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艾美獎仿佛如今美國電視媒體市場的透視鏡,平臺之爭,暗潮湧動,獎項成為具象得不能再具象的戰利品——Netflix、亞馬遜進一步「分權」老牌巨頭HBO,HBO則在焦慮中勉勵維持昔日的輝煌。朝代更迭,眾人都想知道「皇冠」最終會落到誰的頭上。
今年艾美獎一開始仿佛是HBO與Netflix的角鬥場。7月艾美獎提名名單公布,Netflix以112項提名登頂,宣告HBO(108項提名)十七年來「艾美獎提名數量最多的製作公司」的霸權歷史終結,流媒體與傳統電視媒體的正面交鋒迅速吸引公眾注意,此時流媒體無疑佔據了上風。
9月18日,艾美獎獲獎名單靴子落地,Netflix因《王冠》、《無神》等共獲得了23個獎項,HBO則因《權利的遊戲》、《西部世界》等同樣斬獲23個獎項。從獲獎數量上,兩者看上去已經是旗鼓相當。
流媒體的「江湖」:Netflix、
亞馬遜、Hulu,誰已野望稱王?
去年艾美獎還是HBO獨霸天下,HBO獲獎達到29項(10項黃金時段艾美獎和19項創意艾美獎),這一年Netflix獲得20個獎項(4項黃金時段艾美獎+16項創意艾美獎),今年流媒體卻分得了大部分江山。
但從獎項質量而言,傳統電視媒體依然微妙的壓制著流媒體。2017年艾美獎最重要的三個獎項,HBO以《副總統》、《大小謊言》分別獲得喜劇類最佳劇集劇集和最佳限定劇,Hulu以《使女的故事》獲得劇情類最佳劇集,Netflix、亞馬遜與三獎無緣。
今年艾美獎HBO以《權利的遊戲》拿下劇情類最佳劇集獎,亞馬遜通過《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獲得喜劇類最佳劇集獎,FX以《美國犯罪故事:刺殺範思哲》拿下最佳限定劇集獎,Netflix再次與重要獎項失之交臂。
Netflix、亞馬遜們雖然以海量原創內容與網絡分發渠道逐步從傳統電視媒體手中分得市場,但是HBO仍舊頑強的守住了半壁江山,這部分江山雖然時常陷入後來者入侵的焦慮當中,但是一旦《權利的遊戲》、《西部世界》出現,帝國的餘暉仍舊閃耀。
目前談起美國三大流媒體平臺,三家已經分別建立起自己的城池。
Netflix率先發力,重本砸入建立起內容護城河,2013年《紙牌屋》第一季橫空出世,老牌電視媒體籠罩著的市場出現了一絲裂縫,隨後《女子監獄》、《製造殺人犯》、與漫威合作的《夜魔俠》、《盧克凱奇》等超級英雄美劇接連投向市場,《怪奇物語》、《黑鏡》、《王冠》從美國流向內地變成「網紅劇」,Netflix的身份成功從內容分發渠道商轉變為具備原創內容生產能力的流媒體巨頭。
亞馬遜隨後也迅速進擊流媒體行業,2015年亞馬遜推出《透明家庭》、《阿爾法屋》、《叢林中的莫扎特》等原創內容劇集,2016年合作發行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2017年亞馬遜在原創內容投資達到45億美元,今年艾美獎《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獲得喜劇類最佳劇集獎,亞馬遜成為第一個獲得此獎項的流媒體。
顯然,亞馬遜有意Netflix手裡分割部分市場,即便流媒體業務相對於亞馬遜電商、Kindle等業務紅利並不大,但「網際網路和流媒體意味著未來 」的理念已經讓各大巨頭展開布局。
背靠傳統媒體的Hulu,2007年成立,平臺最初依靠母公司提供的免費劇集和相關花絮等視頻內容過著得過且過的日子,隨後由於Netflix的衝擊,2010年流媒體付費包月服務,母公司提供的經典劇集《X檔案》、《法律與秩序》等讓Hulu具備一定的內容優勢,但是在原創內容方面,Hulu相較Netflix與亞馬遜的重金投入,燒錢速度就顯得十分克制。
2012年Hulu推出了《戰場》、《呆逼還願人》等自製內容,但大多反響平平。2017年Hulu推出《使女的故事》,播出後IMDb評分8.6,爛番茄新鮮度一度達到100%,並獲得當年艾美獎的劇情類最佳劇集,Hulu揚眉吐氣。
以用戶市場體量與平臺觀看時長來看,流媒體中Netflix獨佔鰲頭,亞馬遜與Hulu分居二、三,亞馬遜對Netflix一路猛追,Hulu則憑藉差異化發展保持固有市場比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Netflix美國總訂閱用戶數5500萬,全球用戶訂閱數達到1.25億;亞馬遜全球訂閱量超過1億;5月Hulu宣布美國用戶訂閱量已經突破了2000萬。
而時長上,根據comScoreOTT Intelligence, U.S. April 2017的統計,從觀看時長佔比來看,Netflix擁有較高的用戶粘性,用戶觀看時長佔據了網際網路電視業務的40%,是遠遠超過亞馬遜(7%)、Hulu(14%)和Youtube(18%)等網站的。
但美國流媒體市場卻遠遠沒到穩定的時期。一方面Netflix雖然靠海量內容製作與網際網路渠道優勢獲得了流媒體市場的首發紅利,但是大量內容生產投入造成了平臺收不抵支,出現負債。
媒體《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在6月預測,今年Netflix將在原創節目方面投資120-130億美元,遠超它2017年10月公布的80億美元。相關人士預測,2022年Netflix在內容方面的投資將高達225億美元。Netflix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在2018年上半年末長期負債高達83.42億美金。巨頭輝煌,但是光芒下存在隱患。
同時亞馬遜在持續發力,今年8月知情人士透露,亞馬遜打算收購美國藝術電影連鎖影院Landmark Theatres。如果收購成功,亞馬遜則在音樂流媒體服務、劇集電影製作工作室之外,拓展媒體領域業務,搭建電影內容開拓分銷渠道,其原創電影或許在上線流媒體之前,獲得更多的曝光渠道。
流媒體市場的入局者還在不斷增加,迪士尼收購福斯之後,對Hulu持股達到60%,並打算在2019年推出自己的流媒體平臺「Disney Play」。沃爾瑪也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度通過Vudu推出視頻訂閱服務,進軍流媒體市場。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可能預備以10億美元的預算計劃買下或投資最多10個電視節目,未來幾年將發力原創內容。
除此之外雅虎、YouTubeRED、Crackle、PSN、Xbox等第二梯隊的流媒體平臺也在試圖完成升級。巨頭們開始攪動江湖,誰也不想這片市場過早的安定下來。
市場的不安定則意味著各大平臺領地的爭奪和利益的重新劃分。HBO在這場媒體的新舊碰撞中,顯示出了焦慮。
今年艾美獎或許展示出了HBO的憂慮,流媒體從提名到獎項都開始超過老牌媒體,老牌巨頭被迫讓出部分「王權」。即便質量上HBO還有《權利的遊戲》、《西部世界》、《矽谷》、《副總統》等神劇支撐,但是後來者的虎視眈眈還是讓人心驚。
數據顯示,HBO在全球範訂閱用戶達到1.42億,超過Netflix,但是在流媒體大趨勢下,年輕群體已經越來越習慣於在Netflix、亞馬遜等流媒體上觀看視頻內容,一口氣看完一整部劇遠比周播追劇來得暢快,HBO的角色慢慢從主流電視媒體變成一種「替補」選擇。用戶在HBO熱門劇集播出階段高度集中於HBO,但這種聚集隨著劇集的結束消散,用戶缺乏粘性。據Second Measure調研報告顯示,Netflix的付費用戶的忠誠度遠遠高於其它在線視頻服務提供商(Hulu和HBO等)。
HBO也希望能在流媒體市場佔領高地,HBO相繼推出了 HBO Go與HBO Now兩個流媒體服務平臺,2010年HBO Go出現,有線電視訂閱用戶可在線視頻點播服務,通過網絡觀看HBO的劇集,但當時HBO Go由於HBO傳統媒體與流媒體之間的服務體系的差異,HBO避免核心用戶分流,HBO Go並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2014年HBO與蘋果聯合推出HBO Now,這被外界視為HBO真正進入流媒體的戰局,但此舉並沒有起到力挽狂瀾的效果,Netflix獲有先機,已經收割了市場第一批紅利,且隨著Netflix自身劇集內容的持續輸出和全集上線的模式,用戶黏性逐步增加。媒體報導,目前HBO Now在美國的訂閱量近500 萬。
這期間HBO也曾與亞馬遜、Hulu等平臺達成合作,有意抱團牽制Netflix,但時間或許證明了,燒錢玩家的步伐不是抱團就能阻擋的。
2016年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對時代華納總額達850億美元的收購案,兩年後終於落定。今年HBO新的母公司AT&T對HBO提出要求,希望HBO「創作更多的內容、規模變得更大、覆蓋更廣泛的用戶」,希望「突破35%到40%的市場滲透率」,這無疑給了HBO一定的壓力。而想到達到這樣的目標,勢必要增加原創內容生產方面的投入,近幾年HBO在內通上的投入基本在20億美元左右,相比起Netflix與亞馬遜等流媒體,資金並不多。這或許是一個信號,HBO也將加大內容投入。
HBO與Netflix、亞馬們的碰撞已經不可避免,但誰也沒有絕對獲勝的把握。HBO終將向全全球趨勢靠齊,在付費有線電視的同時發力網際網路內容分發渠道,貼近目前的媒體生態和消費者消費內容習慣。Netflix等流媒體雖然極速佔領全球市場,但是「燒錢前進」方式不可能一直維持下去,如何在位置質量的前提下把控成本,獲得更大的盈利是急需思考的問題。
這個時代不能輕易說誰顛覆了誰,但是所有人都是在互相影響下尋找前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