝企美心集團拿下門業大單,為雄安新區建設添磚加瓦
    10月3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2020中國國際門窗幕牆博覽會上獲悉:門業龍頭、知名渝企美心集團與雄安投資集團深入合作,為建設雄安新區建設提供支持。2017年7月18日,中國雄安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雄安投資集團)正式成立。據介紹,美心集團與雄安投資集團的溝通合作始於2018年,日漸發展,日益深入。2019年2月,雙方就雄安容東片區安置房項目合作達成意向。
  • 水泥化糞池什麼做防水廠家為環保的長期發展提供動力
    水泥化糞池什麼做防水廠家為環保的長期發展提供動力   合肥峰昊一直專注於水泥整體化糞池的生產與銷售。水泥化糞池什麼做防水,連接方便,操作簡單,無接縫不滲漏,如有需要,歡迎隨時來電諮詢!
  • 福州濟南合肥,三座被8000億門檻擋住的省會城市,誰發展更好
    省會城市一般是省內的重點發展對象,各種資源也被優先分配給這些城市,所以很多省會城市都會出現「一個大城市」的現象,目前,中國正處於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城市建設的速度幾乎是快的,省會的經濟發展受到很多人的關注,今天來看看福州、濟南、合肥三個城市。
  • 中國「最不爭氣」的城市,曾是安徽200多年省會,如今淪為四線
    在以前大部分的城市還是依靠水路發展起來的,所以當初在長江沿岸的城市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明末清初的時候,長江沿岸發展最好的五座城市還被稱為了「長江五虎」,其中有一座就是安慶市。安慶市曾是安徽的省會,安徽的經濟中心,這裡的眼鏡有"安徽西南木匠"之稱,也有"萬裡長江木匠五楚粉江第一周"之稱,截至2017年,安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只有1708億元人民幣,是長江五虎之一,但目前的經濟狀況令人有些失望,與其他4隻老虎相比,算是比較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