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各品牌都希望能通過廣告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廣告創意需要一些「腦洞」元素,但如果創意沒有把握好力度和方向往往容易造成反效果,嚴重的話還會給品牌帶來毀滅性傷害。
相信大家都還記得,「DG筷子辱華門」事件,正是因為他們的無知,不尊重中國的文化,導致其在中國被全面封殺。
說到創意廣告,有一個品牌靠著畫風古怪、腦洞大開的廣告,被消費者熟知,這個品牌就是「彩虹糖」。有人說,「腦洞」廣告就是根植於彩虹糖品牌的DNA。
說起風靡全球的糖果界搞怪明星,市值約350億美元的瑪氏巨頭旗下的彩虹糖,絕對值得擁有姓名。
彩虹糖最開始是由一家英國公司在1974年開始出售的,1979年以進口糖果的形式引入北美,1982年美國國內開始生產彩虹糖,最後成為瑪氏家族M&M'S、士力架之外的另一招牌,一度登頂成為美國銷量第一的非巧克力糖果品牌。
雖然只是一顆小小的糖果,但在變著花樣讓你埋單這件事情上卻一點都不含糊。在這個七彩的糖果面前,大家的煩惱好像總堅持不過3秒,彩虹糖也順勢喜提「腦洞狂魔」的名號行走江湖45年。
好吃的糖果千篇一律,有趣的腦洞萬裡挑一。在扎堆強調溫馨、治癒、童趣的糖果廣告中,彩虹糖讓人記住的卻是「特立獨行」四個字,而且讓人忍不住為它瘋狂打call。
「碰見彩虹,吃定彩虹」相信大家對於這句廣告語並不陌生,每次在超市看見彩虹糖的時候,腦袋中就會想起那個扎著小辮子的大叔,一邊從吃著長頸鹿掉出來的彩虹糖,一邊豪放不羈的哈哈大笑。
長頸鹿一口一口吃掉彩虹,一位黑人大叔給長頸鹿擠奶,結果卻擠出了一鍋彩虹糖,大叔隨手抓起一把就往嘴裡塞,邊吃邊興奮地哇哈哈。
以前只是覺得廣告無釐頭,但現在我再追加10塊,打賭你一定不知道它背後的大咪咪,啊秘密!
看透真相的吃麵群眾是時候要解釋一下,首先片子裡那位大叔不是印第安人,而是牙買加漢子;另外,廣告裡那臺老式雙喇叭收音機播放的BGM是牙買加的一種叫「雷鬼音樂」的流行音樂;(等同於鳳凰傳奇在廣場舞大媽心中的地位)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是牙買加?
因為在牙買加,大麻一直被視為一種聖物。據說牙買加有個宗教,加入這個教會大家就可以一起「飛葉子」!
除了精神亢奮異常愉悅,吸食大麻還會帶來精神幻覺,所以這才出現廣告中長頸鹿吃彩虹、擠出來的是彩虹糖這樣的腦洞。彩虹糖背後究竟是做了多深入的研究,才敢用這樣的創意。
廣告除了表面暗示的吃了彩虹糖會像吸了大麻一樣開心之外,更是在奉勸大家遠離毒品,生命中快樂的方法多了去!
雖然不一定人人都能看懂廣告想要傳遞的信息,但這恰恰能激起大眾的無窮想像力,黑人大叔吃彩虹糖所表現出來的愉快心情,打造出一種「吃彩虹糖等於快樂」的認知,用視覺感受誘發味覺感受,由視覺衝擊引發消費者的味覺渴望及對快樂的嚮往。
彩虹糖和跳跳糖、秀逗糖、煙糖、戒指糖……一起,曾妝點過我們的童年時光。這種五顏六色的小小的糖果,你一定吃過。
已經有將近40年歷史的彩虹糖,滿滿包裹的是幾代人關於童年的甜蜜記憶。
近40年歷史的彩虹糖,走到哪都是腦洞大開,連愛吃彩虹糖的人,都把對彩虹糖的狂熱化成了一萬種折騰彩虹糖的方法。彩虹糖是如何做的呢?
有的土豪,拿彩虹糖來洗澡。
▼
有的熊孩子,來一場彩虹糖蹦床。
▼
有人不按套路出牌,把彩虹糖回爐重造,做出一盤彩虹腦漿。
▼
這些古怪廣告,是「根植於彩虹糖的品牌DNA中」的。母公司瑪氏的廣告代理商換了又換,風格卻一直是沒變過的噁心:耳朵裡蹦出彩虹糖豆,身體裡長出糖樹、皮膚和眉毛裡長出彩虹糖、以及最新的臍帶等等,他們幾乎已經玩遍了所有和身體有關的梗,甚至開闢了古怪廣告的新廣告流派。
儘管有許多負面聲音,但一以貫之的古怪風格同樣能幫助彩虹糖在消費者心中樹立個性的品牌形象,這也許正是他們希望的——那麼多糖果都走治癒溫馨風,那我們就用噁心來讓你記住吧。
想要消費者長久記住品牌,建立彼此之間的忠誠度,就需要消費者去理解品牌傳遞的理念,把創意點和品牌的利益點相掛鈎,彩虹糖廣告中不少「哭出彩虹」的橋段,為什麼連哭這種悲傷的事情都會有彩虹呢,因為在所有創意溝通裡面彩虹糖就是快樂的體驗,所以消費者容易理解吃彩虹糖就是一種快樂。
品牌營銷從來沒有所謂標準化「套路」,如果品牌、產品風格與之並不相匹配,盲目跟風營銷反而會降低目標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和品牌調性。只有契合度高,受眾反饋好,才能有效實現品牌傳播與營銷的目的。
什麼才算是好的廣告?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必定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觀眾看了之後印象深刻,一提到品牌名字,腦海裡立馬形成豐富立體的畫面,茶餘飯後被大眾津津樂道。這絕對達到了廣告營銷的最終目的:把品牌和形象深深植入人心。